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亞麗



摘? 要: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各行各業都積極的相應號召。教育行業也改變現有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各大高校推進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建設過硬的在線開放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的滿意度是值得關注的課題。文章利用因子分析(FA),提取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的關鍵影響因素,構建指標體系,利用灰色聚類法(GCM)對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進行評價,并分析評價結果,提出優化在線開放課程的對策,提高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質量。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評價
中圖分類號:F253; G642?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3.037
Abstract: In 2015, Premier Li Keqiang proposed the plan of "internet+", and all trades and professions actively answer the call. The education industry has also changed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ade full us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Major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 teaching, and build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s. The satisfac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s a topic worthy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FA)to extract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nline open course satisfaction,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uses Grey Clustering Method(GCM)to evaluate online open course satisfaction,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online ope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online open courses.
Key words: online; open course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0? 引? 言
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各行各業都積極的響應號召。教育行業也應改變現有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中指出:促進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因此,高校教師應迎接教育的改革和挑戰,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打造質量過硬的在線開放課程。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開始于2003年,經歷了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在線開放課程三個發展階段。2012年,美國一些著名大學開始建立在線學習平臺,并提供在平臺上的免費課程。關于在線開放課程的研究,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影響因素方面進行了研究:孫瑩[1]將精品課、精品資源共享課與在線精品課的特點比較,從模塊化教學內容、精細化教學設計、交互化問題討論、多元化學習評價、情景化實踐教學五個方面歸納了在線精品課程的建設思路;溫銀萍[2]以《液壓氣壓傳動技術》為例,論述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方案;俞國紅[3]圍繞在線共享課程的設計思路,提出了堅持聯動協調建設機制,堅持評價創新、堅持公益性服務、堅持數字化建設、堅持課程資源共享性的課程建設理念;王胤豐等[4]、黃會群[5]、楊根福[6]提出了MOOC使用的影響因素,Guo, et al[7]研究了學習者參與在線視頻課程的影響因素。關于在線開放課程的評價,譚園園等[8]構建了在線開放課程的評價指標體系;蔣志輝等[9]運用文獻研究法,探討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者滿意度的內涵、發展、影響因素;向婧[10]運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過程、學習效果與學習滿意度之間的影響機制。綜上,關于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的定量評價比較少,本文利用因子分析(FA),提取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的關鍵影響因素,構建指標體系,利用灰色聚類法(GCM)對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進行評價,并分析評價結果,提出優化在線開放課程的對策。
1? 因子分析
1.1? 因子分析數學模型。基于眾多的變量及其取值,從中提取出能夠比較全面反映事物性質的若干個公共因子C和系數n。其中C表示基于若干變量抽象化的公共因子,而n反映公共因子對變量的影響能力,這就是因子分析。對于一個包含n個變量的數據集,假設n個變量依次為X,X,X,…,X,最終的公共因子為C,C,…,C,那么對于第i個變量X,可以表示成預設公共因子C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表述為下列方程[11]:X=n*C+n*C+…+n*C+E。
1.2? 因子分析過程。本文閱讀相關文獻,通過訪談建設在線課程的相關老師,確定在線課程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
