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成
摘 要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桉樹產區。為進一步提高桉樹種植產量及質量,促進廣西桉樹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廣西國有博白林場桉樹種植為例,簡要介紹了廣西國有博白林場的基本情況及桉樹種植現狀,從林地選擇、林地整理、定點挖穴、基肥施放、苗木選擇、苗木養護、苗木栽植及苗木補植8方面分析了桉樹高產營造林技術實施要點,從除草除雜、松土擴坎、扶風倒木、根際追肥、合理間伐及病蟲害防治6方面分析了桉樹高產林栽后管理措施。
關鍵詞 桉樹;營造林技術;管理措施;廣西國有博白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43
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是我國最大的桉樹產區。截至2021年底,廣西桉樹種植面積
303.33萬hm2,蓄積量1.86億m3,種植面積及蓄積量均位列全國第一,素有“世界桉樹看巴西,中國桉樹看廣西”之說。但與杉木、松樹這兩種樹種相比,桉樹的種植面積雖處于優勢地位(桉樹、杉木、松樹的面積比為1.0∶0.6∶0.6),但其蓄積量最少(桉樹、杉木、松樹的蓄積量比值為1.0∶1.1∶1.2),單位面積上的桉樹蓄積量遠低于杉木和松樹。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在廣西國有博白林場的實際工作經驗及相關所學,對桉樹高產造林技術及管理措施做出一定的分析,以期能為提升桉樹營林生產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提高桉樹總體的產量與質量。
1 廣西國有博白林場簡介及桉樹種植現狀
1.1 林場簡介
廣西國有博白林場(下文簡稱博白林場)創建于1962年6月,位于廣西東南部的博白縣境內,地理位置東經109°38′~110°17′,北緯21°39′~22°30′。博白林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國有大一型林場,下轄10個營林分場、2個場外造林部,現有職工1 242人,資產總額32.99億元。2012年以來,博白林場大力實施森林培育工程,選擇桉樹、馬尾松、濕地松、加勒比松、杉樹、火力楠、紅椎、黃花梨、柯木、格木、竹柏、沉香及綠桐等樹種進行造林。10年間,博白林場營林項目共投資10.58億元,完成營造林建設約
3.33萬hm2,撫育約12.00萬hm2。截至2022年,博白林場經營總面積達5.06萬hm2,森林蓄積總量317.3萬m3,
森林覆蓋率88.1%,年產商品材20萬m3以上,造林范圍走出玉林市,擴展到百色市、貴港市、河池市等地,“綠色家底”不斷厚植。
1.2 桉樹種植現狀
桉樹是博白林場的主要經營樹種之一,種植優勢明顯,在2020年博白林場森林認證的3.65萬hm2林地當中,桉樹占比約50.14%[1]。2019年以來,博白林場以每667 m2單產量達15 m3以上為目標,大力實施桉樹精品林培育工程。2019—2022年,博白林場全場培育桉樹精品林達9 666.67 hm2。2022年7月,博白林場對桉樹精品林進行測算得知,2年生桉樹平均胸徑9.5 cm、平均樹高13.5 m,每667 m2蓄積量4.84 m3;
3年生桉樹平均胸徑12.0 cm、平均樹高16.5 m,每667 m2蓄積量8.71 m3;4年生桉樹平均胸徑13.5 cm、平均樹高18 m,每667 m2蓄積量11.28 m3,每667 m2蓄積量同期增長2~6 m3。排除客觀因素,預計桉樹在造林8年后每667 m2單產量達15 m3以上。
2 桉樹高產造林技術要點
2.1 林地選擇
桉樹生長受光照、氣溫和降水等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只有選擇適宜桉樹生長的林地造林,才能有效發揮出桉樹的生長潛力,達到優質豐產的種植目標。桉樹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畏寒,適合生長在海拔低于600 m、年降水量達1 000 mm、年平均氣溫大于20 ℃的平原、丘陵和低山下部,在排水順暢、坡度小于30°、坡向當陽的林地環境內種植效果最好。除此之外,桉樹適宜生長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表層土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土層疏松、土層厚度在80 cm以上的中性或弱酸性的磚紅壤、赤紅壤、山地紅壤等土壤中[2]。
2.2 林地整理
