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益
[摘 要]業財融合作為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其理念能夠幫助企業的財務與業務實現緊密配合,優化企業的管理流程,促使企業實現協同管理。但是,當前很多企業并沒有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也不了解業財融合工作的具體路徑。因此,本文針對企業業財融合中的幾項具體工作內容進行了分析,對于企業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企業;業財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做強做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對財務和業務實現統籌管控,了解企業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但當前大部分企業還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財務和業務的信息流通不暢,存在信息孤島的現象,財務難以充分為業務提供支持,財務和業務之間存在協同能力低下、資源無法及時共享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多企業借助業財融合方式構建了財務和業務之間協同的體系,通過業財融合幫助企業的財務工作提高管理效率,為財務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業財融合也成為了企業管理流程中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在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消除信息孤島,改進企業的管理機制,實現財務和業務之間數據的溝通。
1 企業業財融合的重要性
業財融合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適應市場環境,并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業財融合機制能夠幫助企業的財務為業務提供支持,促使企業的業務實現高效管理,實現對企業管理流程的重構。通過讓企業的財務和業務之間銜接,讓財務延伸到企業的業務活動中,與業務部門進行積極協作,促使財務了解業務的進程,挖掘各項業務數據,進而優化企業的商業模式,推動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2 企業業財融合的問題
2.1 人員理念未實現業財融合
長期以來,財務和業務之間工作存在隔閡,財務更加關注企業的財務指標、風險管理、盈利情況等方面的內容;業務更加關注銷售業績、客戶維護等方面內容。由于財務和業務的立場不一致,在工作過程中不注重與彼此的配合與溝通,阻礙了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
2.2 預算管理未實現業財融合
預算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對企業資源進行配置以及對資金進行控制的方式。但是很多企業在預算管理環節并未實現業財融合,由于財務與業務之間無法實現緊密溝通與聯系,財務指標的要求無法及時傳遞給業務,業務也無法向財務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導致企業的預算管理流程存在較大的問題,無法結合企業預算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改進企業的管規劃。
2.3 財務分析未實現業財融合
企業開展財務分析的目的是要讓財務充分分析業務的指標,但是很多企業在財務分析時過于關注對財務指標的分析,不能深入到業務環節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利于為企業的業務工作提供指導。
2.4 成本管理未實現業財融合
長期以來,企業的財務側重成本核算,沒有參與到成本的日常管理流程,在企業各項成本發生的環節缺乏財務的配合與參與,進而使企業的財務工作無法為業務提供支持。
2.5 應收賬款管理未實現業財融合
部分企業在應收賬款管理中,僅由企業的營銷部門開展管理,存在盲目賒銷的問題。同時,在應收賬款的催收環節,財務和業務也沒有緊密配合,導致呆壞賬的風險提高。
3 企業業財融合路徑分析
3.1 人員理念實現業財融合
3.1.1 加強對人才的培訓
人才是業財融合工作的基礎,企業工作要有序推進,就要加強企業的人才儲備。企業要確保擁有足夠的人才,就要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促使財務人員參與到企業的工作流程中,通過培養人員業財融合意識,為企業的工作優化提供支持[1]。因此,企業要加強對人員的培訓,使其認識到財務和業務屬于不同領域,兩個領域之間的專業知識以及管理要求有一定差異,二者要為雙方講解本部門知識,并在工作流程中針對自身的工作要求進行深入探討,幫助企業實現財務和業務緊密配合,進而推動企業業財融合工作流程順利開展。
3.1.2 組建復合型人才
為了保障企業的業財融合工作有序開展,企業要主動推進企業的業務融合工作,通過業財融合方式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還能讓企業的財務為業務工作提出有效指導,幫助企業制訂科學的管理規劃。通過組建復合型的人才團隊,讓人員在工作流程中推動自身轉型,并讓人員參與到業財融合的流程中注重學習各類知識,讓企業形成更為科學的人力資源架構,保障企業的財務和業務之間有效融合[2]。
3.1.3 改進業財融合下的績效考核指標
績效考核作為人員工作的導向,借助優化業財融合下人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有助于幫助企業設計更為科學的考核指標,并促使相關指標符合企業的實際。企業在構建業財融合指標時,要對企業的財務指標和業務指標進行全面梳理,并據此制訂更加科學的指標體系,有效分析企業財務與業務的工作特點。在設置考核指標時,要以可量化、可衡量、規范化為導向設置相關指標,不僅從財務對業務的支持監督維度進行分析,還要判斷業務對財務的指導情況,通過對各類指標進行合理設置,保障企業的考核機制更加科學。因此,在業財融合下對人員進行考核,可以考核非財務維度,避免傳統模式下財務與業務之間考核指標差異過大導致雙方不彼此配合的弊端。
3.2 預算管理中的業財融合
3.2.1 設置合理的預算管理目標
在業財融合下的預算管理要確保能夠符合企業業務的實際,對所有的預算管理流程進行梳理,促使財務和業務之間信息得到緊密協調與高效流通,促使企業的預算目標更加規范化,結合企業業務的發展需求,讓企業的預算能夠和企業戰略實現緊密銜接,進而對企業管理工作提供應有的支持。
3.2.2 重視信息系統建設
業財融合下的預算管理依賴高效的信息系統,企業要借助信息系統完善企業的管理體系,將企業的業務指標和財務數據在同一平臺進行管理,在此基礎上確保企業的各項預算數據準確、預算編制合理,通過對業財融合的全過程工作進行有力控制,幫助企業發現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誤差,找出誤差較大的地方并落實整改要求,確保企業的預算工作更加科學。
3.2.3 對企業預算管理組織架構進行優化
在業財融合下,企業的預算管理要實現對業務流程的再造以及對管理架構的重塑,因此,企業要打破傳統的預算管理方案,讓企業的財務和業務實現緊密銜接。企業可以組建專門的管理會計小組負責財務和業務之間的溝通與協調,防范財務與業務之間存在信息差而導致的問題,管理會計小組負責對預算管理的編制、執行、考核等環節進行協調,并結合企業的發展實際將企業的戰略逐級分解,讓財務與業務圍繞戰略開展管理。
