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樹木養護管理對于林業工程具有決定性作用,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增加資源利用率,同時對于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伴隨社會經濟發展,木產品需求旺盛,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可持續開發是林業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對樹木良好養護與管理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點舉措,有助于提升樹木生長速度與品質。新時期背景下傳統理念與技術管理方法已不能滿足實際要求,必須要加強探索與研究,構建更為科學健康的林業發展道路。
1 樹木養護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確保北方林業工程質量,工程開展前,要從樹種特質研究入手,注意分析林區土壤酸堿性和氣候特點,對溫度和濕度等條件進行全面調查,結合實際調研結果制定計劃。不斷提高樹木養護水平和改善林區種植流程安排等措施,確保工程施工有序進行。
加強樹木養護管理極其重要,可減少樹木水分流失,采用草繩和其它材料將樹干包扎起來,并在包好后及時向樹冠噴水,避免大量水進入根部土壤。澆水后將樹根土埂去掉,防水分淤積和土壤通透性。夏季移栽時樹要搞好遮陽,避免樹燒傷死亡;冬季應采取保溫及防凍措施避免低溫凍害,例如栽后覆土,筑風障等措施以減輕大風及寒流侵襲樹木,也可增加磷鉀肥以增強樹木抗凍及抗寒能力;及時清除殘枝和病枝,確保分化后的主枝營養豐富。
1.1 養護技術掌握不牢
養護技術應用高低決定樹木生長效果,在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及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背景下,養護技術也不斷更新換代,受到經濟水平限制,很多地區養護技術與管理理念相對落后,仍沿襲傳統手段進行養護,其科學性、合理性與可行性不足,水肥調控,土壤處理和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需加大養護技術推廣和應用力度,構建科學完善養護管理體系。
1.2 人才隊伍建設不力
在傳統過程中,因為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林業樹木養護管理具有隨意性,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管理落后,技術欠缺,且缺少系統性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等原因造成工作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漏洞。
新時期管理人才缺乏矛盾日益突出,很多員工對現代化養護管理趨勢認識不足,沒有超前管理意識,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很難全面掌握與應用,不利養護管理質量與效益提升,成為林業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1.3 現代管理手段不足
通常樹木養護管理面較廣,靠人工巡查方式無法對各類信息進行充分掌握,不利于特殊季節環境下安全運行,亟需采用現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區域基礎設施不足,缺少信息管理裝備和拍照設備、監控設備以及分析設備等,實際工作對人工與主觀經驗依賴性強,未能從根本上轉變傳統工作模式,無法做到科學預測與有效預防,使得相關管理工作一直陷于被動。
2 提升策略
2.1 促進林業樹木養護管理成效提高
2.1.1 合理調節土壤含水量:樹木生長對于水分的需求極高,所以一定要科學合理地治理土壤含水量。若土壤水分含量過高,容易引起樹木根系腐爛,繼而造成樹木的大量枯死;若土壤的水分含量過低,則很容易造成樹木的萎蔫乃至死亡。林業樹木養護管理可合理設定樹木種植間距等措施對樹木水分補充量控制。樹木養護期間要定期對土壤含水量監測,若降雨量較多,可通過人工排水減少土壤含水量保證樹木健康成長。
2.1.2 除草施肥:樹木養護管理應科學施肥,清除土表及林區環境內搶奪樹木營養的植物,改善土壤環境。
結合樹木生長環境調查,確定土壤整改處理方案。通過耕犁使土壤表面疏松,增加土層溫度同時增加土壤透氣性。拔除雜草和其它植物,避免和樹木搶營養,雜草生長增加病蟲害發生幾率,容易造成病蟲害孳生和蔓延。特別是夏季植物生長旺盛期,一定要重視雜草鏟除工作。盡可能機械或人工除草,不用化學藥劑除草,以防給樹木生長造成傷害。注意土壤適時補肥。樹木根群廣布,多靠須根攝取養料及水分,應在根周圍施入肥料,切勿緊貼樹干。選天氣晴朗、土壤干燥時施肥。陰雨天樹根吸收水分慢,養分不易吸收,肥分被雨水沖失造成浪費。選擇有機肥,應充分發酵腐熟,避免使用生糞,濃度以稀薄為宜;如選用化肥,需要碎成粉狀,不要成塊狀施用。
2.1.3 病蟲害防治:樹木養護關鍵是對樹木病蟲害預防和控制,這也是造成樹木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不同,造成不同地區病蟲害類型不一。各區域林業部門要有針對性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具體防治時,應根據病蟲害和樹木及有益生物相互關系選擇抗病蟲品種并進行合理施肥和科學管護以保護天敵。采取化學防治措施時,應盡可能選擇低毒高效農藥,掌握好使用時機,科學使用農藥。并且應實現各種農藥交替施用,避免病蟲害抗藥性發生。
