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潔 潘慶 朱秀玲 雅婉婷 馬文玲
[摘 要]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為了探討護士的焦慮現狀和應對措施,并分析護士焦慮的影響因素,筆者利用方便抽樣法,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選取安徽省(合肥市/蕪湖市)三甲醫院163名護士,采用自編一般資料調查問卷SAS評分量表以及自編應對措施問卷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根據SAS評分總體情況:無焦慮癥狀103(63.20%)人,輕度癥狀35(21.50%)人,中度癥狀15(9.20%)人,重度癥狀10(6.10%)人。總結出團隊鼓勵、運動解壓、積極應對、健康自評4項應對措施是焦慮的影響因素。所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應該重視護士的身心健康情況,可通過團隊協作,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定期進行健康自評,提高護士積極應對疫情的意識,降低護士的負面情緒,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
[關鍵詞]COVID-19;護士焦慮;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28文獻標志碼:A
1 對象及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運用問卷星電子問卷采用方便抽樣法,對在職護士進行調查研究。本研究最終回收165份問卷,剔除兩份填寫錯誤的問卷,一共回收了163份有效問卷。納入標準:1.已經取得護士資格證的三甲醫院臨床護士。2.已滿18周歲的成年人。3.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次調查。剔除標準:未取得護士資格證的臨床實習生。
1.2 調查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絡文獻資料收集信息,并且利用學校圖書館查找查閱整理相關資料,對新冠肺炎疫情下護士的焦慮狀況調查及應對措施這一研究進行文獻綜述,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所存在的問題及研究的必要性、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需要改善的方面。通過多方的資料查閱和文獻綜述,加深了對相關研究的認識,為后期的實證問卷調查分析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還豐富了專業知識,也利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活。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次研究的需求,在查閱和閱讀大量有關新冠肺炎疫情下護士焦慮現狀資料的基礎上,遵循相關問卷設計原則和標準化要求設計相應問卷。該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運用問卷星網絡問卷的形式,分發一般資料調查問卷。而后由被調查者進行統一作答,提交回收。如遇對問卷存疑者,由調查者向被調查者逐一解釋試題,待被調查對象做出相應回答后,再由調查者記錄,由此保證問卷的有效性。本次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65份,回收有效問卷163份,有效回收率為98.79%。
1.3 調查工具
1.3.1 一般信息自制調查量表
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工作年限、職稱、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是否直接接觸新冠患者以及心理自評情況、應對措施包括積極應對、與家人溝通、用尖叫哭泣等方式解壓、運動解壓、避免看疫情相關新聞、管理部門支持以及醫療團隊之間的相互鼓勵。
1.3.2 焦慮自評量表(SAS)
焦慮自評量表[1],由Zung于1971年編制,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數0.777,分半系數0.757,信效度較好[2]。共包含20個條目,用此來判定護士的焦慮情況。SAS能夠較好地反映焦慮求助者的主觀感受,近些年來是咨詢門診中了解焦慮癥的自評工具[3]。根據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69分以上為重度。SAS的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將20個項目各個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取整數部分,可得標準分(第5,9,13,17,19條項目的計分需要反向計算)可查“粗分標準分換算表”作相同轉換。標準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1.4 質量控制
兩名調查員同時發放問卷,當場填寫。兩次核對檢查問卷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如遇有可疑問題,研究者當場完善、修改。
1.5 統計學分析
對于問卷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應對措施對焦慮的影響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士焦慮現狀一般資料
