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加(蓬)簽署國家公園結對協議
近期,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與加蓬共和國水森部在北京簽署了中國武夷山國家公園與加蓬洛佩國家公園結對協議。雙方將在國家公園運行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宣教以及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合作,推動兩國國家公園建設管理再上新臺階。
我國首個國家植物園設立一周年
國家植物園設立一年來完成了植物種類資源本底調查,新增植物2000 多種,截至目前,共收集各類植物1.7 萬多種,成為全國植物多樣性保護的示范區。同時國家植物園還是我國植物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其植物大數據可視化系統整合了全國宏觀植物學的高精度數據,研發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信息系統、外來入侵植物預警系統等數據產品,形成物種全時空、多維度、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數據庫。
青藏高原生態有了保護法
日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該法自2023 年9 月1 日起施行。這部法律共7 章,包括總則、生態安全布局、生態保護修復、生態風險防控、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附則等。這部法律堅持生態保護第一,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主要矛盾、特殊問題、突出特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聲音
我希望給子孫留下一片永續發展的綠洲,把培育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林農,以便更好地守護綠水青山。
——全國綠化先進工作者、崇義縣林業局正高級工程師劉洪生
我生長在磨盤山,這片土地養育了我,我工作在林場,守護它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江蘇省句容市磨盤山林場森林防火辦主任謝玉祥
我國遷地保護長江江豚首次放歸長江
近日,4 頭遷地保護長江江豚分批放歸,進入長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這是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種群快速發展基礎上,我國首次開展遷地保護長江江豚野化放歸。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22年全流域江豚科考顯示,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 頭,與2017 年的1012 頭相比,實現止跌回升的歷史性轉折。
愛鳥護飛 京津冀晉在行動
近日,京津冀晉“愛鳥周”聯合宣傳活動在山西省忻州市啟動,主題為“愛鳥護飛——京津冀晉在行動”。活動旨在深化京津冀晉野生動植物大保護伙伴關系,切實加強鳥類保護,營造全民愛鳥護飛社會氛圍。隨著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京津冀晉鳥類物種豐富度和種群數量明顯提高,四地共有鳥類480 余種。
極危物種集體亮相 天津七里海濕地首次發現白鶴種群
近日,工作人員在天津市七里海濕地觀測到一個由20 余只白鶴組成的鶴群,數量創歷年之最,這也是該物種首次以種群形式在七里海被發現。近年來,當地推動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截至目前,天津共觀測記錄鳥類452 種,較8 年前記錄種類增加了36 種。此次全球極危物種白鶴在天津七里海的“集體”亮相,體現了當地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
數字
全國種苗花卉年產值超5000 億元
據國家林草局最新統計,目前,全國種苗花卉年產值超過5000 億元,能帶動約800 萬人就業。從節日禮物到日常消費,鮮花形成的“美麗”經濟綻放出勃勃生機。
山東臨沂一季度四級林長巡林7.1 萬余人次
今年以來,針對入春升溫快速、少雨多風、出游增多、農事生產等復雜嚴峻的森林防火形勢,山東省臨沂市四級林長在一季度開展巡林達71364 次,形成巡林工作常態化,推動林長制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