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現狀及提升策略

2023-06-11 07:02:31黃松濤姜永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7期
關鍵詞:初中生

黃松濤 姜永志

摘要:單親家庭數量日益增多,單親家庭兒童的成長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研究以抗逆力理論為基礎,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以內蒙古通遼市X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單親家庭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學生自身、家庭環境、學校影響、社會關注等維度揭示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形成的風險因子,探討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的生成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提升抗逆力的策略。

關鍵詞: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7-0010-08

一、引言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婚姻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離婚率呈逐年增長態勢。據民政部數據顯示,平均每年都有近400萬個家庭選擇離異。由此產生大量單親家庭兒童,他們的成長問題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Lamp研究發現,與完整家庭相比,單親家庭子女認知水平較低,長大后成功的概率較低,男孩更易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1]。同時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雙親家庭兒童[2]。由于父親或母親的缺位,單親兒童無法獲得完整的親情和關愛,導致他們更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出現不安全感、性格孤僻、不合群、自卑心理及不信任感[3]。在不良心態的影響下,增加了單親家庭兒童在學業成績、個性發展、自我意識、社會發展與親社會行為等方面出現問題的風險[4]。據四川省成都中院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負責人介紹,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單親家庭占比約50%,惡性刑事案件中單親家庭占60%以上[5]。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單親家庭學生群體的研究,從而發現有效的干預手段與方式,促進其健康成長。

抗逆力是指個人面對逆境時,能夠理性地選擇正面的、建設性的方法和應對策略的能力,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產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適應環境的結果[6]。將抗逆力的相關理念應用于單親學生的工作實際,將為單親學生工作找到一條有效路徑。本研究以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為框架,結合抗逆力的相關概念與理論,從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部系統—宏系統發現影響抗逆力生成的風險因子。

本研究通過對內蒙古通遼市X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1100名初中生的抗逆力水平進行調查,從中篩選出單親家庭初中生的調查結果。通過對單親家庭初中生及家長、班主任、學校管理者進行訪談,了解更多單親學生抗逆力的狀況,進而探討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的生成原因,最終提出提升抗逆力的具體策略。由此為單親學生的健康成長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案,同時豐富了抗逆力理論的應用范圍。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通遼市X中學為研究對象,對七年級至九年級全體學生發放“抗逆力測試量表”及自制訪談問卷。共發放問卷1100份,回收問卷1003份,有效率為91.18%。從中得到單親家庭初中生問卷共144份,單親家庭占全部家庭比例為14.36%。(見表1和表2)

(二)研究工具

在參考美國加州兒童抗逆力評估指標的基礎上,根據抗逆力中外部支持、內在優勢和效能感三個維度設計問題[7]。抗逆力測試量表共計41道題目,采用4點計分法,1代表不符合,4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抗逆力水平越高。

通過SPSS20.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

三、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的描述性分析

對抗逆力各因子的平均分和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計,由表 3 可知,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總分及各因子均在平均分以下,表明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水平處于中等以下,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抗逆力各因子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內部因子、外部因子和效能感。

(二)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存在的問題

1.內在優勢感較差

研究發現,在自我形象感方面,單親家庭初中生評價偏低,自我認同感較差。同時,情緒體驗較為消極。(見表4)

2.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

研究結果發現,單親家庭初中生在人際技巧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目標執行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見表5、表6、表7)

(三)單親家庭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風險源

研究以單親和非單親為自變量,對抗逆力各因子及總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單親家庭與非單親家庭在內部因子及總分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在內部因子及總分方面均低于非單親家庭。因此單親家庭這一客觀現實對初中生的抗逆力水平構成了較大風險。(見表8)

(四)學校尚未構建單親學生抗逆力保護因子

1.教育理念有待優化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仍然以“分數”為核心,這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對學生人格發展與成長的關注。一直以來,素質教育就是作為“應試教育”的對立面提出來的,從這一關系上講,素質教育無疑是對“應試教育”的一場革命[8]。比如學生G在訪談中描述,父母經常對她這樣說:“我們一天天多不容易,為了培養你花了這么多錢,你的成績還那么差勁,也不知道你天天腦子想些什么,不就是學習嗎?你看看你同班的李同學,人家就能考到那么高的分數,你怎么就不行呢?你要是學不好,將來就去打工,有你的苦頭吃,你能不能爭口氣?”每當這個時候,G會感到巨大的壓力,躲進屋里偷偷哭泣。

因此,全社會應從根本上轉變育人觀,不應唯分數論,應從多元角度去衡量學生能力,積極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品格,樹立“成人”重于“成才”、“人格”優于“分數”的素質教育理念。

