摘 要:幼兒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都需要大人的呵護和培養。在幼兒園,除了課堂教學和課外游戲,閱讀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活動。由于幼兒對閱讀沒有足夠的認知,大多數幼兒沒有主動進行閱讀的意識,因此,幼兒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應該將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文章從分析幼兒閱讀的現狀出發,探析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能力的措施,以期為幼教工作者的閱讀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幼兒;閱讀;興趣;能力
作者簡介:李慧君(1982—),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四幼兒園。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能切身體會到生活品質的大大提升,從過去出門靠步行或是騎自行車,到現在汽車的普及;從過去與親友聯系靠書信和傳話,到現在手機和電腦家家必備,人們生活的便捷程度較過去提升了太多。在現代生活中,上至老人,下至幼兒,大多數人都接觸過電子產品,而且生活、工作和學習等領域都離不開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凡事具有雙面性,在電子設備的廣泛普及下,一些人漸漸沉淪在電子產品中無法自拔,越陷越深。一些人不光在工作和學習中使用電子產品,在家庭和娛樂中也過多地使用電子產品,生活被電子產品過度侵占。在部分家庭中,父母回到家除了做家務,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玩手機上。在家長的影響下,部分孩子在家也都是玩手機、玩電腦或看電視,長期將注意力放在電子設備上,這不僅影響了孩子的視力,也減少了他們學習或閱讀的時間。
孩子在每個發展階段,都離不開學習,生活技能需要學,自理能力需要學,知識更需要學。在部分家長看來,學習對于幼兒來說還為時尚早,其實不然,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都不是在一朝一夕的短時間內能夠達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積累。尤其是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處在發展的初期,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得到增強。而幼兒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閱讀[1],閱讀和繪畫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方式,能夠拓寬幼兒對世界的認知。但與年齡稍大的孩子以及成人不同的是,幼兒閱讀的書籍往往是由少量的文字和大量的圖畫組成,內容淺顯易懂。興趣是學習的根本動機,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需要選擇內容簡單且豐富有趣的繪本來吸引幼兒的注意,使幼兒長期堅持閱讀,這樣才能使幼兒愛閱讀,并逐步提高閱讀能力[2]。
一、新時代幼兒閱讀現狀
(一)幼兒閱讀環境堪憂
在大部分家庭中,家長都會為幼兒準備一些繪本,但是幼兒主動拿起書籍翻閱的概率卻很小。比起閱讀書籍,幼兒對平板電腦或電視里的動畫片更感興趣。現階段部分家庭的教育現狀是:父母在家只要有空閑的時間,就拿起手機看朋友圈、刷視頻、打游戲、追劇或看小說等,讓幼兒在一邊自己玩耍;還有一部分幼兒由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管教通常是放任自由,即使想讓孩子進行閱讀,也因自己的普通話水平較低而不能給孩子正確講讀。在園內,幼兒接受的教育按課標和周計劃進行,安排的閱讀時間也非常有限,有些幼兒每周的閱讀時間還不到1個小時。教師即使組織幼兒進行閱讀,也如同走馬觀花,閱讀實效不明顯。3—6歲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極度需要家長陪伴、教師引領,幼兒非常希望家長或教師能夠多陪自己聊天或玩游戲。這一年齡段的幼兒,他們對家長和教師的言行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而且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都要憑借家長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因此,在父母長期沉迷于手機和電視的行為示范下,在教師對幼兒的閱讀不太重視的環境下,充滿好奇的幼兒,其行為往往受大人行為的影響,喜歡在父母身邊觀看視頻,而對于靜態的繪本內容沒有很強的閱讀欲望,甚至覺得繪本很枯燥,即使家中或園內擺放著很多繪本,幼兒也沒有拿起繪本進行翻看的想法,主動閱讀意識堪憂[3]。
(二)幼兒閱讀耐心較少
