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流業數字化轉型對于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提高服務水平,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都有重要意義,在分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物流業數字化轉型新要求基礎上,基于行業環境、企業狀況、技術因素和制度因素四方維度調查研究了江蘇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從重點工程實施、現代物流體系構建、價值鏈提升、分類診斷服務、技術要素支持提出了五方面主要舉措。
關鍵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物流業;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F259.27?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3.022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improve service levels, and hel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al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double cycl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ndustry environment, enterprise status, technical factors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Jiangsu logistics industry is investigated. Put forward five main measures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the promotion of value chain, classified diagnosis services, and the support of technical elements.
Key words: double cycl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logistics industr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我國正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國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激發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開放成為新發展格局的路徑。江蘇需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作示范,落實國家戰略,以交通、物流為重點系統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物流業數字化轉型對于江蘇物流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提升供應鏈產業鏈水平、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新發展格局下江蘇物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分析
物流業數字化轉型是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在倉儲、分揀、運輸、配送等物流各核心環節應用智能硬件和智能系統軟件,提高物流感知學習、網絡規劃、分析決策和智能管控能力,并通過平臺的整合,提高物流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管理模式,更好賦能生產制造、零售業、能源電力、工業品等傳統產業領域,并不斷向智能供應鏈升級。
對于江蘇地區來說,根據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對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求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是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江蘇需要在“三縱三橫”物流通道和“一體兩翼”物流樞紐布局的基礎上,從服務產業經濟和民生發展角度,加快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二是助力相關產業降本增效。新發展格局需要物流業與制造業及其他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相關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這就需要在物流網絡完善基礎上,以各類供應鏈應用試點企業、物流平臺企業、電商企業或零售企業為依托,加快數字化轉型,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數字化供應鏈。三是適應新發展格局細分物流。應圍繞物流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智慧物流、產業物流、民生物流”三大高地目標,重點發展產業物流、商貿物流、國際物流,并通過數字化實現物流業態智慧化。
2? 江蘇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分析
為了研究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與制約因素,從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的行業環境、企業狀況、技術因素和制度因素四方面進行分析,通過調查研究,江蘇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下:
2.1? 智慧物流的基礎良好,智慧物流業態有待形成
江蘇實體經濟發達、科技水平高、人才資源富集、消費市場巨大,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全國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集群,先發先行優勢明顯。江蘇物流企業數量眾多,智慧物流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2019年被國家選為物流降本增效試點省份,2020年以智慧物流降本增效分別遴選了五類不同物流企業,進行試點嘗試。但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大部分處于初級階段,智慧物流生態圈還未形成。調查研究發現,一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處于各自為政、獨立研發階段。提供運輸倉儲基礎服務的占比73%,而能夠提供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信息與咨詢的占比分別只有54%、36%;在服務范圍上,有27%的服務范圍為當地及周邊地區,能夠提供國際物流服務的不到45%,服務網點局限在當地范圍內的占比45%。有20%企業沒有專門信息維護部分,30%企業還沒有信息開發部門,40%沒有自己的信息系統或平臺。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不到30%企業僅僅滿足內部部分功能,只有35%企業能夠為客戶進行降本增效服務。二是物流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主要是針對特定地區或產業進行,有的是服務當地電子行業、有的服務電商行業、有的服務港口企業。但針對特定產業,從國內外采購,到運輸、智能倉儲、分銷渠道與營銷一體化的智慧供應鏈物流服務相對較少,能夠進行特定產業供應鏈上下游協同、資源整合的嚴重不足。三是從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角度看,能夠滿足江蘇總部經濟建設需求,實現特定產業不同區域,物流樞紐節點,物流參與者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的數字物流生態圈還沒有建立。
