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保證。針對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足、發展不平衡、基礎相對薄弱、發展專項資金缺乏等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以期不斷探索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途徑,推進農村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關鍵詞: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正確認識農村集體經濟,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不僅關系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關系到農村改革和鄉村治理的成效。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新”體現在其不是傳統“一大二公”的集體經濟,而是產權明晰、成員清晰、權能完整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目的是激活農村各類要素潛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實現強村與富民相結合,盤活用好農村資源資產,補齊農村發展短板。本文以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為例,分析了華龍區農村集體經濟現狀以及制約因素,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以期為其他地區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供借鑒。
一、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經濟現狀
華龍區地處河南省東北部,是濮陽市唯一市轄行政區,是濮陽市委、市政府和中原油田總部所在地,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耕地6.1萬畝。轄1鄉1鎮9個街道辦事處,59個行政村,既有城中村,又有城郊村,區情較為復雜。
從2017年起,華龍區全面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近年來,每年對全區59個行政村進行資產核查,2022年共核查村集體經濟組織總資產超過18億元,其中集體經營性資產占總資產近兩成。從集體經營性資產的存量來看,有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村占近七成。從集體經營性收入(含經營收入、發包及上交收入、投資收益)狀況來看,有集體經營性收入的村48個,無集體經營性收入的“空殼村”11個,“空殼”現象比較嚴重。從分紅情況來看,2019年至今僅有8個村實現分紅,分紅比例偏低。從全區集體經營性資產的存量、集體經營性收入的狀況以及分紅情況來看,農村集體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產業可持續性、成長性欠缺,收益率偏低,分紅較少。因此,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應作為華龍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切入點。
二、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
(一)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足
部分村干部缺乏經營意識,眼界不夠開闊,思想較為保守,開拓創新精神不夠,僅依靠房子、土地收租金,收入來源單一。多數村莊在集體經濟發展上遠期無規劃、近期無項目,發展模式陳舊落后,一等二靠三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一些村干部抓集體經濟發展存在“兩怕”:一怕擔責任,創辦經濟實體有風險,怕給集體造成重大損失,遭群眾指責;二怕困難,由于集體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發展集體經濟面臨諸多問題,過分強調缺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現有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等優勢求發展。
(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
城中村集體經濟較為雄厚,發展較快,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如大慶路街道辦事處趙村,抓住發展機遇,用足用活政策,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有些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既無集體經營性資產,也無自然資源優勢,集體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如岳村鎮牛村、韓莊,孟軻鄉李家村等,既沒有集體經營性資產,也沒有集體經營性收入。
(三)村集體公益性、福利性支出較大
有集體經營性收入的村,多承擔著群眾用水用電、村內打掃衛生人員工資、垃圾清運、公共設施維護等支出。除此之外,還為村民繳納社保費、發放節慶實物福利等,村內開支普遍較大,甚至有些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夠支付村內支出。
(四)村級集體經濟基礎相對薄弱
二輪土地延包后,土地基本承包給農戶,多數村除宅基地,幾乎沒有可開發利用的集體建設土地。從目前村集體資產狀況看,主要是歷年固定資產的積累,而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非經營性資產,如村委會設施、水利設施、學校等,難以形成可用于經營的資本。另外,一些固定資產長期閑置,沒有合理開發利用,造成固定資產破損和浪費嚴重。
(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缺乏
現階段,多數村除了保障正常辦公基本開支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沒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專項資金。近幾年,政府在農村實施的基礎性公益項目較多,用于發展集體經濟的經營性項目較少;金融部門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顧慮較多,不愿放貸。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缺少啟動資金,即使有好的項目也缺少本錢。
(六)土地性質與規劃不符
多數村的發展規劃和土地密切相關,而土地性質與建設項目不完全匹配。有些村的集體土地為耕地性質,而城中村和城郊村的集體土地基本納入了市政規劃,即使閑置也不能開發利用。另外,涉及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等村搬遷新址后,舊村土地政府全部收回,沒有為村集體預留用于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設用地,且安置小區不再配置商業門面,搬遷后的村集體經濟無法發展。農民雖然改善了居住條件,但沒有財產性收入。
三、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對策建議
傳統農村集體經濟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管理,經營模式比較單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與之相比,產權關系更清晰,成員更為有效界定,治理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更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經營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是勞動合作,也可以是資本、技術、管理合作。
(一)轉變發展觀念,高度重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中央有要求,農村有需求,農民有呼聲,務必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要轉變發展觀念,深刻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各級黨委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抓到底。推行區級領導包鄉鎮(辦)、鄉級領導包村(組)責任制,建立區直部門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結對幫扶機制,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二要明確目標,精準施策。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華龍區的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廣泛傾聽農民群眾的訴求,遵循村民自治原則,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精心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認真分析每個村的發展條件和特色優勢,謀劃論證產業項目,制訂實施方案,建立完整的工作臺賬,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工則工。
