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 劉魏巍 董潔霜 張陳楠 于天翔



摘? 要:當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大,停車難成為急需破解的民生問題。隨著大數據的產生與不斷發展,建立智慧停車系統成為解決傳統停車問題的有效手段。而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城停車問題又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文章立足于縣城停車現狀,針對縣城停車特有問題,以溫州市蒼南縣城新區為例,研究縣城智慧停車系統建設方案,因地制宜選取技術手段并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與保障體系,緩解縣城交通擁堵,提升停車位資源利用率,推進縣城數字化改造。
關鍵詞:縣城;停車問題;智慧停車;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U491.7?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3.017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cars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arking has become a livelihood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With the emergenc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igent parking system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parking problems. The county sea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arking problem of the county seat has a certain uniquenes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ty seat park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Cangnan County New District of We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county seat intelligent parking system, select technical mean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omplet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ecurity system to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county seat. We will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arking space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unty seat.
Key words: county seat; parking problems; intelligent parking; digital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截至2021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02億輛[1],但由于國內停車設施建設速度遠滯后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停車位供給缺口巨大,“停車難”、“行車難”問題日趨嚴重。大數據處理平臺、物聯網技術等高科技手段的出現和發展,為破解城市停車難開拓了新思路,建立智慧停車系統成為解決傳統停車問題的有效手段。與此同時,伴隨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交通問題,但由于城鎮規模、經濟及產業布局等與城市差別較大,其交通特征也具有獨特性。因此,本文以溫州市蒼南縣城新區為例,針對縣城特有的交通問題,對智慧停車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展開研究。
1? 縣城停車特征及存在問題
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2],對縣城發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與大中型城市不同,縣城在城市尺度上要小很多,產業布局緊湊,經濟發展不穩定,因此其交通發展具有獨特性,停車問題也與大中型城市不盡相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停車泊位數量過少
縣城在建設時對機動化程度考慮不足,后續改造過程中受土地利用性質的影響,停車泊位數量過少,停車供需矛盾突出。
1.2? 違法停車現象嚴重
由于縣城停車設施供給嚴重不足,在公共設施集中的區域停車問題尤其嚴重。機動車亂停亂放,導致相關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秩序混亂,嚴重影響車輛和行人通行。
1.3? 停車誘導系統欠缺
大多數縣城停車指示標志主要為靜態指示性標志,尚不能提供停車場位置、可提供泊位數等信息服務,信息誘導功能相對薄弱,同時缺乏統一的信息平臺和統一的管理模式,對停車位資源的整合程度較低,智慧化水平低。
