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鋒
摘 要 松材線蟲病是林業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其對林業生產與發展危害極大,且防治管理難度較大。鑒于松材線蟲病的這些特征,加大科學防治研究力度,選用綜合性的防治手段具有現實必要性。為提高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效果,對松材線蟲病害特征進行分析,結合廣東省天井山林場的防治實踐,總結科學防治的經驗,明確防治規律和要點,如引入科學疫木處置技術、積極進行綜合防疫治理、主動落實防范監管責任、多種防疫手段并用。
關鍵詞 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廣東省天井山林場
中圖分類號:S763.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33
松材線蟲病是國際公認的檢疫危險病害,甚至有“松癌”的稱號。發生松材線蟲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防治不及時出現大面積擴散和蔓延的情況,其對林場的發展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松材線蟲病的科學防治需要從防范分析入手,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加強對病樹的控制和清理,及時做好日常監測和巡視工作,落實好疫情調查與控制,真正從源頭和細節上防治松材線蟲病,建構林業生產的安全生態環境。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天井山林場積極探索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思路和舉措,也逐漸積累了一定經驗,值得借鑒與推廣。
1 松材線蟲病害特征
1.1 定義
松材線蟲病又被稱為線蟲萎縮病或者松線蟲病,主要由線蟲寄生引發,是典型的松科植物病害,嚴重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植株的死亡。其具有較高的致病性和傳染性,松樹感染該病后通常會在兩個月內死亡,發病速度非常快。病害表現為松木枯萎、針葉松散,形同火燒狀。
松材線蟲病最初于1905年在日本長崎發現,隨后迅速蔓延到全日本,在我國主要發生在四川省、廣東省一帶。松材線蟲病一旦發生往往造成松林的大面積毀滅,使得自然資源遭受嚴重損失。雖然松材線蟲病發展速度快,但從其發病表現看又分為當年枯死型、越年枯死型和多年枯死型3種。多數情況下,松材線蟲在寄主松木被感染后會在松木內大量繁殖,松木多在同年的秋季死亡;而部分寄主松樹被感染后,松材線蟲因受低溫環境的限制出現繁殖放慢或者終止的情況,到第二年才有明顯的感染表現,因此檢疫及時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病害程度。
1.2 發病特征
松材線蟲病的發病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一般可分為4個階段,各個階段的癥狀表現是把握松材線蟲病發展程度的關鍵性指標。高溫干燥情形下松材線蟲病發展速度快,最快可在40 d內表現出癥狀并死亡;而低溫情形下大約有10%的松木感染松材線蟲病后并未在感染當年死亡,而是于次年春天死亡。1)第1階段。發病初期松木外觀正常,但環氧樹脂代謝明顯減弱,甚至出現環氧樹脂代謝終止的情況。2)第2階段。植物呼吸作用減弱,樹干主體部分出現病變,主要表現為針葉暗黃,此時在松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牛入侵及產卵的痕跡。3)第3階段。大部分針葉由綠變黃,松木出現逐漸枯萎的態勢,可發現天牛的蛀屑。4)第4階段。樹干針葉全部由綠色變為淺黃,再變為深棕或淺棕,最終出現全株死亡的情況。總體來說,松材線蟲病危害較大[1]。
1.3 流行特征
松材線蟲病的特點是發生范圍廣、寄主種類多、傳播速度快、感病松樹病死率高、防治難度大。近幾年,我國松材線蟲病也呈現新的發病特征,即相較于之前,感病松樹的種類越來越多,松科植物對松材線蟲病的抵御能力明顯減弱,這也反映出寄主種類越來越多的實際[2]。我國最早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發現了松材線蟲病,當時累積病死林木上萬棵,并且病蟲害發展速度非常快,不斷向外圍地區擴散,特別是在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湖北省、湖南省等地發生并流行成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松材線蟲病已蔓延到我國19個省,共有726個縣級疫區、5 479個鄉鎮疫點,發病面積180.9萬hm2。
