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平
在高中“雙新”(新教材、新課程)實施的大環境下,如何有效地營造歷史情境,是每個高中歷史教師的必修課。歷史情景劇、劇本殺是有效推進歷史課堂教學的方式,如何合理地利用歷史情景劇和劇本殺營造歷史情境,成為本文探討的主題。下面,探討一下如何在歷史課堂中有效地運用歷史情境。
然,何為歷史情境?
歷史情境就是指歷史事件發生時間、地點、背景等。創設歷史情境,是指根據歷史教材要求,還原當時情形,可以采用其他手段,如語言文字、實物、圖示、音像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歷史學科有其特殊性,給學生講授的是過去的事情,因此,創設歷史情境對學生的歷史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創設歷史情境教學,最為直觀的方法是讓學生進入當時當地,劇本殺是創設歷史情境教學的最好的方式。下面就歷史情景劇和劇本殺談幾點想法。
一、教師工作——課前整合教材,敲定最佳主題
幾年前的公開課《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為了更好地再現羅斯福新政的具體措施和影響,我利用了歷史情景劇。情景劇分成四幕,分別從銀行、農業、工業、社會保障四個層面入手,從編寫劇本到修改,從排練到表演,耗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教師與學生需要反復地磨劇本,最后才能呈現出優秀的作品,也收獲了預期的效果。因此,情景劇、劇本殺的教師環節很重要,課前整合教材,敲定最佳主題才可能讓上課效果最大化。
二、依托劇本載體——求真務實,凸顯重要性
劇本是教師歷史素養能力的最好體現。劇本為課堂服務,課堂為劇本提供平臺。本著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原則,劇本的編寫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課堂主題進行編寫的,切忌表演脫離課堂教學主題。在指導學生撰寫劇本的時候,教師應該著眼于價值觀來進行引領,避免劇本出現價值觀的偏差。例如廣東石門中學饒李金老師《沉浸式歷史劇本殺——紫禁城的黃昏》一課,主題設置是晚清不同階級救亡圖存的不同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的劇本將這個主題分為三幕:第一幕:誰是拯救者?不同角色扮演者陳述自己的努力和貢獻,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第二幕:喋血菜市口,通過學生表演,追查戊戌變法的真相,找到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切合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第三幕:憤怒大刀,把課堂引向農民階級,有效解決了突破課堂重難點的問題。所有的劇本,都把全體學生引入當時情境,很好地營造了晚清緊張的局勢和氛圍。
三、誤區疏導——條分縷析,以求提升學習效果
情景劇與劇本殺雖然都是還原歷史情境,但兩者有區別,使用起來方法和效果也不一樣。“劇本殺”,簡而言之,是代入時代角色,探究歷史真相。同是,玩劇本殺是一個嚴格的推理過程,把劇本殺運用于歷史課堂,即設置歷史問題,通過問題推理,還原歷史真相。歷史情景劇,則根據歷史真相,用表演的形式,把當時當地的實況反映出來。相比而言,劇本殺更為新潮和有趣,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編寫劇本,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通過表演,更能代入歷史場景,感受歷史,記住歷史。例如教學《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一課,正是運用了歷史情景劇,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羅斯福新政的具體做法,比死記硬背好很多。
四、切合當下——緊扣新教材,順利推進歷史教學
歷史情景劇和劇本殺更利于推進新教材的實施和研究。在新教材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歷史情景劇和劇本殺這些活動形式,提高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學生通過情景劇或者劇本殺的編寫和表演,能更好地結合時代背景,每一個劇中的人物,學生都能感同身受,在飾演的過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和歷史知識的落實,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實現新教材、新課程目標,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