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劉季驄 王志偉

摘 要:試驗示范熊蜂授粉技術在溫室番茄冬春茬、秋冬茬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以熊蜂授粉為核心的綠色種植管理技術,坐果率比人工激素授粉提高8.3%,平均每667m2增產10.9%,畸形果率降低6.5%,節約授粉成本340~520元,每畝增收11163.6元。為我盟蜜蜂授粉技術大面積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溫室番茄;熊蜂授粉技術;示范應用
番茄作為興安盟溫室蔬菜的主導品種,年栽植面積在萬畝以上。為充分發揮蜜蜂授粉釀蜜“月下老人”和人類“健康益友”的作用,更好地提高反季番茄的坐果率和單果重,有效解決常規2.4-D激素人工授粉方式可能造成的番茄畸形果、授粉受精不良、激素殘留的技術缺點,顯著提高番茄生產的產量、品質和商品性,達到節省勞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種植效益的目的。
興安盟農牧技術推廣中心2020年開始引進蜜蜂授粉技術進行應用效果研究,重點針對適宜區域烏蘭浩特市、溫室蔬菜番茄,選擇適宜授粉蜂種熊蜂,研究熊蜂授粉和常規2.4-D激素授粉在授粉率、坐果率、商品果率、單果重、單產等方面的差異,以及綠色防控技術在番茄生產期內的應用效果,開展產量、品質、效益評價。旨在集成配套關鍵技術模式,有效推動設施農業蜜蜂授粉與病蟲害綠色防控,助力設施農業發展,促進大面積推廣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示范區基本情況
試驗示范區設置在烏蘭浩特市斯力很現代設施園區,選擇先鋒村二社83棟設施小區內南側相鄰的8棟磚混結構日光溫室作為核心示范棚。溫室建造技術參數為棚長50m,脊高3.2m,跨度9m,單棟生產面積400m2。
1.2 試驗示范設計
根據不同授粉方式,設置熊蜂授粉區(處理Ⅰ)、常規授粉區(處理Ⅱ? CK)兩個處理。熊蜂授粉區6棟溫室,按照開花期單棟擺放1箱熊蜂的標準,利用熊蜂授粉,謝花后全程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管理;對照區2棟溫室,采用2.4-D激素噴花的人工授粉方式和傳統防治措施。冬春茬番茄于2月5日定植,4月20日開始采收,6月20日終收;6月25日后高溫悶棚20天;秋冬茬番茄于年7月20日定植,9月25日開始采收,12月末終收。兩季畝定植株數均為2800株,株行距28cm×100cm。每667m2增施有機肥5000kg,復合肥100kg。
1.3 試驗示范內容與技術
1.3.1 熊蜂授粉技術:番茄開花期,當番茄10%~15%的植株第1穗花1~2朵花開放時放蜂入場,1棟棚放置1箱熊蜂(80~100只),在上午7∶00~10∶00將蜂箱坐北朝南放置在溫室中部壟間北側距地面10~20cm高度的支架上。放置蜂箱前,用40目尼龍紗網封住通風口。授粉期間隨機查看番茄雄蕊,60%以上番茄雄蕊有褐色咬痕即表示授粉正常。
1.3.2 激素常規授粉技術:番茄第一穗花開放2~3朵時,在晴天的上午8∶00-10∶00用2.4-D噴花,以后根據開花量每隔1~2天進行噴花,直至到第五穗花都要噴花。
1.3.3 放蜂區綠色防控技術措施:示范棚全部用40目防蟲紗網封住通風口,阻止通風時熊蜂飛出和棚外害蟲進入;安裝手自一體智能通風器控制風口,及時排風放濕,調節棚室內溫濕度;選用景田1號水果番茄新品種和優質種苗,移栽前進行藥劑蘸根,預防土傳或氣傳病蟲害;產前進行全園清潔、土壤消毒、高溫悶棚等產前預防;采用高壟膜下滴灌技術,防止田間積水、提高地溫、降低溫室內濕度,減輕病害、雜草發生;放蜂前15天在棚室內按"之"字形懸掛黃板監測誘殺蚜蟲、粉虱、潛葉蠅等,熊蜂入場后撤出;放蜂前分2次間隔7天輪換噴灑葉霉凈、百菌清藥劑預防葉霉病;在蟲害發生初期,使用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釋放捕食螨防治葉螨;在病蟲發生前或初期,選用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等生物藥劑防治病害,用苦參堿等生物農藥防治蟲害;授粉期病蟲危害嚴重必須噴灑農藥時,選用對蜜蜂無害、低毒農藥進行防治,在施藥前一天傍晚待熊蜂歸巢后關閉巢門,將蜂箱搬出溫室,3~4天后待對熊蜂安全間隔期過后再搬入溫室,避免熊蜂死亡。
1.4 調查方法
1.4.1 熊蜂授粉技術效果調查:在6棟熊蜂授粉溫室、2棟常規人工授粉溫室內,分別按梅花法確定5個調查點,每點標記4株,進行熊蜂授粉效果調查:調查統計第2、3、4穗花序開花數量及坐果數量,計算坐果率、畸形果率;調查記載每次采摘番茄個數、重量,拉秧后進行結果累加,進行番茄平均單果重、每畝產量。
1.4.2 灰霉病綠色防控效果調查:盛果期隨機選取100個果實,統計灰霉病病果數,計算病果率,進行綠色防控效果調查。
1.4.3 熊蜂授粉增產增收效果調查:在終收期調查記載單位面積的溫室番茄熊蜂授粉、激素授粉人工費用、綠色防控投入、防治藥劑投入、平均每畝產量、單位收入、純收益等各種情況,進行增產增收效果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熊蜂授粉對番茄授粉效果的影響
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試驗結果表明(見表1),熊蜂授粉技術在春、秋兩季栽培應用中,均較2.4-D人工激素授粉在坐果率、畸形果率、單果重、品質等方面表現出明顯優勢,兩季栽培平均座果率為84.4%,比采用人工授粉提高8.3%;平均每667m2增產10.6%,平均單果較對照增加14.3g,增重10.85%。
