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文
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一席,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教學內容。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策略。
一、化“零”為整,充裕經典誦讀的時間和擴大誦讀范圍
1.化時間的“零”,充裕經典誦讀時間
學生開展誦讀活動必須要有時間的保證,但是由于沒有設置相關的課程,學生在校幾乎沒有時間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這也是桎梏很多教師沒法開展經典誦讀的原因。所以,我們要順利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首先就是要有時間的保障。那么,我們應如何在沒有占用正常教學時間資源的情況下擠出時間來開展誦讀活動呢?筆者覺得可以利用一日的“零碎時間”來開展經典誦讀。
2.化誦讀內容的“零”,擴大經典誦讀范圍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有不少經典的詩文,這些是學生汲取經典誦讀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資源。但如果局限于這些資源,學生經典誦讀的范圍就顯得比較狹窄了。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可采用以下辦法化“零”為整,擴大學生經典誦讀面。例如,一是增加固定的誦讀內容。小學生在校六年,跨度時間長,每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心理特點,我們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經典誦讀內容的掌握程度,選取適合相關學段的誦讀內容,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二、主題誦讀活動,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
1.利用傳統節日開展主題讀書活動
國學經典中的很多文字,還原了當時社會的現狀,人們生產生活的習慣,誦讀這些文字,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的文化內涵,從而喜歡上這些經典文字,點燃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懷。而中化傳統節日的習俗也蘊含著人情美、文化美,通過兩者的結合,能誘發學生對祖國經典文化更深層次的認識,沖擊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
2.利用重大事件開展主題讀書活動
除了利用傳統節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外,一些發生在身邊的大事也可作為開展經典誦讀的主題。這些事件確確實實發生在學生的身邊,更能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真真切切體會其中的情感。
三、橫縱聯系,構建經典誦讀的多元互動
1.生生結對
在平時經典誦讀活動中,我們把學生個人的誦讀作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誦讀中學,在誦讀中悟,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經典誦讀活動中似乎也都“讀”起來了。但是這些誦讀缺乏方向,學生與學生之間未能進行有效交流。如何更好地引導和促進生生之間互動,在深層思維的交鋒和碰撞中實現彼此的發展呢?筆者覺得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固定學生結對。在誦讀活動中,彼此交流誦讀內容,互相汲取優秀的誦讀方法,互相評價,達到合作探究,共同進步。
2.師生結對
課堂教學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雙邊活動,要使經典誦讀活動高效地進行,就要保證師生雙方保持高效的互動。同時,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誦讀活動具有實際效果。除此以外,我們還可建議學生邀請其他學科的老師加入誦讀小組。例如,邀請美術老師進入誦讀小組,美術老師可利用其他專業技能,把經典誦讀中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成直觀的畫像。使學生更直接、更具體地理解經典詩文,通過這樣的結對互動,使學生的誦讀活動實實在在取得成效。
3.親子結對
家庭生活是學生成長的主要環境,所以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教師可以邀請、要求家長參與其中。為孩子參加誦讀活動提出必要的幫助、支持。通過開展親子結對的家庭經典誦讀活動,不但加強了親子之間的交流,還使學生的經典誦讀活動變得常態化、日常化。例如,家長與學生一同外出旅游,在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可與學生舉行一場簡單的“景色飛花令”,讓學生輪流說出描寫特定景色的經典詩句。通過這樣的交流、互動,學生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不知不覺把所學的經典文化“內化”,并能在學習、生活中靈活運用。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