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LOFT工業風格的源流進行了回顧,對LOFT工業風的審美價值進行了探討,從材質意象的角度對LOFT工業風格進行了分類,從空間、材質、色彩、采光等方面對LOFT工業風格的實現方法、原則進行了闡述,指出材質意象組合中的張力制造及平衡,是風格實現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關鍵詞:張力;LOFT;工業風;空間
張力,是指異質要素之間因矛盾、對立而引發的刺激性力量。張力意味著不確定性,它引發心理補償和聯想,是美感產生的重要因素。LOFT工業風空間之美,來自于其意象中蘊含的審美張力:過去與未來、現實與理想、個性與標準、文明與原始、衰敗與萌發、工業與生態,各有不同的情感指向,卻又交匯、融合在一起,彼此激蕩、碰撞,形成深遠而遼闊的審美空間。LOFT工業風格契合了人們不甘平凡、追求瑰麗與情懷的基本人性需求,具有恒久的生命力。這種風格應通過空間結構、材質、色彩及裝飾符號、采光等安排,制造并平衡張力,在多樣統一中得以實現。
一、LOFT工業風空間的源流
“LOFT”原意為“倉庫”“閣樓”,LOFT風格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美國紐約的SOHO老工業區。這一老工業區留存有大量廠房和倉庫,這些建筑的共同特征是高大、堅固,擁有著粗獷的紅磚外墻、造型奇特的消防樓梯。在工業區上方聳立著高高的水塔,一些墻壁上充斥著各色涂鴉。70年代,由于制造業的衰退,這些區域陷入蕭條,大量廠房閑置,租金便宜,一些貧困的藝術家因此聚集于此。他們將建筑中最開敞、挑空最高的部分作為工作區域,局部則搭建夾層、閣樓用來居住[1]。為節約成本,他們從路邊撿來舊家具,也不對室內空間界面進行精心的裝飾,最多在局部進行簡單的粉刷,大面積的混凝土墻面、柱面、磚墻面、水泥地面直接外露,采光照明則使用原有的工業燈具——LOFT工業風格由此而生。在20世紀后期,LOFT工業風格與后現代思潮相結合,逐漸融入各種時髦要素,演化出各種精致的、雜糅的、地域的、民族的,甚至是朋克的次生風格,成為一種時尚的居住、工作生活方式。
二、LOFT工業風空間的審美價值
(一)情感之美
自包豪斯以來,抽象主義、純粹主義一度引領了設計發展的方向,這導致建筑領域的國際主義和標準化,極簡風盛行,造型被抽象為基本幾何體,材質意象及色彩丟失。玻璃、不銹鋼、細膩漆膜的大規模使用,配以拋光打磨的界面工藝,使得空間設計越來越精致的同時,也充斥著冷漠和情感的疏離。這對應著越來越理性、規則化的社會,程式化的社交和生意模式——功利主義盛行,世故圓滑在生活和職場中大行其道。終于,隨著充滿叛逆的后現代文化對既有規則、權威的顛覆,其衍生的LOFT工業風格也就有了桀驁不羈、追求個性及情感自由的強烈印記。它使用的粗礪材質充滿視覺沖擊力,激蕩著情感,具有飽滿的生命力。
(二)浪漫之美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人們一生總在尋求安定與歸屬,而一旦得到,又會覺得平淡和約束,繼而渴望逃離,尋求新的自由。心理學研究表明,尋求刺激是人的天性之一。LOFT工業風的魅力,也來源于它突破了日常生活的單調無聊:超常尺度的空間,斑駁的混凝土和水泥界面,帶來身處廢墟的聯想,而那些飽含滄桑感的工業化材質——鋼鐵、皮革等,就像是舊工業革命的殘骸,將人們的情感引向那個矛盾而又充滿激情與史詩意味的時代——文明與野蠻并存、進步與愚昧交織,在蒸汽機車的轟鳴聲中,馬車在城市中穿行……因此,LOFT工業風格在本質上是人們為自己搭建的一個浪漫幻境,在這里,人們從平庸的現實中逃離,讓心靈去做一次流浪。
(三)存在哲思之美
對于殘破的物象,人們總是會生出無限感慨。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西方,人們從古希臘羅馬的宏偉遺跡中發現了“廢墟”的美學;康德從毀滅性力量,人們的抗爭、挫折與犧牲中升華出對“崇高”的審美[2];詩人波德萊爾從自然、社會物象的衰敗中體會出“丑”與“惡”中的詩意,從現實的偶然、變滅、瞬間中捕捉到永恒與不變[3]。在“衰敗”“消亡”的背后,人們又感悟到時間的力量——韶華易逝,世事無常,唯時間永恒,LOFT工業風空間的美感在于其引發了人們類似的共情。在具有陳舊、殘缺感的工業化材質中,蘊含著豐富的時間訊息。人們從眼前的“物哀”中,聯想到昔日的容顏、青春、活力的消逝,意識到生命相對于時間、宇宙的渺小,而存在的意義,在于珍惜眼前,也在于即使知道繁華終將落盡,也要有所作為,留下印痕。因此,對LOFT工業風格的審美使人在“衰敗”中感悟到“存在”的本義,從而努力生活。LOFT工業風空間也創造出這樣一種情境:在過去的殘骸中展望每一個明天,并播下希望的種子。如此,從自然物象到個人情感、社會人生,直至浩瀚的宇宙與終極存在,LOFT工業風格創造出深遠的審美意境。
