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俊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公式后進行的解決問題。教材給出了瓶子平置和倒置時無水部分的高度,要求這個瓶子的容積。這不是學生常見的問題,很多孩子無從下手,甚至有的孩子會覺得課本已經給出解答過程,照做就是,至于為什么這樣做?很多孩子不求甚解,而這又是??碱}型。為了克服這些難點,我提前設計,用心準備。下面是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幾點:
深入解讀教材,導入自然有趣。新課伊始,我“口渴”了,夸張的喝了一口事先準備好的飲料,“無意間”發現瓶子是不規則的圓柱體,從而自然引發思考:怎樣求出這瓶飲料的體積呢?
瞬間,同學們被這種出其不意的導入方式所吸引。大家一邊興奮著一邊思考著,甚至有預習過的孩子覺得老師故弄玄虛…待時機成熟,我邀請了一位不屑一顧的孩子,拉著他的手上臺說說他的想法,下面同學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伸直了脖子,瞪大了眼睛.....
注重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教學中,我沒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熱鬧,而是以學生的思維訓練貫穿整堂課,將課堂還給學生,重視思維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例如,順利導入之后,只見這位同學把瓶子倒置,一邊演示一邊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仍有部分同學似懂非懂。于是我繼續引發深入思考: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在討論交流中,同學們認識到:瓶子的總體積不變,水的體積不變,所以空氣部分體積也不變;倒置的目的是為了把不規則的空氣部分體積轉化為圓柱體...為了讓孩子體驗更深刻,我還示范了一個倒置后,水流出來的實驗,同學們在驚呼中再次體會到:本題的關鍵是水的體積不變,只是形狀變了,從而真正理解解題方法的可靠性及趣味性。
注重講練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法可行,緊接著就是獲取數據了。在群策群力下,我們分別測得了所需要的數據并記錄,然后比賽計算結果,不一會就給出了答案。
實踐出真知,注重動手能力培養。中午我布置了實踐作業:在家找一個不規則的圓柱體,想辦法求出他的體積并拍照記錄。此環節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應用意識,同時又增強了趣味性和成就感。從作業反饋來看,同學們興趣濃厚,給人驚喜:有測量醬油瓶、酒精消毒液瓶、飲料瓶…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課堂上因為考慮到趣味性就沒有讓孩子提前準備學具,導致孩子不能及時操作;在讓大家就錄數據時,應指導孩子寫清是倒置后的空氣柱的高,這樣就更能突出重點。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