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評價

2023-06-08 22:23:54余珊王登舉寧攸涼陳悅,
林草政策研究 2023年4期

余珊 王登舉 寧攸涼 陳悅,

摘要:開展學術期刊評價是加強學術期刊管理、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文中在比較分析國內外主要期刊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了適用于我國林草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法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對我國67種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林草學術期刊和7種人文社會科學類林草學術期刊2011—2020年的綜合影響力進行了評價,重點分析了2020年的綜合影響力評價結果及10年間的綜合影響力變化。基于評價結果,總結了林草學術期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1)林草學術期刊精品較少,綜合影響力總體不高;2)指標表現短板明顯,學術水平、認可度、關注度亟待提升;3)10年間綜合影響力變化不大,整體向上的發展態勢不顯著。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的對策建議:1)加大組稿審稿力度,著力提升期刊學術水平;2)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著力提升期刊認可度;3)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著力提升期刊關注度;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優化辦刊環境。

關鍵詞:林業和草原;學術期刊;指標體系;熵權法;綜合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237.5; G35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9546(2023)04-0062-10

DOI: 10.12344/lczcyj.2023.10.07.0001

余珊,王登舉,寧攸涼,等.我國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評價[J].林草政策研究,2023,3(4):62-71.

Comprehensive Impact Evaluation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in China

Yu Shan1,2Wang Dengju1Ning Youliang1Chen Yue1,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2.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nstitute,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10, China)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journal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journal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s available for journal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uitable for Chinas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factor of 67 journals of na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7 journals of social science from 2011 to 2020 is evaluated.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evaluation reasults in 2020 a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change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between 2011 and 2020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include: 1) There are few well-recognized scientific journals for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tudy,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impact is overall not high; 2) There are obvious gaps in indicator performance, indicating low academic level, low recognition and less attention; and 3)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has changed little in the past 10 years, without distinct upward tre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1) Increasing the efforts to organize and review manuscripts for improving the academic level of journals; 2) Boost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ctivities to make the journals better recognized; 3) Strengthening the transformation to digital journals, with the focus on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 to journals; and 4) Enhancing policy support for creating the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journal operation.

Keywords: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cientific journal; index system; entropy weight method; comprehensive impact

開展學術期刊評價是加強學術期刊管理、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2019年)以及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2021年)都明確提出,要改進和完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建立全面客觀反映期刊水平的評價標準,堅持以內容質量評價為中心,開展分類評價、多元評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印發的《林草科技期刊管理辦法(試行)》(2022年)強調,要建立林草科技期刊質量評估制度,推進分類分級管理,培育一流林草科技期刊[1-2。本文在借鑒國內外主要期刊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適用于林草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對我國林草學術期刊的綜合影響力進行量化評價,以期為全面把握我國林草學術期刊發展現狀、推動林草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評價方法

1.1 評價對象的確定

我國涉林涉草的學術期刊數量較多,既有專門刊載林草相關專業學術論文的期刊,也有部分刊載林草相關專業學術論文的期刊。本文的評價對象僅限于前者,主要包括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主管的學術期刊、其他行業部門主管的專門刊載林草專業學術論文的期刊、林業和草原專業類大學學報、各省(區、市)林草部門主管的學術期刊。其中,部分期刊由于已經停刊或創辦時間較短而缺乏數據,故不納入評價范圍;還有部分期刊屬于綜合宣傳類或信息資訊類,也不納入評價范圍。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2批學術期刊目錄,共篩選出74種林草學術期刊作為本文的評價對象。其中,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67種、人文社會科學類7種。

