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嘉
“三農”問題一直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點。通過對農業技術革新以及對生產方式優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部門一直關注以及研究的重點。設施棚室有效促進反季節蔬菜栽培,較好滿足城鎮生活需要,又能給農戶帶來較大經濟收益。
各地農民意識到設施蔬菜種植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穩定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為市場投入更安全,營養,健康綠色的蔬菜,必須基于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管理視角,綜合運用設施棚室栽培技術。
1 蔬菜栽培技術發展情況
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農產品需求量大,傳統栽培技術已經難以適應當前階段發展需要,人們對綠色蔬菜需求。因此各地區一般都會使用大棚種植蔬菜,促進種植技術發揮重要作用。
1.1 反季種植:北方地區季節溫度差異明顯,冬季無法滿足綠色蔬菜種植要求。通過采用設施大棚技術,可以為蔬菜種植提供良好生長環境,保證棚室蔬菜在外界嚴寒條件下也能平穩生長,使得北方居民冬季同樣可以食用到新鮮綠色蔬菜,滿足民眾需要,創造經濟效益。
1.2 采用軟化栽培:軟化栽培是提供蔬菜無光或弱光條件下生長,促使蔬菜的一些營養器官柔軟化的栽培方式。普遍應用的是在蔬菜生長到一定高度,為蔬菜覆蓋黑色地膜或使用遮陽布覆蓋棚室,調控光照為蔬菜生長制造適宜環境條件,如生產韭菜、大蒜、芹菜等。
1.3 無土栽培:蔬菜種植常見栽培方式,即取代土壤,人工配制營養液作蔬菜生長基質。利用營養液可人為地控制蔬菜中營養物質的攝取,充分利用資源有效預防蔬菜病害發生。無土栽培蔬菜種植方式已成趨勢,具有節水肥、省人工、高產優質的特點。
2 現代設施棚室蔬菜栽培發展趨勢
2.1 技術研究需要加強
現階段農業技術研究人員應意識到我國棚室栽培技術起步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一些地區棚室栽培技術推廣應用還未達到人們期望。為適應人民群眾實際生活需要,農業生產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棚室蔬菜栽培先進技術,盡量減小推廣成本并拓展其適用范圍。
2.2 規模化發展
不斷工業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更多選擇外出務工,農村人員外流嚴重,農業生產必然受到一定沖擊。設施棚室栽培技術背景下,綠色蔬菜種植區域集中化發展趨勢,蔬菜生產也將逐步走向規模化,并且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蔬菜生產規模化發展降低人工利用率,運輸成本降低,顯著提高蔬菜種植及運輸銷售效率,有效增加農民種植收入。另外,設施蔬菜栽培規模化發展又一優點,為機械化生產提供極大方便,為蔬菜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提供了基礎保障。
2.3 工業化發展
蔬菜種植向規模化方向發展,給種植戶帶來便利,使其能夠利用農業機械開展實際生產。規模化機械化生產轉變蔬菜種植傳統模式農業蔬菜種植跟上時代發展趨勢,先進種植產業轉變了傳統觀念,不再認為農業蔬菜種植是落后生產代表。
3 栽培與管理技術
3.1 蔬菜品種選擇科學性
設施蔬菜栽培技術運用需要建設種植環境,將涉及到經濟成本問題,對此應從蔬菜生長質量以及產量經濟多個方面深入考慮,全面掌握各地市場總體消費水平及蔬菜需求與經濟狀況等信息對確定蔬菜種子品種選擇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選購種植蔬菜種子時,要選擇正規場所購買,確保蔬菜種子已得到很好的市場認可,并且自身要具備很強抗病能力,對產量進行系統分析與考察,可以有效地預防后期栽培時出現危險。如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白菜類、綠葉蔬菜類、蔥蒜類和食用菌,是當前設施棚室選種的主菜,對其中的種類選擇應加以細化。
除此之外,農民還需系統性了解設施棚室蔬菜種植技術,意識到種植過程中的危險與隱患,利用網絡路徑獲取信息,加強蔬菜種植市場需求及蔬菜生產周期方面知識。如辣椒偏愛高溫,所以種植溫度不應低于20℃。黃瓜對溫度比較敏感,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夜溫控制在16℃左右,晝夜溫差最好在10~12℃。
3.2 合理選擇種植地