2 廣東省天井山林場松材線蟲病防治實踐
廣東省天井山林場(以下簡稱天井山林場)是廣東省林業局直屬的生態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創建于1958年。天井山林場經營面積25 415.5 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5 293.6 hm2,有林地面積23 405.7 hm2,非林地面積121.9 hm2,活立木蓄積量為168萬m3,森林覆蓋率達92.1%[3]。
近幾年,天井山林場高度關注松材線蟲病防治問題,林區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松材線蟲病為害的嚴重性和開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林場與林業主管部門對標對表,準確把握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全面構建防治責任體系、疫木清零體系、疫源管控體系,扎實做好松材線蟲病各項防控工作。天井山林場要繼續做深、做細、做實林長制工作,認真落實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疫情防控地方主體責任,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天井山林場在松材線蟲病防治中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強督導檢查,對疫情監測、山場除治、疫木處理等關鍵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推動防控工作向基層扎根、向縱深推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理念,堅決打贏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戰,為天井山林場乃至韶關市、廣東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2.1 引入科學疫木處置技術
1)加強對松材線蟲病精準定位、精準防治的指導。天井山林場啟動了松材線蟲病信息化管理項目,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應對松材線蟲病的挑戰。主要利用二維碼技術精確定位每一棵病死樹木,及時在顯微鏡下開展病死樹木分子識別工作,加強檢疫檢查,以精準把握疫木位置、疫木數量和疫情邊界變化情況。2)推廣精細化疫木處置技術,做到林地的徹底清理。制定疫木普查清理規范,明確實施處置流程。從普查、定位入手,相繼開展取樣、鑒定、采伐、封裝、運輸、焚燒等工序,整個過程需要技術人員跟進,最大限度減少漏發、漏運風險。實踐中天井山林場將直徑1 cm以上的疫木枝干全部清理出林地,并于集中場地統一銷毀,切實提升林場疫木處置質量;堅持進行發樁封閉,將“防逸罩密封”再細化為“緊密貼合樹樁、砸鐵釘、鐵絲捆扎、平鋪、回填、建堤堰、包裸露側根、釘二維碼”8個環節,使封閉效果超過2年,最大限度防止媒介昆蟲的逃脫[4]。
2.2 積極進行綜合防疫治理
天井山林場在松材線蟲病科學防治中積極推行綜合防治方案,做到監測檢查、檢疫封鎖、媒介昆蟲防治的統一。1)在監測檢查方面,主要構建以地面人工常態化監測為主,以無人機監測為輔的新型監測體系,做到全覆蓋、廣監測。同時建立了以護林員為基礎的網格化監測體系,使松材線蟲病日常監測成為護林員的基本職責,及時發現松樹異常情況,做到早發現、早上報、早治理。還聘請專業檢查隊伍每月深入林場調研分析,及時關注松針變色、枯萎等異常現象。在使用無人機進行普查檢測時利用邊緣計算、輕量化深度學習模型,確保檢測時效和準確性。2)在檢疫封鎖方面,主要是通過檢疫封鎖減少疫木的運輸。例如,在天井山林場進出口位置設置檢疫檢查站,明確審批、檢疫、通關的工作流程,落實檢疫責任。加強與公安、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合作,深化教育宣傳,不斷提升當地群眾對松材線蟲病害的科學防范意識。3)在媒介昆蟲防治方面,將防治區域劃分為發生區、緩沖區及預防區3大部分,做到分區分類精準施策。發生區和緩沖區主要選擇航空噴施方法,在每年的6月上旬和7月上旬集中噴灑農藥,防治松褐天牛;在預防區,重點監測松褐天牛的數量變化,防患于未然。
2.3 主動落實防范監管責任
責任落實是否到位對松材線蟲病防治效果有直接影響。天井山林場作為韶關市的重點生態區域,生態價值、社會價值高,在松材線蟲病科學防治中應明確各主體責任,建立完善的責任監管體系,確保責任到人、落實到位。