三、LOFT工業風在空間中的實現
(一)空間形態與結構
高大而不失親切的空間形態、流動而滲透的空間組織,空間視線的通透感,是LOFT工業風空間的顯著特征。
1.豎向空間
充足的豎向高度是LOFT空間的必要條件。超常的尺度造成人對空間的仰望,是“崇高”美感的起點。同時,在壓低的照明管線框架、夾層空間、樓梯下方的功能空間,又形成親切宜人的尺度。這樣的空間形態,也在豎向上形成了層次變化和張力。在LOFT空間中,雙向斜面空間的使用,也可兼顧上述兩種尺度需求。其中中間最高部分形成空闊的氣象,兩邊逐漸減低,直至與人的尺度接近,形成親切的氛圍。同時,斜面也豐富了空間的形態,破除了方正空間的單調感。
2.水平空間
LOFT工業風建筑中,居住、工作、社交、娛樂、收藏、展示等功能空間具有開放性,應避免實體墻面和頂棚的封閉式圍合,可通過家具、隔斷、樓梯、片段墻面、簾幕,甚至照明形成的明暗分布等對空間進行象征性或彈性分隔,形成空間的滲透、流動感。同時,盡量使建筑要素四周形成空間“回路”。例如,廚房島臺、餐桌、柱子、樓梯等四周留出通道,便形成“回路”空間。連續的“回路”使空間環環相扣,使人產生步移景異的豐富感受。“回路”空間也造成方向上的多重選擇,產生不確定性和張力,增添了趣味性。此外,開放式空間使人在靜觀時,視線穿越窗洞、隔斷、樓梯、矮墻、玻璃趟門等,視覺畫面形成層疊效果,而人的目光也可隨各處視覺焦點不斷流轉,感受到更為深遠的意境。
(二)材質意象
人們對物象的感知,不只是停留在造型、色彩、材料等表面形式,還包括其引發的情感與聯想所構成的整體,即意象。空間中某種風格的實現,有賴于同類意象的組合,產生統一的情感指向。然而,這種統一并不意味著完全同質化,而是摻雜了異質要素,具有刺激感和張力的多樣統一。在空間風格及品味的形成中,材質意象因其蘊含的豐富時空、文化信息,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LOFT工業風氛圍的達成,可以工業化材質為主體,通過自然材質及家常材料的不同配比,產生微妙的差異性結果,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1.材質意象的分類
(1)從人與自然關系維度
人從自然中產生,人類歷史中一個重要維度便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人造物所使用的材質中,隱含著人與自然時而融合、時而自洽、時而割裂疏離的關系。從這個角度出發,可將材質分為三類:自然材質、家常材質、工業化材質。自然材質是指竹、木、藤、草、棉、麻、陶、土、磚、石等,其中的植物材質與人類一樣同屬自然有機體,能夠喚起人們最深沉的情感共鳴;其中的粘土磚、天然石材等,直接來源于人類對其懷有深厚情感的自然大地,與人類具有邏輯上的共同歸屬,也能獲得人們的情感認同,產生親切感。同時,自然材質又具有濃厚的農業文明時代的氣息。家常材質是指人類從自然中獨立之后,在室內環境中常用的化纖織物、布藝、墻紙、玻璃、瓷磚、大理石、建筑抹灰、乳膠漆等。雖然其中一些材質原本就來源于大自然,但是經過人類的深度加工,其原本拙樸的自然風貌被抹去,代之以精細有序的人化特質,傳遞出溫和、中庸的家常氣息。工業化材質以鋼、鐵、銅、鋁、混凝土、水泥等為典型代表。皮革材料雖來源于動物毛皮,其原始技術可追溯至史前游牧時代,但由于室內家具中所用現代皮革的機器、人工混合工藝誕生于18世紀,因而具備了滿滿的工業革命年代感,也常被歸入工業化材質。總體來說,工業化材質本身往往暗示著人類因過度崇拜技術、理性而導致的異化——人與自然的關系被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被阻斷。工業化材質因而給人一種冷漠感和疏離感。從這個角度來說,自然材質與工業化材質在情感指向上是兩極對立的。然而,相對于家常材質,這兩種材質又都具有超越凡俗的浪漫氣質,所以在某些條件下,它們之間的混搭又是可行的。家常材質則處于中庸位置,作為現實生活的投射,它可以作為兩種材質間的過渡與緩沖。
