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徐圣明
抗日戰爭時,江蘇興化是新四軍蘇中敵后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成立在抗日烽火中的興化獨立團,在中共興化縣委、新四軍第1師師長粟裕等領導下,積極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協助建立地方武裝,粉碎日偽軍多次“掃蕩”和襲擾,為鞏固和發展興化抗日根據地,并最終贏得抗戰全面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興化獨立團成立的背景
1940年7月中旬,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在泰興縣黃橋鎮成立,陳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揮,下設3個縱隊9個團,共7000人。10月初,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命令頑89軍、獨立6旅等3萬余人向黃橋進攻。新四軍被迫自衛反擊,共殲滅韓頑主力1.1萬人,俘少將師長孫啟人以下官兵3800人,取得了黃橋保衛戰的重大勝利。此后,韓德勤收集殘部退到興化西北部及寶應的曹甸、陳橋一帶水網地區。
隨之,新四軍主力第2縱隊第4團進駐興化戴窯、白駒、劉莊、安豐等地。10月下旬興化第一個農村基層政權——興化縣戴窯區公署(即四區)宣告成立;11月,五區區公署在安豐成立,六區區公署在劉莊成立。經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批準,組建了興化縣各區聯合辦事處。12月,中共興化縣工委在戴窯成立。次年1月,撤銷中共興化縣工委,成立中共興化縣委,李華楷任書記。2月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各區聯合辦事處的基礎上宣告成立,朱廉貽任縣長。
黃橋保衛戰前后,興化地區活躍著5支民眾抗日自衛武裝。第1支是中共地下黨直接領導的、由中共黨員盛堅夫在興化圩里下河地區組織的民眾自衛武裝,開始有40多人、幾十支槍,后發展到一個連,盛堅夫為連長。第2支是1940年10月由荻垛鄉郜家村青年張鎮組織的抗日自衛隊,有50人左右,活動于梓辛河一帶。第3支是1940年冬沈致祥在戴家舍、湖東口組織的民間武裝,60多人。第4支是1940年冬由張銘組織的一支幾十人的游擊隊,在大鄒鎮一帶活動。第5支是老圩朱子豐領導的游擊大隊。該部于1941年3月興化獨立團成立時,被吸收為該團獨立大隊。除沈致祥、朱子豐后來當了漢奸外,這5支民眾抗日地方武裝大多數官兵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1年2月20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2旅團一部及偽軍第197團,在飛機掩護下,水陸并進侵占了興化城,成立偽縣政府、警察局。3000多日偽軍侵占興化安豐、黃莊、新鎮、劉莊、竹泓、沈倫、唐子、白駒、西鮑、大垛等鎮村,構筑據點,并開展“掃蕩”、“清剿”。興化抗日軍民進入異常艱苦時期,形勢日益嚴峻。
興化獨立團的成立和主要任務
1941年3月,以新四軍1師2旅6團2營特務連為基礎,吸收部分民眾自衛武裝并動員青年參軍,在興化合塔圩成立興化縣獨立團??h委書記李華楷任政委,溫鳳山、彭壽生任副團長,柴榮生任參謀長,劉赤任政治處主任。
遵照上級指示,獨立團肩負4項任務:(1)打擊日偽,肅清土匪武裝;(2)大力發動群眾,開展“三五減租”和“分半減息”,并組建各區游擊連和鄉基干隊;(3)開展統戰工作,團結地方一切抗日力量,并設法打入敵人內部,建立情報組織;(4)掩護縣委、縣政府機關正常開展工作。獨立團成立后,首先幫助六區、四區組建了游擊連。
同年6月,為應付日益惡化的斗爭形勢,保存主力,充實地方武裝,更好地堅持敵后游擊戰爭,粉碎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清剿”,上級決定主力實行地方化。劉史明奉命率新四軍2旅6團3營并入興化獨立團,全團從2個營擴建成3個營和1個特務連,劉史明任團長,李華楷、戴為然、張潮夫先后任政委。
獨立團擴建后,抓緊幫助五區、三區、二區等各區組建了游擊連,各鄉成立基干隊。興化縣黨政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為在蘇中地區長期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建立鞏固抗日根據地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繼而,獨立團直接投入對日偽的戰斗。
興化獨立團在抗戰中的部分戰斗