冬春茬技術應用效果在提高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增加單果重等方面優勢表現明顯。
冬春茬熊蜂授粉番茄坐果率95.6%,較激素授粉86.2%提高9.4%;畸形果率9.2%較激素授粉14.3%降低5.1%,平均單果重148.2g,較激素授粉132.8g平均增重14.1g。
秋冬茬熊蜂授粉番茄坐果率93.2%,較激素授粉86.0%提高7.2%;畸形果率平均10.6%較激素授粉18.4%降低7.8%,平均單果重143.3g,較激素授粉130.1g平均增重10.14g。
調查中發現,熊蜂授粉果實品質明顯提高,熊蜂授粉的果實個體大小均勻一致,籽粒飽滿,果肉增厚,果實周正,少空心,質地堅實,單果質量增加、硬度降低,畸形果少。
2.2 熊蜂授粉對番茄灰霉病防控效果的影響
灰霉病是我盟溫室番茄危害較重且常見的病害,高濕、低溫、弱光環境誘發發病,嚴重時造成大量爛花、爛果,直接影響產量。熊蜂取代人工蘸花,降低了棚室、植株濕度,避免了人工授粉對植株造成的機械損傷,授粉后花瓣自然脫落,番茄灰霉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熊蜂授粉區兩季番茄平均病果率為3.5%,對照區(激素蘸花)平均病果率為11.5%,平均防效67.9%,防控效果好(見表2)。
2.3 番茄試驗示范區每畝投入情況
終收期對溫室番茄熊蜂授粉、激素授粉人工費用、綠色防控投入、防治藥劑投入等投入情況進行調查(見表3)。
通過熊蜂授粉技術應用,結合大壟高畦膜下滴灌、通風口自動控制、懸掛色板監測誘殺害蟲、防蟲網阻隔、釋放天敵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捕食螨防治葉螨以及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等生物藥劑防治病害等綠色防控措施,創造了不利于病害發生條件,放蜂區化學農藥使用次數明顯減少,較常規區6次減少了4次,有效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見表3),有效降低了農藥在番茄中的殘留,保障了果品安全,符合市場需求。
2.4 熊蜂授粉對番茄產量產值的影響
統計結果表明(見表2),熊蜂授粉較2.4-D噴花處理對番茄產量產值提高作用明顯。番茄授粉區平均單果重145.8g,平均每667m2產量8162kg,商品果率86.6%,每667m2收入42409.8元、純收入37959.8元,較常規授粉區增產率達到10.9%,商品果率提高14.2%,每畝產值提高35.5%,每畝產值凈增11164.6元,每畝效益提高41.7%,達到了節省人工、提升品質、增產增收的效果。
3 結論與討論
3.1 熊蜂授粉技術作為世界公認的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我地溫室番茄兩季生產上試驗應用,明顯減少了人工輔助授粉的投入和工作量,達到省時、省力、增產、增收和改善品質的目的,值得作為常規技術盡快應用到現代農業生產中。
3.2 隨著番茄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灰霉病已成為主要方法,但化學農藥成本高,防效差,污染重,嚴重威脅著人們身體健康。本試驗熊蜂取代人工蘸花,對灰霉病防效達到62.5%,有效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和次數,實現農藥減量,避免激素殘留對環境的污染,對于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意義重大。
3.3 本試驗兩個處理雖然在成本投入上沒有多大差別,但放蜂區番茄較常規激素授粉的坐果率提高8.3%、商品果率提高14.2%、產量增加10.9%,畸形果率降低6.5%,銷售單價每斤平均提高0.4元,在坐果率、商品果率、產量、銷售價格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明顯。
3.4 本試驗從北京闊野田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購買熊蜂產品,1箱80只,1箱/棟,在烏蘭浩特、突泉兩地對日光溫室春茬、秋茬番茄授粉,均表現適應能力強、授粉專一的特性,授粉壽命45d以上,能夠完全滿足溫室番茄授粉效果。
3.5 溫室番茄在栽培品種相同的情況下,冬春茬番茄在授粉效果、產量方面表現出的優勢略微明顯,說明熊蜂授粉技術更適宜在春季溫室番茄生產上推廣應用。
3.6 結合我地日光溫室生產現狀,將蜜蜂授粉作為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擴大試點,堅持不懈搞好示范推廣,不斷提升蜜蜂授粉番茄質量優質、安全可靠的社會認知度。
參考文獻
[1] 陳方,孫雄均,程鵬飛.大棚番茄熊蜂授粉技術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瓜菜,2013,26(5):34-35,38
[2] 黃欣陽,等.熊蜂授粉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J].溫室園藝,2015,11:70.
[3] 孫海,王俊霞,等.北京市蜜蜂授粉和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推廣[J].中國蜂業,2019(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