1.4? 停車泊位利用不均
受限于停車誘導信息發布延誤,用戶無法實時準確獲取余位信息,尋泊時間長、效率低、分布不均的泊位資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如部分路段及停車場因缺乏有效管理,導致“僵尸車”長期占用稀缺泊位資源[3]。
2? 蒼南縣城新區智慧停車系統建設實例研究
2.1? 城市概況
蒼南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隅,東南瀕臨東海、西南毗連福建省福鼎市,西鄰泰順縣,北與平陽、文成兩縣接壤,是浙江省最南端的縣城。蒼南縣城新區北起站南路,T字形相連建興東路,南至橫陽支江,西以龍渡路為界,東至蒼南大道和江城路。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是蒼南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由于長期以來缺乏綜合交通系統規劃和停車設施專項規劃,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蒼南縣城新區停車供需矛盾突出、配建設施及規劃滯后,停車管理理念、體系以及方式不完善的問題日益突出,停車難問題已成為影響制約蒼南縣城新區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新區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為進一步優化道路交通環境,緩解“行車難、停車難”問題,本文以蒼南縣城新區路內停車位、路外停車場以及配建停車場的停車位資源為基礎,將5G、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綜合運用,研究對傳統停車場的智慧化升級[4]。
2.2? 需求分析
綜合考慮縣城新區公共交通發展水平、交通擁堵狀況、道路路網分布、道路等級、周邊建筑分布情況等因素,建議對城市路內停車泊位實現智慧化改造,通過高中位視頻等技術實現停車收費管理,對停車泊位進行實時監控,及時公布泊位數量,提高停車服務水平,減少車輛尋泊時間,打造新型靜態交通體系,解決“停車難”、“亂停亂放”等問題,提升城市形象。
2.2.1? 便捷停車
實時獲取出行目的地附近停車位信息,實現車位查詢、路線導航等停車服務,讓出行、停車更便捷;線上停車應用服務方便車主多途徑移動支付,消費明細透明,快速通行提升車主出行體驗。
2.2.2? 停車監管
有序解決治理亂停、亂放違規停車等現象。建立服務反饋與投訴受理機制,開通公眾反饋和投訴的渠道,解決或協助解決城市停車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基于停車管理聯網數據,為城市停車資源調控、停車需求規劃提供決策支持。
2.2.3? 停車資源共享
縣城智慧停車難點是路外停車而非路內停車,路邊能夠解決的停車問題非常有限,而社會化停車場如何互聯互通才是停車的難點,才是縣城停車的方向。車輛總量基數大是“停車難”局面的一個方面,停車位利用效率不高、無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是造成“停車難”局面的另一個方面。雖然解決“停車難”的有效手段是增加停車位數量,但在空間尺度較小的縣城,停車位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矛盾依然尖銳的存在。
因此盤活現有的停車資源,將路邊停車場、公共停車場、配建停車場和小區企事業單位停車場逐步納入城市智慧停車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停車資源信息共享,鼓勵錯時停車、車位共享才是解決停車問題的有效措施。
2.3? 智慧停車系統架構
結合縣城新區停車管理的實際情況及行業發展趨勢,對路邊停車位以及停車場進行整體建設,逐步建立車位級、停車場級和城市級三個層級的停車平臺,最終建立的城市級停車信息管理與分析平臺,對處于孤島狀態的各停車場和呈現碎片化狀態的停車資源進行統一整合,高效利用現有資源,盤活存量停車資源[5]。將停車場進行智慧化互聯,統一接入該城區智慧化停車管理平臺,集約化管理資源共享,數據互聯互通[6]。蒼南縣城新區智慧停車綜合管理系統由采集層、傳輸層、處理層和應用層四部分組成,智慧停車系統方案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建設縣城智慧停車管理平臺,規范縣城范圍內的路內式停車場、經營性停車場、公共停車場、配建停車場等各類停車場停車管理系統建設,并將相關數據接入公共停車基礎信息平臺,實現對停車資源的動態、實時管理。聯通支付、征信、納稅、安保等信息系統,建立多方數據交換共享機制,有序開發政府數據資源。鼓勵各類停車服務企業開發界面友好型軟件,接入公共停車基礎信息平臺,為公眾提供實時在線服務。縣城新區智慧停車系統邏輯架構如圖2所示。
2.4? 設計方案
2.4.1? 設計概述
(1)路內停車智慧停車系統
路內智慧停車系統采用智能車位管理相機作為前端車位管理感知設備,通過視頻方式實現泊位狀態檢測、車輛停車行為的檢測及抓拍并識別車輛信息,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記錄車輛停車的完整過程,形成完整的停車取證數據鏈。
視頻的管理模式可以實現無人管理,通過在泊位上方安裝高中位攝像機,每個高中位視頻可覆蓋6~8個泊位,能夠實時的、自動采集車輛的入場信息、車牌信息、出場信息,自動計時計費,并將這些信息通過無線的形式傳輸到后臺管理系統,后臺對這些數據分析以后發送到車主的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上,車主通過手機移動進行電子支付、信息查詢、車位誘導等。這種模式不需要收費人員管理,實現完全無人化。
由于縣城道路情況復雜,方案按照識別相機安裝位置和安裝高度不同分為高位正照場景和中位斜照場景。高位正照場景立桿在車位同側,一體機安裝高度6米。中位斜照場景立桿不和車位同側,一體機安裝高度4~4.5米,如圖3所示。
