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 要]2022年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工作座談會指出,下一步水資源管理工作將緊緊圍繞推動建立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要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根據江蘇省水資源管理現代化指標體系,揚中市水利局緊緊圍繞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控制指標,結合揚中實際,在水保障指標、用水效率指標、水生態保護指標、管理能力指標、支撐能力指標等五個方面不斷建立健全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照新時期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為此,本文將基于我市的水資源管理現狀,提出對新時期水資源管理與提升水行政執行力的舉措,旨在給新時期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時期;水資源;管理;舉措;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
能源和水已成為日益稀缺的資源。盡管我們在生活、工業和農業用水中采取了保護措施,但我們的河流、水井、水壩和水庫中的水仍然在迅速枯竭。人們對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區和全球的水資源供應卻停滯不前。如果不能管理好水資源,全人類將無法獲得發展,也不能享受基本的人權保障。大到全球命運,小到個人生存,保護水資源是我們的責任。確保全世界的水安全,人人有責。[1]
1 新時期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
1.1 區域概況
揚中市是江蘇省鎮江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為長江中僅次于崇明島的第二大島,系長江沖積沙洲,距長江入??诩s215km。揚中市屬北亞熱帶季風中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57mm,平均降水日數116天。加之四面環江,通江河港多,境內河港密布,四周可容蓄水量達2913.15萬m3,水資源極為豐富,歷來水盈無缺,易澇不怕旱。
1.2 新時期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022年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工作座談會指出,下一步水資源管理工作將緊緊圍繞推動建立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到2025年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為1.06億m3,到2035年用水總量不超過1.25億m3。在新時期水資源管理工作中,各級政府和部門需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達到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把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要求,認真領會、完整把握、準確理解其核心要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重點圍繞建立硬指標、采取硬措施、形成硬約束,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通過強有力的約束,把經濟社會活動限定在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之內,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2 我市 “十三五”期間水資源管理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間,我市根據江蘇省水資源管理現代化指標體系,緊緊圍繞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的控制指標,結合揚中實際,在水保障指標、用水效率指標、水生態保護指標、管理能力指標、支撐能力指標等五個方面不斷建立健全制度,開展監督考核,倒逼形成水資源開發利用剛性約束,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主要成效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水資源公共管理日趨規范和完善
隨著取供水工程設施的不斷年建設和更新改造,使水資源保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日取水能力達到3240萬m3;建立市、鎮兩級專門的水政水資源管理機構和水利綜合執法隊伍,依法實施取水許可管理制度,規范水資源費征收和使用,開展水資源管理專項執法和水資源論證工作[3]。
2.2 水資源依法管理能力逐步提高
水資源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健全,水資源依法管理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市自備水取水戶和非居民計劃用水戶進入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取水許可事中事后監督檢查,對違法取水行為及時有效查處。十三五期間,對全市取水工程開展了核查登記和清理整改,依法清退取水工程項目19個,補辦取水證14個,注銷取水證6個,拆除非法取水工程設施25個,查處違法取水行為5起,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和能力得到提升。
2.3 節水型社會建設步入正軌
加大節水宣傳力度,推行建設項目節水“三同時”制度,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配合開展用水定額修訂及用水審計,通過宣傳推廣,逐漸走出豐水地區無需節水的誤區,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增強,節水型載體建設數量大幅度提高。截止2021年末,成功創成省級節水型示范區,各類各級節水型載體達到34家,其中節水型企業9家,實現“0”突破,創成1個省級節水型教育基地,7家省級節水型學校,2家省級節水型社區。
2.4 水資源保護初顯成效
通過持續開展控源、截污、清淤、生態修復等河道綜合整治措施,全市共整治河道2400余條,總長1460km,河道水體黑臭發生率明顯下降,地表水環境質量整體上得到較大改善,水質惡化的趨勢得到基本遏制。2021年主要水功能區(長江)水質監測達標率100%,全市用水總量逐年降低。
3 當前水資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雖然十三五期間不斷加強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水資源管理保護組織和運行機制已基本形成,在水資源優化配置、節約和保護,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節水型載體創建等方面均得到加強,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綜合能力已得到提升。然而對照新時期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我市的水資源管理和水行政工作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3.1 水生態保護機制不夠完善
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農村生活污水難以收集處理,河道水體水污染嚴重,形成黑臭河,2020年13個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達標率為70.6%,低于80%考核目標值,對河道生態的持續評估工作未能形成,這些都說明地區水資源與生態利益協調保護機制尚不夠完善,對水生態環境保護不足,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3.2 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部分工業企業用水水平較低,用水重復利用率有待提高;再生水回用率處于較低水平;公共管網漏失率較高,2020年末全市自來水供水管網漏失率達19.2%。
3.3 水行政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現有水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技術尚不能滿足新時期水資源管理的要求,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不夠健全,未能建立較為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未能建設獨立的自動監控系統,相關數據采集不及時,制約了行政執行能力和管理水平。