1.2 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

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不少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如國外的科學引文索引(SCI,主要從編輯質量、引文指標、專家評審等方面選刊;評價對象為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其數據來源于40多個國家數據庫)、工程索引(EI,也主要從編輯質量、引文指標、專家評審等方面選刊;評價對象為冶金、化學、石油工程、土木、電子、機電、機械、采礦、計算機工程和軟件,適當收錄農業工程、工業工程、紡織工程、應用化學、應用數學、大氣科學、紙化學和工藝學科等方面的期刊,數據來自500種工程類期刊、會議論文和技術報告),國內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主編、編委會、著者、機構、期刊影響力等,其中期刊影響力定量指標有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等;評價對象為我國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數據來源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為主,評價對象主要為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數據來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定量評價指標主要有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被國內外重要檢索工具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參評期刊為所有中國大陸正式出版的有CN號的中文期刊,其數據統計源來自國內外眾多文摘及數據庫)、農林核心期刊(其定量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即年指標、紅點指標、WEB即年下載率、基金論文比、期刊影響力指數增長幅度,評價對象為農林領域的學術類、技術類和綜合指導類期刊,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等)[3-13。但上述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均不完全適用于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評價,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既有評價體系多為遴選性評價體系,只有遴選出的核心期刊才能被收錄,不能涵蓋所有林草學術期刊;二是大多數評價體系量化指標過于復雜,基礎數據的可獲性差;三是出于知識產權保護,既有學術期刊評價體系評價過程數據可獲取性有限。為掌握行業學術期刊評價自主權,長遠來看,有必要建立一套指標相對簡單而又能相對客觀反映林草學術期刊整體發展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為實現我國林草學術期刊自主且全范圍覆蓋的評價提供一定的理論方法。

1.2.1 評價指標選取

在國內外主要期刊評價體系中,量化指標的設置差異很大、各有側重。這些量化指標歸納起來多達20余種,如被引量、他引量、影響因子、他引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5年他引影響因子、論文影響分值、論文被引指數、互引指數、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Web下載量、Web下載率、被摘量、被摘率、即年指標、紅點指標、特征因子、獲獎或被重要檢索系統收錄、基金論文比、期刊影響力指數增長幅度等,有的評價體系還設置了一票否決指標、加分指標、扣分指標[14-17

本文本著指標簡潔、便于操作、數據可獲的原則,選取國內外期刊評價體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8種指標,構建了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表1)。其中,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被引半衰期、他引總引比4個指標反映期刊的學術水平,基金論文比和被檢索工具收錄數2個指標反映期刊的受認可度,總下載量和WEB即年下載率2個指標反映期刊的受關注度。各指標具體含義如下[14-17

1)總被引頻次(Total Citation Frequency, TCF),即某期刊自創刊以來所刊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反映該期刊自創刊以來在學術領域的整體影響力。

2)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即某期刊前2年所刊載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期刊前2年所刊載論文總篇數之比,反映該期刊在現階段的學術影響力。

3)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CHL),即某期刊在統計當年被引論文中最新一半論文的發表時間跨度(年數),反映該期刊所刊載論文的“老化”速度。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較長,表明其所刊載論文相對經典,能夠在多年之后仍被引用。

4)他引總引比(Citation Rates of Other Journals, CROJ),即某期刊的總被引頻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數所占的比例,該指標的主要作用是消除自引對引文分析的負面影響。

5)基金論文比(Fund Paper Ratio, FPR),即某期刊在指定時間范圍內所刊載的各類基金資助的論文數占刊載論文總數的比例。由于基金論文往往代表著某研究領域的熱點和前沿,該指標能夠反映該期刊在學術領域的認可程度。

6)被檢索工具收錄數(Number of Entries by Retrieval Tools, NERT),即某期刊被國內外重要數據庫等收錄的數量。被檢索工具收錄數越多,表明該期刊在學術領域的認可度越高。

7)總下載量(Total Downloads, TD),即某期刊創刊以來全部上網論文在統計當年被下載的總頻次,反映該期刊在學術領域的整體受關注程度。

8)WEB即年下載率(WEB Annual Download Rate, WEB ADR),即某期刊統計當年上網論文在統計當年被下載總頻次與統計當年上網論文總數之比,是衡量互聯網環境下期刊論文傳播效率的重要指標。

