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學儒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政黨,歷經百年滄桑,光輝歷程令人震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令世人矚目,實屬不易。教育部也印發了相關的通知要求,我們學校周邊黨史教育資源豐富,我們積極探索如何在班隊課、活動課、節假日時間充分利用社區黨史資源開展專題黨史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對身邊的黨史教育資源了如指掌,從身邊的黨史資源中受到教育。
一、“政治水”“經濟水”“生命水”
我們學校毗鄰深圳水庫,是東深供水工程的最末端,東深供水工程現在主要提供香港居民的用水。60年代初香港遭遇罕見的嚴重干旱,香港水荒引起黨中央的極大關注,1963年底,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興建東深供水工程,緩解香港用水困難。為了讓香港同胞早日喝上東江水,當時的施工人員克服了施工過程中的重重困難,工程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建成通水。東江水被成為“政治水”“經濟水”“生命水”。東深供水工程建設群體2021年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分班級由黨員教師帶領學生到東深供水展覽館參觀學習,走上水庫大壩,實地感受供港工程的壯美,雄偉,學生們通過認真學習供港供水工程展覽館中相關文字及圖片資料、觀看視頻介紹,讓學生感受當年艱苦建設偉大工程的建設者的辛勤付出,深港一家親的血脈聯系。
二、“五老”進校園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社區發揮“五老”優勢,將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到校園,推動了青少年學生“學黨史、頌黨恩”。邀請社區的老專家給孩子們講深圳特區的發展史,奮斗史。學校所在的碧波社區是個老社區,有“五老”,我們充分利用這一社區教育資源,由校級領導帶領大隊委的同學上門看望“五老”,關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邀請原深圳外貿集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烈屬黃智恩爺爺到學校給孩子們上黨課。
三、參觀“大潮起珠江”展覽
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幾十年來的進取精神和創新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改革成果,也讓廣東成為全國改革創新的先行示范地。我們分批組織學生觀看改革開放四十年“大潮起珠江”展覽。孩子們通過屏幕聆聽了習爺爺的教導,觀看了廣東各地改革開放的建設成果,觀看了改革開放初期制衣廠生產現場圖片和中英街香港和大陸臨街的圖片。一幅幅圖片,一個個人物蠟像,唱片、唱片機、錄音機、磁帶、大哥大、BP機等一件件實物,一個個視頻把我們的記憶拉回到當年的奮斗歲月,全面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輝煌成就。
四、家長進課堂
引進家長資源,對孩子們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如,五(2)班小硯媽媽是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高三政治老師唐老師,她給我們學校孩子們作了《重溫經典故事,少年紅心向黨》的講座,講座分四個部分:《重溫紅船故事》《重溫長征故事》《重溫抗日小英雄故事》《重溫戰疫故事》。講故事形式是學生們最喜聞樂見的,他們不但喜歡聽,有的學生可以自己講,學生們參與度更高。這樣的黨史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民間紅色教育資源
在學校附近有國家文化產業基地——深圳古玩城,里面有一個“潤志歲月文化館”,該館創建于2015年,有500多平方,館主張志新出生于紅色革命老區江西新余,家門口就有毛澤東主持召開的“羅坊會議”舊址,并在羅坊會議紀念館的熏陶下,從小就對紅色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他收藏紅色藏品20多年,館內分六個區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黨史;讀毛澤東詩詞賞毛澤東書法學黨史;品獎狀學黨史;讀《毛澤東選集》學黨史;讀黨史文獻學黨史;看紅色紀錄片和愛國主義教育片學黨史。館內近萬件藏品免費給觀眾參觀學習。“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更多的人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是他的心愿,也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我們學校組織部分優秀學生前往參觀學習,欣賞紅色藏品,聽館主張志新講紅色故事,感受偉人的事跡,接受紅色思想教育。
六、開展“學黨史,辦實事”活動
我們開展“學黨史,辦實事”活動。我們組織黨員教師和部分學生深入社區開展招生宣傳,教育教學改革宣傳,清理社區垃圾和亂張貼的小廣告,號召師生要把社區群眾關心的身邊的小事辦好、好事辦實,解決了困擾社區群眾招生信息不對稱和身邊小廣告、垃圾太多等微小事項。我們開展“黨員先鋒崗”樹牌活動,鼓勵黨員教師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優先學習,永保先進性。積極開展黨員教師帶頭上好示范課等系列活動,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學黨史、辦實事。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