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英
2022 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作文題,或多或少,都涉及了情境的創設,要求考生在規定情境中完成寫作。那么,什么是情境作文呢?簡單來說,就是命題者為了達成考查的目的,在試題中創設了特定的情境,規定了特定的寫作任務。
如2022年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題:
初中階段,我們學習過“采訪”的相關知識,請以“采訪”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你可以敘述某次采訪的經歷,可以想象采訪某個人的情景,也可以談談你希望采訪某個人的理由。采訪對象可以是現實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歷史人物或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
這個作文題,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情境作文題。它以“采訪”的知識為背景,有明確的寫作任務——“可以敘述某次采訪的經歷,可以想象采訪某個人的情景,也可以談談你希望采訪某個人的理由”。
一般而言,情境作文有幾個“專有”的構成要素:有具體的情境、明確的任務、具體的對象和內容設定。
讀懂命題者設置的情境,可以由作文試題聯系我們的生活,從而解決考場上“不想寫”“不知道怎么寫”等問題。
如以2022 年麗水市中考作文題為例:
以筆為舟,文人墨客書寫了山水詩路;以書為舟,莘莘學子遨游著知識的海洋;以夢為舟,航天英雄創造出太空神話。
“舟”是遠行的依靠,是成長的階梯,是圓夢的翅膀。請用“以______為舟”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可以記敘故事,可以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見解。
這道作文題以材料引導語的形式設置了特定的情境。以列舉的形式觸發思維,啟發考生理解“筆”“書”“夢”與“舟”和“山水詩路”“知識的海洋”“太空神話”三者之間的關系。文人墨客以筆為舟書寫了山水詩路,表達自己對自然、生活、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莘莘學子以書籍做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憑借知識到達理想的彼岸;航天英雄以夢想為舟,不斷開拓創新,創造出一個個太空神話……同時,啟發我們順著材料引導語的思路,“聯系生活”,就不難找到屬于我們獨特體驗的“舟”。
再看看2022年舟山市的中考作文題:
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飯吃,煮東西吃。
——陸定一《老山界》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影響甚至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毫不動搖抓好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共識之下,重讀陸定一寫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這句話,它是否又喚醒了你的某些體驗?你有沒有獲得新的認識?萌生新的創意?養成新的習慣?……請你根據這兩年的生活體驗,寫一篇文章參加征文比賽,可講述經歷,可抒發感想,也可闡述觀點。
這道作文題,命題者設置了兩個情境:一個是來自語文教材的學習情境——《老山界》中的一句話;一個是真實的生活情境——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或改變。看似這兩句話之間沒有什么關聯,但仔細閱讀兩段材料引導語,尤其是“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影響甚至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這兩句話,提取共同點——“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影響甚至改變”,不難發現命題者創設的真實情境是在文學體驗的基礎上,引導我們關注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社會重大事件對人的影響甚至改變,思考人與社會事件之間的關系。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都是真真實實地經歷過的,其對生活的影響,也是實實在在的。所以,只要把握了作文題中的情境,儲備的知識和生活體驗很容易就被喚醒了,自然不怕“不知道寫什么”了。
經過這樣的分析,作文一般也能“符合題意”了。但作文立意和思維的層次高低、寫作思維的拓寬,還需挖掘作文題中關鍵詞的豐富內涵。
如麗水卷中的“‘舟’是遠行的依靠,是成長的階梯,是圓夢的翅膀”這句話,就是命題者從材料語中提煉出來的情境提示語,關鍵詞“依靠”“階梯”“翅膀”啟示考生,不要囿于材料呈現語的限制,而應尋找生活中影響自己成長、蛻變的人、事、景、物、經歷等。它可以是生命中某個重要的“他人”,可以是啟發成長的一本書籍,可以是促使改變的一段經歷……將關鍵詞進行橫向比較,不難發現,“筆”“書”是外界給予的力量和幫助,而“夢”“翅膀”則是源自主體內在的動力。這樣,寫作思路拓寬了,選材的范圍也就被放大了:“人生之舟”“學習之舟”“理想之舟”“信仰之舟”“成長之舟”“文明之舟”……皆是對“舟”不錯的理解。
請看下文。
以筆為舟◎朱鑫慧
丹青筆墨成舟天下。
泱泱五千年歷史,記下的只是薄薄的一冊書;遷客騷人,執筆洋洋灑灑,吐露的萬丈豪情也只是記在天地之書的那方枉然。筆墨成字,化萬般形態。以筆為舟,留下的不多,承載的不少。
偉人執筆為矛刺入冷漠人性。面對那個日益腐朽的年代,魯迅先生毅然棄醫從文,將義憤填膺的怒氣化為奮筆疾書的毅力……

這筆呀,即使在普通人手中,也能如泉般涌出霧化的回憶。在父母相愛的年月里,車馬緩慢,只能以筆相連,互訴衷情……
這筆呀,此時就緊緊地握在我的手中,交匯自然與生活中的點滴情感……
當我拿起筆疾書時,卻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魯迅先生寫下《狂人日記》時的畫面,畫面中的先生振聾發聵地吶喊:封建主義“吃人”。
以筆為舟,載著最濃厚、最無言的情感。以筆為舟,帶我奔向遠方。舟蕩漾起的漣漪,填滿了人們心里的罅隙,往后,便是希望與夢……
作者緊扣“筆”與“舟”的關系,從廣闊的時空中選擇了“筆”在偉人魯迅、父母和自己手中三個情境,由遠及近,充分展示了“筆”在時代、家庭和個人成長中所發揮的非凡意義:承載治國良方,喚醒世人;寄托青春情感,充滿眷戀;表達理想信念,引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