3.4 投入不足,宣傳和服務有待提升
由于處在豐水地區,水價相對低廉,建設非常規水利用工程設施和后期使用的維護成本相對較高,收益回報率較低。宣傳不到位,未能在全社會形成對節水的科學認識和正確理解,加之水行政管理人員自身技術的缺乏,服務難以持續跟進,節水“三同時”工作開展力不從心。實質性的資金投入和鼓勵政策的缺乏,導致企業單位不愿在節水方面投入,又制約了水資源在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方面的提升。
4 新時期水資源管理與提升水行政執行力的舉措
深入推進強監管是水利行業加強社會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放管服”改革后任務加重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水行政執行力的重要舉措,對新時期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深入貫徹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1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監管制度
水行政管理須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深刻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完善監管工作程序,有效推進事中事后監管領域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4.2 明確監管職責,落實監管責任
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要求,明確水資源項目監管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健全日常監管巡查制度,結合水利工程巡查管護、河長制管理等工作,加強對水資源項目的巡查檢查,對違法違規問題早發現、早處理,杜絕監管盲區和真空。加強對取用水項目許可、建設等環節的監督,嚴厲查處違法取用水行為,全面落實問責免責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對取用水項目實施、水資源論證報告編制等實行信用管理,對未批擅取、弄虛作假等突出問題的市場主體納入失信懲戒對象名單。
4.3 強化部門聯動,提升行政執行力
結合實際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求,切實履行“雙告知”“雙反饋”職責,開展部門聯合抽查,提高執法效能。加強證照管理信息互通,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健全失信約束和部門聯動監管機制。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建立健全執法監管部門間涉嫌違法線索移送制度。落實水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健全各種資料庫、檔案庫,真實反映水資源項目監管情況,實現全程留痕、全程可追溯。
5 新時期水資源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議
針對我市當前水資源實際狀況,結合我市水資源綜合規劃,水資源管理工作建議從四個方面加以思考并重點推進。
5.1 建立和完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嚴格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健全完善水資源管理的政策法規和監督管理體系,將節水主要指標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突出維護河流健康生態,全面提升水資源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為水資源管理工作保駕護航,完成年度各項考核目標任務和十四五規劃的總體目標。
5.2 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在鞏固已取得成果的基礎上,第一,推進工業節水減排,促進轉型升級,堅持以水定產,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布局和規模,優化調整產業結構。通過推進行業節水技術改造、工業集聚區(園區)水的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企業等措施,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和效益,實現工業節水減排,建成一批規模以上高耗水行業節水型企業。第二,強化城鄉節水降損,堅持以水定城,因水制宜、集約發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合理布局城鄉空間。推進公共領域節水、供水管網改造、高耗水服務業節水城鎮節水工程建設,積極推行農村節水減排。到2025年,公共供水實現區塊化管理,管網漏損率指標須下降至10%以內的考核目標,建成一批節水型公共機構和高耗水服務業水效“領跑者”。第三,加強非常規水源利用,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結合國家污水資源化戰略實施,加大集蓄雨水、再生水回用等非常規水源示范項目建設,到2025年,實現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第四,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制度。第五,強化節約用水管理,加強計劃用水、用水審計、水平衡測試等管理工作。第六,繼續推動節水型載體建設。我市節水型載體創建不均衡,省級以上節水型載體主要集中在學校,工業企業及其他行業載體數量偏少,占比達不到20%以上的創建的指標,為下一步創建國家級縣域節水型城市打下基礎。
5.3 健全水行政監管體系
要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放管結合、并重,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來,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加快構建權責明確、科學高效、公正透明的綜合監管體系,增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高市場主體競爭力和市場效率。要強化節水“三同時”、計劃用水工作的監管,規范市場主體行政檢查處罰行為,提升案件查辦效果,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提高監管執法效能。
5.4 加大財政預算投入
政府須切實按照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中的資金分配比落實資金,持續開展水系聯通,整治一批樣板生態示范河道,恢復河道的自我修復能力;建設節水示范工程,如節水型園區、生態節水公園,普及公眾節水知識;開展管網改造,降低漏損率,鼓勵新建項目和高耗水工業企業開展技改,開展非常規水利用和循環利用,實現節水減排;鼓勵污水處理企業開展再生水回用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再生水回用可行性提供輸送通道。
6 結束語
水資源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水資源節約集約型利用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運行的長期戰略,相關指標也將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如何實現我市水利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制訂的水資源管理目標任務,需要水行政執行力作為后盾,強化組織落實,加強跟蹤督查,形成硬措施和硬約束力,為實現“十四五”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目標提供強有力的行政力,為促進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力濤,薛孟春,胡亮.省級水利財政事權改革經驗與思路研究——以湖南、江西為例[J].地下水,2021,43(05):136-138.
[2]王洪霞,柳璐,單衛國.我國河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03):1684-1686.
[3]劉英麗.新時期基層水行政執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考[J].山東青年,2020(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