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萍
華銳藏區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為主,年均氣溫-8~4℃,氣溫垂直分布明顯,小區域氣侯復雜多變,日照時數年均2500~2700小時之間,年均氣溫4℃左右,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稱,特別適合人參果種植。
經過長期調研發現農戶對人參果早熟高產種植技術缺乏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本文就人參果在種植過程中的土壤選擇、種植技術以及一些后期必要的管理技術進行探討,希望能為廣大農牧民群眾種植早熟高產人參果在技術上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1 存在的問題
華銳藏區農牧民種植戶缺乏人參果種植技術系統的理論指導,僅憑平時積累出來的經驗進行種植,還有該區域海拔高、風沙大、氣溫低、土地鹽堿化程度嚴重等等條件限制,嚴重影響了廣大農牧民群眾種植人生果的積極性,也嚴重影響了農業合作社和人生果產業化發展,由于諸多原因也迫使我們農業技術工作人員進行適合此區域人生果種植方面的技術研究和開發。
2 種植技術
2.1 土地的選擇
在華銳藏區種植人參果必須選擇地面平整、土層厚實、土壤鹽堿程度低、土壤的含水量高的土地,而且要建造塑料大棚,要考慮在大棚里對土壤溫度的保持、光照時間的長短、大風和沙塵的影響、種植過程中澆水的難易程度等等。
在進行人參果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地提高土壤肥力,適當施加有機肥,將表層土與有機肥料進行充分混合,之后將其放入種植穴底部,還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以達到實際投入與經濟效益的最佳平衡。
2.2 種子的選擇
種植人參果選擇種子時,要選擇適宜耐鹽堿程度高、生長過程中吸水量較少、需要日照時間適中、對溫度要求在8~16℃區間的種子優先考慮,因此選擇一種適合的種子,對人參果的產量增加和品質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2.3 種植
華銳藏區人生果的播種工作主要有這幾個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應該考慮到土壤的溫度,當大棚溫度達到10℃左右,土地水分涵養量達到一定濕度就可以進行種植,時間應該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較為適宜。
種植時要注意人參果種子之間的距離,不宜過疏也不宜過密,要充分考慮人參果出苗后生長過程中的株距不能影響開花、授粉、果子生長中的光照,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大棚的空間,確保人生果能夠正常生長和發育。
2.4 施肥
華銳藏區種植人生果必須要將土地進行一定濃度的化肥和自制有機肥的滋養,在人生果種植前將土壤和自制有機肥按3∶1比例充分攙和均勻,然后把攙和好的土壤按10~15厘米厚度均勻散開,并澆適度的水以保持土壤濕度和溶解部分有機肥滲進土壤,以豐富土壤的有機肥料營養。待人參果種子播種完成后進行一次氮肥和復合肥的鞏固和催化施肥,以提高種子的發芽和快速生長。當人生果的開花后結果前,進行一次全覆蓋的施肥,以達到加快莖葉對營養成分的輸送,提升人生果的出果率,以后是否需要施肥要根據人生果的長勢和結果率來決定。
2.5 田間管理
合理的田間管理技術能夠有效提高人參果品質和產量。人生果在生長過程中,要防止大棚塑料被牲畜和鼠類破壞流失棚內溫度和咬碎人參果的莖葉。在苗齊之后,要幫助其順果架提繩生長,地壟培少量的土,要避免培土壓苗,形成一個凹的壟,采用噴灑或溝灌的方法澆水。如遇干旱、土壤濕度較低影響出苗,可使大棚內土壤保持一定濕度;如遇雨天,要及時排水,防止積水,這樣做能提早上市時間。
由于人參果種植時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肥養分,雜草也會不定期的生長,那么除草就顯得格外重要,要在雜草苗剛露出地面時就要連根鏟除。當經過人工或風媒完成傳粉授粉人參果結果后要將果莖下的地壟不定期的松土,要疏通土壤的呼吸通道。大棚內還要掛置一定數量的溫度計隨時掌握棚內溫度,通過大棚通風口調節適合人參果生長的溫度和濕度,利用滴灌的方式對各個果株進行精準澆水。
在人參果生長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是最為關鍵的管理步驟,要不定期修建枯枝和畸形果莖和通過合理的農藥噴灑起到病蟲害預防。經過以上合理的管理一定會提高人參果的早熟和高產,提高廣大農牧民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他們種植人參果的信心。
2.6 采摘
采摘標志著人參果成熟上市了,廣大農牧民種植戶可以借助人生果的顏色、果型、大小來判斷,當果身的大部分變為金黃泛略紫色時,說明人生果已經成熟,就可以采摘了。
種植戶可以根據需要一次性收完或分批采摘,分批采摘不要傷及人生果根系和莖葉,然后做好管理還可以繼續生長。最后,在人生果采摘之后,要盡量將種植區的枯葉撿拾干凈,避免因腐爛而產生病害,影響后續人生果生長和采摘,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大經濟效益。
對于華銳藏區廣大人參果農牧民種植戶來說,要鞏固脫貧攻堅效果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實實在在的發展經濟,就必須以土地為根本,摒棄過去粗糙的種植模式,不斷提高人參果種植技術,重視和采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實現產量增加和品質提升,同時,政府還要定期對廣大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為發展華銳藏區人參果種植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