2.1.4 加強林區防火管理:春秋冬三季均為北方地區森林火災高發期。近年來,受極端天氣頻發影響,北方地區森林火災發病率不斷上升。氣候干燥,風力大,火勢常迅速擴散,這將加大火災撲救困難,給林木帶來嚴重損失。
林業工作人員要時刻保持“警鐘長鳴”,從根本上避免森林火災事故。①健全防火管理制度和防火檢查責任。只有落實責任到人,才能夠促使林業工作人員做好森林防火職責落實,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對火災隱患進行及時發現和治理。②大力推廣和應用現代防火技術,同時林區還要有消防設施保證林火發生時能夠在第一時間被撲滅并與防火帶相配合,以免火災蔓延。③對距離農田和村莊較近林區,林業工作人員要經常對周圍群眾進行防火宣傳,春耕秋收期間嚴禁燒荒,嚴禁野外用火,指導民眾改用更環保更安全方式以免造成山火。
2.2 提高養護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①積極引入專業化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確保隊伍基礎素質達到要求。②強化教育培訓,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并形成系統性教育培訓體系,針對不同職位提供更多專業人才確保梯隊建設合理。③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倡導綠色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宏觀與微觀管理相結合,既把握地理、氣候、區域環境、季節及市場規律,又能從土壤條件、樹木種類、病蟲害等具體層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工作開展更加積極主動。④提高運行規范性、科學性,達到較好綜合效益;重視工作監督落實,針對部門崗位性質特點,明確崗位職責分工與量化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嚴格獎懲管理,調動積極性,促進樹木的養護管理。
2.3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注重信息技術高效運用,增加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管理經驗等,構建現代化樹木養護管理模式。①結合實際需要引入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等設施設備,監控樹木生長狀況,搜集資料,宏觀上對具體工作展開定位與引導。②充分利用大數據管理與云技術,基于數據信息有效分析研究,從數據中提取樹種、氣候、土壤、溫度等信息,將病蟲害與其它關鍵因素關聯,找出病蟲發病規律并建立預警機制,在某個指標超標且有計劃進行風險提示,迅速作出反應,針對性采取措施,爭取主動性。③加快養護管理技術創新,綜合運用多種工具設備試驗先進養護管理方法。如用樹木根系生長監測系統摸清土壤改良方向、用天敵法捕殺病蟲害、營造混交林減輕病蟲害。
信息技術應用對林業發展意義重大,有助實現綠色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資金投入和制度建設、人員素質都有更高要求,需要逐步有序推進。
2.4 構建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為樹木養護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了保證,某些類別樹木生長周期長,養護管理工作必須長期堅守的。為確保林業樹木養護管理工作質量,林業部門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并加強同其他管理主體銜接,明確樹木養護管理工作內容,配合其他管理主體對樹木養護管理責任,把養護管理任務落到實處。
林業部門要大力弘揚綠色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理念,強化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培養,建立現代化管理意識,對管理人員專門培訓,提升各類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夠勝任對應崗位,造就設備精良、技術過硬、質量過硬的林業樹木監督管理隊伍。林業部門還應建立可行的長效獎勵機制定期評估員工所轄地區樹木養護管理狀況,對樹木生長良好、林區規劃較為合理地區的管理人員應予以獎勵,激勵管理責任心與工作動力,對破壞林業工程建設行為嚴厲批評,促進樹木養護管理質量提高。
北方地區的林業建設還應著重抓好樹木養護與管理,促進樹木的健壯生長。加強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防火巡檢是樹木養護管理中的重點內容,對于林業高質量建設具有積極助力意義。應打造養護管理隊伍,加大資金投入及新技術推廣應用上采取全面措施,為樹木養護管理優質進行打下堅實基礎,為北方林業工程發展與壯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