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是新時代對英語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圍繞這個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英語閱讀素養。我們可以借助故事插圖來給學生搭建閱讀支架,也可以教給學生識詞方法來積累詞匯,還可以通過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關鍵詞:閱讀素養;故事插圖;識詞方法;課內外閱讀
作者簡介:朱慧娟(1978—),女,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實驗小學。
過去,我們常常把閱讀目標的概念簡單定義為閱讀能力的體現,主要表現為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對閱讀題目的解答能力等,偏向于應試教育,學生的閱讀也更多地局限于考試中的閱讀短文,而這些能力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來說過于狹隘,忽略了學生自身的感受,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王薔教授提出了閱讀素養這個概念,她認為閱讀素養應該包括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閱讀品格兩大素養。其中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包括對閱讀材料的解碼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而閱讀品格又包括閱讀體驗和閱讀習慣,即我們不光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呢?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案例來簡述一些操作路徑。
一、巧用故事插圖,搭建閱讀支架
教材編排的每一幅圖都是有特定意義的,而且生動有趣[1]。文本配圖能體現文本的主題意義,圖片與圖片之間也相互關聯。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重視文字閱讀而忽略圖片信息,常常通過設計一系列路徑,“繞一個大圈”進入文本,而通過圖片來幫助學生閱讀非常直觀,也很容易讓學生獲取文本的主要信息。因此,教學生如何讀圖也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一部分。我們在教學時應利用好圖片,幫助學生從圖片中獲取關鍵信息,帶著信息所產生的期待走進文本的閱讀,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筆者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上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時,首先給出課文的前兩幅圖(暫不提供文字),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
T:Who are they?
S1:Liu Tao, Wang Bing and Mike.
T:Who can play basketball?
S2:Wang Bing and Mike.
(接著又讓學生對比兩幅圖,然后追問。)
T:Look, Who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
S2:Mike.
學生從兩人的動作上看出來Mike打籃球打得更好一些,然后筆者讓學生聽兩幅圖的對話,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接著讓學生猜一猜。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S3:Yes, he can.(理由是劉濤和好朋友一起在籃球場上,應該是來一起打籃球的。)
S4:No, he cant.(理由是劉濤是觀眾,不一定參與打籃球。)
經過一番討論后,筆者給出第三幅圖,讓學生觀察劉濤的表情,學生從圖上看出來劉濤并不會打籃球,劉濤因此很沮喪。此時就可以滲透情感教育,如提出問題:當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難時,你是怎么幫助和鼓勵他的呢?學生回答自己會用中文說“加油!”“我來教你!”等鼓勵性的話語。筆者繼續給出最后一幅圖:“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劉濤的好朋友是怎樣鼓勵他的。”此時,讓學生聽讀“Have a try,Liu Tao.”,讀出話中蘊含的濃濃的友情。最后,筆者再問。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now?
Ss:Yes.
T:How is Liu Tao?
Ss:He's happy.
(再次指導朗讀,讀出劉濤成功的喜悅之情。)
在本堂課中,筆者充分利用四幅圖與學生互動,學生根據圖片信息和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并通過聽錄音驗證自己的猜測,從而深度理解文本,理清了文本的脈絡,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很容易就掌握了文本的信息。課堂結尾,筆者進行閱讀方法的提煉:我們不管是在平時的課堂閱讀中還是在課后的自我閱讀中,都要學會看圖,要想讀懂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圖文結合。筆者在圖文結合教學中教給了學生閱讀的方法,鍛煉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尊重了他們的閱讀體驗。
二、訓練識詞方法,提升解碼能力