(2)從人與社會關系角度
情感的認同是人存在于世的基本需求,人們通過歸屬于某一團體、文化、階層來獲得自身存在的意義。在材質的意象中,往往隱藏著人們的社會坐標、身份及認同信息,這些信息的一部分可以通過材質的粗糙或精細程度來加以表述。一般而言,質地堅硬緊致、紋理細膩的材料給人以高檔華貴感,如大理石、天鵝絨或絲綢材質的織物、光潔的全封閉漆藝木地板。質地松散、紋理粗糙的材質雖然質樸粗獷,具有天然的風味,但使用不當也會有濃濃的廉價低檔感,如滿是結疤的松木、杉木,蘑菇石等。粗細程度中等的材料則給人親和適中感,如家居環境中常用的壁紙、乳膠漆、防滑地磚、馬賽克等。同時,無論自然、家常、工業材質,任何一種材料都可依據質感的粗細程度,大致分為高、中、低三檔,應依據場合的不同予以正確使用。例如,質感細密、顆粒較小的水洗石(“石米”)可用于高檔民宿空間界面,顆粒中等的水洗石適用于溫泉浴場,鵝卵石加水泥的組合也許更適合需要控制成本的農家自營旅店。
2. LOFT工業風格類型及實現
(1)同質化的LOFT工業風
空間中工業化材質占絕對優勢,如墻、地、頂棚、柱子等大面積界面以混凝土、水泥為材,局部構件、家具如樓梯、隔斷、趟門、臺面、椅子等使用金屬材料。在小物件上則使用強對比材質來彰顯張力,避免整體環境因情感意象過分統一而導致刺激不足。如用閃亮精致的不銹鋼雕塑或玻璃燈具來點綴粗獷的水泥整體環境,或是通過綠意盎然的植物來沖破純粹工業風帶來的冷酷感(如圖1)。
(2)混搭的LOFT工業風
①文藝型
將兩種對立材質——工業材質與自然材質大面積地混搭在一起,形成浪漫、溫馨而又富有張力的文藝型LOFT工業風。例如,墻面、頂棚等使用混凝土;閣樓結構、樓梯使用鐵材質;局部墻面用紅磚飾面;地面采用木地板;家具采用木、藤材質;織物則以棉麻為主。為避免兩種材質混搭的不協調,可通過工藝手段使二者趨同。例如,采用“做舊”工藝處理過的具有滄桑感桌面和木地板,使其與混凝土、水泥的斑駁相符(如圖2);也可對紅磚墻施以薄薄的白色粉刷,保留其肌理質感的同時,減弱其強烈的農業文明氣息(如圖3);避免使用拋光不銹鋼等炫酷的金屬材質,而是使用黑色金屬漆覆蓋鐵制品,使其更為溫潤、中性。
②家常型
空間主要界面如墻、頂棚等以抹灰乳膠漆飾面,形成家常的格調。局部墻地面以工業化材質如水泥等飾面,將金屬電路管線外露以形成視覺焦點,其他室內元素則采用多種材質進行混搭。如木地板屬于自然材質,金屬照明燈具、皮革家具是工業材質,窗簾布藝、玻璃隔斷、墻紙等是家常材質,由此可形成優雅中性的LOFT輕工業風氛圍。為避免材質使用的凌亂感,也應通過相似的肌理質感來建立共性。例如,磨光的混凝土和水泥面、紋理細膩的木器面、打磨平整的抹灰面……無論哪類材質,精細質料的匹配都可以形成統一的高檔感。
(三)色彩及符號
一般說來,LOFT工業風往往在暗色基調上配以中明度輔助色,形成穩定的色彩中度對比。也可在整體暗沉的背景中,局部施以明亮鮮艷,甚至嬌媚的顏色,為空間增添一些波普或是賽博朋克風的個性。而地域性、民族性符號的使用,也使得LOFT工業風格具有越來越寬泛的個性譜系。
(四)采光
在LOFT工業風格建筑室內中,通透而寬闊的空間,挑高的屋頂,自由的平面、立面,使得進入的自然光線更具有穿透性、流動感和微妙的光影變化,賦予人們時空的聯想,提升了審美意境。
四、結語
自然與工業、閑適與激情、溫馨與酷尚、衰敗與萌芽,過往、現在與未來——多維意象之間的張力,是LOFT工業風空間美感的重要來源。如何通過意象組合制造這種張力,并予以平衡,是建立統一風格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劉煜.淺談中國LOFT現象[J].中國科技投資,2014(5):71.
[2]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20.
[3]楊柳,何光順.短暫的瞬間與永恒的本質——波德萊爾從時間維度開啟的現代性之思[J].理論月刊,2021(8):155-156.
作者簡介:梁駿,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設計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