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華
作文幾乎占中考語文得分的“半壁江山”,可以說,得作文者得語文。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在中考中贏得作文這片江山,對考情的充分把握是十分必要的。為此,筆者整理了近十年廣東省中考作文試題,探尋其命題發展趨勢,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
一、命題規律
(一)命題形式有創新:由命題、半命題轉向情境任務型
近十年廣東中考作文命題形式從2019年開始走向多樣化,從連續五年半命題作文到命題作文、再到2019年選題加半命題作文,突破了多年來的命題形式。 2020年,應用文重回命題范圍并體現任務驅動,可以說是命題形式上的又一次創新與突破。2021年作文題目以“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樣”結尾,既有限制又不失開放性,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空間。2022年作文題要求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為開頭則體現了強烈的情境性,在命題形式上進一步創新??梢?,近幾年廣東中考作文命題形式靈活多變,文體多樣化,體現了命題人求變求新的命題思路。近幾年全國中考作文除了文體多元化,情境任務驅動型命題漸成主流??梢灶A見,今后廣東中考作文的命題必將會更加靈活,情境命題將是大趨勢。
(二)主體人物有聚焦:關注自我,體現核心素養
近十年廣東中考作文題,基本上圍繞學生的成長經歷和感悟來命題。有的直接在文題中有“我”,如“是我致勝的魔杖”(2014年)和“我真想”(2016年)。有的即便文題無“我”,也暗藏著“我”,在提示語里強調了“我”的情感體驗,如“那兒,留下了你怎樣的故事?帶給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2013年)。2020年作文題要求以“自律的樂趣”為內容寫一封信,仍是圍繞“我”的成長和感悟來寫。2021年的作文題明確要求寫“少年模樣”,引導學生內省自我成長。而2022年限定的開頭則直接要求以“我”的視角來敘事,抒發“我”的所思所感。可見,“我”是廣東中考作文題中堅定的“不變”?!拔摇钡纳?,“我”的思考,“我”的經驗,“我”的情感,“我”的思想,“我”的審美,是廣東中考永恒的關注,凸顯“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
(三)寫作主題有規律:關注熱點,富有時代氣息
“文章合為時而著”,廣東中考作文命題一直緊跟時代腳步,關注那一年的熱點人物及事件。而2021年中考作文就是用了“少年”來命題??梢?,每年網絡人物、熱點事件,都備受中考作文命題的青睞。這些命題直擊當下社會的重點和熱點,能促進學生深層次地觸摸時代的脈搏,引發其對當下社會生活的深度思考,培養學生對于大時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契合立德樹人的理念。今后中考作文命題必將會更加巧妙地體現時代特色,引導考生樹立家國情懷。
三、備考建議
綜上所述,廣東中考作文試題穩中有變,變中有新??梢灶A料,未來幾年中考作文題目一定會不斷創新,亮點紛呈。對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備考:
(一)立足教材,以讀促寫
1.用教材搭建閱讀橋梁。與舊教材相比,部編初中語文教材文體更加多樣化,與時代生活和社會生活融合更緊密。教師應借助教材序列文章和相關課外閱讀,為學生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橋。通過閱讀,建立學生和自然、藝術、他人、自我的情感聯系,在生活的體驗中獲得歡喜和感動、啟示和思考。
2.用教材豐富寫作素材庫。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文。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心理描寫、《我的叔叔于勒》中插敘手法的運用、《智取生辰綱》的雙線結構都是寫作教學的經典范例。復習時,我們可以幫助學生以母題組元歸類素材:親情類作文,可以《散步》《背影》等為范文;而《秋天的懷念》《貓》等課文可以作為成長感悟類的范文……
(二)扎實訓練,提升能力
1.構建過程化寫作訓練。(1)宏觀上,構建科學合理的作文訓練系列。教師應從學情出發,整體規劃,按照中考作文作文評價標準涉及的維度進行序列訓練,將審題、立意、選材、結構、語言每一層級能力訓練落到實處,實現“一課一得、得得相聯”。(2)中觀上,規范一次作文訓練的完整過程。中考復習任務繁重,用于作文訓練的時間很緊,教師要注重夯實每次作文訓練的全過程??梢阅M中考作文命題,按照“寫前指導——限時成文——多項評議——修改重寫——發表歸檔”的流程,在訓練細節上著力優化。(3)微觀上,設計不同作文課型的教學環節。如:寫前指導課,訓練學生的快速審題構思的能力;寫后評改課,通過評價賞析和升格修改,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并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
2.兼顧多種文體訓練?!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初中階段關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日常應用文的寫作要求。統編教材選用的課文除了記敘、說明、議論三大文體外,還涉及演講、書信、辯論等實用文體。可見,掌握各類文體不僅是為了應試,也是課程設置的要求。這提示教師在教學中對各類文體都應有所涉及,要落實好教材上各單元的寫作實踐與寫作要求,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
3.開展作文創新訓練。(1)立意創新訓練:一個題目從多角度去立意;(2)選材創新訓練:同一立意從不同角度去選材;(3)一文多用創新訓練:同一選材從不同角度去提煉主旨。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潛能被充分激活,到了考場上才能應對自如,寫出有新意,有創見性的文章。
(三)觀察積累,關注熱點
1.扎根生活,多角度積累素材。首先應引導學生投入生活、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及時將“有情有趣有理有美”的事例記錄積累起來,提升對生活的敏感度。其次需要訓練于平凡中發現新趣味的能力,引導學生多追問自己的感受,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能避免寫作時無話可說、選材千人一面。
2.關注熱點,以小見大提升立意。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關注時事熱點,盡可能地開拓孩子的視野,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只有打開視聽,在關注社會生活和時政熱點的同時,以小見大,思考個人成長、感悟社會人生、探究民族復興,寫作才會有思想有高度。
(四)多維發表,激發熱情
1.書面發表。把學生的作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公之于眾,前者如班內張貼、學校板報展出、班刊、校報登載等,后者則是推薦到正規報紙刊物上公開發表。
2.口頭發表。在班級、家長會或者廣播室等場合,把學生的佳作當眾宣讀,讓其廣為傳播。
3.網絡發表。如借助班級微信群、班級主頁、班級博客、班級公眾號等網絡平臺,把學生佳作推送給師生、家長。
實踐證明,每當見到自己或身邊同學的作品發表,學生就會越戰越勇,也往往因羨慕、好勝等心理渴望發表,從而愿意花更多的心思去把作文寫好。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