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雯

2014年教育部下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21年下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2022年修訂《2022年版語文新課標》,三份重要文件均明確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重要意義。基于2022年統編版語文教材,筆者將每冊書中的傳統文化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羅列,在這些內容中,發現每年級都有傳統節日的相關內容,三年級下冊還有整整一單元關于“傳統節日”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可見,傳統節日文化以項目式學習進入小學課堂是社會、時代與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尋找教材中傳統節日文化的聯結點,確定探究主題
1.縱向聯結每冊教材中的傳統節日內容。梳理每冊內容的梯度,詳細比對。如,一年級學生學習了《端午粽》,了解了端午粽的外形、材料和味道,還感受了親人間的濃厚情感;三年級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收集資料、記錄習俗、寫寫過節的故事或過程等;六年級則通過兩篇散文,詳細了解春節習俗與美食,也細膩地感悟節日背后的鄉情。從節日美食、習俗到人情,隨著年齡的增長,感悟與理解也逐漸深刻。
2.橫向聯結本冊的單元教學目標與課時內容。了解本冊內容所在單元的單元目標、各篇目間的聯系。如:二年級傳統節日所在單元是以識字為主,所選篇目以歌謠、詞組等為主;六年級中每一篇目,包括習作都圍繞著某一地方的傳統習俗開展;四、五年級沒有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但是從其他傳統文化內容中,我們可以尋找聯系,像四年級以傳統故事居多,定以傳統節日的傳說故事或人物為主題,五年級有探索文字的奧秘,則以文字探究為主題。
3.切實了解每年級學生的迷思概念。基于上述兩點內容,通過問卷、談話或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小競賽收集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情況。一年級學生在幼兒園通過各種方式感受傳統節日,他們對傳統節日背后的情感缺乏體悟;二年級學生對小小歌謠里蘊含的大大信息感到新奇,相信也對短句中的長情到震撼;三年級時在疑惑為什么春節要掛春聯,清明不掛,端午節吃粽子,中秋不吃;四年級會對不同版本的年獸、屈原、嫦娥的故事產生疑問;五年級傳統節日的探究會涉及到姓氏、節日傳說等與文字相關的內容;六年級對不同地方的年夜飯有著探究的欲望等。
二、搭建傳統節日文化學習的學科腳手架,制定學習內容
1.深挖教材,搜集材料。 教材中的內容語文味十足,是傳統節日文化的教學材料之一,與單元教學關系密切。教師需立足其中的典故、詩句、習俗等,結合年級學習主題與學生認知能力,進行輻射性的延展。如,三年級《綜合性學習:傳統節日》一章中,第一篇目是學習古詩《元日》,根據古詩教學要求與目標,學生通過朗讀、借助注釋和圈畫重點字詞,可了解古詩中的節日習俗。但根據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需要結合詩中的習俗,羅列詩中習俗可挖掘的知識點,補充有效的閱讀資料,豐富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初步探究與深入認知。
2.整合資源 設計項目。傳統文化的學習更多的是跨學科的學習,因此,每個學科可挖掘的知識點合計起來繁多復雜。筆者認為需要精心篩選和整合資源,形成學科融合的項目,學生才能基于項目,運用跨學科知識進行考察探究,獲得關于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和對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認同。如,三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傳統節日》,基于主題“傳統節日趣事”,緊扣“趣”字,筆者設計春節的學習項目為“趣玩春節”,從春聯之趣、立體春之趣、煙花之趣到美食之趣,跨語文、數學、美術、音樂等學科整合資源,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節日,深入習俗體驗活動、探究春節的趣味文化。
3.創設活動 形成指引。在活動主題和項目框架之下,教師需要分解任務、細化活動,形成學習指引,學生根據學習紙提示,循序漸進完成體驗和學習。學習紙指引的設計講究梯度,同時,還要兼顧趣味性。這樣既能提高學生探究的興趣,又能為探究提供有效的腳手架。
如,在“春聯之趣”中,我設計三個梯度的體驗活動和仿寫活動:收集春聯從自己家、小區到不同的社會場所,實現地點的變換和拓寬,從詢問、采訪到查找資料,實現學習方式的變化和多元;在充分收集春聯后,學生接著仿寫春聯,動手臨摹,為春節添福祈愿,實現知識螺旋式上升,運用能力橫貫多個學科。
三、開展傳統節日文化學習綜合性活動,實行活動評價
1.設計多維評價點。基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評價點越多,越具體,指導性和操作性越強。教師在設計總結性評價時,可以從四大目標——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的不同維度中選擇合適的評價點,根據具體的活動項目進行貼切表達。這樣的評價緊扣目標,又有不同的維度,真正實現豐富和公正性。
2.設置多元評價區。總結性評價不僅限于課堂中的教師評、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還可拓寬到家長、社區評等互動式評價。同時,需要設置補白評價區,讓學生填寫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描述收獲與反思、提出建議等。
3.添置可視化結果。可視化的評價結果能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表現,比如雷達圖,學生通過圖示,便了解自己在哪一個版塊表現優秀,哪一個版塊有所欠缺,清晰明了,簡單有趣。
隨著傳統節日文化的教學探究,越來越多人文情懷與文化資源涌現,探索主題與項目需根據生源特點、地域特色和教師特長等作調整。傳統文化教學策略及模式將成為重要課題,值得繼續探索和研究。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