2.工作機制尚未建立

研究發現,學校缺乏對單親教育工作的激勵機制。對通遼市X中學初中部七年級至九年級的20位班主任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校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導致教師對單親學生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同時通過調查發現,單親學生工作主體不明確。在對主管德育W校長訪談時,當問道:“您認為是否有必要將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管理納入學校教育評價機制及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在對單親初中生管理方面,學校有哪些做法和措施?”W校長認為,“確實有必要將此項工作納入評價機制,成立專門負責的組織機構也很有必要,但受制于現有考核評價體系的傳統,并沒有細化到將單親家庭工作也納入到具體量化考核,且此種量化考核較為籠統抽象,不容易具體操作實施,仍需研究和探索。同時由于人員短缺,并沒有成立單親學生管理機構。”由此可見,學校并未形成針對單親學生抗逆力提升的工作機制。

(五)家校社聯動機制尚未建立

對“學校有無對單親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統計結果顯示,學校對單親家庭指導不力。同時調查結果發現,在回答“貴校與單親學生家長的溝通方式”一題時,50%的班主任選擇了家訪,25%通過打電話,25%通過微信網絡等方式。從中發現,家校合作方式偏于傳統,不利于家校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綜合上述問卷調查與訪談發現,學校在開展家校社聯動方面缺乏具體舉措,具體工作流于形式,導致工作效果不佳。

四、分析與討論

(一)自我賦能:抗逆力生成之激活主體

通過調查發現,單親家庭初中生的自我認同感較差。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關鍵階段是12~18歲,個體通過對各個發展階段的整合形成對自我較為清晰的認識,達成對自我人格的整體性把握。如果青少年在這一時期沒能形成對自己清晰、連續、完整的認識,則不能建立起自我同一性[9]。由于生活境遇不好,單親家庭初中生更容易出現自我同一性的混亂,進而出現迷茫、混亂、缺失的心態,難以建立起自我認同感,這將給他們的未來成長帶來隱患。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單親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教育,促進其人格健康成長。

同時通過調查發現,單親家庭初中生在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而這些能力與品質對于他們抗逆力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戴金[10]研究發現,單親家庭兒童有更多的消極情緒,表現為自卑膽小、情緒不穩、逆反、自私、妒忌、厭學、暴躁易怒等特點。李學容[11]研究發現,在對人焦慮方面,單親家庭子女與完整家庭子女相比,有著異常顯著的差異。在父母離婚的過程中,很多孩子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在人際溝通中焦慮更多。因此,有必要加強單親學生在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及生涯規劃方面的培養。

(二)家庭因素:抗逆力生成之原生動力

家庭是個體早期客體關系形成的基礎,個體在與家庭成員互動過程中形成了早期客體關系,而早期客體關系對個體的心理發展與人際關系都會產生影響,人際關系困擾又會導致個體采用原始防御機制[12]。有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環境不良的家庭中,孩子會被卷入父母的不良行為模式、溝通模式和情感模式里,在持續的不良互動當中,孩子很難得到良好的自我分化,而且會產生嚴重的慢性焦慮。他們在這樣的三角關系中逐漸習得了不良的、僵化的模式,最后內化成自身應對外界環境的方式[13]。

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生出現適應不良,但也有一部分學生適應良好甚至表現更優。這是由于父(母)親一方或其他監護人給單親學生提供了類似原生家庭的氛圍,激發出單親家庭學生的抗逆力。因此,加強對單親學生的原生家庭及寄養家庭的引導和干預,為其營造一個溫馨港灣,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三)學校因素:抗逆力生成之有效場域

首先,學校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場域,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對單親學生的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培育,樹立“成人”重于“成才”的理念。

其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在面對單親學生這一群體時,應建立起抗逆力的工作機制,將柔性管理策略與剛性管理結合使用,強調以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實際情況為中心,以尊重信任、愛心傳遞、鼓勵引導為基本原則,以人性化、彈性化、人文化的理念與手段,將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與措施潛移默化地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使學生能夠在較為“柔化”的氣氛中得到心靈的安慰和行為規范的動力[14]。

