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文
爸爸帶小曼去逛街。一路上,小曼在爸爸耳邊喋喋不休。
“我要吃長沙臭豆腐!”
“我要喝泡芙奶茶!”
……
小曼幾乎路過一個店鋪就叫一聲,爸爸看著她那流了老長的哈喇子,無奈地搖了搖頭,說:“小曼,街上有這么多東西,你總不能什么都吃吧?這么多店鋪,你選擇一家,我包你吃飽,如何?”
“好嘞!”小曼歡快地答道。
小曼掃視了一圈周圍的店鋪,看見一家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小曼指著那條隊伍,說:“爸爸,那家店排這么長的隊,東西肯定好吃,我們就去那里吃吧!”
爸爸給了小曼兩百元,她歡快地跑向了那家店。
過了半個小時,小曼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親愛的小曼同學,怎么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啊?”爸爸問。
小曼沮喪地嘆了一口氣,說:“爸爸,那是一家賣手辦的店鋪。雖然我也喜歡手辦,但我更喜歡吃啊!爸爸,您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買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那你想買什么東西呢?”爸爸問道。
小曼看了周圍一圈的商鋪,又陷入了選擇困難癥。最后,她指著一家最熱鬧的店鋪,說:“那家店鋪的東西肯定很好吃,我就吃那家的東西!”
“小曼,那是一家拉面店,你確定要吃拉面嗎?”爸爸問道。
小曼想了一會兒,又搖了搖頭。
接下來,小曼又根據店鋪的熱鬧程度,指了漢堡店、咖啡店……可是爸爸要她做最終決定的時候,她又搖了搖頭。
“爸爸,你吃什么,我就跟你吃什么!”小曼最后無奈地嘟囔了一句。
“小曼,你這是典型的隨大流,從眾心理啊!你這種消費觀就體現了典型的羊群效應!”爸爸無奈地說。
“什么是羊群效應?”小曼眨巴著眼睛問爸爸。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在消費現象中,有些商家會利用羊群效應為自己增加客流量。比如,新開業的店鋪會聘請一些人到自己店鋪門口排隊買東西,運用的就是顧客的“羊群效應”心理!
但羊群效應也有可能為你帶來好的影響。試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書聲瑯瑯的晨讀課中,也許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不由自主地跟著讀了起來。所以,面對羊群效應,我們要接受它帶來的積極影響,抵制消極影響。
防止掉入“羊群效應”陷阱
很多人會根據排隊買東西隊伍的長短、銷量的高低、好評的多少來判斷一家店的商品是否受歡迎,這就是中了“羊群效應”的計。為了避免掉入“羊群效應”的陷阱,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咱們都要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對排隊長的商店做出自己的獨立思考。
比如,可以先觀察一下店里就餐或者買東西的人的反應,看看店家的服務好不好。然后,再結合網絡上的圖片或者評價來判斷這家店是不是真的那么受歡迎。這樣,我們基本就能跨過“羊群效應”的陷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