陪伴孩子經歷過中高考的家長都明白,孩子英語詞匯量的多少直接關系著他們英語閱讀成績的好壞。對于小學生,我們雖然不能用應試教育的方法來讓他們死記硬背,機械地擴大他們的詞匯量,但是從小教給他們認識單詞、記憶單詞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這也是閱讀能力的體現之一,即閱讀解碼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教會學生如何自學詞匯、猜測詞義。
(一)自然拼讀
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是用來給初學英語者學習發音規律和拼讀方法的。傳統教法中,我們會在孩子學習英語的同時教學音標,就像孩子學漢字先學拼音一樣,交給他們學習的工具,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方法過于機械了,學生必須查完一個單詞的音標才會試著去拼讀,而且記憶48個音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近幾年來,很多英語教師在小學三年級英語學習起始階段就先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教授學生26個字母及自然拼讀法,這給學生學習英語打開了新的一扇門。學生在說唱兒歌的過程中就掌握了字母的發音,也感知了一些相同類型單詞的讀音。他們通過練習,看到一個陌生結構的單詞就能拼讀出發音,聽到一個單詞的發音就能把它拼寫出來,這是孩子受益終生的學習方法,是他們學習英語的第一把鑰匙。
如麗聲拼讀英文繪本Frog on a Log的教學目標為讀懂故事,能聽辨和區分單詞中的短元音/o/和/u/。筆者在教學這一繪本時,首先讓學生看圖聽錄音,通讀一遍繪本故事,對故事內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筆者給學生布置第一個闖關任務,提前給每個學生準備好一張紅色卡片和一張藍色卡片,讓他們在聽到教師讀的單詞中有/o/的發音時舉起紅色卡片,在聽到教師讀的單詞中有/u/的發音時舉起藍色卡片,比一比,舉對次數多的學生可以得到獎勵。于是筆者按任意順序讀出文中的這些單詞:log、frog、bog、hop、from、sunny、jump、run、up、bump,學生因為學過自然拼讀法,這一關對他們來說不是很有難度,很容易就區分出了兩個音標的發音。接著筆者布置了第二關:給出配圖的單詞卡片,讓學生試著來讀一讀這些單詞,他們也較輕松地拼讀出了這些單詞的發音,并且根據圖片了解了詞義。第三關,筆者提高了挑戰難度,把單詞bog中的/o/替換為/u/,讓學生試著拼讀出整個單詞:/b/-/u/-/g/,bug。以此類推,把pup中的/u/替換為/o/,讓學生試著拼讀出整個單詞:/p/-/o/-/p/,pop。在幾次不同的單詞拼讀中,學生都能嘗試著讀出新單詞,很有成就感。課后筆者布置了制作關于/o/和/u/的字母卡的作業,然后讓學生互相挑戰拼讀,學生興趣很濃,在玩樂中學會了單詞拼讀方法,學到了很多新單詞。
(二)詞性變換
在英語單詞學習中,很多動詞加上“er”就變成了名詞,這也是要教給學生的一個知識規律。通過一個單詞的學習,學生可以同時掌握其他詞。如筆者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上Unit 5“What do they do?”這一課的單詞時,沒有直接教學書上的所有單詞,而是先給出work這個單詞,再給出worker一詞,讓學生比較其義,學生一眼就看出是work是動詞工作,加“er” 變成worker是名詞工人。然后筆者又給出teacher,讓他們猜測teach的意思,學生也能猜測出有“er”的是名詞老師,沒有“er” 的是動詞教。接著筆者讓學生根據兩組詞的詞性的變化及不同意思試著總結規律,學生明白了有些動詞加上“er”就變成了名詞,并且“er”發音為/ε/。隨后筆者給出read、play、learn這幾個詞,學生試著說出了他們的名詞形式,然后又給出了dance、drive、write這幾個詞,讓學生思考一下,它們的結尾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到它們都以“e”結尾,所以變為名詞形式應該只要加“r”了。此外,筆者還告訴學生run、swim這類以重讀閉音節結尾、末尾只有一個輔音字母的動詞,要雙寫這個輔音字母后再加“er”,當然也提醒學生不是所有的動詞都可以通過這樣的變化成為名詞。通過聚類呈現,筆者讓學生發現規律,舉一反三,學生在觸類旁通中學到了單詞學習的又一種方法,積累了很多詞匯。
(三)復合詞
復合詞是英語中常見的一種單詞,它通常由兩個詞根語素按一定的規則構成,詞義由兩個語素的意義復合構成。
如筆者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上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這一課的單詞basketball和football時,首先讓學生發現規律,這兩個詞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答basketball是由basket和ball組合起來的,football是由foot和ball組合起來的。然后筆者又讓學生猜測basket和foot的意思,筆者出示了類似竹籃的籃筐圖片,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basketball的詞義和由來。筆者告知學生這類詞叫復合詞,類似的球類運動名詞還有volleyball、handball、baseball等,常見的復合詞還有關于room的單詞,如classroom、bathroom、washroom、restroom、bedroom等。通過對這些復合詞進行歸納學習,學生掌握了單詞學習的又一種技巧。
我們在教學時不能僅限于文本給予的單詞,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學生掌握詞匯的學習方法可以增加他們挑戰閱讀材料的信心,豐富的詞匯量可以讓他們在閱讀時快速解碼閱讀材料。學生的詞匯積累猶如滾雪球,在不斷的積累中,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解碼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升,閱讀的流暢度也能獲得提升,從而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三、課內外相結合,培養閱讀品格