(四)協同支撐:抗逆力生成之多方合力

研究發現,在對單親家庭初中生開展家校合作方面,仍缺乏相應的手段和方式,工作成效較差。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課題組研究發現,社會力量日益成為服務青少年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勢頭較好,但也存在著青少年服務碎片化與部分割裂的局面。相關規定、政策難以落實到位,社會服務體系并沒有完全建立和成熟,表現為社會組織混亂,人員專業化程度較低,專門負責青少年事務的崗位稀缺,志愿者服務規模小,服務質量和效果難以滿足社會需求[15]。這些問題導致家庭—學校—社會的銜接度較差,工作難以形成合力。同時各方地位模糊,導致責任主體意識不強,難以達成行動共識。在大眾認知里,存在著對學生的教育只是學校自身的事情這一錯誤理念,因而亟須轉換觀念,意識到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是相互作用的整體。在推動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合作上存在著許多現實困境,需要從政策、制度、組織構架等方面進行通盤考慮[16]。因此,應建構起家校社合作機制,多方位、立體化地促進單親家庭學生健康成長。

五、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提升策略

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提升工作是一項具有開拓性且具有現實意義的教育活動,將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中,我們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工作體系和高效的工作手段,激發廣大教師關注單親家庭學生群體,促進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工作做深做實。

(一)激活單親家庭初中生的內在抗逆力

1.建立單親初中生檔案,科學評估并持續追蹤

學校安排心理教師及德育部門全面準確地掌握學校單親家庭初中生的人數、性別、單親撫養者及其性別、家庭經濟狀況、單親家庭類型等基本信息。通過抗逆力量表、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等專業問卷,對單親家庭學生施測,了解他們的抗逆力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并結合量表反應的問題對學生及時回訪。加強與班主任的溝通聯系,了解學生在班級及家庭中的表現。針對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主動建立起與其父(母)親及其他監護人之間的聯系,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結構及成長歷程。最后,將搜集到的資料存入單親學生成長檔案手冊中。

2.打造抗逆力課程體系,成立單親學生抗逆社團

根據抗逆力的相關理論,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設計相關課程體系,圍繞人際交往技能主題培養學生與外界溝通交往的能力,圍繞情緒管理、人際技能、自我規劃等主題激活學生的內在優勢與潛能,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將抗逆力的理論滲透到團體輔導活動中,利用素質拓展課成立單親學生抗逆社團。通過測評篩選出抗逆力水平較低的單親學生加入社團,設置團隊建設、尋找支持系統、戶外拓展訓練、自我內在優勢探索、提升自我效能、人生規劃等抗逆力主題系列課程,幫助學生們找到自己的抗逆力圈,鍛煉人際溝通的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完善職業生涯規劃。

3.浸潤抗逆力育人理念,獲取單親工作有力抓手

通過相關培訓與學習,引導教師意識到抗逆力對于提升單親家庭學生及普通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幫助其掌握抗逆力的理念及具體操作方法。讓每一位教師能夠有意識地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將抗逆力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之中。如生物學科可以引導學生珍視生命,領悟生命的寶貴與美好,發現自我存在的意義。同時發揮全員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師在與單親學生及普通學生交流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用抗逆力的理念去啟發與幫助他們,幫助學生戰勝來自生活的困境,化解心靈困惑。

讓抗逆力的相關理念與方法成為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抓手。單親家庭學生工作一直是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的難點,我們應該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單親家庭學生,幫助他們鏈接外界積極資源,挖掘自身內在優勢資源,激發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深入了解單親家庭學生的境況,掌握其成長背景和經歷,發現其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予鼓勵與贊美。組織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如搭建親子感恩聯誼活動、做校園那顆閃亮的星、勵志演講等。增強學生的情感流動,挖掘自身亮點,生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為單親學生創設展示機會,多參與班級事務管理,建立和諧師生、生生關系。總之,通過將抗逆力浸潤于全體教師的教育理念之中,生成最大的教育合力。

(二)激活單親家庭抗逆內生動力

1.開設家長課程與活動,掌握良好家庭養育方式

Patterson[17]認為,家庭凝聚力和家庭適應性是家庭抗逆力的主要結構,家庭凝聚力是指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結與相互之間的獨立性,家庭適應性則指家庭在壓力下仍能表現出靈活性,適應性與養育方式、問題解決方式和價值觀相聯系。

(1)開設家長課堂

首先,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Rutter[18]指出,積極養育方式能夠預測個體抗逆力和適應。鄭笑笑[19]研究如何培訓單親家長后指出,應頒布教育法令,推動單親家庭親職教育立法;對于家長的培訓給予政策傾斜,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親職教師師資力量;成立單親家庭互助組織,拓展家長的課程與培訓內容;同時倡導社會培育正確的婚戀觀,強化作為家長的角色。建議家長利用重要家庭節日,如家人的生日、新年等,組織家庭親友聚會、互贈禮物等活動。營造濃濃的溫情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溫暖感,體會親情的流動。通過這些特殊意義的家庭儀式活動,加深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關系,在積極的活動氛圍中放松身心,凝聚親情,增強家庭歸屬感。