在桉樹造林前進行林地整理,為桉樹幼苗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進而提高桉樹造林成活率。林地整理主要包括清山、煉山或扒帶。1)清山。在造林前1年的9—10月完成清山工作,將林地內影響桉樹種植的雜草、藤蔓、灌木等砍倒曬干,要求樹樁高度不超過10 cm,雜草、藤蔓高度不超過15 cm。2)煉山。清山完成后選擇在深秋的無風陰天進行煉山,先在林地四周開設至少15.0 m寬的防火帶,防火帶內見實泥,經相關部門批準,并做好防火準備工作后放火煉山。3)扒帶。若因當地政策或天氣等原因不能進行煉山的,則采用免煉山模式造林,在清山結束后進行扒帶,清理出一條1.0 m寬的種植帶,雜物則歸堆于行距之間,呈長條狀。
2.3 定點挖穴
桉樹種植的株行距為1.5 m×4.0 m,其中同一種植行兩株桉樹之間的水平距離為株距,左右兩種植行間的垂直距離為行距,造林密度為110株/667 m2。挖穴前先以垂直等高線方向拉線定點,拉線定點的位置即為預定栽植穴的位置,做好明顯的標記,以便后續的挖穴作業。而預定栽植穴要按“品”字形進行布置,以避免挖穴過程中出現水土流失,及確保桉樹生長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利于桉樹快速生長。挖穴時,行的走向要與等高線平行,而穴的規格為面寬60 cm、深40 cm、底寬40 cm,并將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以備后續使用[3]。
2.4 施放基肥
施放基肥能為桉樹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確保桉樹苗木健康、茁壯生長,為后期實現桉樹優質豐產栽培效果奠定良好的樹勢基礎。在造林前30 d左右施放基肥,過早施肥肥效易揮發,過晚施肥則有可能造成桉樹燒苗。可使用桉樹專用肥作基肥,每穴施300 g,施入基肥后先用表土回填1/3穴并與基肥拌勻,再用剩余表土填實栽植穴,同時,回填土需高出地面7 cm左右,形成一個內凹形穴面,利于收集雨水,保持土壤墑情。
2.5 苗木選擇
苗木選擇是保證桉樹實現優質栽培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只有適地適樹地選擇良種壯苗上山造林,才能獲得最佳的種植效果。因此,必須以林地的氣候環境、立地條件等作為參考依據,篩選出適合在當地大規模種植的,樹高、胸徑、材積等方面表現優異的桉樹良種。當前,博白林場適栽桉樹品種(系)主要有廣林9號、尾葉桉U6、Q8號及東門尾巨桉無性系DH32-36、DH32-29等。苗木主要選擇組培輕基質苗,要求苗木根系完整、頂芽明顯、苗干通直、無皮傷、無病蟲害,且苗木半木質化程度以上,苗高20 cm以上,地徑0.15 cm以上,葉片每株5片以上。
2.6 苗木養護
在正式實施造林前,先將苗木運至造林點,選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通風良好的地塊作為桉樹苗木的臨時管護點。苗木運至臨時管護點后要及時卸車擺苗,將苗木擺放規整后用800倍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處理,并安排工作人員對苗木進行管護,安置前2 d須多澆水,3 d后苗木無皺葉則可適當控制水分,但仍需每天澆水。若苗木安置時間過長,還需定期(3~7 d)
噴灑殺菌藥物(如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預防病蟲害,藥物需交叉使用或混合使用。苗木上山種植前進行二次選苗,選擇合格苗上山造林,預留10%的合格苗用于補植,并將造林苗木用配制好的綠僵菌復合劑2 000倍
液等進行泡杯處理,邊泡邊種,可有效預防病蟲害和促進桉樹苗木生根。
2.7 苗木栽植
桉樹的栽植時間為每年的3—5月,宜在雨后土壤濕潤或澆透水后進行種植,以提高苗木成活率。為避免突發性干旱天氣造成苗木死亡,可在植苗前施放保水劑。栽植時,輕基質苗無需去杯,塑料杯苗則要在撕掉塑料薄膜袋后進行栽植。先用手托住營養杯,再將苗木豎直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栽植穴右上角或左上角位置,然后用表層細土對營養杯進行分層覆蓋,泥土直徑最大不超過3 cm,種植深度以營養杯面入土
2~3 cm為宜,扶正苗木后將填土踩踏密實。
2.8 苗木補植
桉樹苗木栽植后10 d左右要及時安排人員檢查苗木成活情況,發現缺苗補苗情況后使用預留好的苗木開展補植工作。補植苗木時,要將苗木種植到空穴或原苗木的生長位置,避免穴內肥料和藥物浪費,30 d后再次進行查苗補苗,完成全部的補植工作。補植工作完成后2個月內完成驗收工作,確保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
3 桉樹高產林栽后管理措施
3.1 除草除雜
