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秋



[摘 要]為了在開放教育物流管理專業順利推動“1+X”證書制度,在分析物流管理職業技能標準的基礎上,對“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標準從定位、目標、內容、資源、教學模式建議、考核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形成滿足物流管理職業技能要求和職業崗位需求的課程標準,以期對開放教育物流管理專業的其他課程標準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1+X”證書制度;開放教育;課程標準;物流運輸管理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志碼:A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職教20 條”明確提出,“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1+X”證書制度是指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開放大學推行“1+X”證書制度有助于更好地將開放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人才需求標準融為一體,有助于服務地方產業升級,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助推開放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走向深入。“物流管理”是“1+X”證書制度首批試點的5個職業領域之一。“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是遼寧開放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同時也是獲得物流管理職業技能中級等級證書的重要內容,現行的課程標準與物流管理職業技能標準中的相關要求存在較大差異,為了更好地推進開放教育物流管理專業“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重新制定“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標準。
1 物流管理職業技能標準
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其中,初級持證者要求具備根據作業流程規定,完成倉儲、運輸、物流系統使用及維護等作業的能力;中級持證者需要具備根據業務管理要求,對倉儲、運輸、信息處理、客戶服務、外協資源管理、物流系統的使用和維護的運作進行監督和指導的能力;高級持證者需要具備根據業務的需求,對倉儲、運輸、信息管理、客戶服務、外協資源管理、物流系統運營等資源和流程進行管理和優化的能力。
結合目前開放教育物流管理專業專科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職業技能等級對工作能力的要求,開放教育學生更適宜考取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2 “1+X”證書制度下“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標準的開發
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涉及的課程主要有“物流管理基礎”“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運輸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供應鏈管理”。對標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將“物流運輸管理”課程目標定位為滿足物流管理職業技能(中級)標準的要求(表1 )[2]。
2.1 課程定位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是遼寧開放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專科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教育部關于“面向21世紀理科類課程教學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相關精神,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本課程注重對學生職業通用能力及職業崗位技能的針對性培養,使學生熟悉和掌握運輸業務的作業流程、組織方法和決策思路,并在此基礎上了解國內外運輸業務的發展動態,以較強的成本意識、科學的評估手段來策劃和優化運輸過程管理與控制。本課程的前導課程包括“物流管理基礎”“物流學概論”和“倉儲與配送管理”,后續課程包括“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等。
2.2 課程目標
根據物流管理專業運輸相關崗位工作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讓學生了解運輸管理的基本知識,熟悉不同運輸方式的特點,掌握不同類型貨物運輸業務的流程,能夠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運輸路線優化、運輸任務指派,能夠進行整車、零擔貨物運輸運雜費計算,能夠組織不同類型的公路運輸作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意識,能夠成為遵紀守法、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高素質綜合技能型人才。
針對以上情況,學生應達到以下四項目標。
2.1.1 知識目標
能夠掌握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點,具有結合實際運輸業務選擇適宜運輸方式的能力;
能夠根據承接貨運業務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完成路線規劃、車輛調度等運輸工作;
具備公路整車、零擔貨物的運輸組織能力;
具備水路貨物運輸組織與管理能力,能結合實際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
掌握管理班輪、租船貨物運輸業務流程;
具有鐵路貨物運輸組織與管理能力,能結合實際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
掌握鐵路特種貨物運輸的業務流程,熟悉《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相關內容;
掌握國內國際航空貨物運輸的業務流程;
能正確填寫各種航空貨物運輸單證;
掌握國際多式聯運的概念、特征、優點及業務組織流程;
掌握多式聯運業務的費用計算方法,能正確核算多式聯運費用;
能夠運用運籌學等方法對運輸路線進行優化決策;
能進行運輸調度工作;
熟悉運輸績效評價潛在的問題;
掌握運輸績效評價指標的含義、原則。
2.2.2 能力目標
具有自主學習獲取運輸相關專業知識的能力;
具有獨立動手完成運輸專業相關業務的能力;
具有獨立查閱分析資料、獲取運輸所需信息的能力;
具有獨立制訂工作計劃并進行組織實施的能力;
具有獨立分析與解決運輸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2.2.3 素質目標
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
具有良好的組織與協調溝通能力;
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與行業操守;
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
2.2.4 思政目標
引導學生樹立和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堅定“四個自信”;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熱愛物流行業;
把握思政融入點,在基礎知識講授部分、學生實踐部分等環節,通過時政鏈接、微課展示、課堂討論等方式,將思政元素與知識難點有序結合起來,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2.3 課程內容
筆者根據“物流運輸管理”課程定位及目標,對照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中級)標準要求,合理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具體如表2所示。
2.4 課程資源
結合開放教育學生學習特點,“物流運輸管理”課程以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為平臺,建設了PPT課件、授課視頻、章節練習、形考作業、試題庫等多項資源,方便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學習。
2.5 教學模式建議
本門課程采用集“云”“雨”“室”三端于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云端自學,即通過國開學習網進行自學;通過參加雨課堂直播課教學,掌握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面授輔導進行針對性答疑,實現“思想政治與專業知識”的混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混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混合、“虛擬仿真與現實訓練”的混合。
2.6 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環節是檢查教與學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教學質量、培養滿足社會要求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檢驗手段[3]。考核主要是檢查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評價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職教20條”明確提出,要完善教育教學相關標準,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標準的重構是將課程定位與職業標準對接,將職業技能要求融入課程,既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又對推進開放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全面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建設地方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4]。
參考文獻
[1]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http://ww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 htm.
[2]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2019:3-6.
[3]王建國. 1+X證書制度下“網絡互聯技術”課程標準的制定[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11):61-65.
[4]呂利平. “1+X”證書制度下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物流基礎》課程為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2(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