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文言文是由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書寫的文章,是相對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來講的。文言文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其主要特征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
同白話文一樣,文言文也包含小說、故事、傳記、議論文、散文等多種體裁。文言散文是一種不用韻及對偶句的文體,我國的古籍大多是文言散文,散文也是議論文的一個重要分支。寫景類文言散文的描寫對象多數以景物描寫為主,不限于人文景觀或是自然景觀,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包含著作者獨特的思想感受。在寫法上采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多種手法相結合的方式,語言精雕細琢,讀來朗朗上口,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諸如我們學過的《小石潭記》《登泰山記》等課文皆是寫景類的文言散文。這一類文言散文在主體思想上同樣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優美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深刻的思想觀點。下面,我們就從多個角度來探討文言散文的閱讀以及答題技巧。
一、結合內容,分析如何斷句。
斷句是文言文閱讀中常考題型,首先要通讀全段,判斷該段落的大致內容。注意句首、句末虛詞,把有把握的地方斷開,對斷句部分要從頭到尾進行解剖,分出若干個部分,加上恰當的標點。斷句之處的主要標志在于幾類常見的關鍵詞:
1.名詞性標志,諸如人名、地名、事物名、國家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是執行動作的主體。
2.幾類虛詞:夫、蓋、惟、斯等一般用于句首;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一般用于句末;“而”在表轉折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或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復音虛詞(且夫、若夫、乃夫、已而等)、疑問語氣詞(何、胡、安、焉、孰、孰與、何如、奈何等)、復句中的關聯詞(然、縱、縱使、向使、假使等)這幾類字詞的前面要斷開。
3.文言文中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遇到對話時,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姓名后斷句。
4.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如“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
二、翻譯句子。
首先要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釋義,這是弄清文意的基礎。對文言實詞可聯系上下文推導出詞義,然后將選項中給出的詞義代入原文,如果此詞義在選項中比較合理,說明解釋正確。對文言虛詞首先應該想到這個詞的作用及用法,然后將這個意思套到句子中進行驗證。如何使翻譯準確生動,需要掌握幾個技巧:
1.移位。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可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2.增補。文言文中省略或表達過于簡單的地方,翻譯時要進行補充。
3.刪減。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即可,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三、分析文章的內容、寫作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1.理清思路,明確寫作順序。初讀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及寫作順序,如寫景游記類文言文一般要按照景物的方位順序或者作者的游蹤來構思。
2.運用表現手法,增強文章可讀性。如寫景游記類文言文重在寫景及表達情感,在描寫景物時,常常借用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細描、白描等手法,將景物生動呈現在讀者面前。
3.明確寫作意圖,把握文章主旨。如寫景游記類散文并不單純是為寫景,我們要重點把握作者游覽后的心得、感悟,挖掘和概括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