1941年6月,獨立團1營夜襲興化與鹽城交界的古殿堡偽軍據點。該據點地處安豐、大岡、中堡、沙溝等鎮之間,三面臨河,易守難攻。偽軍企圖長期固守,既便于搶糧派款,又可分割、封鎖抗日根據地。獨立團參謀房銘德化裝成罱河泥的農民,出沒于偽軍的據點、碉堡之間。在摸清了敵人的火力布防后,1營指戰員在夜幕掩護下悄悄地向據點運動,突然發起沖鋒,全殲偽軍2個連,一舉拔除了這個據點。
7月上旬,日偽軍為進攻駐鹽城的新四軍軍部,分多路向鹽城方向集結。駐興化城日軍約100余人,分乘6艘汽艇經安豐向白駒方向開進。獨立團特務大隊1中隊50多人,在中隊長王治平、指導員盛仁勇的率領下,奉命在安豐東邊的葛垛營伏擊這股敵人,目的是拖住敵人,為新四軍軍部安全撤離爭取時間。因敵我兵力懸殊,獨立團的作戰方案是放過前幾艘汽艇,集中火力伏擊后2艘,讓前邊的敵人回頭增援營救,以達到拖延敵人的目的。戰斗打響后,前邊的4艘汽艇果然調頭增援。但等敵人返回伏擊地點時,1中隊已安全撤出戰斗。此次伏擊戰有力地阻滯了敵人的行動。
1941年12月19日,偽22師85團馬佑銘帶領1個營,“掃蕩”永豐圩內塔垛、新劉、范家莊、楊家碾等村莊,一路上殺人放火,搶劫財物。獨立團2營在群眾支持下,一路乘船由水路迂回側擊,一路從陸上發起正面進攻,把陷入重圍的偽軍打得喪魂落魄、暈頭轉向,迫使敵人龜縮到楊家碾與范家莊之間一個四截垛上,激戰一天,共殲滅偽軍140人,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藥。
興化獨立團也在戰斗中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2月,縣委開展擴武參軍運動,1000余名農家子弟參軍,其中充實到興化獨立團的就有500多人,使全團的營、連、排建制基本健全。同年秋,為配合興西地區的開辟,獨立團政委張潮夫率1個營駐防蘇宋垛,殲滅了下鄉“掃蕩”的日偽軍。11月初,日偽大舉“掃蕩”蘇中地區,占領瓦韓、伍蔣廟和何家橋三莊為臨時據點,獨立團配合蘇中主力,經浴血奮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12月,縣警衛團并入獨立團,由彭壽生接任團長、李庭杰任政委,全團轄3個營,計1000多人。
1943年秋的一天,獨立團接到東臺地下黨送來的情報,有一艘鬼子郵船將于當日從梓辛河開往興化,3營營長張鎮隨即率部設伏。時近中午,敵船進入伏擊圈時,被3營指戰員事先布置的水草、魚網、樹枝等障礙物纏住,船上日偽軍慌作一團。張營長一聲令下,3營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敵人慌忙鉆進船艙,用幾挺機槍通過射擊孔向河兩岸不停地掃射,壓得戰士們抬不起頭來。張營長命令由十幾名戰士組成的突擊隊,在我方火力掩護下,泅水靠近敵船,將幾捆手榴彈投進射擊孔。“轟、轟”,敵人機槍啞了,人員死傷大半,殘余見大勢已去,乖乖舉手投降。此戰殲滅日偽軍30多人,俘虜鬼子2人,繳獲郵船一艘、槍支彈藥若干。11月9日,剛調任不久的團參謀長茅建群率3連在劉家溝伏擊偽22師沈致祥部,斃傷偽軍副營長以下30多人。當日下午,日偽軍300余人分乘3艘汽艇駛至塔兒頭,企圖對新四軍進行報復,亦遭3連有力反擊。我軍擊沉敵汽艇1艘,殲日偽軍33名。12月20日,茅建群率兩個連配合分區特務團3連,由草馮莊飛兵奇襲興化城南郊高家蕩偽據點,打得偽軍措手不及,擊斃偽軍50名,俘偽營長以下200名,并解救了數十名被抓捕關押的群眾。
1944年2月2日夜,獨立團1營奔襲西鮑偽22師87團3營。午夜,在營長鄧若波、政治教導員林平率領下,1營戰士冒著漫天風雪,對偽軍發起強攻,用手榴彈、刺刀擊潰守軍,占領全莊街道,斃傷偽軍40余人,俘偽電臺隊長以下官兵60余人。6月至7月底,兩個月中,獨立團配合分區主力,在興化、興東地區主動對日偽展開強大攻勢,打破了日偽對蘇中二、四分區的分割和封鎖,在興東地區打破了敵人的屯墾計劃,保衛了興化抗日根據地。
1945年8月28日,蘇中軍區決定集中8個團7000余兵力,向拒絕投降據守興化城的偽軍22師劉湘圖部發起圍殲。興化獨立團在團長柴榮生、政委戴為然率領下,擔負攻打興化北門的戰斗任務。29日晨,獨立團從上官河登陸,與敵人展開激戰,3排長鄒玉林率領爆破敢死隊在炮火支援下,炸毀敵堡及據點38座。先頭突擊營乘勢向大王廟據點進擊,這時左右兩邊波若庵和觀音閣據點的敵人向先頭部隊猛烈開火,并出動一個連偽軍進攻先頭營。營長董勝命令1連掩護,2連、3連同敵人拼起刺刀,殺得敵人橫尸遍野,死傷大半。
波若庵的敵人逃到大王廟,觀音閣敵人竄逃城內。獨立團集中火力向大王廟攻擊,眼看外圍陣地被炮火轟垮,二三百個固守的敵人只好繳械投降。城外戰斗結束后,獨立團迅即向北城門內進攻。突擊隊員們搭起幾十架云梯奮勇攀城,但遭到敵人的頑強抵抗,接連受挫。團長柴榮生立即命令:“停止爬城,用炮轟!”一陣猛烈炮火,打得敵人抬不起頭來,重機槍等守城武器也被炸毀。隨后,柴團長率領部隊沖進城,與敵人展開逐巷爭奪戰。在北門水閘碉堡團部,活捉了偽團副楊作民等近百人。興化城圍殲戰歷時三天四夜,我軍生擒偽22師師長劉湘圖等4200余人,斃傷敵人2000余人,俘虜日本鬼子4人。不久,興化獨立團1連被新四軍1師師部授予“鋼鐵一連”的光榮稱號。
(編輯 余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