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繼東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5-0024-03
1 當前雞病的流行概況
病毒性疾病:對雞群危害比較嚴重的病毒性傳染病,如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炎、禽流感、禽腺病毒病、傳染性喉氣管炎等近幾年一直在逐漸減少,現在一般是零星發生,嚴重的病例極少見到。
細菌性疾病:如沙門氏菌病在土雞、麻雞等零星發生,大腸桿菌發病相對較普遍和嚴重,傳染性鼻炎、弧菌性肝炎、厭氧菌病等多為散發。
支原體病:敗血支原體病、滑液囊支原體病以土雜雞、817肉雞、麻雞等多發,前幾年青年蛋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發病較多,近兩年發病也在逐漸減少。
寄生蟲病:球蟲病、絳蟲病、蛔蟲病、體外寄生蟲病等發病減少,尤其是球蟲病,典型的幾乎見不到。
其它雜癥:新母雞病、脂肪肝、營養代謝病、藥物中毒等,都是零星出現。
2 當前雞病防治中藥物的使用概況
2.1 蛋雞
2.1.1 雛雞及青年雞 主要是用藥預防沙門氏菌病、大腸桿菌病、腸道病、支原體病、球蟲病,特殊情況下對新城疫、溫和型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也要適當用一些藥物來進行預防。
2.1.2 產蛋期 主要是預防大腸桿菌病、腸道病、傳染性鼻炎等,適當用一些藥物來預防傳染性喉氣管炎、新城疫、溫和型禽流感等。
2.2 肉雞
預防沙門氏菌病、大腸桿菌病、腸道病、支原體病、球蟲病等。
3 在疾病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重治輕防
3.1.1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如雞舍內溫度、通風、雞群密度等不合理,大環境及舍內環境的消毒、人員及設施、飼料、飲水等細節管理不到位。
3.1.2 沒有科學的疫苗接種程序 制定免疫程序時沒有考慮雞的品種、季節、疫情等。
3.1.3 預防用藥毫無目的性 有些養殖戶自行購藥,根據自己的經驗或按照說明用藥預防,看似降低了費用,但往往效果并不如預期好。
3.2 亂用藥物
對疾病沒有一個準確的診斷導致用藥錯誤,有時是將多種藥物混用,名曰“誤診不誤治”;有的養殖戶因為擔心藥物費用過高,為多治療幾只雞,在使用針對性的藥物時往往劑量不足,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3 配伍問題
不合理的配伍會降低療效、增加毒性,或由于有些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清,可能出現有效成分疊加而導致中毒現象。
4 如何正確使用藥物
4.1 預防用藥
進雞之前要制定好預防用藥方案,根據飼養方式、品種、日齡、季節、當地疫情等來制定一個合理的用藥程序。
4.1.1 飼養方式 不同的飼養方式雞群經常發生的疾病不同,如地面上飼養,往往是腸道疾病、寄生蟲病比較多;多層籠養時,由于舍內各處的空氣流通不一樣、溫度不一致等,往往是呼吸道病發生比較多。
4.1.2 品種 不同品種的雞容易發生的疾病也不一樣,如817肉雞、麻雞、土雞等沙門氏菌病、支原體病、腺病毒病相對比較容易發生,純種快大型肉雞的沙門氏桿菌病、支原體病出現較少。
4.1.3 日齡 不同日齡的雞易感的疾病不一樣,比如(蛋)雞在育雛期、產前容易出現沙門氏菌病、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炎、支原體病等,開產后容易發生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溫和型禽流感等。
4.1.4 季節 寒冷季節雞群容易發生呼吸道病,如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敗血支原體病、禽流感等;炎熱潮濕季節,雞群容易發生腸道疾病、產蛋期蛋雞容易發生傳染性鼻炎等。
4.1.5 當地疫情 當地出現了某種傳染性疾病時,需要及時采取針對該病的相關措施,如加強生物安全措施、搞好必要的疫苗接種、加強飼養管理,并且適當用藥物進行預防。
4.1.6 特殊情況的用藥 如在轉群、疫苗接種、天氣劇烈變化、飼料改變時,也要選用合適的藥物來防止雞群應激而發病。
4.2 治療用藥
4.2.1 正確診斷 及時正確地診斷,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鑒于當前雞病的復雜性和非典型性比較多,當雞群出現異常時盡量到可靠的診療部門去進行診治。
4.2.2 用藥途徑 要考慮藥物的吸收情況,如治療全身性感染時要用容易吸收的藥物,治療腸道感染時用吸收性差的藥物。一般是通過飲水、飼料中投喂,有時通過噴霧,有時要進行注射,如發生傳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時。
4.2.3 用藥療程 一個療程一般是3~5 d,多數情況是一個療程就可以恢復,但有的需要2~3個療程,如沙門氏菌病、支原體病、傳染性鼻炎,有時需要大群治療配合個體治療,如葡萄球菌病、傳染性鼻炎,在進行大群投藥同時還要對個別病雞進行藥物注射。
4.3 配伍用藥
4.3.1 單一病的配合用藥 臨床上在用藥治療時,往往還需要一些輔助性的措施,需要主、輔、佐、使,如對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要針對抗病毒、平喘、祛痰、促進尿酸鹽排出、補充電解質等。
4.3.2 對混合感染的配合用藥 兩種病原同時出現,起碼要用兩種藥物來進行治療;對許多可能出現的混合感染也要考慮到,如溫和型禽流感發生后常繼發大腸桿菌病;傳染性鼻炎發生后常繼發大腸桿菌病;雞痘發生后常會出現葡萄球菌病等。
4.4 治療效果的分析評價
療效的判定指標,一般是看飲食量的變化、生長速度、產蛋情況(產蛋率及蛋的品質)、病死率的變化等。有時臨床上的治療效果不易判定,如用藥反而表現病情更加嚴重,這可能是診斷、用藥不正確或后來又繼發(混合)感染造成;有時是藥物起作用了,但是臨床表現是不明顯或無效,但是如果不治療的話,每天可能死亡更多,而用了藥后死亡明顯減少。
4.5 對藥敏試驗的正確認識
在治療某些比較難治的細菌病時,需要進行藥敏試驗選出有效藥物,藥敏試驗常用的是紙片法(又叫瓊擴法),但有時發現通過這種方式選出的藥物在臨床使用時并不理想,可能與使用途徑(口服與注射)、劑量(在安全范圍內,劑量越大效果越好)、吸收性(治療全身感染時吸收越好效果越好)等因素有關。
5 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及殘留
有的藥物會對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影響雞的生長,或影響雞的產蛋,有些藥會在肌肉、蛋內有一定的殘留。因此,臨床上在用藥進行疾病防治時要熟知這些方面的知識,并采取一些措施(如要有休藥期或棄蛋期)減少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