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玉
深度推廣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和優化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路徑,而鄉村振興戰略這一目標的實現就必須依靠農業機械設備的支撐。農業機械發展能夠提升糧食產量與品質,切實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農業機械化能夠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同時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重要保障。它以解放傳統勞動力為前提,促進勞動生產效率和農村經濟收入水平提高。大量實踐表明,通過農機新裝備,新技術的推廣與引進,越來越多技術領先,操作簡單的農業機械出現在田間地頭,給中國農村繁榮帶來強勁新動能。
1 農業機械化發展狀況
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創新,積極開展農業機械創新工作,加大農業機械化技術和設備的開發和支持。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小麥收割機以及保護性耕作設備,高性能大功率田間作業設備的增加,農產品耕種機械化管理水平也得到相應提升,但是農村勞動者在全國從業人員中比重下降。 中國農業裝備技術水平與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均有飛躍式增長,農業機械化發展由初級階段進入中級階段。從區域來看,當前以山東、江蘇和福建為代表的華東和華南地區農機化技術水平一般都比較高,農業動力機械,種子收割機械和農業加工機械行業優勢十分突出。以農業機械化為途徑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新發展格局建設帶來新形式。農業機械應用于實踐,改善生產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對實現共同富裕作出重要貢獻。鄉村振興既是國家進入新時代的發展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核心在于農村的產業興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基礎,也是推進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農業機械化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村經濟收入。
2 農業機械化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2.1 以農業機械化促進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切實解決“三農”問題,保障農業生產穩定良性發展的一項中長期戰略,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上,必須依靠新興技術與農業生產模式轉變這一根本支持。
農業機械化運用與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雄厚物質基礎,農村勞動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特別是鄉村振興項目運作,對傳統生產模式進行有效改革,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為前提,改善農業生產面貌和建設新型農村生態文明循環體系。發展農業機械化也是為切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使農民擺脫繁重體力勞動,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從而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打好基礎。發展農業機械化也可以降低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等,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接觸現代社會文明的機會,改變農民傳統的生產觀念,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的持續改進。
2.2 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的發展過程中受阻
農業機械化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由于主客觀因素制約,現實發展中仍給鄉村振興進程帶來不利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損失比較顯著,年齡結構變化顯著,使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在主觀方面遇到障礙。農業機械化區域發展不平衡,由于氣候、地形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原因,一些區域在農業機械化普及方面還存在很大障礙。
農業機械化裝備體系結構不盡合理,低端機械設備比重過大,智能化機械設備行業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糧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機械化水平較高,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普遍偏低。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產業總體起步晚,高層次技術人才培養落后,不能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生產推動作用。這些負面因素使農業機械化對鄉村振興促進作用不能完全體現。
2.3 農業機械化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
農業機械化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條件,但在其普及過程中會對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實現造成一定影響。從根源上來說,加強農業機械化普及和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各領域中運用是鄉村振興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動力和保障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前提。與此同時,鄉村振興項目多元化發展,給農業機械設備推廣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發展空間,也給農業機械設備創新帶來更高要求。在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和衛星定位技術等深層次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農業生產發生革命性突破。從幾個方面看,農業機械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存在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關系,這也是保障我國農業現代化目標得以實現的兩大基礎支持條件。
3 農業機械化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作用與意義
3.1 有利于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生產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當中,農業的發展是一項較為關鍵的工作,今后農業的發展要努力實現規模化效益的提升,在進行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過程當中,農業機械化的實現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支撐條件。農業機械化的推進能夠促使農業生產的過程對人力資源的依賴性越來越低,與之相對應的農業生產也能夠借助大量機械設備來進行,它與原來小農經濟格局不同,對農業生產規模化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目前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少,實施規模化作業已經是一種必要的發展趨勢,在規模化作業開展下,勢必也需要依靠大量機械設備參與生產,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高,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3.2 有利于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
在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期間,要更好地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促進農民經濟收入顯著提升,勢必要著重關注農業經濟主體,在保證農業經濟主體與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要求相適應的前提下,則可以更加快速地促進農村發展優化。這一階段我國農業經營主體正經歷重要變革。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產業化經營組織日益普遍,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生產呈現較明顯區別,對生產效率與生產規模有較高要求,這也勢必對農業生產方法有較高需求。在此基礎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也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著力點,農業機械設備作用價值有待著重開發,促使農業生產經營變得更加有效率,協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更高經濟利潤。
3.3 有利于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不僅對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有更高要求,而且常常需要推動相應農業生產工作更注重綠色成效,致力于綠色化生產方式普及,促使今后農業生產可以更可持續發展。結合這一農業綠色化發展要求,機械化生產模式運用具有兩面性,盡管大量機械設備投入后的確帶來一些污染問題,但要避免因噎廢食,要注意機械化生產的顯著優點。隨著農業機械化不斷推進,較好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也能夠避免農業生產中資源消耗與浪費嚴重情況,以節約農業生產成本為前提,對農業生產流程整體優化。農業生產澆水灌溉和施肥作業,借助先進機械設備對其優化,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提高。
3.4 有利于促進農村扶貧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扶貧是較為重要的方式,更好優化農村扶貧成效,需要經濟層面直接扶持,產業扶貧也是一種較為重要方式,其發展還能夠借助農業機械化發展來完成。就農村貧困問題形成機理而言,由于受地形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制約,許多地區農業發展狀況并不是很好,處于務農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勢必也很難形成農業生產優化的理想效果,常常只能望地興嘆。若能將機械化生產模式引入農業發展中,提高機械設備引進比重,也一定能更好督促農村產業扶貧工作更好實施,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和過去難以破解的難題以及貧困程度的減輕。
3.5 創新農機化研究開發推廣方式
創新農機研發和推廣模式,在農業生產中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項目運行體系中使用更多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是保證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的重要保證。農機研發中農機管理部門應加強與農戶,鄉村振興項目經營者和職業院校協作,通過建立項目平臺,學習農業機械設計、生產和大修各環節先進技術,使農業機械設備和農業生產需要相統一。就農機推廣而言,應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優勢,加強示范項目引領,提高宣傳推廣整體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開展推廣工作時,還需要充分搜集農民對機械設備使用建議,實現設備自動化和智能化,建立推廣和研發協同發展。
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已成為一種重要發展途徑,要更好促使農業機械化起到多方面功能價值,要著重對當地農業發展狀況展開細致分析,借助農機購置補貼和全方位農機服務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不僅關系到農民群眾日常生活能否得到保障,而且還直接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及社會穩定發展。在此背景下,農業機械作為現代化生產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形成的一種新型生產工具,逐漸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加快推進農村地區農業機械化進程,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