幼兒正處在活潑好動的階段,其注意力和專注度的維持時間較短。而部分家長培養幼兒專注力的意識也不強,尤其是對于閱讀這件事,部分家長存在著錯誤的認識:只要孩子看了就好,對于孩子看了多少、看了多久、是否真正理解等,都不太在意。在幼兒園的語言課或課余時間組織的閱讀活動中,部分教師只是隨機確定閱讀內容,不能精心設計閱讀方法,導致幼兒只是拿著繪本上瞧瞧、下翻翻,對于閱讀不知從何處著手,其注意力稍縱即逝,不一會兒就會高喊“我看完了”。同時,幼兒園班上的孩子較多,每個幼兒的專注度、對閱讀的愛好程度不同,在教師組織的閱讀活動中,如果有極個別的幼兒開小差或大聲喊叫,其他的小朋友極容易受到影響,導致閱讀的興致降低。此時,教師即使重新組織幼兒進行閱讀,幼兒即使遵循教師的要求繼續翻看讀本,注意力也很難再轉回到繪本上[4]。對于幼兒來說,如果閱讀沒有定下規則,且沒有明確的閱讀任務為引導以安排閱讀時間,閱讀環境繁雜,他們就很難進入閱讀狀態靜下心來看書。而現實家庭環境和園內教育的限制,使得幼兒難以形成集中精力閱讀的意識,他們即使拿著書閱讀,也不能全身心投入閱讀當中,閱讀興致的持續時間往往很短。
(三)幼兒閱讀壓力較大
在成人的眼中,閱讀是拓寬視野、培養道德情操、補充知識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幼兒并不知曉這么高深的道理,只知道是家長或教師要求自己這么做。對于這種并非出于自己的主觀意愿,而是基于家長和教師的安排而進行的閱讀,大多數幼兒會產生抵觸情緒。再加上部分教師的目的性過于強烈,迫切地想提高幼兒識字和記憶的能力,為幼兒提供的讀本種類單一,在閱讀過程中也過度強調識字和背誦,給幼兒形成閱讀壓力。在一次次不愉快的閱讀體驗中,幼兒很容易對閱讀喪失興趣,幼小的心靈中就會被種下“閱讀即背誦,背誦即閱讀”的“灰色種子”。
二、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能力的措施
(一)創設舒適溫馨的閱讀環境
幼兒對于自己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往往會有很強烈的好奇心。也正是強烈的探知欲望,導致幼兒在閱讀時,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吸引,哪怕是身邊有個小朋友經過,也會讓幼兒忍不住抬頭看一眼。再加上閱讀是需要自己獨立進行的活動,身邊沒有小朋友說話,閱讀一段時間后,幼兒難免會耐不住性子去找別的小朋友玩耍、說話。基于幼兒的自主閱讀意識不強,教師需要根據幼兒階段孩子的關注點,創設溫馨的、適宜幼兒的閱讀環境。在這種閱讀環境下,幼兒就能感受到閱讀也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例如,教師可以在班內建立“小小閱讀角”,在閱讀角中擺設軟綿綿的坐墊,以及蘋果、桃子、花朵等各種形狀的靠枕,還可以在墻上噴繪、張貼各種可愛的卡通人物、動物或植物等,使閱讀環境變得輕松溫馨[5]。教師也可以將閱讀角的書籍分門別類,將同種類的書歸整在同一塊區域里,在該區域的書柜上張貼相應的圖案,并在區域周圍裝飾相應的物件,幫助幼兒快速識別該區域的圖書類型。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園的資源,提升幼兒閱讀的體驗感。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角設置一塊區域,擺放磁帶或耳機等,對于有錄音的書籍,幼兒可以聆聽相應的有聲書,感受耳機里傳遞出的聲音,在起伏變化的聲線中感受故事情節的變化,增強體驗感;教師還可以在閱讀角準備一些紙和筆,幼兒在閱讀中看到喜歡的角色或事物,難免會躍躍欲試想畫下來,在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圖畫本上,幼兒可以挑選喜歡的、符合角色特征的彩色筆,將喜歡的事物模仿著畫下來,在邊看邊畫的過程中,幼兒自己就能將閱讀形式變得豐富起來。由此,在教師創設的舒適愉悅的閱讀環境中,幼兒能夠提高閱讀興趣。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而壞習慣的養成卻很容易,在壞習慣形成后想要糾正過來,難度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對幼兒來說,由于幼兒心理發展得不夠全面,在這個階段的主觀意識較強,往往憑著自己的感覺做事,而且不能夠判別自己所做事情的對錯。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閱讀時,要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閱讀行為。例如,幼兒在看書時往往打開書就看,對于書名很少關注,有些孩子在一本書看完后,也不知道這本書的名字。教師在組織幼兒閱讀新書時,應該先引導幼兒觀察書本封面,教會幼兒認識書名,通過書名對書里的內容有初步的猜測和判斷,為其后的閱讀提供理解的大方向[6]。又如,幼兒在翻書時,不像有閱讀經驗的孩子會按照頁數翻書,通常是隨意打開一頁就看,看完一頁以后,也不一定會繼續翻看下一頁;或是隨意亂翻,翻到哪頁算哪頁。在不連續的頁面內容中,幼兒閱讀到的內容是不連貫的、跳躍的、沒有關聯的情節,這就使得幼兒看不懂書本內容,會誤以為書本無趣、無聊,沒有繼續閱讀的欲望。因此,教師在帶領幼兒閱讀時,應該引導幼兒認識完書名后再翻開封面,從第一頁開始閱讀,在閱讀完一頁后,再翻到下一頁閱讀,按照頁碼順序依次翻閱。由于幼兒的耐心有限,對于閱讀沒有系統的概念,在閱讀時通常會快速地翻頁,隨意瀏覽頁面的圖畫后就翻到下一頁,往往很快就將一本書看完,卻不知道書本講述了什么內容。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放慢閱讀速度,認真觀察每一頁里的圖畫含有哪些元素,組合在一起想表達什么,書里的文字是否認識、怎么讀、是什么意思等,幫助幼兒提升對書本的理解,學會在閱讀時觀察、思考、感悟,提高閱讀能力。
(三)開設幼兒閱讀成果交流會