其次,轉變單親家長的養育方式。劉慶、王苗苗和相青等[20]研究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韌性,情感溫暖、理解的教養方式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心理韌性。所以單親家長應盡量改變家庭環境,不再嚴苛地要求孩子,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從內心真正地理解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孩子們一個溫暖、快樂的家庭環境。因此,家長應把關注點放在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上,多從積極的視角看待孩子的成長,幫助他們發現自身優勢,增強自信心。形成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讓單親學生自由表達想法,與家長平等溝通交流,同時要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避免對于單親學生的過度保護,讓孩子了解家庭的具體情況,參與家庭事務,分擔家庭壓力,以增強青少年的責任感,鍛煉自主管理能力等[21]。

(2)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

組織“兩信兩會”活動,“兩信”指親子通過信件進行溝通,包括“給兒子/女兒的一封信”“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把自己平時不愿意與父母分享的話通過書信的形式交流。內容主要分為三類:煩惱傾訴類、表達歉意類和立志感恩類。父母在回信中也表達自己的理解與反思,通過書信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兩會”指利用父親節和母親節開展主題活動,回憶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制作小卡片或小禮物送給父母,表達感恩之心,并在學校進行展示宣傳。苗艷梅[22]研究指出,“兩信兩會”活動使單親家庭初中生加強了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化解了彼此間的誤解和隔閡,有助于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的提升。

2.密切家校間溝通合作,配合助力學生成長

首先,深入單親學生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單親家庭的具體生活境遇及其他各方面條件,做好相應記錄。有利于教師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學生問題及其成因。有利于教師制定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單親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其次,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加強家校互動頻率和效率,建立單親家庭家長工作群,經常開展線上互動與交流。同時推薦好的家庭教育學習資源供各位家長閱讀與學習。針對個別家長進行一對一指導,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提供相應的支持與服務。

(三)學校建立抗逆力提升的工作體系

明確學校在單親家庭初中生抗逆力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成立單親家庭學生工作指導部門,校長作為引領者,心理教師作為具體負責人,輻射帶動班主任及相關任課教師,聯合家長代表、社區工作人員形成協同共育格局,各方群策群力制定可操作化的工作實施細則與方案。

1.走進單親初中生內心,建構師源型支持系統

首先,建立心理教師與班主任及其他教師合作機制,當遇到較為嚴重的單親學生問題時,將其交給心理教師來處理,并不定期地舉行同事間專題沙龍,交流班級內單親學生的狀況,共同商討良策。其次,樹立全體教師都是育人主體的思想。逐步推行學生“導師制”工作,讓所有教師都承擔起自身的“責任田”,尤其關注單親家庭學生。讓單親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與支持,獲得“師源性”支持系統。

2.組建朋輩間互助系統,營造和諧班級同伴氛圍

初中生的朋友關系對于發展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情緒的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3]。他們愿意將心事和煩惱向同齡人傾訴,如果他們能夠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將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因此,有必要幫助學生尤其是單親學生構建良好的朋輩互助系統。首先,成立以班長、心理委員、學生會為主要成員的朋輩互助小組,心理教師定期召開互助小組沙龍,對組內成員開展培訓和督導,讓他們成為心靈助手。其次,設立朋輩互助支持信箱,有煩惱的學生將信件投放到信箱中,心理教師定期開啟,并由心靈助手與老師負責為學生回信,按來信人指定方式(指定地點取信、面對面送信、郵寄等)將信送達。由此拓寬了學生的求助通道,增進了同伴之間的互助意識。

(四)促進家校社一體化互聯互通

單親家庭學生抗逆力的培育既與學校、家庭高度相關,同時更是一個與社會治理相關的系統工程。

1.發動各方主體的力量,給予單親學生關愛

社區具有幫助單親家庭的天然優勢,具有鮮明的資源和地域優勢,能夠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24]。很多單親學生的生存境遇存在問題,家里的經濟狀況不佳,父(母)親一方或監護人撫養孩子的壓力較大,由于忙于生計奔波,沒有辦法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孩子的成長。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揮社區的力量,對單親家庭學生做好統計和調查,充分掌握單親學生的家庭真實困難。社區在心理服務中處于主體地位,它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縮影,具備相對完整的管理服務體系和相對穩定的人口組織形式,以它們為起點和平臺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25]。心理教師、班主任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組織,聯系社會愛心組織、紅十字會等救助機構,對有困難的家庭實施相應的物質援助及人文關懷,發動學校為有困難的單親家庭捐款捐物。密切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互聯互通,暢通彼此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將會對單親學生工作產生切實有效的作用。