2.2? 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為起步階段,企業發展不平衡
物流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不平衡,一方面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南京、蘇錫常都市圈一帶物流企業數字化進程較快,擁有較多的智慧物流企業。這些區域在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技術創新、降本增效方面的一些做法已經處于國家領先水平;而其他地區,除了滿足特定行業,如機械裝備制造、林木企業等物流數字化轉型較快,大部分企業相對較慢。二是企業之間不平衡。領先企業擁有完善的智慧物流平臺與解決方案,能夠為客戶提供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服務;而大部分企業則是處于內部數字化轉型、實現自身降本增效階段,還不具備為客戶降本增效、實現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或資源整合服務這些高難度的需求。
2.3? 先進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強,技術標準制約與客戶融合發展
目前,江蘇物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企業在數字技術、信息平臺、供應鏈服務方案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但是,江蘇大部分物流企業在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在企業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73%以上企業都擁有辦公與物流信息化系統,82%的企業使用了智慧物流信息平臺;但進行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僅僅為45.4%,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的比例均為27%左右。90%以上企業已經實現了企業內部物流、財務等多功能數字化,還有10%左右企業僅僅實現部分物流功能數字化;數字化技術使用方面,有40%左右企業是自身研發,而借助供應商、客戶,或者與客戶聯合進行技術研發應用的分別占了18.8%,能夠利用自身技術幫客戶進行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占36%,反映出江蘇物流業在技術應用方面有強烈愿望和一定能力。企業認為制約物流企業之間進行數據共享、資源整合的主要因素是鏈接標準,其次是市場分割和信用問題。
2.4? 數字化轉型多頭管理,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目前,江蘇的物流行業協會為江蘇省現代物流協會,但下面的地級市,行業協會門類眾多,與物流相關的政府主管部門也比較多。以蘇州為例,除了蘇州現代物流業商會,還有蘇州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原蘇州物流協會)、蘇州工業園區采購與供應鏈協會、蘇州快遞協會,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協會等。同時,與物流相關的蘇州政府主管部門又有蘇州市發改委、蘇州市商務局、蘇州市交通運輸局、蘇州市郵政管理局。不同行業協會對接不同政府主管部門,不同行業協會又有不同企業會員。行業協會眾多導致在行業聯系、政府決策中容易分散精力,難以形成合力。這就造成了蘇州物流企業數目眾多,但多而不大、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蘇州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歸蘇州工業和信息化局主管,物流業政府主管部門是蘇州發改委,但與物流相關聯的主管部門還有交通運輸局、商務局等部門,加上數字化轉型的工業和信息化局,就使得物流的數字化轉型缺乏了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
3? 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舉措
江蘇物流業數字化轉型可應用物聯網、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高度智慧化,與制造業和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為途徑;與江蘇產業發展相適應,物流集聚度高,以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平臺資源整合為主要方式;以智慧化、綜合化、供應鏈服務為主要內容;形成物流業態完備、設施設備互聯互通、物流網絡健全的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生態圈。實施從內部數字化到上下游數字化再到生態群數字化的發展路徑。可實施以下五方面重要舉措。
3.1? 實施數字物流網絡、智慧物流提升、物流制造業深度融合三大工程
一是借助江蘇打造智慧物流高地任務,實施設施互聯互通、設備通用共享的物流網絡工程,實現物流網絡數字化。充分利用原有的智慧物流試點城市、企業做法,加快物流資源上網。促進物流樞紐、園區、物流企業之間的信息化互聯、上網工程。以信息化、數據化、標準化實現空間互聯互通。服務銜接國內外,新發展格局的數字化物流網絡,促進多式聯運、海鐵聯運、江蘇與中西部地區的物流作業協同。同時,在供應鏈應用創新試點項目基礎上,依托供應鏈平臺與標準型試點企業,以標準化托盤的推廣應用為切入點,逐步推進物流運輸、倉儲、裝卸搬運、配送等環節一些通用性強的設備的標準化、信息化,實現設備的信息與數據共享。通過對基礎設施、設備的信息提升、標準化推進、數據化改進等方式,逐步實現物流設施設備的互聯互通,形成資源整合、作業協同、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物流網絡。為企業能夠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雙循環的發展提供支持。二是借助江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機會,提升智慧物流服務水平。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發展的機會,著力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網鏈汽車等數字產業契機,實施數字產業物流應用工程。三是借助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實施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工程,打造制造業供應鏈服務商品牌。在數字化物流網絡構建基礎上,應充分利用工業、物流業產業集群的特點,在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基礎上,建立物流園區(樞紐)與產業園區對接工程,根據工業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升級需求,以穩定供應鏈、產業鏈,提升客戶作業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客戶體驗為目標,以智能化倉儲作為切入點,為客戶提供智慧供應鏈物流服務,助力江蘇工業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建成先進制造業基地。
3.2? 依托各級物流樞紐,實施互聯互通,加快信息共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
