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
數字化時代最明顯的特征是信息技術與行業發展的融合,在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促進作用。初中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的一種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主要內容是教師對某個具體知識點的講解記錄。通過微課的應用,教師能夠為學生打造多個學習課堂,引導學生在微課的預習、學習和復習中掌握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制定適合的微課學習計劃,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探究語文知識,通過微課知識的講解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微課的幫助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學習效率也不斷提高。教師在微課中為學生提供學習需要的資料等信息,然后為學生設計問題,促使學生在微課學習中利用提供的信息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中記錄重點內容和自己不了解的知識,然后在課堂中集中與教師和其他同學探討。
(二)創新課堂模式,調動學習興趣
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時間短但是內容精煉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微課中,教師需要將課本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提煉。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突破了語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斷提高。微課的教學形式與當前新媒體中短視頻的形式十分相似,學生的接受能力強。這種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促進鞏固復習,豐富知識儲備
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是課堂和教師,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力,時刻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才能不遺漏知識點,如果走神,這個知識點學生就錯過了。微課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這些問題,學生在課下可以隨時打開微課視頻,有針對性地學習自己不理解或者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微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促使學生在微課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更多的語文文化信息。
(四)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口述和板書的形式為學生講解生字詞和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在分析文本內容的過程中掌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和思想,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機械,課堂氛圍十分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學習微課的錄制和制作方法。微課時間短和內容精煉的特點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總結教學重難點,并且學生做好課外知識的延伸。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視頻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能力和制作能力。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正確定位,提升教學效率
微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微課對教學起到的幫助作用,需要教師明確在微課學習中自己和學生的學習地位,擺正自己的角色。新課標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才是知識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制作微課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微課內容和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課的教學作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微課時要明確,微課是對某個教學知識的細化和講解,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秋天的懷念》教學中,教師從文章的題目入手向學生提出問題:一年有四個季節,為什么作者要懷念秋天?作者主要懷念秋天的什么?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學習和探究課文知識的興趣被激發,快速投入到課文的閱讀和學習中,解答自己的疑惑。在學生閱讀和探究之后,教師并不急于知道學生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在問題指導下繼續探究文本內容。
教師為學生提供提前制作好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從微課中尋找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完成問題的解答。從文本的解讀中,學生得出關鍵信息:那個秋天是母親最后陪伴作者的時間,也是母親想讓作者從觀賞菊花的生機中重獲生活的希望的季節,這個季節中承載著母親的愛和作者的遺憾,所以作者懷念這個季節。
(二)優化資源,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微課的主要特點是時間短、內容少,但是凝練著知識的精華,在知識呈現方式中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視頻中。微課不會占據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學生可以在學習間隙或者休息的時候拿出視頻學習,這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同時增長學生的知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簡微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視頻內容,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視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微課視頻中,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課外資源,對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料進行收集、分類、篩選、加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桃花源記》教學中,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較多的文言知識,比如一詞多義、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等內容,在句式的翻譯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利用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相關知識的講解和總結,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文言文知識,在總結和歸納中了解這些文言文知識的常用搭配和技巧,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對于其中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畫面,比如“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薄巴恋仄綍?,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為學生展示世外桃源中人們的生活畫面和當地的交通農田等,在形象的畫面中加深學生的印象,豐富學生的想象畫面,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活力。
(三)微課釋疑,撥開云霧見青天
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并不都能被學生理解,其中的文言文和古詩詞等內容需要在教師的引導和指點下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一個個問題的探究和解決中逐漸深入問題的本質,在難度循序漸進的問題中提高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完全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微課視頻的生動性和形象性特點能夠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視頻,為學生營造意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與朱元思書》教學中,這篇文言文帶領大家瀏覽從富陽到桐廬沿途百里的景象和景物,最后的目的地是一頭連著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西湖,一頭連著“五岳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的富春江。對于作者在文中描繪的美麗景象,許多學生并不能直接在腦海中想象出具體的畫面,也無法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圖片等形式為學生重現其中的美景,讓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沿途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不同景物的賞析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借助這些奇山異水流露出的情感和志趣。
教師在微課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在引導學生與作者一同欣賞景色的過程中回答問題:富春江的景色總體特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寫山水的奇異的?作者面對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時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加以簡要的分析。從文中哪一句話能夠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斗思想感情的?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下,學生不僅欣賞到了美好的景物,也對文章的主旨和思想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寫作技巧等進行了探究。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四)突破難點,識得廬山真面目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既需要掌握基礎語言知識,也需要探究其中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技巧、藝術表達等重難點知識。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探究重難點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微課的形式為學生揭開重難點知識的迷霧,讓學生看到迷霧下的真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背影》教學中,作者通過父親送自己坐車和買橘子的背影等的刻畫表達父子之間的感情。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作者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感受作者表達的與父親之間的矛盾感情。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微課視頻為學生播放歌曲《父親》的MV,在音樂聲中為學生導入父親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表達父愛的行為,引入本節課的話題,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然后教師通過微課將其中描述父親背影的重點句子呈現出來,并且配上合適的圖片,將作者筆下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翻越月臺的背景等經典畫面展示出來,通過文字和圖片的結合渲染氛圍,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作者當時的情感。然后教師以“買橘子”的描寫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分析原文與刪改后的句子相比作者的情感表達有哪些不同,哪種表達更好,好在什么地方。通過文字的分析,學生對細節描寫起到的情感渲染和抒發作用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還讓學生分享自己與父親之間發生的一些難忘的事情,讓學生在回憶中感受父親的愛,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相同的情緒下,學生對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把握會更加準確。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數字化成為時代發展的主要特征,在互聯網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例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渠道,微課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能夠為傳統課堂教學補充資源,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在微課的幫助下,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大幅提高。通過對語文知識的探究和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微課教學的有效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