共有163名護士完成了此次問卷的有效調查,其中女153人(93.87%),男10人(6.13%)。年齡:<45歲128人(78.5%),>45歲35人(21.5%)。工作經驗:1-5年83人(50.92%),5-10年45人(27.61%),>11年有36人(21.47%)。婚姻狀況:未婚88人(53.99%),已婚75人(46.01%)。文化程度:專科65人(39.9%),本科及以上98人(60.1%)。職稱:初級職稱127人(77.91%),中級職稱及以上36人(22.7%)。是否直接接觸新冠患者:是69人(42.32%),否94人(57.67%)。心理自評情況:很好47人(28.83%),好40人(24.54%),差76人(46.63%)。
2.2 SAS總體評分情況
共有163人,無焦慮癥狀103人(63.20%),焦慮者60人(36.8%)。其中輕度焦慮癥狀35人(21.5%),中度癥狀15人(9.2%),重度癥狀有10人(6.1%),焦慮粗分37.26±10.367,標準分為46.66±12.945。
2.3 一般資料不同調查對象焦慮評分比較
護士的年齡、是否直接接觸新冠病人、健康自評、積極應對、多于家人溝通、用尖叫哭泣等方式解壓、運動解壓和團隊鼓勵的護士在焦慮評分比較中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性別、工作年限、婚姻狀況、受教育水平、職稱單因素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焦慮評分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中,共有8個變量具有統計學意義。將其作為應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進入回歸分析的變量有:團隊鼓勵、與家人聊天、運動放松、尖叫哭泣發泄、積極應對、健康自評、是否直接接觸患者和年齡、其中團隊鼓勵、運動解壓、積極應對和健康自評是焦慮的影響因素、影響因素中,運動放松是危險性因素(OR=1.766);團隊鼓勵、積極應對和健康自評(OR=0.484,0.425,0.593)為保護性因素。見表2。
3 討論
3.1 護士焦慮總體現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應該重視護士的焦慮情況。本研究中,有60名(36.8%)護士出現了焦慮癥狀,其中35人(21.5%)出現輕度癥狀,15人(9.2%)出現中度癥狀,10人(6.1%)出現了重度癥狀。中重度的焦慮高達15.3%(25/163)。說明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類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對護士這一特殊的人群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結果與以往調查研究結果一致。而護士所面臨的這些負面情緒不僅僅會影響護士本身的身心健康,也可能會影響護士的臨床表現和突發事件的應對質量,對護理安全造成隱患。
在護士焦慮的單因素分析中,年齡、是否直接接觸新型病人的護士在評分差異中有統計學意義。相對而言,年輕護士進入臨床時間較短,缺乏經驗,面對傳染性極強的新型冠狀病毒更容易感到害怕、擔憂。而直接接觸新冠病人的護士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容易造成心理壓力,與相關研究一致。本研究中婚姻情況評分差異在統計學中并無意義,但有關研究表明婚姻狀況是此次疫情期間影響護士焦慮水平的重要因素,與本研究調查結果不相符,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一定關系。
3.2 應對措施對焦慮的影響因素
3.2.1 團隊鼓勵
本研究回歸分析得出團隊鼓勵是護士焦慮的保護性因素(OR=0.484)。一方面,不僅僅團隊成員可以相互鼓勵,緩解負面緊張情緒,團隊管理者也可從其他方面提供鼓勵支持。相關研究表明科室提供充分的防護措施將會降低護士的焦慮水平。此外,可從加強護士感染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這方面著手,建立健全常效的應急管理機制,都對護士的焦慮情況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從團隊鼓勵這一因素出發,對新冠肺炎疫情下,減輕護士的焦慮情緒有較為重要的啟示。
3.2.2 運動解壓
回歸分析顯示運動解壓是危險性因素(OR=1.766),與以往研究一致。一方面,當個體處于焦慮狀態的時候,會影響個體的認知功能進而影響運動行為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另一方面,當個體認知功能受到影響時,可能會運動過度,導致體力消耗過大,就會出現體力疲勞。當機體長期處于這種運動疲憊的狀態,反而可能會增加個體的心理應激和負面情緒。基于此可知,新冠肺炎疫情下,當護士這一群體已經處于焦慮狀態下時,進行運動減壓并不能得到預期的減壓效果。
3.2.3 積極應對與健康自評
研究結果顯示積極應對和健康自評都是保護性因素(OR=0.425,0.593)。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及時關注和干預護士的心理狀態,提前評估和干預護士心理狀態,能夠緩解護士心理壓力,減輕其焦慮情緒,增強抗疫信心。在條件允許下,可以對護士的心理進行干預疏導,提高其對疫情積極應對的意識,定期對護士進行健康自評,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緩解緊張情緒。
參考文獻
[1]田銀娣,王怡愷,李靜,等.焦慮和抑郁量表在肝硬化患者臨床應用中的信效度評價[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9,22(1):105-108.
[2]賈晶晶.親情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探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12):126-128
[3]徐明川,張悅.首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臨床一線支援護士的心理狀況調査[J].護理研究,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