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龍
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地區護理行業現狀、發展趨勢及未來五年醫療行業對高職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方法:通過企業人士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網絡調研法等方法了解人才需求情況。結果:未來五年高職護理人才需求占比63%,中職人才需求占比為11%,本科人才需求占比為24%,研究生及以上人才需求占比為2%。結論:福州市及周邊地區對高職護理的人才需求仍較大,高職院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身體健康
中圖分類號:C961;G6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5-0009-04
按照國家衛健委的要求,我國公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誜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誜4。但當前全國1誜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相關要求,與1誜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誜8.5的水平相差更遠。依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總體要求,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這也對高職護理專業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深入了解福州地區護理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以及福州市護理企業的現狀,掌握福州市護理企業對護理高職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筆者對福州市及周邊地區28所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了調研,以促進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
1.調研時間
2022年7月~2022年8月。
2.調研對象
福建省28所各級醫療機構(三級醫院3家、二級醫院20家、一級醫院5家)院領導、護理部主任、護士長、一線護士等。
3.調研內容及方法
(1)企業人士訪談法。通過邀請或拜訪形式,與省內主要是福州市及周邊地區護理醫療機構、護理相關機構的管理層和一線員工進行座談、訪談,就護理專業的人才現狀和培養需求、崗位能力、工作任務及課程設置等問題進行咨詢與調研。將學校教育與單位用人這兩個不同體系進行緊密聯系,并以學生為紐帶進行融合,得出彼此能理解互助的共同結論。
(2)問卷調查法。對了解護理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護理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具體崗位需求以及崗位所需的技術能力、基本素質等信息的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由對方填寫后返回,并對問卷進行匯總,得出結論。
(3)網絡調研法。在互聯網上搜集調研行業發展的最新消息,以及護理類醫療機構人才需求的最新動態。利用微博、論壇等即時通信工具,與醫院人員、兄弟院校教師、畢業生等進行溝通,掌握護理行業、護理專業教育、本專業畢業生的最新情況。
本次調研,醫療及相關機構領導訪談表調研問卷發放28份,有效回收28份,回收率100%;人才培養調研問卷140份(每個醫院5份),有效回收140份,回收率100%。根據調研結果數據統計,筆者進行分析。
1.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分析
從本次調研情況看,福州市及周邊地區對護理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對大專學歷護理的實用型技能人才需求迫切。本次對28所醫療機構進行護理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調研,通過數據分析,得到如下結果。大專人才需求占比為63%,中職人才需求占比為11%,本科人才需求占比為24%,研究生及以上人才需求占比為2%。未來3年~5年,對護理人才的需求三級醫院以本科為主,二級醫院及衛生院以大專護理人才為主。這充分說明,高職護理專業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這就要求本校高職護理專業應擴大招生面,多渠道招生,為福州市各區縣定點培養醫療技能人才,以滿足人才的需求,進而為全面推進福州市及周邊地區醫療體系建設奠定人才培養的基石。由于醫院及相關機構對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實用、實際、實在方面,特別是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與醫院同步的先進技術和一定的實踐經驗,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一定要突破傳統的學校、教室、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建立與醫院、相關機構多方合作,以本校為基礎、高校為指導、醫院為技能提高訓練平臺、醫療機構為綜合實踐平臺的“多元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2.職稱結構分析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先進醫療設備的引進,很多醫療機構對護理人員的學歷和崗位能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并傾向于招聘有崗位資格證書的護理人員。通過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的人員很多,取得護理醫師及以上職稱的人員極少。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在校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應鼓勵學生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并通過建立輔導班等方式安排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提高學生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以改善護士職稱結構。
3.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1)護理工作。典型工作任務:護理程序。職業能力: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制訂護理計劃。
(2)入出院護理。典型工作任務:一般患者的入出院護理,急診患者的入出院護理。職業能力:入出院工作,輔床、輪椅、平車操作。
(3)基本護理技術操作。典型工作任務:清潔、消毒、滅菌技術,無菌技術,隔離技術,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飲食護理,排尿護理,排便護理,生命體征的觀察及護理,體溫單的繪測,冷療技術,超聲波霧化吸入法,注射給藥技術,藥物過敏試驗技術,靜脈輸液技術,靜脈輸血技術,標本采集技術,心肺復蘇技術、基本生命支持技術,吸氧、吸痰技術,洗胃技術。職業能力:清潔、消毒、滅菌操作,無菌技術操作,隔離技術操作,口腔護理操作,皮扶護理操作,鼻飼操作,排尿護理操作,排便護理操作,生命體征的觀察及護理操作,體溫單的繪測操作,冷療技術操作,超聲波霧化吸入法操作,注射給藥技術操作,藥物過敏試驗技術操作,靜脈輸液技術操作,靜脈輸血技術操作,標本采集技術操作,心肺復蘇技術操作,吸氧、吸痰技術操作,洗胃技術操作。