(2)路外停車場智慧停車系統
路外停車場智慧停車系統是以“搭建停車智能管理系統、打造便捷出行體驗”為理念,圍繞業主駕車出行體驗,實現停車管理的高效性,依托先進的識別介質、支付介質、停車誘導技術、終端設備、智慧化管理系統及互聯網移動應用技術,打造“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停車系統。其平臺由停車出入管理子系統、停車收費子系統和移動應用板塊組成,流程如圖4所示。
2.4.2? 系統業務場景
路內停車管理系統能有效地管理城市道路停車泊位,統一管理、緩解城市中心交通擁堵壓力、收取路內停車費,杜絕停車收費流失等現象,可以幫助城市疏導交通解決城市停車困難,快速統計城市空余車位信息,為縣城停車誘導提供基礎的信息。
對于縣城已經施劃和未來規劃的停車泊位(路肩以下)或路肩以上不具備封閉條件的停車場的管理,此類停車場的設備必須支持露天工作環境,并兼具施工方便、易于維護等特點。
對于縣城開放式的路內停車泊位,可通過使用高位攝像機模式進行信息采集設備,實現停車泊位狀態信息的實時采集、車輛入場出場損傷、停車計費、停車繳費、停車流水統計分析、泊位空域狀態實時監控等功能。
并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至后臺管理終端進行數據的存儲、分析和管理,實現對縣城新區所有道路停車信息的實時在線監控,能夠在地圖上展示所有停車場的動靜態信息,以及各停車場的效益分析和秩序管理等統計與分析,建立開放的數據接口,為停車誘導與信息發布、停車規劃與管理等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2.4.3? 智慧停車誘導系統
停車誘導技術通過對城區停車資源的實時統計和發布,有效引導停車設施使用者順利到達目的地、實現交通流優化、避免因停車導致的交通阻塞,也是提高停車設施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停車誘導系統將采集到的道路信息通過傳輸系統在路側的LED點陣屏、條形屏、組合屏等顯示設備上向廣大交通參與者發布,用于對交通參與者進行誘導,通過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設,能夠實現停車資源的信息共享,促進不同區位、不同規模和不同類型的停車設施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均衡利用。
停車誘導系統采用三級誘導體系,即通過三種不同級別的誘導屏設置,使車主逐步獲得遞進式的停車場狀態和位置信息,如圖5所示。
為城市構建停車誘導體系,實時發布全市停車位信息,為車主提供快捷停車誘導服務。全面均衡各場、各區車位資源壓力的同時,最終讓車主快速找到停車位,減少場內外人工指引成本,實現從外圍到內圍的遞進指引。
2.5? 智慧停車管理
以“路內+路外+誘導+數據大腦”為核心,路內停車、路外停車為骨干網絡,打造擴展性強、快速升級的城市停車管理平臺,實現路內路外停車資源統一管理、高效利用車位查詢、電子支付、統一監管等功能。同時,依托標準的技術規范與數據接口,打造開放、共享、互通、多品牌共存和多渠道共贏的城市停車新生態。
2.5.1? 管理服務軟件開發
依托縣城新區智慧停車管理與服務軟件,面向公眾開發具有停車導航、停車查詢、泊位預約、電子支付、車位共享等功能的App或公眾號;面向運營管理企業,開發具有停車運營收費管理、設備維護管理、報表統計分析等功能的后臺管理或手持終端軟件;面向政府主管部門,開發具有停車指數分析、公眾滿意度評價等功能的分析決策軟件[3]。
2.5.2? 縣城交通指揮中心
縣城停車指揮中心作為智慧停車管理和指揮調度的核心部分,集中展現了縣城智慧停車綜合管理平臺中所有停車資源、基礎數據管理、統計分析等業務工作;同時作為智慧停車的最高決策指揮部門,具有最全面的職能,將停車監管信息都匯集到管控中心,便于統一的指揮調度與控制。
停車管理部門可通過監管中心清晰直觀的查看轄區各停車場實施動態情況、車位狀態、車輛停放照片、停車收費管理人員工作狀態,并通過統計分析得到的相關數據,實時調度停車資源、停車收費管理人員,提高泊位利用率,從而達到停車資源的供需平衡,實現資源合理優化配置。
3? 結束語
在國家大力推動“新基建”與“數字中國”建設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立足于縣城停車現狀的智慧停車系統建設與管理方案,結合智慧交通系統框架,對縣城交通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選擇適合本城市的發展路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交通發展模式。有利于緩解縣城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問題,智慧停車系統將智慧化元素進一步融入人民生活,推動縣城建設向智慧化邁進,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智慧縣城。
參考文獻:
[1] 李愷翌. 智慧停車管理系統的發展歷程回顧[J]. 上海建設科技,2022(2):29-32,46.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22-05-07(001).
[3] 周云城,冉旭,張靜. 城市智慧停車建設要點與發展趨勢[J]. 智能城市,2021,7(23):7-8.
[4] 陳路. 城市級智慧停車系統建設及運營研究[J]. 江蘇通信,2021,37(6):92-95.
[5] 沈小軍,嚴金泉. 普通城市智慧交通發展路徑構思——以鎮江市為例[C] // 2022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2022)論文集(運輸規劃與交叉學科篇),2022:371-375.
[6] 江瑞宇,鄭家兵,涂斌. 城區智慧停車方案探討[J]. 廣東通信技術,2022,42(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