3.2.4 優化企業的預算編制
在業財融合下載的預算編制,要充分考慮業務工作的實際,根據企業的經營情況確保企業的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在進行預算編制時,要對企業的業務進行充分調研,提高預算編制的效率,摒棄傳統模式下由各業務部門上報數據的方式,而是通過信息系統的功能實現對各類數據的集成,進而提高預算管理的效率和編制的準確性。
3.2.5 開展對預算的考核
在業財融合下的預算考核,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并制訂科學的考評方案,能夠保障企業的預算考核結果更加高效。企業要分析預算執行和預算指標之間的差異,并針對人員工作中的問題予以問責。
3.3 財務分析中的業財融合
3.3.1 明確財務分析的方法
在財務分析中,能夠通過對業務工作合理的分析,幫助企業發現業務管理環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財務分析要求針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和企業的內部環境進行分析。外部環境分析要對企業所處的行業進行詳細分析,包括分析宏觀環境、產業環境、競爭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內部環境分析通過分析企業的企業文化、組織架構、企業資源等幫助企業判斷內部的情況。將企業內部環境分析與外部環境分析相結合,就能夠形成對企業業務的全面分析與預測,幫助企業制定更完善的業務規劃。當前企業的財務分析方法較多,例如對比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方法。對比分析簡單易懂,是在財務分析過程中收集影響財務狀況的因素,對具有一定關聯性的幾個項目進行對比并計算得出比例,體現出不同項目彼此的關系。通過比例分析來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業務活動,能夠判斷企業的管理是否健康。比率分析的方法通常用于分析的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等信息。趨勢分析指的是用連續兩期或兩期以上的數據進行對比,得出各項指標之間的變動情況,以此來確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資本結構。
3.3.2 明確分析步驟
企業在財務分析中,為了更加準確地分析企業的業務情況,要制訂較為科學的指標體系與合理的分析步驟。通過對各類指標進行分析,合理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業務情況,以幫助企業制訂合理的分析方案。首先,企業的財務人員要根據業務的情況確定是否要開展財務分析,并結合業務的實際明確財務分析的目標和內容,在此基礎上收集需要分析的各類資料。其次,財務要結合企業的業務環境和經營管理實際,全面收集與業務相關的各類信息,并在收集各類信息之后經過整理與分析得出不同現象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通過分析企業弊端和問題的成因,協助企業解決業務中存在的不足[3]。
3.4 成本管理中的業財融合
3.4.1 明確目標成本
目標成本法作為財務與業務共同配合的管理方法,是企業應用較為廣泛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能夠讓企業的財務參與到業務的成本控制流程中。目標成本法是在企業開展成本管控之前制定成本目標,并結合企業的成本目標明確成本控制的方案。目標成本的確定要求企業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分析競爭對手定位、消費者需求等因素,設置合理的目標利潤,并結合企業的目標價格確定目標成本。之后,企業要對目標成本進行分解,將目標成本分解為各環節的成本控制要求,并在此基礎上由企業的財務參與到企業的各管理環節中,為各環節工作開展提供支持。
3.4.2 財務參與研發環節的成本控制
研發環節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期的成本,財務參與研發環節成本控制,可以借助價值工程法的方法計算不同功能的投入以及功能的價值,幫助企業實現效用和成本之間的平衡。當功能達標時,實際成本低于目標成本表明企業實現了對目標成本的控制,反之就要對各類功能進行重新優化設計。同時,財務部門還要分析成本信息,參與研發部門中評選各類方案的合理性,通過制訂更為科學的研發方案,保障企業研發活動的科學性。
3.4.3 采購階段的目標成本控制
在采購階段,財務要參與其中與供應商進行議價,讓財務部門參與采購流程中與供應商談判,盡可能提高企業的賬期,幫助企業緩解營運資金緊張的問題。在采購成本目標確定之后,要將各環節成本壓縮至采購目標成本的范圍。企業要形成以各類材料為單位的成本管理體系,確保各項材料的采購成本都低于目標成本,從而促使整體采購成本低于目標成本。
3.5 應收賬款管理中的業財融合
首先,企業要對客戶開展授信評價。在業務部門收集客戶各類信息的基礎上,由財務部門結合客戶的償債能力、盈利情況、回款情況等進行全面分析,并制訂授信政策,確保授信政策經過科學評價,避免盲目賒銷給企業造成的風險。其次,在企業的收款流程中,財務部門要和業務部門進行配合,要定期開展賬齡分析,結合所收集的客戶情況判斷客戶是否產生重大信用風險,并要求財務人員與業務部門進行溝通,要求業務部門根據客戶的情況加強催收。
4 結束語
業財融合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是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趨勢。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業財融合手段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營效益。業財融合要求企業的財務分析業務部門的特點,判斷企業管理工作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促使業務和業務緊密配合,在各環節通過二者之間的協同,解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財務部門通過對業務進行深入管控,為業務工作提供指導,并幫助企業的業務有效應對風險事件。本文認為當前企業在業財融合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發展。在未來,企業要認識到業財融合工作的要求,找到業財融合的關鍵環節,讓財務全面把控業務,實現財務和業務的協同,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金奇.推進企業業財融合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20(11):111+113.
[2]楊霞.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分析[J].中國市場,2020(24):143-144.
[3]徐媛.業財融合對企業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分析[J].財稅審計,2021(3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