閱讀品格具體包括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格是我們開展閱讀教學的另一大目標。我們可以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讓他們靜下心投入閱讀中,享受閱讀的樂趣,通過閱讀獲得全新的體驗,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在生活中指導自己的言行。下面筆者分別從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方面來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品格。
(一)課內閱讀
我們在備課時應抓住單元的主題意義開展單元整體設計,解讀一個單元各個板塊之間的關聯,通過巧妙的活動設計將它們串聯起來,始終圍繞主題意義開展活動[2]。在整個活動中,我們不但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以及我們希望他們達成的品格提升。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上Unit 5“What do they do?”為例,簡述如何通過課內閱讀提升學生的品格。本單元主題為了解各類職業名稱及相關具體內容,從而讓學生感悟每種職業的不容易,從而學會尊重每種職業。本單元分為八個板塊,除了Sound time板塊,均與職業有關聯。在本單元教學開始前,筆者與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發現大部分學生都了解父母的職業、工作場所、工作時間等。一部分學生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但不是所有學生都以自己父母的職業為榮,他們中有的人覺得自己的父母是從事體力勞動的普通工人,對父母職業的認可度不高。第一課時筆者通過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讓學生學會一些關于職業名稱的單詞,使其對文中提到的職業有一定的認識。第二課時筆者通過Fun time板塊和Grammer time板塊的教學教給學生更多關于職業類單詞的構詞方法,搭建語言支架,讓學生學會用核心句型談論職業,了解主語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變化的規則并學會運用。第三課時包括Sound time、Cartoon time和Culture time三個板塊,Sound time板塊讓學生了解字母“y”在單詞中的發音;Cartoon time板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職業的重要性,Bobby和他的朋友都為自己爸爸的職業感到自豪;Culture time板塊讓學生了解了英美文化差異,明白兩國對警察和消防員不同的表達,從而產生對這兩種職業的敬佩感。第四課時包括Checkout time板塊和Ticking time板塊,筆者帶領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家人的職業,引導他們理解每一份職業,感恩每一份付出。通過本次單元學習,學生明白了職業不論貴賤,都是為社會做貢獻,每一份職業都很艱辛,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二)課外閱讀
在完成一個單元的課內閱讀教學后,筆者通常會安排課外時間讓學生開展同一主題意義的繪本閱讀,以此來升華主題意義。每天的午讀時光、課后服務時間以及學生回家后的自主閱讀時光都是很好的課外閱讀時間。學生在閱讀時,我們不需要像課內閱讀那樣教給他們知識點,而應該給予他們時間,不去打擾他們,讓他們安靜地自主閱讀。在閱讀時他們會運用平時在課內閱讀中獲取的閱讀方法進行沉浸式閱讀。在閱讀結束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分享感悟和收獲。適時地“靜待花開”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筆者在完成譯林版小學英語五上Unit 5“What do they do?”的教學后,安排學生閱讀了英語繪本What do you want to be?,在分享時,有的學生說:“I want to be a teacher. I can teach my students.”有的學生說:“I want to be a worker. I can make a lot of toys.”有的學生說:“I want to be a fireman. I can protect people.”……學生的想法很多,他們從課內討論他人的職業到課外暢想自己未來的職業,使得主題意義得到了進一步升華,給他們的職業規劃上了生動的一課。
結語
開展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自主閱讀,在大量的閱讀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解碼能力。通過閱讀,對照自身思想行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通過閱讀,達到育人的目的。閱讀是我們每個人的終身課程,它是一場修行。我們作為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學生修行的路上做好引路人。
[參考文獻]
李芹,張未.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插圖的應用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1,22(3):28-33.
杭玉潔.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教學與管理,2021(26):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