(二)拓寬發展思路,探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途徑
一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主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著力調結構、提品質、轉動能、促融合、強帶動、創品牌,實施“五子富民”工程:擴大小雜糧種植,豐富“糧袋子”;發展優質林果業,做精“果盤子”;擴大特色花卉種植,做優“花園子”;增加設施蔬菜面積,充實“菜籃子”;發展農家樂和民宿經濟,用好“老院子”,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打造“一村一品”發展新格局。二要推行“集體+農戶”模式。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投入集體經濟發展浪潮中,探索新型主體與農戶建立保土地租金、保農戶就近務工等機制,這樣既能實現土地保值增值,又能解決就業問題,還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三要壯大村級聯合體。鼓勵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抱團”發展,成立村級經濟聯合體,推動資源盤活、土地流轉、興辦實體、產業發展。特別是進行貨幣化安置的村可以整合補償資金聯合發展,實現強村富民。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土地方面的優惠政策,對各村閑置的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全面梳理,及時調整布局規劃,制訂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建設方案,按照每個村規模大小,允許相應的建設用地用于產業布局,這樣既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又減少土地浪費。二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整合涉農資金,完善財政獎補政策,建立健全獎補掛鉤機制,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設立區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并制定獎補辦法,項目建設實行先建后補,以發展“短、平、快、穩”的項目為重點,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三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小額貸款貼息力度,支持金融機構核銷涉農呆賬。積極創造條件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支持社會資本設立服務“三農”的金融租賃公司。穩步推進農村“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房產所有權)抵押貸款,推廣以農業機械設備、運輸工具、農業資產等為標的的新型抵押擔保方式。
(四)強化人才支撐,激發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
鼓勵科研院校建設鄉村科技服務站,開展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供技術支持。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納入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將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不斷提升集體經濟組織的運行管理能力。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加強農村黨員干部各類致富技能培訓。支持科技人才、返鄉創業人員、婦女帶頭人、基層供銷合作社經營人才等積極參與農村集體經濟項目。
(五)健全長效機制,增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一要加強“三資”管理。深入落實“三管、兩審、一監控”管理機制,優化、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平臺,創新農村財務網絡管理模式,實行農村集體資金“網報支付”,做到農村集體資金使用事前有監督、事中有監審、事后有監控,管好用好集體資產,使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要推動農村產權交易。建立區、鄉兩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促進農村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進而增加農民收入。三要規范運營,防范風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堅持以效益為中心,有序開發資源,有效盤活存量,積極穩妥推進,合理預測和管控投資,有效規避風險,提高農村集體資產收益。
(六)開展部門幫扶,建立幫扶責任制
充分發揮區直部門的幫扶作用,開展結對幫扶,建立幫扶責任制,即:一個區直部門,包干幫扶一個經濟弱村、謀劃建成一個長效項目、設置年創收最低門檻。部門幫扶要充分利用自身業務、信息、技術等方面優勢,廣泛傾聽群眾訴求,立足幫扶村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科學確定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路、方法和舉措,制定合適的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謀劃論證產業項目。
(七)加強基層建設,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一要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要選配品德良好、辦事公正、“雙帶”能力強、群眾擁護的優秀人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加強村“兩委”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適時組織村“兩委”班子到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學習,開拓經濟發展思路,增強致富帶富本領。二要厘清發展思路。駐村第一書記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立足各村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科學確定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路、方法和舉措,力爭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三要完善考核獎懲機制。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納入村“兩委”班子任期目標考核和年度效能考核。完善干事創業容錯機制,打消村干部求穩怕錯、畏難不前的思想顧慮,鼓勵他們帶頭創辦、領辦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四、結語
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保證。華龍區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盤活資產資源為重點,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核心,以強村富民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分步推進”的原則,加大扶持力度,創新經營機制,拓寬發展路徑,持續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實現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保值增值,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喬金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在哪[N].經濟日報,2022-12-6(05).
[2]廖永松.新農村,集體經濟“新”在何處?[EB/OL].https://www.163.com/dy/article/HOHJDP030552BTTM.html,2022-12-14.
[責任編輯:王芳玲]
作者簡介:張慧平(1983—),女,河南濮陽人,農業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