1)責任壓實到位。天井山林場建立了防控指揮部,完善了五大工作體系和四級報告責任制,通過責任的層層壓實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綜合治理防控責任體系。2)技術支撐到位。聘請專家對松材線蟲病的科學防治方案進行指導,及時參與方案制定及修改;引進最新的科研技術,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控的科學研究,為當地松材線蟲病的科學防治提供技術支持。3)確保人、財、物投入到位,夯實防控責任基礎。只有一線技術人員數量充足,專業技能突出,設施設備先進,資金保障堅實,才能對天井山林場松材線蟲病防治的疑難問題進行科學攻關。4)監督檢查落實到位。對普查、跟班作業情況進行常態化的監督檢查,確保處置措施做到位。天井山林場在松材線蟲病防治時為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成立了分管領導任組長、轄區林業工作站長為副組長的松材線蟲病防治質量監督查驗小組,林場工作人員、監理方為主要工作組成員,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治質量監管、驗收及績效評價工作。驗收時單株清理驗收合格的,按70元·株-1核減包干經費,驗收不合格的則按20元·株-1折算民工勞務費。在經費管理方面,則根據病死樹數量、面積及防治隊伍情況確定最終的林場松材線蟲病防治經費,并專款專用,確保所有資金用于松材線蟲病的科學防治。
2.4 多種防疫手段并用
1)化學防治法。天井山林場使用空中與地面噴藥的方式防治天牛成蟲。目前應用的化學制劑主要有21%滅殺微膠囊、DFM-21(溴氰菊酯-倍硫磷)、FFM-20(氰戊菊酯-倍硫磷)微膠囊、FEE-30(戊菊酯-倍硫磷)長效乳油等,將配制好的藥物及時噴灑到發病林中,不斷擴大噴灑覆蓋面,保證噴灑頻次合理和用藥量合理。采取地面防治法救治零星感病松樹,而風景區則主要采用注射方式“對癥下藥”,一般是向樹干注射15%的鐵滅克藥液,注射1次即可保證當年植株不發病。
2)昆蟲消殺法。主要是選擇誘捕劑治理松褐天牛,在松褐天牛羽化前提前放置誘捕劑以誘捕消殺的方式將松褐天牛引入到誘捕瓶中,然后集中殺死松褐天牛[5]。需要每7 d更換一次誘捕液。也可選擇疫區松材線蟲侵蝕明顯的、較為衰弱的松木作為誘木,在誘木胸徑部位設置環剝帶,環剝帶深度直至木質部。松褐天牛會集中在環剝帶上取食,在其集中取食階段進行集中圍捕消殺。還可采用熏蒸方法殺滅天牛幼蟲。用塑料布或防雨布封好砍伐的病樹原木,用溴甲烷40~60 g熏制48~72 h,治理效果比較明顯。近幾年還試用了磷化鋁藥劑,熏制后也有不錯的效果。
3)微生物防治法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法,也是天井山林場正在積極嘗試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淡紫擬青霉菌來治理松材線蟲病。淡紫擬青霉PT1菌株的發酵濾液在防治松材線蟲方面優勢明顯,使用72 h后能確保松材線蟲死亡率達92%,且發酵濾液穩定性良好,可有效抵抗強酸強堿、紫外線照射、高溫等環境不利因素。同時,白僵菌配合引誘劑共同使用的滅蟲效果也較好。松褐天牛羽化前會在引誘點周圍松樹上聚集并取食,此時會感染到球孢白僵菌,通過在松褐天牛群體中的傳染傳播達到控制松褐天牛種群數量的目的。使用白僵菌粉溶液防治松褐天牛時,每667 m2白僵菌粉用量0.5~1.0 kg,能夠有效防治松褐天牛。
3 結語
松材線蟲病的防控系統而綜合,為真正做好松材線蟲病科學防治,應多種方式靈活組合使用,更需要壓實責任、提供完善保障,真正形成松材線蟲病防治的綜合體系,保證病蟲害防治效果。還應加大對松材線蟲病防治的宣傳支持,引導人們了解生態性病種的危害,讓人們積極參與松材線蟲病的科學防治實踐。
參考文獻:
[1] 劉強,吳志偉,林世滔,等.松材線蟲病發生點格局及影響因素[J].應用生態學報,2022,33(9):2530-2538.
[2] 易家勇.松材線蟲病的監測及防控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12):154-156.
[3] 黃芳芳,雷鳴,張力,等.基于隨機森林和決策樹的馬尾松松材線蟲病監測方法[J].信息通信,2019(12):32-36.
[4] 葉秀萍.松材線蟲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11):46-47.
[5] 陶歡,李存軍,程成,等.松材線蟲病變色松樹遙感監測研究進展[J].林業科學研究,2020,33(3):
172-18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