1.2.2 評價方法選擇

從既有學術期刊評價體系的評價方法看,在多指標量化綜合評價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2大類:一是客觀賦權、加權匯總,二是主觀賦權、加權匯總。其中客觀賦權的方法主要有熵權法、變異系數法、相關系數法等[18-19。為突出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本文采用客觀賦權、加權匯總的方法。通過實際運算并對比分析上述幾種客觀賦權方法的結果,確定熵權法為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評價指標賦權的最優選擇。運用熵權法計算指標權重及期刊綜合影響力指數的具體步驟如下:

1)指標數值的標準化處理。為消除各指標間的量綱影響,采用正向極差標準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使指標數據具有可比性,見式(1)。

x′ij=(xij-xmin,j)/(xmax,j-xmin,j)。(1)

式中,x′ij為標準化后的指標值,取值范圍為0~1;xij為第i種林草學術期刊第j項指標的量化值;xmin,j和xmax,j分別為第j項指標在樣本林草學術期刊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無量綱數據的坐標平移和歸一化。為避免數值等于0不便于后面對數運算,需要使用微小量對指標進行平移變換。本研究中微小量取值為0.001,見式(2)、式(3)。

式中,zij為指標平移變換后的數值,μij為第i種林草學術期刊第j項指標的比例,m為林草學術期刊數。

3)信息熵值的計算。在信息論中,信息熵是用于度量信息量的概念。系統越是有序,則信息熵越低。變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則信息熵值也就越大,見式(4)。

式中,ej為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值,k=1/lnm。

4)指標權重的計算。根據熵值法賦權,計算各指標權重,見式(5)。

式中,wj為第j項指標的權重,n為評價指標數。

5)期刊綜合影響力計算。基于各項指標權重,計算各林草學術期刊的綜合影響力ci,見式(6)。

1.3 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基礎數據主要通過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以及各期刊官網獲取,時間范圍為2011—2020年,時間跨度為10年。

2 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評價結果

由于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的特點不同,故本文對2類期刊的綜合影響力分別進行評價。各評價指標的基礎數據均以2020年為統計年度,以此為時間斷面,客觀展示2類林草學術期刊的發展現狀。

2.1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期刊

2.1.1 綜合影響力

為便于分析比較,參考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評價體系期刊分區標準,將67種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林草學術期刊按不同的綜合影響力(Comprehensive Impact,CI)分值劃分為3個區,劃分標準為:CI值≥0.500為一區期刊,0.500>CI值≥0.200為二區期刊,CI值<0.200為三區期刊。67種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兩極差異顯著,最高分值為0.819,最低分值為0.077,數值相差0.742。3個分區的期刊數量呈梯形分布,一區期刊11種、二區期刊27種、三區期刊29種。在一區期刊中,綜合影響力分值大于0.800的僅有1種;在三區期刊中,綜合影響力分值小于0.100的有9種(圖1)。

2.1.2 各指標表現

由2020年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林草學術期刊各個指標的表現,可以直觀地看出每個指標對于期刊綜合影響力的貢獻情況(圖2)。

在一區期刊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指標是被檢索工具收錄數和總被引頻次,分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區間分別為[0.158,0.276]和[0.069,0.240];其次為影響因子和總下載量,分值區間分別為[0.057,0.109]和[0.040,0.105];再次為WEB即年下載率、被引半衰期和基金論文比,分值區間分別為[0.019,0.072]、[0.017,0.048]和[0.044,0.046];表現最差的指標是他引總引比,分值區間僅為[0.007,0.011]。

在二區期刊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指標是被檢索工具收錄數和影響因子,分值區間分別為[0.040,0.237]和[0.021,0.119];其次為總被引頻次、總下載量和WEB即年下載率,分值區間分別為[0.008,0.083]、[0.007,0.075]和[0.000,0.063];再次為基金論文比和被引半衰期,分值區間分別為[0.022,0.046]和[0.000,0.046];表現最差的指標仍然是他引總引比,分值區間僅為[0.004,0.011]。