幼兒是個性鮮明的、獨立發展的完整個體,無論其年齡大小,都有自己的主觀想法和感受。在閱讀時,即使是再簡單的繪本,幼兒也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體會。幼兒有獨特的感想時,會想和身邊的小朋友或是教師分享,但是在閱讀活動中,教師通常需要維持課堂紀律,要求幼兒保持安靜,認真閱讀,不能交頭接耳,影響其他的小朋友。教師可以為幼兒另外創設交流機會,使他們在有組織的活動中,盡情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知識寶寶交流會”,在交流會上,幼兒可以互相分享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籍,在書中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發現了什么新奇的事物,自己閱讀完一本書后學到了什么,等等。幼兒在交流會上暢所欲言,既滿足了分享欲望,又能夠在聽其他小朋友的訴說中,學到一定的知識和道理。在幼兒閱讀的書籍中,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表演。例如,在閱讀完一本書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則故事或是一個片段,自行選擇小朋友組隊,進行角色扮演,共同將故事內容表演出來。在表演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對話和動作,會對人物性格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加深對故事內容的體會。教師還可以每周舉辦一次“閱讀小講堂”活動,讓幼兒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作為“小小講師”將自己喜歡的故事講給全班小朋友聽。無論是閱讀交流會、故事表演或者閱讀小講堂,都能豐富閱讀形式,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形式下鍛煉表達能力,提升閱讀能力和興趣。
(四)教師言傳身教助幼兒閱讀
學齡前階段的幼兒,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極強的模仿能力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性,幼兒在家中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在幼兒園中會模仿教師和其他小朋友的行為。而對于自己所模仿的行為,幼兒并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教師在幼兒園中,應該以身作則,將良好的行為習慣展現給幼兒看。在閱讀活動中,部分教師會做些與閱讀無關的事情,幼兒看在眼里,會產生疑惑,不知為什么自己在閱讀,而教師卻在做其他的事情,就會誤以為自己也能夠做其他的事。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閱讀時,應該跟著幼兒一起閱讀。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也可以在課余時間拿出報紙或者書本閱讀,給幼兒做良好的示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主動閱讀的意識,體會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
結語
閱讀能夠使人安靜下來,能使人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閱讀不是某個特定階段才需要做的事,無論哪個年齡段、哪個領域的人,都需要不停地閱讀。因此,對于幼兒來說,閱讀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這能夠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園教師應該在閱讀活動中言傳身教,遵循趣味性、啟發性和生活化原則,通過各種閱讀方式助力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趙文慧.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愛情婚姻家庭:教育觀察,2021(9):69-70.
黃冬梅.農村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能力培養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20(16):139-140.
范曉潔.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探究[J].讀與寫:上旬,2020(4):20.
趙曉霞.淺談幼兒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綜合版),2019(8):118.
沈潤青.核心經驗視閾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新常態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7):58-61.
楊秦.淺談幼兒園繪本教學中對孩子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J].福建教育研究,2018(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