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娜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表現為學生在語言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基于真實語言應用情境展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和品質。所以,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前提。語文大單元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學生的主觀感受,重視指導學生運用表達、交流、探究等相關的學習方法,促進他們思維、鑒賞、審美等素養的提高。語文大單元教學立足于教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大單元教學目標作為中心,對一個單元涉及的課文進行整合,開展綜合學習和寫作等相關教學活動,同時制定和大單元目標相符的任務,結合真實活動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形式。
一、整合資源,制定單元學習目標
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在整合內容方面要求極高,教師除了需要深入探究教材內容之外,還需適當取舍,通過信息渠道收集各類教學材料,夯實學科教學基礎,確保單元學習目標的順利實現。在單元教學過程中,方法輔導屬于重點,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掌握學情,不斷總結先進教學經驗,積極學習他人的方法,確保單元教學有序進行。另外,學法幫助也是大單元教學的重點,教師應指導學生積極進行學法研究,為學科學習創設良好條件。
二、構建情境,優化單元學習效果
初中語文教師在大單元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學習主體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情境。只有接近學生的思想與心理的情境,才可能產生相應的激發點,指導學生根據生活認知進行語文學習。多媒體展示視頻、圖片等內容可以讓學生對事物有更直觀的了解,視野也更加開闊;通過設計綜合性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學生示范誦讀以及演繹,可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根據大單元教學開展情景設計,有利于學生更加主動地響應,促進教學和學習質量的提高。同時,借助各類輔助方式構建學習情境,可以對學生的感官形成強烈沖擊,使他們的學科思維保持在活躍的狀態中。
大單元存在觀照性和系統性的特點,教師在篩選輔助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設計與組織,以此開拓學生思維。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作者介紹、人物故事等的興趣更高,教師可通過各類渠道收集信息,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介紹,確保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三、延伸實踐,促進單元學習內化
對于單元閱讀材料收集、網絡交互活動以及讀寫訓練設計等,均要能夠為大單元教學提供支持,學生對延伸性學習活動擁有較高的期待,教師應做好篩選與探索工作,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以此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要想凸顯出“大”字,應重視整合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訓練、設計教學實踐等內容,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實踐活動,為大單元學習創設寬闊的空間。
四、創設任務群,增強語用細節分析
腦科學研究顯示,結構化屬于人類對世界進行認知的主要方式之一,具體指的是憑借對事物內部結構的掌握,對此事物進行系統的了解與描述。在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只是將大的觀念作為重點,缺乏對基本語言文字運用、閱讀與鑒賞文學作品等素養培養的關注。初中生正處在語言積累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感受課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以此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同時,傳統教學通常利用相互分割的問題指導學生對課文的細節進行分析,零散知識在重現與運用時較為脆弱。為了改變以上情況,教師可通過結構化思維去設計任務群,指導學生對有關知識進行梳理與拓展,并細細揣摩和感受細節以外的語言文字的巧妙性。
五、完善評價量規表,引導學生反思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通常認為知識是需要進行識記的,缺乏對問題的質疑和討論。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在情境中設置了真實任務與活動,學生可以邊做邊學,邊討論邊學。但是,如果只是憑借傳統紙筆測試的方式,難以滿足評價的及時性、全面性要求。因此,在學習成果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方面,可使用量規。量規屬于重要的評價工具之一,列出了學生表現的特定標準,同時還對這些標準涉及的不同表現等級進行了描述。以量規指導學生,確保他們能夠認識到好的表現與成果是什么,以及什么是不能接受的表現與成果,然后對照自身和同伴之間的行為,讓學生自我反思,實現更深入的探索、創造、合作。
例如,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朗讀者”與作文批改小組合作活動,可以設計相關評價工具,科學賦分,協助學生對自身學習效果進行驗證與反思,具體見左表。
和傳統課堂相比,大單元教學更加重視對任務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學習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關鍵點為學習過程,并非單純的學習結果。左表屬于以學習過程為基礎設計的自我評價量化,學生在參與學習時,可以結合量表內容對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的評估,讓學生能夠對學習負責,并逐漸形成自主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另外,這種較為模糊的計分方法,可有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獲取成就感。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