在每年桉樹生長旺盛期(4—5月)前及草籽成熟前(8—9月)開展桉樹除草工作。目前,博白林場桉樹幼林主要采用人工鏟草方式除草,該方式主要是沿植株根部盤狀鏟草,除掉以植株為圓心、半徑70 cm范圍內的全部雜草雜木。若林地雜草雜木生長茂盛不便于人工除草,可使用機械除草。同時,也可采用化學除草方式,用41%草甘膦130~150 mL兌水15 kg噴施除草,用量視雜草多少而定,以噴濕雜草葉面為度。但林木生長不足1年的林區禁止使用除草劑,且使用除草劑后必須間隔1年以上再使用。
3.2 松土擴坎
松土擴坎有利于鞏固除草效果,促進桉樹根系生長。桉樹除草后在原穴范圍內進行松土,深度控制在10 cm左右,但要注意與植株根部保持約10 cm的安全距離,以防止松動根際土,影響植株穩固性。擴坎部分則以原穴為基礎,將向外延伸30 cm范圍內的土壤墾松,深度由內向外逐漸加深,深度控制在10~20 cm。
3.3 扶風倒木
在桉樹種植期間,林木可能會因風吹雨淋等出現倒伏、傾斜的情況,此時應采取適當措施予以補救。對于發生傾斜的林木(樹高不超過5 m),要對其進行修枝處理,保留1/3樹高的頂梢,扶正樹木后培土壓實,避免造成斷根,并打樁綁繩固定扶正木。對于發生倒伏而沒有折斷、主根尚存的林木(樹高不超過3 m),同樣需要予以修枝,只留下頂部0.5~1.0 m的枝葉,扶正培土后用樁支撐固定。對已造成折斷的林木,則要從地面伐除,以避免其產生病害,同時,可利用其樹干作樁撐。
3.4 根際追肥
追肥是桉樹重要的撫育管理措施,是保證桉樹速生豐產的關鍵所在。首次追肥工作在造林當年第1次除草后進行,每株可施桉樹專用肥250 g+尿素100 g,在上坡方向距植株左右兩側25~30 cm處開溝施肥,施肥溝深15~20 cm。2年生以上的桉樹林,則在植株的左下角或右下角滴水線處往外挖坑追肥,位置須與上年度施肥位置錯開,挖坑規格為底長30 cm、寬20 cm、深20 cm,肥料為桉樹專用肥,用量隨樹體生長而逐年增加,每株施500~1 000 g,連續追肥4~5年[4]。
3.5 合理間伐
桉樹生長迅速,2~3年生時其郁閉度基本達到0.9,此時各植株間對水、熱、光、肥的競爭加劇,需對生長不良、斷梢、倒伏(主根折斷)、樹干開裂等無培育前途的植株進行砍除(衛生伐),騰出空間留給生長良好的保留木繼續旺盛生長。5~6年后,桉樹生長進入瓶頸期,需要釋放部分空間才能更好地促進生長,此時應以“伐弱留強,伐密留疏”為原則,對部分桉樹小徑材予以采伐(生長伐),并用作紙漿材等。桉樹生長伐過后,每667 m2保留80株左右為佳,最少不低于70株,最大不超過90株[5]。
3.6 病蟲害防治
從博白林場近幾年的病蟲害監測情況來看,桉樹主要病害有青枯病、焦枯病及莖腐病等,蟲害主要有桉蝙蛾、白蟻、油桐尺蠖等,對林場桉樹的健康生長造成了不良影響。在防治桉樹病蟲害時,首先要做好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及早掌握各種林木的變化情況及變化數據,為后續防治作業提供科學依據。而實際防治工作要強調以營林防治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多種措施相結合,在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同時,能使林業生態環境得到較好保護。
針對青枯病可采取以下3點防治措施:1)種植抗病良種壯苗;2)種植前做好苗木的檢疫工作,種植后加強幼林撫育管理,及時除草施肥,疏通林地積水;3)發現病株時及時拔除并燒毀,撒施石灰對病灶進行消毒,在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0 d全株噴施1次,連續2~3次。
針對桉蝙蛾可采取以下3點防治措施:1)造林前將桉蝙蛾的寄主植物(如火麻樹、桑樹、油茶、大葉相思等)砍除、鏟除干凈;2)發現桉蝙蛾蟲苞時將其掰開,然后用高濃度的白僵菌孢子粉撒至撕開的蟲苞內,可使幼蟲感染致死;3)化學防治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倍液5 mL注入蛀道,殺滅幼蟲和蛹。
4 結語
桉樹生產是一項系統且繁雜的工程,只有掌握科學的造林技術和管理措施,才能確保桉樹速生豐產栽培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從而能提升桉樹種植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促進林業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廖國一,王禮明,林高,等.桉樹造林技術及病蟲害有效防治措施探討[J].農業災害研究,2022,
12(3):10-12.
[2] 唐春仙.桉樹大徑材培育技術[J].鄉村科技,
2021,12(28):79-81.
[3] 韋勝.桉樹免煉山整地造林技術方法分析[J].花卉,2022(4):132-134.
[4] 陸綠洲.桂中地區桉樹高產營造林技術及實施要點[J].種子科技,2021,39(9):95-96.
[5] 馬軍.淺談速生桉造林技術及管理規定[J].農村科學實驗,2022(13):160-16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