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攀
【摘要】目的:探究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及其質量控制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疑似顱腦占位性病變。對所有患者行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分析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對疾病的診斷效能,并觀察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質量,了解檢查失敗原因與產生成像質量問題的原因,并提出質量控制策略。結果:在90例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患者中有83例患者的配合度良好,并且定位準確,參數調整合理,處理過程規范,得到的譜線平穩。其余7例患者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檢查失敗。結論:顱腦磁共振波譜技術的診斷效能較佳,在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檢查中需要做好完善的準備,保證患者良好的配合度,并定位規范準確,參數調整合理,保證主磁場良好的均勻度,從而提升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質量,值得推廣實施。
【關鍵詞】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質量控制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 technology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ZHANG Xiaopa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in, Baiyin, Gansu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chnology of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effect. 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ll patients were suspected of craniocerebr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Craniocerebr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an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raniocerebr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 technology for diseases was analyzed,the imaging quality of craniocerebr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was observed,and the causes of examination failure and imaging quality problems were understood,and the quality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Results:Among 90 patients with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83 patients had good coordination, accurate positioning, reasonable parameter adjustment,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process and stable spectral lines.The other 7 patients failed to be examin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Conclusion: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echnique has better diagnostic efficiency,in the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 examination need to be prepared for a perfect,to ensure good coopera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specification,parameter adjustment is reasonable,ensure good evenness of main magnetic field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imaging technology,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Craniocerebr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 technology; The quality control
磁共振波譜分析是一種新型檢測方法,可以對人體中的化學成分以及代謝產物等進行檢查分析,并且安全性很高,不會對人們產生創傷,易被廣大患者接受。該技術是當前唯一可以實現活體化學代謝產物檢測的技術,由于很多患者在出現疾病時最先改變的是代謝情況,其次才會出現病理形態變化,因此,磁共振波譜分析技術可以針對代謝改變進行檢測,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為早期病變患者進行準確檢查,利于患者盡早治療。在實際檢查過程中,該技術可以通過獲取的圖像呈現出人體代謝情況,并表現出相關信息,實現機體中病灶組織代謝的動態觀察,從而進行疾病診斷。該技術在腦部疾病中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對于一些腦血管疾病來說能進行有效鑒別。且檢查方式十分簡單,需要保證患者不存在檢查禁忌癥,并做好檢查準備后即可進行相關檢查,是一種快速、安全的技術[1-2]。但是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的質量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了解其中的質量影響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進行干預,提升患者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質量。本文研究以90例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患者為研究觀察對象,意在分析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及其質量控制效果,報告下述。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患者共90例,研究時間為2021年5月—2022年5月。其中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齡15~79歲,平均年齡(47.58±1.58)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確認為疑似顱腦占位性病變的患者;②患者未進行手術、放化療或其他干預治療;③符合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檢查標準;④所有患者檢查結束后1~2周內接受手術治療,并獲取病變病理結果。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委員會標準;參與此次研究患者滿足知情同意原則。排除標準:①病變最小徑<8mm;②合并存在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檢查禁忌癥者。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行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檢查,選擇檢查儀器型號為西門子Avanto1.5T,保證患者仰臥體位,并保證頭部先進,將患者的頭部固定良好,并保證激光定位在患者雙眉中間,通過顱腦核磁共振成像的技術對患者的顱腦部位進行連續掃描。