2.創設豐富的活動載體,實現單親學生助人自助

同雪莉[26]研究表明,家庭與社區鄰里的互動有利于兒童在社區生活中獲得安全感和價值感,幫助其獲得社會資本。另一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事、物及從中所形成的對生活與自我的信念,是影響其生涯發展的重要因素,將對他們的人格成長與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通過CD-RISC、壓力情境應對清單和兒童創傷量表的調查研究發現,抗逆力與神經質呈負相關,與外向型和盡責性呈正相關[27]。有必要引導和組織單親家庭學生參與各類公益活動,鍛煉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如組織關愛殘障兒童,關愛自閉癥兒童,走進敬老院等助人活動,在活動中單親學生會發現自己身上的能量,體會到關愛他人的積極感受,明白助人自助的道理。同時,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可以鍛煉他們的交往能力,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真情,促進他們親社會行為的塑造,幫助他們將來順利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隆惠清. 社會工作介入單親家庭青少年成長的服務探析[D]. 廣州:廣州大學,2017.

[2]謝宇,楊繼宇,陳發祥.單親家庭兒童團體心理咨詢干預的效果[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11):1708-1710.

[3]李榮祁. 單親兒童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0(S2):519.

[4]陳丹. 單親家庭中兒童抗逆力提升的行動研究[D]. 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

[5]成都:一半犯罪未成年人來自單親家庭[EB/OL].?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BOF3TSF200014AED.html

[6]顏蘇勤. 中職生抗逆力現狀與提升的實證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7]唐逸群. Q市Y小學單親家庭兒童抗逆力提升的個案工作介入研究[D]. 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20.

[8]張志勇. 素質教育的提出、內涵、發展及其實施環境[J]. 人民教育,2021(11):48-56.

[9]徐靜. 認知行為模式下青少年同一性危機的個案介入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19.

[10]戴金. 單家庭親兒童情緒管理的社會工作介入[D]. 蘇州:蘇州大學,2014.

[11]李學容. 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分析[J].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2):80-82.

[12]靳海風. 客體關系視角下家庭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11):55-58.

[13]吳雨薇. 論原生家庭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從家庭系統理論出發[J]. 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5(3):88-92.

[14]丁寧. Q小學單親家庭子女學校教育管理研究[D]. 石家莊:河北大學,2015.

[15]胡獻忠,陳晨,汪永濤,等. 我國青少年服務供給格局與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J]. 中國青年研究,2015(6):5-10,46.

[16]車廣吉,丁艷輝,徐明. 論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德育體系——尤·布朗芬布倫納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啟示[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55-160.

[17]Patterson J M. Understanding family resilience[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3):233-246.

[18]Rutter M. Resilience:Causal pathways and social ecology[M].? Springer New York,2012.

[19]鄭笑笑. 離異單親家庭親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5):108-112.

[20]劉慶,王苗苗,相青,等. 青少年心理韌性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7):1039-1042.

[21]楊業. 提升單親家庭兒童抗逆力的實務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15.

[22]苗艷梅. 抗逆力視角下學校社會工作實踐研究——以武漢市某職業中學服務項目為例[J].?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6(5):40-47.

[23]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4]劉長玉. 單親家庭學生的特點和教育管理策略[D]. 蘇州:蘇州大學,2015.

[25]徐濱. 致力于童年期創傷療愈的社區心理服務的實踐性探索[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20,8(10):628-637.

[26]同雪莉. 留守兒童抗逆力生成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學,2016.

[27]Mullins L L,Molzon E S,Suorsa K I,et al.? Models of resilience:Developing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J].? Family Relations,2015,64(1):176-189.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

猜你喜歡
初中生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培養英語自學能力的幾種有效途徑
初中生的我們怎么訓練英語口語?
談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58
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學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男才女貌:大學老師娶個初中生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心理學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冷熱”觀
中學語文(2015年6期)2015-03-01 03:51: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色中文|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www.亚洲天堂|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91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99这里精品|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啪啪网|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91网在线| 欧美日韩第三页|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91毛片网| 久久中文电影|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91高清视频| 欧美一级色视频|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欧美精品啪啪| 成人在线亚洲|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国产欧美性爱网| www欧美在线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乳|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综合色88|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伊人色婷婷|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熟女日韩精品2区|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在线看国产精品|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五月天综合|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