在三區期刊中,各項指標的分值均比較低,除一種期刊的總下載量和WEB即年下載率分值相對較高,達到0.075和0.059外,其余所有指標的分值均較低,在0.050以下。在29種三區期刊中,有25種期刊出現了個別指標分值為“0”的情況,累計出現頻次達到27次。

2.2 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

2.2.1 綜合影響力

7種人文社會科學類林草學術期刊的綜合影響力兩極差異同樣較為明顯,最高分值為0.710,最低分值為0.215,數值相差0.495。

其中,一區期刊3種,二區期刊4種,無三區期刊(圖3)。

2.2.2 各指標表現

由2020年人文社會科學類林草學術期刊各個指標的表現可以看出,其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學術期刊有所不同,表現突出的指標分

布較為分散,沒有形成具有共性的規律。指標

最大值依次為被引半衰期0.202、總被引頻次0.146、總下載量0.145、他引總引比0.126、被檢索工具收錄數0.125、基金論文比0.101、影響因子0.094、WEB即年下載率0.062,其中他引總引比的表現優于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術期刊。8個指標都出現了分值為“0”的情況,累計出現頻次為9次(圖4)。

3 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變化

基于相同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本文對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人文社會科學類林草學術期刊2011—2020年的綜合影響力分別進行了評價,旨在分析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的變化趨勢。

3.1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期刊

由2011—2020年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期刊10年間的綜合影響力呈小幅度上下波動,只有少數期刊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或下降(圖5)。

從處于一區的11種期刊看,10年間綜合影響力最高的期刊其CI值由2011年的0.844下降到2020年的0.819,呈總體下降態勢;2011年綜合影響力最低的期刊其CI值由原來的0.486提升到2020年的0.531。1種期刊從二區上升至一區;1種期刊在個別年份下降為二區,2019年后再次上升至一區。

從處于二區的27種期刊看,綜合影響力最大值由2011年的0.545降低到2020年的0.496(非同一期刊)。有3種期刊的綜合影響力提升幅度較大,分別由2011年的0.277、0.140、0.109提升到2020年的0.496、0.335、0.231;有5種期刊從2011年的三區上升至2020年的二區,有2種期刊從2011年的一區下降至2020年的二區。

從處于三區的29種期刊看,綜合影響力呈最大值大幅度下降、最小值大幅度提升的發展態勢,最大值由2011年的0.220降低到2020年的0.198,最小值由0.047提升到0.077,變化均較為顯著。有1種期刊的綜合影響力提升較為突出,由2011年的0.124提升到2020年的0.185,2019年一度達到0.215,成為該年度的最高值;有2種期刊從2011的二區降至2020年的三區,2種期刊從2019年的二區降至2020年的三區。

3.2 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

由2011—2020年人文社會科學類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的變化情況可知,7種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的綜合影響力呈最大值下降、最小值提升的趨勢,最大值由2011年的0.803下降到2020年的0.710,最小值由0.130提升到0.215。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期刊不同的是,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綜合影響力波動幅度較大,有2種2011年的一區期刊出現了在若干年份下降至二區、之后又攀升至一區的現象;有1種2011年的二區期刊于2013年起進入一區,2020年又回落至二區;1種期刊2011—2019年為三區期刊,2020年上升為二區期刊(圖6)。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文構建了我國林草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并以2020年綜合評價結果為基礎,對2020年林草學術期刊影響力進行了實證評價,分析了2011—2020年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變化趨勢。開展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客觀分析期刊發展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推動林草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從以上評價結果看,盡管10年來我國林草學術期刊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但仍存在3方面問題:

1)林草學術期刊精品較少,綜合影響力總體不強。2020年,在74種林草學術期刊中,綜合影響力分值大于0.500的期刊僅有14種,其中大于0.800的期刊只1種;而小于0.500的期刊多達60種,其中小于0.200的期刊有29種。