矢狀位T2WI-3D序列:掃描參數重復時間=3200ms;回波時間=400ms;視野范圍=250mm×250mm;層厚=1.0mm;層間距=0mm;層數=176層;矩陣=256×256;激勵次數=1,將患者病灶區域軸重新建立,并位于冠狀位圖像,對后期顱腦核磁共振成像掃描進行定位。顱腦常規序列掃描中,軸位彌散加權成像、軸位T1WI、軸位液體衰減反轉恢復為顱腦常規掃描選擇的序列。在實際掃描前使用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選取多體素3D化學位移成像技術。調整掃描參數:TR=1700ms,TE=135ms,保證每種檢查實施3次取得平均值,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病灶的實際情況進行體素大小的選擇與調整。并在掃描過程中避開脂肪、血管、壞死組織、空氣、腦脊液等位置。為FOV值=VOI的2~3倍,并在VOI六個方向添加預飽和帶,保證磁場掃描采取手動勻場的方式,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檢查掃描的半高寬需在<20Hz方向。
1.3 觀察指標
了解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效能及成像質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效能
在90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經病理檢查確認為顱腦占位性病變,占比92.22%。而有82例患者經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確診,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靈敏度、特異度及診斷符合率見表1與表2。

2.2 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質量
在90例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患者中有83例患者的配合度良好,并且定位準確,參數調整合理,處理過程規范,得到的譜線平穩,成像質量較高,占比92.22%。見表3。

臨床上,腦梗死患者逐漸年輕化。往往因為不良生活方式,導致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對自身身體健康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為患者及時進行疾病檢查與診斷,幫助患者明確病情發展,并有利于患者盡早進行疾病治療與疾病預防[3-4]。
在臨床中可通過多種檢查方式了解患者疾病發展情況,其中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具有諸多的應用優勢,并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可滿足患者多方面的檢查條件,并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與損傷,是一種在無創條件下即可觀察患者的組織代謝情況,并且可詳細了解患者顱腦占位性病變實際情況。該檢查方式具有極高的疾病檢出率。根據相關研究報道表明,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結合了結構成像技術,并產生良好的檢查效果,其靈敏度、特異度與診斷準確率均超過90%,但是在實際的磁共振波譜掃描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擾,產生成像質量問題,并且對患者檢查結果造成較大影響,不利于患者的疾病診斷,因此,為了得到高質量的成像技術圖像,需要明確各步驟的操作方法,并了解相應的影響因素,從而找到應對措施進行改善,提升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的質量。結合此次實驗研究,以90例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患者為研究對象,有82例患者經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確診,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靈敏度、特異度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7.59%、85.71%及96.67%。該結果證實了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具有良好的診斷效能。在此過程中有7例患者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檢查失敗,有3例患者的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質量不佳,其主要原因為抑脂、抑水效果不佳使得譜線雜亂且噪聲大,2例患者由于檢查配合度較差產生譜線形態差,2例患者由于勻場效果不佳使得譜線雜亂[5-6]。因此,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需要做好多方面的準備與質量控制,在檢查前需要加強對患者的溝通,提高患者配合度,需要為患者詳細講解檢查過程以及該檢查項目的優勢與意義,并為患者提供一定的心理干預,使患者緊張、擔憂等心理情緒得到緩解,并做好充分的檢查準備,同時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從而提升檢查效果。而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檢查者來說,對其配合度要求較高,為了使兒童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可對其提供水合氯醛進行鎮靜,并保證較高的掃描成功率。同時,在掃描過程中應當注意相關參數的設置,需要將TE時間選擇恰當,通常情況下,TE值可設置在30~270MS范圍內,并在顱腦MRS檢查時,設置在135~145MS范圍內,可以將患者組織代謝物清晰呈現,并控制圖像噪音比。在此期間,診斷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病灶大小對體素大小進行合理調整,并避免超過病灶范圍。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手動調節,保證主磁場均勻度,在實際MRS掃描過程中保持主磁場均勻度是十分重要的,可先利用手動調節磁場均勻性并進入手動勻場,最后將頻率、射頻幅度、水抑制、交互勻場進行依次調節,保證半高全寬 ≤ 20Hz,再行MRS掃描[7]。
綜上所述,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顱腦磁共振波譜檢查對疾病診斷效果良好,在實際檢查中需保證患者良好的配合度,定位規范準確,參數調整合理,保證主磁場良好的均勻度,提升成像技術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力,張也樂.探析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要點及質控措施[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21):97-98.
[2] 付麗媛,梁永剛,鐘群,等.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及其質量控制[J].中國醫學裝備,2020,17(5):49-52.
[3] 黎洪芳,代江.磁共振波譜成像對顱腦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7):68-69.
[4] 楊婷,王敬春,朱奇文,等.慢性腎病3~5期顱腦MRI檢查的初步分析[J].甘肅醫藥,2020,39(5):440-442,444.
[5] 孫銘澤,劉世同,王寧.胎兒顱腦MR成像技術新進展[J].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57(3):467-469.
[6] 李彥軍,黨進軍,楊建民,等.胎兒顱腦磁共振成像序列的臨床應用價值[J].保健文匯,2021,22(24):79-80.
[7] 韓英.顱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及其質量控制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2,28(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