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農村建設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的時代要求對農村建設提出的新的發展方向。在新農村建設下,傳統的農村生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要求,農村合作組織的出現很好地進行了生產模式革新,成為現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
關鍵詞:農村合作組織;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傳統單家單戶生產經營模式在現代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經濟體制。傳統的經營模式,農民生產投入成本過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面對市場風險無力避免、銷售手段落后等綜合性問題一直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此發展農村的合作組織,開啟新的經營方式,成為農村經濟發展首選道路[1]。
1 完善農村合作組織的意義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完善農村合作組織意義
現代化農村經濟發展要求必須選擇出一種新型的生產模式,由此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被廣泛應用。農村合作組織是農民群體自發組建的,通過小組的模式組團進行管理、組織與服務。農村合作組織是新農村建設的必須手段,能夠對農業結構調整起到推動作用。通過“報團取暖”的模式提高了整體的競爭力,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為農村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施過程中,必須通過手段不斷完善農村合作組織,完善農村合作組織能夠有效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村組織程度,對農村生產設備進行優化,促進農產品進入更多市場,最終對農村管理進行體制改革。
1.2 農村合作組織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農村合作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下:①組織的規模普遍偏小,能難達成一定的經濟規模。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不密切,沒有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標,市場參與度低,抵御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②組織的資金儲備不足,在后續發展中不能很好的抓住發展機遇,面對投資出現“捉襟見肘”的窘迫。③相關的農村合作組織制度還不夠完善,管理中存在問題不能很好解決。④農村合作組織總體素質不高,服務落后。⑤農村合作組織產品知名度不足,缺少市場競爭力,未能和農戶之間建立利益共同體[2]。
2 完善農村合作組織的主要手段
農村合作組織核心工作是保障農民根本利益,實現農民收入增加,建立有特色的產業和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其堅持的基本原則就是“自己組織,自己管理,自己受益”,通過不斷地提高組織程度和量化的生產水準,進行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工作。
2.1 樹立典型。通過成功的農村合作組織,讓農民切實看到利益的產生,提高農民對于農村合作組織后作用的意識,對典型的農村合作組織,進行總結經驗,加大宣傳與推廣,使農民從中找到適合自己模式的農村合作組織。
2.2 著重進行發展策略實施,大力發展可以使農民在合作時的暢想得以實現。加大基層調研工作,隨時掌握農村發展新政策支持,及時發現農民的意向合作,通過及時專業的眼光找到合作組織的產業,并通過在組織調研找到組織中適合的引領者。通過以上有力先決條件的創造,使處于剛起步階段的農村合作組織能夠實現農民進行自我管理、服務的有力保障。
2.3 規范化管理模式,能夠有利于農村合作組織盡快和農民利益進行捆綁,大家緊密聯合,提高農村合作組織抗風險力和競爭力。
主要指導原則為:“先經過發展再進行管理規范,發展和規范同時發展”,對農村合作組織進行專業管理。①對政府行為進行規范。政府職能部門在農村合作組織中應該充當好領路人的職責,以指導為主要的參與手段,對于一些隨意干預和政府包辦行為應進行嚴懲。②對農村合作組織中的建設內容進行規范,農村合作組織必須是在法律規定下成立的,應該由具備法人條件的個人去政府職能部門進行登記,取得合法資格,具備法人資格后還應去民政部門進行登記工作,取得有效的社團法人資格。在建設農村合作組織的管理中,應該制定屬于自身模式的管理章程、財務管理制度及監督管理制度,實行組織內的民主選舉管理者進行自主管理和決策。③對農村合作組織管理規范化,要建立健全相應加入組織的條件,對組織內人員進行嚴格管理,增加組織內人員的誠信度,綜合提升農村合作組織管理水平。④對利益分配進行規范化,在農村合作組織盈利后,應進行合理分配,通過制定利益分配制度,依照制度進行合理分配。通過對利益捆綁,實現合作組織與農戶緊密結合,為抵御風險提高整體競爭力做有效保證。
2.4 創新力度加強。在進行農村合作組織工作時應不斷進行體制創新,管理上創新。在創新組織體制上,應該用多種模式吸引農民自愿加入組織的意愿,在管理制度上的創新工作,有利于對剛剛組織農村合作社和已經成熟的農村合作組織進行分別指導,通過不同管理制度和運行方式,進行不同資金扶持力度控制,在運作農村合作組織時要也要進行相應的創新工作,通過利益聯動,指導農民進行專業一體化經營,并向市場化方向運轉。
2.5 培訓力度加強。各地應結合自己的農村合作組織的經營模式,找到相適應的成功案例,從而進行學習和模仿。對農村合作組織應大力培訓,通過現場培訓、講座等有力的培訓手段,對農村合作組織中的管理者以及成員進行管理上、技術上、法律上的知識培訓,從而有效促進農村合作組織得到高效的發展[3]。
2.6 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在眾多農村合作組織中,應進行龍頭產業定位,將主要資源和資金扶持給予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良好發展,帶動其他小型農村合作組織。將龍頭企業產業與農村合作組織緊密連接,通過打造精品農業品牌,將農村合作組織向市場化推進。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對農村經濟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高農村經濟發展道路上,實行農村合作組織是最為有利方式。現行農村合作組織在生產經營中暴露出很多不足,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必須不斷完善農村合作組織,通過創新組織步伐,不斷強化農民經濟地位,加大政策扶持,通過外聯企業壯大實力等手段有力實施來完善農村合作組織。
參考文獻
[1] 馬振琴.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及其加強內部控制策略[J].今日財富,2022(07):1-3.
[2] 鄭若平.淺析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J].農家參謀,2021(23):93-94.
[3] 龐穎.探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03):62-63.
作者簡介:
白瑪代忠(1979.09),女,本科,助理農經師;研究方向: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