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添
內容摘要:傳統模式下的高中戲劇教學存在著教學目標不完善、教學內容片面化、教學實施簡單化、教學評價單一化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跨媒介應用于高中戲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傳統模式下存在的現實問題,基于跨媒介的高中戲劇教學可以采用合理創設跨媒介教學目標、突破創新跨媒介教學內容、精準把握跨媒介教學實施、全面完善跨媒介教學評價等教學策略。
關鍵詞:跨媒介 高中戲劇教學 傳統模式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融文學、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與一體,給人帶來視聽享受、審美熏陶和道德提升。作為四大文學體裁之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自始至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體現的形式即是劇本。而今在實際的戲劇教學中,傳統的戲劇教學模式極度僵化,教育者對戲劇的教學研究相較其他文體而言極度缺乏,大量教師存在“高考不考則不必認真教學”的錯誤認知,導致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使得戲劇教學的價值未能得以充分發揮。隨著互聯網在各領域的廣泛普及,逐步與教學深入融合,從傳統單一的紙質媒介教學模式拓展到紙質媒介與電子媒介相結合的跨媒介教學模式。“跨”既強調“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點各異,求同存異,將之有機整合到語文課堂上來,可以豐富語文學習內容,加強語文學習與時代、與生活的聯系?!懊浇椤币话阒競鞑ソ橘|,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既包括靜態的紙質文本、圖片,也包括動態的聲音、動畫、視頻等電子文本。[1]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為十八個任務群之一,并貫穿高中語文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教材。[2]跨媒介應用于教學主要是指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媒介教學,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橫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媒介進行教學?;诳缑浇榈母咧姓Z文戲劇教學,必然成為傳統模式有效突破和提升未來戲劇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
一.傳統高中戲劇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戲劇教學雖然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在以往的教學中,許多教師不予重視,效果相對不佳,甚至處于邊緣化。并且對于學生來說,戲劇離生活實際聯系較少,興趣不足難以深入。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現實問題。
(一)目標不完善,教學缺乏重視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戲劇教學模式中,許多教師認為戲劇在高考考試中不涉及,就可以一定程度的少講、淺講,從而導致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對戲劇的學習缺乏關注。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在進行戲劇方面的教學設計時,對教學目標的設計極其籠統與模糊,甚至套用其他文體的教學目標,或者僅僅關注表面淺層次的目標,忽略了審美鑒賞與創造等內在目標。一方面,由于存在大量教師對于戲劇本身學習的程度不足,并未完整讀過所選文本的全文,沒有認真探索和求實的精神,更不要說引導學生進行戲劇閱讀,教學目標的設置自然會浮于表面。另一方面,高中語文教學時間緊張,許多教師認為戲劇的教學應該為更能實際學生成績的其他學習內容讓步,不愿意過多重視高考非重點的內容,從而忽視了其重要的內在價值。這種片面、功利的思想,不利于學生未來的長期發展。
(二)內容片面化,教學思維僵化
教師對戲劇文體認識的片面性,產生了教學內容存在片面化的問題。多數教師對戲劇的教學僅僅依賴紙質的教科書,雖然它是我們教學內容的基本,但教科書體現的戲劇教學內容過少,教師缺乏廣泛的拓展閱讀,對于教學的深度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由于教師在對戲劇教學的教學內容方面,沒有對其他媒介下的戲劇學習材料進行補充和整合,使得學生理解就更加困難,甚至可能會消磨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其戲劇教學基本知識的缺乏,出現將小說閱讀等其他文體的教學模式應用于戲劇教學的現象,并未展現出戲劇的獨特內容,更加導致了教學內容的極度僵化,學生無法理解戲劇的內在魅力。
(三)實施簡單化,教學方法匱乏
課堂教學實施的簡單化和單一性是傳統高中語文戲劇教學模式的一個突出問題。當前的戲劇教學極度邊緣化,許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直接跳過戲劇教學,抑或只講解一兩篇文章,這樣“淺嘗輒止”使學生對于戲劇文體一知半解。[3]在戲劇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缺乏教學活動的設計,實施方式極其單一,使得本應生動活潑的戲劇課堂變得索然無味。傳統高中語文戲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十分匱乏,大多數教師不會組織學生觀看相關影片,不會鼓勵學生編排戲劇,更不會培養學生創作劇本的能力,教學的實施僅僅涉及完成教學任務,課堂的教法也多以講授法為主,學生課堂參與感不強,從而導致深入理解困難,并沒有考慮學生的終身發展。戲劇的學習本應是豐富情感與體驗的結合,僅僅依靠單一紙質書本知識的講授,并未涉及學生的參與與其他工具的應用,使得教學實施過程過于單一。