在積極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造總部經濟、產業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提升過程中,需要信息化、數字化支持的,各類物流樞紐節點、物流園區或基地、網絡貨運場站、倉配中心等物流設施和物流設備共同構成了現代物流體系。對江蘇來說,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物流通道,完善樞紐功能,加快形成綜合物流網絡。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各級物流樞紐之間的銜接轉化,推進物流樞紐之間的信息化建設、數據化轉型和標準化工作;同時,加快各個物流樞紐之間的制度、標準的統一工作,為互聯互通提供制度保證。在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體系時,需要同步進行信息化、制度化的連接,實現真實意義的互聯互通。江蘇可在現有“三縱三橫”物流通道基礎上,加快完善與這些通道互聯的物流網絡。同時,利用現有的國家、省級各類物流樞紐,實現通道、樞紐和產業園區互聯互通。通過信息化、標準化創新這些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根據現有產業集群特點,探索與工業園區、產業園之間的信息共享,加強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協同作業,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最后,嘗試與不同地區物流樞紐之間的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實現不同區域的物流作業協同。
3.3? 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升重點工業產業鏈價值鏈
充分利用現有的制造業集群優勢,加快實施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產業集群發展策略。根據江蘇重點發展新型電力和新型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高端新材料、高端紡織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的要求,選擇與這些產業集群臨近,合作基礎好的物流園區或者物流產業群與之合作,實施集群式發展。在產業集群發展基礎上,物流行業的龍頭企業可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以智能化倉儲業務作為切入點,通過雙方的信息數據共享、設施設備互聯,實施采購與生產、倉儲與銷售協同化作業,不斷為制造業降低內部作業成本,提升作業效率;同時,通過智能化決策為客戶提供決策參考,幫助制造業提高市場反應,提升客戶體驗。并通過完善的物流網絡體系、智慧物流平臺,在資源高度整合基礎上提升制造業的上下游作業協同能力,提升供應鏈水平,并向外輸出工業企業的生產性服務。
3.4? 培育扶持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分類診斷服務,打造智慧物流平臺,構建生態圈
在物流產業集群發展,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同時,可以選擇對接重點制造業、電商業、智慧農業等領域的龍頭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專項基金或工業互聯網服務項目,培育企業做強做大,成為針對某一領域的智慧供應鏈或物流方案領軍企業。數字化轉型龍頭企業培育扶持可根據平臺型的資源整合類型,構建智慧物流生態圈,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綜合物流服務,提升供應鏈效率。在龍頭企業培育基礎上,龍頭企業一是要以資源整合為途徑,整合中小物流企業,利用其數字化轉型方面優勢和經驗為生態圈內的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應用、標準制定、作業規范等支持,減少這些企業數字轉型成本與技術障礙。二是要以供應鏈作業協同為途徑,整合中小物流企業,開展不同環節的、基于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化作業提供條件;龍頭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數據獲取、連接、分析等方面的支持,以標準化推進數字化進程。資源整合型或綜合供應鏈服務型的企業,通過供應鏈物流信息平臺,建立信息互通、數據分享、作業協同的聯盟,針對特定企業或行業,建立與客戶企業的數據連接,進行智能化作業或智慧化決策,從而提升產業鏈、價值鏈的水平
3.5? 利用行業協會,加強產學研合作,完善標準與產權保護,提供要素支持
政府應當根據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劃,從省發改委、商務廳、交通運輸廳、郵政管理局等部門選擇或選派特定人員組成項目小組,與負責數字產業的工業信息化局對接,由江蘇省現代物流協會專門負責物流業數字化轉型具體工作。在對企業需求進行調研分析的此基礎上,針對物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進出口業務、物流設備、郵政速運、技術支持等問題,政府、行業、企業形成合力,從頂層設計、系統化推進。并且政府、行業協會與國內外高校加強合作交流,成立物流數字轉型專家智庫,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人才保障。
江蘇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江蘇物流業應以構建智慧物流生態圈為目標,實施數字物流網絡、數字產業物流應用、物流制造業深度融合三大工程,建成“智慧物流、產業物流、民生物流”三大高地,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實施物流業制造業融合集群發展、培育行業龍頭企業構建智慧物流生態圈、產學研合作要素支持等策略,加強頂層設計、系統化推進物流數字化轉型,以提升江蘇產業鏈、價值鏈水平,提升全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蘇州工業和信息化局. 關于進一步加快和推進全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Z]. 2021.
[2] 楊耀源.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推進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J]. 商業經濟研究,2021(7):145-150.
[3] 王玲. 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物流體系建設研究[J].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1(2):49-54.
[4] 楊浩軍,湯夢瑤. 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物流業發展對策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1(9):41-43.
[5] 王晶. 以數字化供應鏈推動“雙循環”格局形成[N]. 經濟參考報,2021-05-25(007).
[6]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課題組. 產業數字化轉型戰略與實踐[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
[7] 劉偉華. 智慧物流生態鏈系統形成機理與組織模式[M]. 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20.
[8] 江蘇省政府辦公室. 江蘇省物流業十四五發展規劃[EB/OL]. (2021-08-10)[2022-11-05].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1/8/10/art_46144_997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