2)指標表現短板明顯,學術水平、認可度、關注度亟待提升。從2020年各指標表現看,對綜合影響力貢獻最大的指標是被檢索工具收錄數和總被引頻次,其他指標均表現一般。雖然總被引頻次的分值較高,但他引總引比的分值卻很低,反映出林草學術期刊自引占比高的問題。影響因子和被引半衰期的分值不高,意味著林草學術期刊所刊載論文不僅在短期內學術影響力不高,而且也缺少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學術經典。基金論文比分值不高,表明林草學術期刊在本領域的認可度不高,大量林草科研項目成果未在林草學術期刊發表,特別是高水平論文流向了國內其他領域或國外的學術期刊。總下載量和WEB即年下載率分值不高,說明期刊的傳播力和擴散力不強,沒有受到廣泛關注。

3)10年間綜合影響力變化不大,沒有形成整體向上的發展態勢。從2011—2020年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變化看,絕大多數期刊的綜合影響力呈小幅度上下波動趨勢,只有少數期刊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有不少期刊的綜合影響力呈下降趨勢,特別是排名較前的期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綜合影響力下降的現象,值得重視。

4.2 對策建議

1)針對林草學術期刊精品較少、綜合影響力總體不強的問題,應加大組稿審稿力度,著力提升期刊學術水平。學術水平是學術期刊的生命線,而提升期刊學術水平的關鍵在于不斷刊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期刊編輯部要加大組稿力度,根據期刊定位和特色,打造品牌專題或專欄,積極組稿、主動約稿;要建立強有力的期刊編委會,充分發揮編委會的作用,編委深度參與辦刊,如參與期刊組稿、約稿、選題策劃、宣傳推廣,進一步挖掘優質稿源、培育優質作者團隊;要加大審稿力度,堅持以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作為選稿用稿標準,通過專家審稿環節,嚴把稿件質量關,為作者提供高水準的專業審稿意見;要提高編輯業務水平,通過高水平的編輯最終呈現高質量的期刊論文。此外,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林草學術期刊在符合自身內容范圍的基礎上,應對行業熱點問題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從而推動行業多出精品期刊,提升林草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力,如關注“雙碳”戰略、綠色發展、鄉村振興、“三北”工程、國土綠化行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修復、林草資源保護管理、林草防火防蟲等方面的內容。

2)針對指標表現短板明顯,學術水平、認可度、關注度亟待提升的問題,應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著力提升期刊認可度。學術期刊是展示學術研究成果、擴大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必須確立相對穩定的作者群和讀者群,這就需要期刊主辦單位和編輯部積極主動地宣傳推介期刊。主辦單位要把學術期刊作為體現本單位學術地位的重要品牌予以重視,利用單位官網、宣傳冊、宣傳欄等多種載體,及在相關學術會議、交流活動中進行宣傳。期刊編輯部要通過期刊官網、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新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秉持開放辦刊理念,積極參加或主辦承辦本學科領域的學術會議、科技推廣、科普活動等,主動與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學會協會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努力打造本學科領域廣泛認可的學術平臺。同時,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著力提升期刊關注度。進入信息化時代,學術期刊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林草學術期刊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選題策劃、論文采集、編輯加工、出版傳播的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升級;積極探索網絡優先出版、全媒體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為有重大創新觀點的高質量論文設立快速審稿發稿通道,提高投審稿和出版的時效性;通過加強與各權威數據庫合作、自建期刊官網數據庫、微信公眾號推送等,做到期刊論文及時上網,加快期刊論文傳播擴散速度。此外,可以針對不同指標的表現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從而提升期刊學術水平,提高期刊認可度、關注度。如針對被引半衰期指標,林草學術期刊應多發表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文章,結合熱點問題,充分發掘交叉學科、新興領域、新興技術等方面的前沿內容。針對被檢索工具收錄數這一指標,林草學術期刊在該方面相對比較保守,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申請一些國內外比較有影響力的數據庫。對于基金論文比指標,林草學術期刊應深入科研一線,應多關注近幾年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領域的專家,加強針對目標作者團隊的組稿約稿。