(四)評價單一化,教學忽視過程
在傳統戲劇教學的評價中,由于評價素養的不足,對過程性評價往往不予重視甚至忽視,僅僅關注終結性評價,將終結性評價認為是評判學生是否理解的關鍵。相反,對于過程參與極其重要的戲劇學習,教學評價過于注重結果,導致學生學習功利性強,缺乏深入理解的精神。同時,評價主體單一,學生未能廣泛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對戲劇的學習缺乏興趣。并且評價方法也僅僅涉及卷面評價,沒有涉及課堂教學及課后其他的評價方式,可見評價的內容范圍十分狹小。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的單一化,使得戲劇教學的評價缺乏多元化、缺乏科學性,評價體系仍有待完善。
二.跨媒介應用于高中戲劇教學的意義
由于傳統戲劇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而今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背景下,媒介信息充分運用于語文教學,跨媒介與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的結合,必然對于其未來長遠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關于跨媒介應用于高中戲劇教學的突破,可以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論述基于跨媒介的高中戲劇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另一方面論述跨媒介應用于高中戲劇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拓寬教學模式,順應時代要求
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過程中,通過與跨媒介的結合,從而拓寬教學模式,順應時代要求。運用跨媒介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突破。它繼承了傳統閱讀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借助新媒介豐富和完善教學方法,使之更加符合當代學生的學情及時代特點。[4]在戲劇教學過程中穿插學生在深入理解基礎上進行的表演活動,拓展了學生理解與交流的渠道,激發學生深入探索學習戲劇的欲望。在如今互聯網日益發達的時代,要求語文學習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以互聯網為主的電子媒介在語文教學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不要使學生產生戲劇離我們生活遙不可及的錯誤觀念,其實其正廣泛存在于當代生活。比如,組織學生觀看相應的影視片段,則能夠加深對文本的解讀。并且不僅體現在閱讀方面,也表現在交流方面,學生通過組織戲劇表演等方式,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特征與語言藝術。通過跨媒介與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二者的結合,教學模式大大拓寬,交流方式日益豐富,對理解課文文本、拓寬戲劇知識、陶冶個人情操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助于轉換學習思維,開拓學習邊界
跨媒介概念的提出,不僅僅存在于其獨立的學習任務群單元,它也貫穿與幾乎每一個學習任務群,是我們語文教學必備的“工具書”。在過去傳統的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存在著戲劇教學模式僵化等問題,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播者”,而學生僅僅作為知識的“接受者”。但通過跨媒介與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的有效結合,對于學生來說,充分利用跨媒介可以轉換學習思維、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成為學習路上的“先行者”。在課前利用多種媒介自主預習,廣泛了解戲劇的學習內容,提前了解自身興趣及薄弱的環節,從而在戲劇的課堂學習中處于主動的位置。在課堂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二者的巧妙結合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轉換為主動求知的學習態度。課后利用多種媒介資料的查詢及收集,進行查漏補缺并把握對戲劇學習的興趣點,提升自身探索欲,從而開拓學習邊界,使得戲劇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是充分利用課內外多渠道的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三.基于跨媒介的高中戲劇教學策略
從教的角度出發,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采取的教學行為方式。[5]針對傳統高中戲劇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四個方面論述基于跨媒介的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策略。
(一)合理創設跨媒介教學目標
