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平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夯實學生生物基礎,幫助學生建立生物知識框架。在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比較多,知識點龐雜,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學習壓力。生物教師受到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在課堂中專注于基礎知識的講解,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課堂教學存在盲目性。而生物知識點并非單獨存在,其中存在一定的聯系,把握住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學生的學習壓力能大幅降低。在新時期下,生物教師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脈絡,構建生物知識框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創設有利的條件。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優勢
首先,思維導圖以知識結構圖的形成能夠將知識點之前脈絡清晰地展現出來,生物教師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授課,將章節中的學習重點呈現在思維導圖中,以鮮艷的顏色標注重點,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明晰知識點中需要掌握的部分,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忽視細節這一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生物課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記憶,才能夠真正地掌握。生物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為學生的生物學習提供助力,帶領學生分析知識點的同時,繪制思維導圖,理清生物概念之間的關系,在腦海中構建其知識框架,在遇到習題時能夠迅速找出對應的知識點,提高做題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思維導圖的繪制中,教師給予學生點撥,在繪制思維導圖的同時,學生能夠再次復習回顧生物概念,加深印象。
其次,高中生物學科難度并不高,學生存在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生物概念之間的聯系,生物概念并非獨立的個體,與章節中的其他概念之間存在從屬關系。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比較強,生物概念在理解上比較簡單,但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強,無法深入分析生物概念的深層含義,對概念之間的關系比較迷茫,不知該從何處入手。而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使得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在框圖結構的輔助下,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理清生物概念之間的關系。學生在課上學習過生物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繪制思維導圖的任務,激發學生的潛能,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之前需要理清知識脈絡,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效果,及時地查漏補缺,彌補自己的短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提供助力。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其與高中生物教學的結合,能夠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生物的印象,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比如,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材,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章《基因的本質》,這一章包含四個小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的結構”“DNA的復制”“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比較多,且知識點之間有一定的聯系。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教師可以將單元的內容進行綜合,以思維導圖方式呈現出來,串聯章節的知識點。
如“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結論的由來,經由“遺傳物質的探索”中的四個實驗加以論證,帶領學生回憶四個實驗,并提示“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所用技術為“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所用技術為“酶解去除法”;“DNA的復制”這一知識點可以從場所、模板、原料、酶、特點和準確復制的原因這幾個方面展開,喚醒學生的回憶,對號入座,將這部分知識串聯起來;“DNA的結構”中主要包括模型構建的過程、基本組成單位、結構特點、雙螺旋結構,讓學生依據教師給出的框架模型,回憶所學內容,在腦海中構建起知識框架;“DNA轉錄為mRNA再翻譯為蛋白質”的整個過程可以借助框圖結構幫助學生區分,從場所、模板、原料、產物四個方面進行對比。在生物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依據思維導圖梳理單元中所學的重點內容,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理清知識點之前的關系。
(二)借助思維導圖指導學生筆記
在以往的生物課堂中,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的狀態。受到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中會采取灌輸式的授課模式,學生在課堂中需要緊跟教師的思路,圈畫重點內容,補充相關的知識點,但是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導致學生的筆記雜亂無章且不完整,學生在課下自主復習時,會存在一定的障礙。而思維導圖在生物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彌補以往教學的不足,生物教師能夠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調整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生物課堂教學,在思維導圖中呈現課程的知識點,將重點需要學生熟記的內容用鮮艷的顏色標注出來作為強調。高中課程比較緊湊,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的筆記重點會更加突出,能夠向教師的思維導圖靠攏,精簡重點,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材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6章《細胞的生命歷程》第3節《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細胞衰老的特征、細胞凋亡的含義以及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系是課程學習的重難點,需要學生著重掌握,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在課堂中學生要集中注意力聽講,理解生物的概念,加深對生物概念的印象。如在學習“細胞衰老的特征”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展示細胞衰老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比掌握細胞衰老的特征,并讓學生將其特征做筆記,“一大、一小、一多、兩低”,在順口溜旁做好批注;在學習“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系”這一知識點時,由簡入難、層層遞進,展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衰老,在對比中梳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引導學生將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標記為重點,將這一復雜的概念借助直觀的圖形呈現出來,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借助思維導圖拓展學習內容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生物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開展教學,加強師生的互動,拓展學習內容,鍛煉學生的記憶力,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獨立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也能夠借助思維導圖補充相關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創設有利的條件。比如,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材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在第3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第4節《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第5節《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在這三節內容學習過后,生物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組成細胞中的化合物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而有機物包括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大類,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填空,梳理知識的框架,如脂類主要包括?蛋白質包括?核酸包括?借助思維導圖拓展學習內容,理清生物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鍛煉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四)借助思維導圖提高授課效率
思維導圖與生物教學的結合,能夠革新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學生能夠全神貫注地聽講,對章節中需要掌握的內容了然于胸,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大幅提升,能夠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起到積極的影響。比如,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5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在學習這一章節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先呈現章節的思維導圖,如圖: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思維導圖。明確圍繞著“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主要學習“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類健康”“生物的變異”“人類遺傳病”這三個板塊,其中“生物的變異”是學習重點,包括“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兩部分,而第1節《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第2節《染色體變異》隸屬于“可遺傳變異”這一板塊,讓學生理清章節之間的關系,然后呈現知識點的框圖結構,如“基因突變”需要掌握概念、發生時間、類型、特點、原因、影響和意義;“基因重組”需要掌握概念、類型、特點、意義;“染色體變異”需要掌握概念和種類,理清課程的重點內容之后,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得以提升。
再如,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材選擇性必修1課本《穩態與調節》第2章《神經調節》,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其在問題的指引下構建思維導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引言板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串“神經系統有哪些基本結構?”“它是如何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大腦皮層作為最高級的神經中樞,在神經調節中起什么作用?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大腦有哪些高級功能?”在講解第1節《神經調節的基本結構》時,出示問題“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哪些組成部分?”“外周神經系統包括哪些組成部分?”“自主神經系統包括哪些部分?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具有什么特點?”“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有什么特點?”在問題指引下,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多媒體設備制作思維導圖,理清這一章節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大幅提升。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授課,為生物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能夠理清課程中所講的知識點,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在此基礎上展開記憶,難度能夠有所降低。思維導圖以直觀的圖形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提高授課效率,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