3)針對10年間綜合影響力變化不大,沒有形成整體向上的發展態勢的問題,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優化辦刊環境。學術期刊的發展壯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有穩定的支持和良好的辦刊環境。期刊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林草學術期刊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職稱評定、科研項目結題驗收、研究生畢業等關于學術論文發表的要求中,把所有林草學術期刊納入認定期刊范圍,為林草學術期刊吸引更多優質稿源;在各類科技人才評價中,把擔任林草學術期刊編委、審稿專家作為評價指標,引導更多的林草科技工作者為林草學術期刊發展貢獻力量。期刊主辦單位應在辦刊經費、辦公條件、人才引進、薪酬績效等方面給予保障,同時要重視期刊編輯部人員業務能力提升,支持和鼓勵期刊編輯人員走出去,參加學術活動、開展學術交流、深入基層調研等,積極為林草學術期刊發展創造條件。此外,林草學術期刊應在產學研結合中發揮重要的平臺作用,通過優化平臺建設,及時了解林草學術期刊整體發展情況,對標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適時調整發展策略,提升林草學術期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吳紅軍,李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管科技期刊現狀分析及發展建議[J].林草政策研究,2023,3(1):83-89.

[2]邱均平,周子番,張裕晨.近十年我國計量與評價研究的發展與趨勢[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1,44(2):192-200,184.

[3]俞立平,潘云濤,武夷山.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標準化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12):136-139.

[4]王興旺,宓一鳴.國內核心(或來源)期刊評選體系的比較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4,23(2):81-83.

[5]齊東峰.國外學術期刊評價的歷史演進與發展趨勢分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206(8):5-10,34.

[6]李姣.CSSCI及其評價功用解析[J].科技信息,2011,37(14):355.

[7]THELWALL M,NEVILL T.Could scientists use Altmetric.com scores to predict longer term citation count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8,12(1):237-248.

[8]MEESE K A,OCONNOR S J,BORKOWSKI N,et al.Journal rank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health care management:a global perspective[J].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Research,2017,30(2):129-137.

[9]COLLINS P M.Reputational rankings of peer-reviewed law journals:a survey approach[J].PS: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2018,51(2):377-386.

[10]DUNAISKI M,VISSER W,GELDENHUYS J.Evaluating paper and author ranking algorithms using impact and contribution award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6,10(2):392-407.

[11]AMJAD T,DAUD A,CHE D R,et al.MuICE:mutual influence and citation exclusivity author rank[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16,52(3):374-386.

[12]沈丹,張福穎.新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的社會評價:學術期刊評價指標與服務創新[J].中國編輯,2018(12):53-59.

[13]李明,賀偉,肖學斌.載文量參數修正方法在學術期刊評價指標中的應用研究[J].情報科學,2018,36(10):110-115.

[14]許新軍.優化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的五維路徑: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的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18-124.

[15]董建軍,盛麗娜,鄭成銘,等.期刊年被引論文率對期刊評價作用的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00-1004.

[16]蔣勇青,齊萍.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7(3):178-185

[17]熊國經,熊玲玲,董玉竹,等.學術期刊評價指標的權重探討[J].統計與決策,2018,34(4):81-83.

[18]鄒曉菁,王菲菲,劉家妤.綜合信息計量視角下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科學,2018,36(2):118-124.

[19]WU Q.The w-index:a measure to assess the scientific impact by focusing on widely cited pap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3):609-6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级成人|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欧美久久网| 久久成人18免费|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色伊人| 蜜臀AV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国产18页| 综合久久五月天|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精品国产毛片| 看看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网站黄| 五月天天天色|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五月婷婷导航|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91丝袜在线观看| 天天摸夜夜操|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香蕉伊思人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网站免费看|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熟女视频91|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日韩激情成人|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自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在线97| 日韩资源站|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综合网久久| 91伊人国产|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www亚洲天堂|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999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