為促進蔬菜整體產量提高,要對棚室蔬菜種植位置進行科學選擇。一般有機地塊用地能對蔬菜產量與質量起到保證作用。在進行棚是建設時,將對土地面積進行大量覆蓋,這一規模性建設要求在進行選擇與規劃時必須要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縱觀目前技術應用市場及狀況,蔬菜棚室模式分為塑料大棚與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成本投入小,但使用年限短,透光度小。日光溫室大棚造價雖然比較昂貴,但是建成后可以使用很多年,并且透光率比較大,設施也比較完善。為達此目的,有條件者可選用日光溫室大棚栽培。大棚建設時,場地應整平,深翻土壤控制耕翻深度,曝曬土壤可以增強其透氣性能。
3.3 育秧栽培
采用育秧栽培可以提高秧苗成活率和生長效率。育秧通常在缽體內完成,缽體多為塑料,有吸熱和保溫作用。土壤對秧苗成長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育秧前首先要準備好營養土,可以選用山地腐殖土、篩入腐熟有機肥,有機肥同樣需要篩入。土肥比為3∶1,均勻混合后裝在缽體內。有機肥最好是雞糞、牛糞等農家肥。采用此法制備的營養土肥力大,疏松性好,能起到保溫保墑作用,利于苗木根系發育和培育健壯的蔬菜秧苗。
營養土備好裝好缽體后,將2~3粒種子播撒到每個缽體內,蓋上薄土,然后適量澆水,保持缽體內土壤濕潤。待秧苗長至5厘米高分苗,秧苗分栽到大棚土壤中。定植時可于栽植坑內撒入適量生根粉,可起壯根作用。
3.4 田間管理
3.4.1 水分管理:定植后應立即澆水,保證給秧苗足夠的水,也可利用水來控制土壤溫度以免低溫冷害。澆水應在天氣晴朗,棚內溫度達20℃以上時進行,以免因澆水造成土壤溫度過低。
3.4.2 中耕培土:根據秧苗生長及土壤表面板結狀況適時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提升土壤溫度,消滅田間雜草。
培土通常每年需要2~3次,幼苗期培土易淺,以防傷到苗根,成秧期可略深些,避免土壤板結,有利于土壤保溫保墑,讓幼苗在適溫良墑中生長。稍深培土也可剪除雜草根部,以防雜草新生。
3.4.3 及時煉苗:幼苗在生長期要及時煉苗以增強秧苗抗性并逐漸適應溫度變化。煉苗可選晴天,打開棚室通風口,適當通風換氣。晴天棚內氣溫將超過30℃,可用通風降低棚內氣溫,使秧苗對氣溫略低一些的環境有一定適應性,預防凍害等病蟲害。
4 棚室保溫措施
設施棚室蔬菜栽培中,溫度控制是最核心的管理要素。棚室內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卻大大降低。預防秧苗凍害要采取措施對棚室進行保溫覆蓋。
4.1 覆蓋草簾
可采用晚上加蓋草簾,白天揭去的方法,達到為棚室保溫的目的。蓋上草簾,可以減少棚內熱量散失,晚上棚內溫度維持18℃左右,更適合秧苗生長。
4.2 覆蓋地膜
大棚育苗宜采用三膜育苗。三膜即覆蓋三層膜進行保溫。播種后第一層膜可覆蓋缽體或苗床,第二層膜可覆蓋第一層膜上50厘米拱棚上,雙膜覆蓋能有效隔離冷空氣。第三層膜要在夜晚氣溫很低時覆蓋,在第二層膜上方30厘米處再蓋一層膜。三重保險能保證幼苗擺脫凍害,健康生長。但幼苗定植栽培后,應在地上蓋地膜,蓋地膜時把地膜支撐起來,距苗尖20厘米左右,這樣秧苗生長空間氧氣比較充足,能很好地貯存熱量。如遇極冷天氣,晚上棚頂蓋草簾時,也要用地膜將草簾重新蓋嚴,形成一層保溫隔寒新膜,能避免棚內氣溫過低。
4.3 地膜選擇
地膜要盡量選用深色,以利于紫外線能順利通過地膜并向棚內放射,起殺菌作用,同時也能抑制秧苗徒長和增加秧苗吸收營養能力。此外,深色膜保溫性良好,對保溫更為有利。淺顏色地膜使紫外線無法透過,對大棚秧苗生長不利。
5 防治病蟲害
設施蔬菜普遍發生的病蟲害有菌核病、灰霉病、霜霉病、薊馬、粉虱。防治方法以經常在棚室內通風煉苗,提高秧苗抗病性為主。把控棚內外氣溫,由于很多病蟲害發生于高溫高濕環境條件。病蟲害發生后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去除已查出病秧,用對癥農藥對水噴藥。
設施蔬菜栽培技術無論在農業發展,還是在社會發展中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與作用,可以滿足人們食用綠色蔬菜的需要,同時也能創造出更加可觀的經濟收入。對此,必須全面把握設施蔬菜栽培技術具體措施,在品種選擇、播種準備、科學栽培、合理施肥和種植計劃安排上確保管理質量,并且采用農業、物理、生物或化學防治手段對蔬菜栽培中遇到的問題積極予以科學合理處理,提高產能和栽培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何春芳.大棚蔬菜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種子科技,2021(10):31.
[2] 宋德輝.現代農業大棚蔬菜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種子科技,2020(12).
[3] 李福忠.試析大棚蔬菜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