(4)健康史評估。典型工作任務:健康評估方法與注意事項,健康史內容。職業能力:健康史采集、交談方法與技巧,填寫健康史評估記錄。
(5)身體狀況評估。典型工作任務:一般狀態、皮膚黏膜及頭頸部檢查,胸部評估,腹部評估,神經反射評估。職業能力:一般狀態、皮膚黏膜及頭頸部檢查,胸部評估,腹部評估,神經反射評估操作、判斷結果。
(6)實驗室及心電圖評估。典型工作任務:血液檢查及肝功能檢查,尿液檢查及腎功能檢查,糞便檢查,心電圖的基本知識及正常心電圖,常見異常心電圖,健康評估記錄。職業能力: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糞便標本的采集,正確判斷血液、尿液糞便檢查結果,說出異常改變的臨床意義,正確使用心電圖機、閱讀心電圖、判斷結果。
(7)內科常見病評估。典型工作任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的護理,肝硬化病人的護理,尿路感染病人的護理,慢性腎衰病人的護理,缺鐵性貧血病人的護理,糖尿病病人的護理,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職業能力:內科常見病整體護理及相關的護理操作,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8)外科護理基本技術及外科常見病評估。典型工作任務:手術前病人的護理,手術室病人的護理,手術后病人的護理,外科感染病人的護理,損傷病人的護理,燒傷病人的護理、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闌尾炎病人的護理,腸梗阻病人的護理,直腸肛管良性疾病病人的護理,膽囊炎膽管炎病人護理,顱腦外科疾病病人的護理,胸部損傷病人的護理,泌尿系統損傷病人的護理,骨折病人的護理。職業能力:病人手術前手術區皮膚準備工作,規范進行手術人員的無菌準備及病人手術體位的安置,各種引流管的常規管理,外科常見病整體護理及相關的護理操作,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9)妊娠分娩母嬰保健護理。典型工作任務:女性生殖系統解剖,正常妊娠孕婦的護理,異常妊娠病人的護理,正常分娩孕婦的護理,異常分娩孕婦的護理,分娩期并發癥的護理,產褥期產婦的護理,產褥感染產婦的護理,胎兒窘迫的護理,計劃生育,婦科護理病歷,女性生殖炎癥的護理,女性生殖腫瘤病人的護理,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病人的護理。職業能力:妊娠護理,分娩護理,婦科常見疾病整體護理及相關的護理操作,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10)新生兒及小兒保健兒科常見病的護理。典型工作任務:生長發育,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新生兒護理,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護理,新生兒黃疸的護理,小兒營養與喂養,營養不良患兒的護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的護理,腹瀉患兒的護理,肺炎患兒的護理,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護理,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護理,急性腎小球性腎炎患兒的護理,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的護理,驚厥患兒的護理。職業能力:兒科常見疾病整體護理及相關的護理操作,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調研結果顯示,護理崗位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人文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母嬰、兒童醫學和急危重癥醫學知識等。調研對象對學校畢業生的實操能力、團隊合作意識、醫患溝通能力、吃苦耐勞精神、嚴謹慎獨精神有要求較高。護理專業在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重點培訓。
4.專業培養目標定位
根據調研結果,確定護理專業人員的崗位、各工作崗位所需的能力結構,明確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服務方向。
(1)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的原則,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面向醫院及其他醫療衛生機構的護理崗位,能夠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護理專業服務方向。1)職業方向。畢業后面向基層,適應縣鄉兩級醫院臨床各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家政服務機構、養老機構、康復機構的需求,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康復及健康教育、家庭保健、老年護理等工作。2)職業崗位。A.臨床護理崗位:從事各級醫院的臨床(內、外、婦、兒等)各科室一線護理工作,此類崗位必須取得執業資格證才能上崗。B.社區護理崗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一線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家庭保健工作及基層管理工作,此類崗位必須取得執業護士資格證才能上崗,并經過國家或地區社區全科護士培訓。C.養老護理崗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養老機構一線老年護理、健康教育、家庭保健工作及管理工作,此類崗位必須取得相應的初級養老護理資格才能上崗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若從事管理工作,則要求護理專業畢業5年以上且具有護士資格證。D.母嬰護理崗位:從事家政服務機構、康復機構的一線工作及管理工作,此類崗位必須取得相應的初級母嬰護理資格證書才能上崗從事一線母嬰護理工作。若從事管理工作,則要求護理專業畢業5年左右且具有執業護士資格證。
1.更新教育理念
根據本次護理專業的調研分析來看,護理大專人才在數量上缺口很大。因此,高職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培養高職護理專業大專人才,以充分適應市場的需求。醫療機構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實用、實際、實在方面,特別是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與醫院同步的先進技術和一定的實踐經驗。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應以“職業崗位的需求”為目標,以“用人單位要求”為標準,根據“實用、夠用”原則,以“崗位”定能力、定知識,以“能力、素質需要”定課程,依據護士執業資格標準,按照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確定護理專業各學習領域的主要教學內容,并按照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過程設計“學習項目”,使教學內容與臨床過程保持一致。
2.優化教學模式建構
(1)采取院校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模式的設計上,高職院校要堅持院校結合的原則,與臨床護理專家、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共同商討,豐富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資源。高職院校還要聘請行業專家及醫院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課堂學習、見習、實習。
