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林
1988年起,堯治河村黨委一班人帶領全村群眾,劈山修路、炸石開礦、筑壩辦電、改田建園、興工辦廠,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終于甩掉了貧困的帽子,現已發展成為集磷礦開采、精細磷化工研發、水電、旅游、酒業、礦洞產業為一體的企業集團,擁有村級企業24家。
202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2億多元,實現利稅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7萬元,村級固定資產78億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集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100%的農戶住上了小洋房。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深知礦業經濟是“端子孫的碗、吃子孫的飯”,所以我們轉變發展理念。一是依托生態優勢,發展綠色農業。堯治河村平均海拔1600多米,生態資源豐富。近年來,我們成立了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種植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蒼術、黃連等藥材,每年可為村民創收300多萬元。同時,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了石草坪八月炸生態觀光園,走出了一條集無公害蔬菜種植和觀光旅游采摘于一體的生態經濟發展新路徑。二是依托“三區”模式,壯大集體經濟。堯治河在“產業園區與小城鎮建設融合型”發展上進行了探索和嘗試,村集體以山區變景區、礦區變景區、村民生活區變景區的“三區”融合建設為依托,堅持貫徹“兩山”理念,全村將水電、酒業、旅游業和三型礦山、綠色礦山、新農村建設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先后在村內建成五級梯級水電站,收購村外縣屬5座電站,年發電量達到1.2億度,創產值3000多萬元;酒業公司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40億元,實現利稅10-15億元。三是實施“旅游活村”戰略,實現融合發展。我們積極搶抓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戰略機遇,把堯治河建設成了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4A景區、全國首批鄉村旅游示范村、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中國最美休閑鄉村。近5年,累計投入18.6億多元,按照“三區”融合建設思路,完成各類工程建設項目139個,建設完善了水、電、路、訊、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和游客中心、景觀橋、索道等旅游服務設施,建成了生態養生館、磷礦博物館、黨史館等。在大力發展礦業、水電業、酒業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地下經濟,實現礦業經濟二次增值。目前,三界洞天旅游項目、洞藏酒、蒜黃、食用菌等項目發展成效顯著,預計未來3~5年,地下經濟銷售收入可達4.5億元,實現利潤1億元。
在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基礎之后,我們堅持共同富裕的思路。1996年,我們率先建起襄陽市第一個村級福利院,對孤寡老人集中供養,并指派所有入黨積極分子、新入職員工、后備干部到村福利院鍛煉2個月,接受老人們的評定;建起標準化的寄宿制小學,讓學生全部免費就讀,設立獎學金,鼓勵村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免費送優秀員工在大專院校深造。建起2個高標準的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部免費,實施全村村民養老企業化。為100%的農戶配發了集團公司股權,為100%的農戶建起了別墅,特殊家庭免費擁有別墅產權。每年給村民購買500萬元企業股份,為村民代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購買家庭財產保險和養老保險。我們實施強村帶弱村、村村聯建模式,將周邊的白果村、董家溝村等村作為幫扶對象,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民就業、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村村聯建,給予真金白銀的補貼,讓學生免費入學,謀求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