戲劇的教學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在設置教學目標之前,應當對學生當前的媒介素養進行大致的了解,可以采用分享交流的方式,設置合理的跨媒介教學目標。比如,在當前信息時代下,學生對“自媒體”充滿著熱情,尤其是短視頻一類的制作,在設置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哈姆萊特》的教學目標時,可以引導學生拍攝感興趣的戲劇片段,或者為戲劇片段配音,如國王聽取羅森格蘭茲、吉爾登斯吞的“匯報”,卻心懷鬼胎意圖設計哈姆萊特的情節,以及哈姆萊特看似瘋狂的獨白的情節等等。在設計跨媒介教學目標時,首先要依據整體性原則,不能僅僅關注單獨節選的戲劇篇章,還要關注整體的篇章內容,還要關注不同篇章的戲劇教學帶來的影響,只有整體把握才能使教學目標連貫。其次,要注重合理性原則,雖然鼓勵跨媒介教學,但其是基于合理為教學服務的原則,如果跨媒介的盲目加入,將影響課程的整體教學,故教學目標要具有合理性。最后,要遵循順序性原則,跨媒介運用于高中戲劇教學并不是任意的,在教學目標設置時,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進行合理的順序編排。只有在以上原則的指導下,合理創設跨媒介教學目標,才能更好的完善跨媒介在高中戲劇教學中的應用。
(二)突破創新跨媒介教學內容
要利用跨媒介創新傳統模式下的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廣泛了解相關不同媒介的使用,再根據學生學情、教材內容等多方面,進行合理有效地實施。比如,在教學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竇娥冤》時,可以根據學情適當的補充第一折、第二折、第四折的內容,可以采用紙質與音頻或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既可以加深對全劇的理解,也可以拓展學生戲劇的閱讀面。再如,戲劇教學時可以不僅限于單一的課文,《竇娥冤》與《哈姆萊特》的教學也可以跨媒介結合??梢砸龑W生運用媒介工具,如PPT的制作,比較《竇娥冤》中的唱詞與《哈姆萊特》中的獨白,也不難發現彼此的一些異同。將跨媒介融入到教學內容方面,使得戲劇教學的知識面得以擴大,也使得學生的媒介素養得以提升。
(三)精準把握跨媒介教學實施
在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仍然有許多老師實施著傳統的戲劇教學方法,大多傾向于教師講授,學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而戲劇情節跌宕起伏,除了使用文字單一的展現形式,還可以結合音頻、視頻等方式運用于教學實施。比如,在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雷雨》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文本內容較易理解,可以設置運用多媒介的比較賞析閱讀,學生通過提前閱讀并搜集有關資料,大致梳理劇情,體味鮮活生動的語言、鮮明有力的行動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并在課堂上展開分享。教師在結合文本的基礎上,課堂上放映節選部分的影視片段,或者邀請學生共同參演,引起學生深入探索的興趣,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意蘊,加深對悲劇復雜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的理解。但是,做教育戲劇的目的不是為了登臺表演,不是擺花架子,而是將教育戲劇作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的重要抓手與突破定位,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而且是必要的課程與教育形式。[6]并且,可以在課后布置嘗試續寫劇本的學習任務,通過寫作拓展學生對劇本編寫的了解。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圖片或影像戲劇資源更加易于接受,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拓展閱讀的興趣。
(四)全面完善跨媒介教學評價
跨媒介的高中戲劇教學與傳統模式下的戲劇教學有著顯著區別,教學評價自然也應當在注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基礎上,設置更加開放且靈活的題目。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仍然將考試作為主要的評價方法,但單一的終結性評價難以明確學生的學習情況,造成學生對戲劇學習興趣的缺失,在教學評價中應當更加關注學生運用媒介的過程,將二者有效結合進行全面評價。并且,應當利用多媒介使評價主體多元化,比如,除了加入課堂上師生共評、小組互評等方式外,在《雷雨》戲劇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表演錄制視頻,可以將視頻上傳到班級視頻號等渠道,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評價。也可以將學生的劇評上傳網站并分享他人見解。更加廣泛的評價主體使得評價內容不再局限,也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跨媒介運用于教學評價,有效促進了教師、學生、家長等合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使得高中戲劇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任明滿,鄭國民,王彤彥.“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內涵、實施策略與挑戰[J].語文建設,2018(28):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
[3]劉倩倩.高中語文戲劇專題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4]吳麗君.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教學初探[J].語文建設,2021(15):76.
[5]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11.
[6]馬利文.教育戲?。阂詰騽∽鳛槿说膶W習媒介[J].人民教育,2016(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