(2)實施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高職院校要實施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并采取理實一體、學訓交替的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學生原來需要第三年才進入臨床實習,高職院校可設計為第一學期開始學生就到醫院見習,每年的假期進行集中實習,并在實訓基地進行仿真模擬訓練,再逐步過渡到頂崗實習,真正達到與行業融合的目的。
(3)建設教學資源庫。完成“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解剖學基礎”6門課程的電子教案、課件、試題庫、教學案例、教學圖片、教學視頻、教學動畫等建設,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教學提供切實方便的資源。
3.精心設計課程體系
(1)堅持開設公共基礎課程。為促進學生的后續發展,高職院校應堅持開設必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護理禮儀、公共藝術、醫用化學、計算機、體育與健康、語文、英語、數學等公共基礎課程。
(2)根據職業能力開設專業核心課程。在對職業崗位群進行職業分析的基礎上,高職院校應確定該職業崗位群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并根據職業能力確定專業核心課程。如護理專業應將“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解剖學基礎”確定為專業核心課程。
(3)開設分方向工作項目課程。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及當地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確定專業方向,專業方向不少于3個。如可設置臨床護理及社區護理、老年護理及母嬰保健方向,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4)開設選修課。為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高職院校應開設選修課,課時量按占總學時量的比例不少于10%來確定。
4.注重人文素質與溝通能力的培養
目前的醫學教育,以專業知識的傳授為主,忽視了人文意識的培養,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以適應衛生事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對其進行人文素質能力的鍛煉和教學,并通過課堂演示、情景訓練、角色扮演、人文知識講座等方法多途徑灌輸、全方位滲透,使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不斷得到提升。高職院校要鼓勵臨床醫生參與人文課程的教學,適當選用具有人文學科背景(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的教師擔任專職班主任,以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較強的溝通能力等。這樣,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從本次調研的結果來看,高職護理專業應根據護理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及護理市場的需求,改進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從學生素質,主要是護理基本技能、護患溝通能力、護理職業素養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與人文素養。在人才需求方面,福州市及周邊地區對高職護理的人才需求較大,高職護理專業在長時間內會保持較強的生命力。要著重從學生素質,主要是護理基本技能、護患溝通能力、護理職業素養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與人文素養,使學生畢業后能在帶教護士的指導和監督下從事安全有效的一線臨床護理、社區護理等工作。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徐國慶,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理論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1).
[2]周麗紅.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與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 2007(25).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Nursing Professiona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Demand Orientation
Wu Maolong
(Medical College,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3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ursing industry in Fuzhou and the demand fo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medical industry in the next five years.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talent deman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enterprise personnel, questionnaires, and online research methods. Result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the demand fo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talents will account for 63%, the demand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talents will account for 11%, the demand for undergraduate talents will account for 24%, and the demand for graduate and above talents will account for 2%. Conclusion: The demand fo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talents in Fuzhou city and surrounding areas is still larg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rmulat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based on market dem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skilled talents in line with market deman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nursingmajor;talentcultivation; good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