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媚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指出了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設特定的活動,學生通過活動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能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向著教材所含的邏輯經驗不斷前進和發展”,從而促進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和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其實施原則
1.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教學方法,其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特點:(1)實踐性。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創設的活動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或要面臨的問題,不僅需要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還需要學生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學以致用。該教學模式注重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獲得直接經驗,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主體性。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學習,學生是參與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助者,可讓學生真正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本土性。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可結合本地或本校富有特色的資源選擇與開展活動,學生在熟悉的場景活動中更能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教師的使命——“要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的現有經驗向著教材所含的邏輯經驗不斷前進和發展,這便是教學過程的實質之所在”。
2.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原則
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發揮該教學模式的作用,應該在實施中遵循以下原則:(1)針對性原則。活動型課堂教學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而學生還處在學習階段,因此教師創設的活動情境應該符合學生的生活、學習的基本情況,且該活動蘊含的“教材的邏輯經驗”和傳達的思想觀念應該是符合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內容的,這樣才能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起到積極作用。(2)趣味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創設活動情境時,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自己的特長精心設計活動方案,讓學生對該活動有強烈的認同感與參與感,以“主人翁”的身份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3)實效性原則。任何形式的教學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存在的,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也同樣如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的時候應該確定相應的活動可以有效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二、核心素養下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為了發揮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作用,筆者以高中政治部編教材必修二《經濟與社會》中的第二課第一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例,分析該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具體如下:
1.提前備課,結合學情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邏輯經驗”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一框,是高考的重要考點。本框知識邏輯順序是“市場調節-市場體系-市場缺陷-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體系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前提,即使有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仍然有“市場失靈”現象發生。正因為如此,才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來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
本框知識的學習主體是高一年級學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參與了不少經濟活動,對常見經濟現象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他們對經濟知識了解大都是淺顯的、非理性的,他們的經濟知識往往來自于生活經驗。對他們來說,把經濟生活中的生活經驗上升到教材的“邏輯經驗”有一定難度。類似于“市場配置資源”“市場體系”“有形手”“無形手”等等的表述對他們來說是陌生和抽象的。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如何配置資源,構建現代化市場體系對市場配置資源有何作用,如何看待市場機制等問題也沒有正確的理解。但本框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對商品價格的形成和供求的變化以及一些“市場亂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體驗,學生可通過參與教師創設的教學活動在充分交流中形成新知。因此本框內容非常適合采用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熟悉的活動情境中切實感受市場配置資源就在我們身邊。
2.貼近生活,創設活動情境,設計好活動方案
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且加深學生們對教材的“邏輯經驗”的理解,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在課堂上創設相應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把淺顯的、非理性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教材的“邏輯經驗”。具體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框中,為了讓學生理解“無形手”的神奇和不足,筆者結合家鄉品牌——梅縣金柚的種植、銷售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活動情境。
3.活動總結,理順教材的“邏輯經驗”,潛移默化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課堂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就學生們參與活動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在掌握教材的“邏輯經驗”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如:活動一通過“行走中的課堂”,引導學生理解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機制及優點,讓學生認可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意識;活動二引導學生認識經濟生活中不同類型的市場,并探究他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關心現代市場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活動三讓學生懂得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和市場調節存在局限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活動四真正將能力和價值觀落實到學生行動上,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法治意識、競爭意識,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市場秩序。
總之,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實踐性、主體性、本土性等特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政治學科素養的養成和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中政治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結合學科核心素養積極展開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以生為本,重視實踐,打造一個“綜合性、活動型”新課堂。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