表1中25個影響因素之間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對25個影響因素降維,從而排除影響小的因素,獲得關鍵的影響因素。采取李克特五級量表法,進行調查問卷的編制,從湖南、上海、廣東三省選取經濟管理類、計算機類、土木工程類學生400名利用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獲取因子分析的數據。通過SPSS軟件,得到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得到,KMO值為0.706,顯著性為0.000,適合做因子分析。對問卷調查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各個主因子的特征值、累積貢獻率如表3所示,從表3得到,有四個因子變量的特征值大于1,且經過最大方差旋轉后它們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43.083%、24.562%、16.126%、12.340%,方差貢獻率為96.111%。
由旋轉后的主因子載荷矩陣得到,主因子F1在A1動畫、A2視頻、A3練習題、A12教學案例、A13實訓方案、A14電子課件上有較大的載荷,定義為“資源因子”;主因子F2在A4在線教學技術掌握程度、A5教師對學生在線學習的掌握程度、A16教師教學的準備、A17師資隊伍的穩定性、A18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有較大的載荷,定義為“教學團隊因子”;主因子F3在A6在線作業的布置情況、A7生生互動情況、A11師生互動情況上有較大的載荷,定義為“教學互動因子”;主因子F4在A8平臺的穩定性、A9響應速度、A10是否提供資源的下載、A15兼容性上有較大的載荷,定義為“資源平臺因子”。
1.3? 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根據上文因子分析的結果,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動態性的原則,構建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如表4所示。
2? 灰色聚類(GCM)模型的建立
2.1? 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評價指標的評分等級。進行在線課程滿意度的評價,需要將定性指標量化。本文將滿意度評價指標分為五類,即滿意度“非常低、低、一般、高、非常高”,分別賦值為1、2、3、4、5,若等級在相鄰的等級之間,則賦值為1.5、2.5、3.5、4.5。
2.2? 利用打分法建立滿意度評價樣本矩陣。
2.3? 確定滿意度評價灰類。本文假定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評價模型的白化權函數為直線型函數。評價灰色分為5類,滿意度評價的結果分別為:“非常低、低、一般、高、非常高”,用p=1,2,3,4,5,則白化權函數如下:
2.4? 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灰色評價系數的計算。
2.5? 在線課程滿意度灰色評價權矩陣的計算。
2.6? 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綜合評價。
3? 在線開放過程滿意度評價
從上可得,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綜合評價值為2.742,按照評價標準可得滿意度值在低和一般之間,滿意度偏低,并且通過層次分析法求得課程資源得權重較高,可見課程資源是影響課程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應引起重視。
4? 提升在線課程滿意度的建議
近年來,教育部提出,推動高校在線課程的建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學生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在提高課程數量的同時,如何保證建設質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升在線課程的滿意度是需要課程建設者關注的問題。結合上文的相關數據分析,提出以下提升在線開放課程滿意度的建議:
第一,優化課程建設團隊,重視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質量。在線課程以網絡為平臺,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因此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視頻必須短小精悍,精確地展示每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就需要在線課程建設之前,選擇專業里優秀的教師組成團隊,精心研讀課程大綱,分解細化知識點,制作微課、動畫,并根據講解的知識點,設計相應的練習,方便學生加深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從而實現學習-檢測-鞏固的閉環。以《運輸管理實務》這門課中,不合理運輸為例,首先選取對流運輸、倒流運輸、迂回運輸、過遠運輸這幾種典型的不合理運輸形式制作動畫,然后選取運輸合理化的措施這部分內容制作微課,最后設置相應的練習如:案例分析、單選、多選、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加入一些政策,以圖片、視頻、文字呈現,豐富課程內容。從上文的數據分析中,可知,課程資源是在線課程滿意度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課程資源的建設應該得到首要重視。
第二,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要有很強的互動性,考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改變單一的考核方式,進行多元化考核。為提高學習的效果,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時候,充分考慮00后學生的特點,加入網絡社交元素,學生可以在線成立學習小組,進行小組之間的PK,PK過程計入成績,作為期末考試的一部分。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隨時提出問題,學生搶答,隨時布置課堂作業,學生當堂完成,每節課統計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計入總評。通過在線開放課程的數據分析,精準地監控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課堂教學過程,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效果,調整教學內容,這些都成功的彌補了線下教學的不足。
第三,提高平臺交互頁面的設計水平,保證網絡的穩定性,加強平臺使用的培訓。目前的線上平臺,當訪問容量過大的時候,會存在網絡的延遲性,會出現卡頓的現象,影響學習的連續性,當視頻的播放量越大,卡頓的現象越明顯,因此,在線開放課程質量提高的同時,應該加大力度進行課程平臺的優化。同時,要加強平臺使用的培訓工作,很多老師和學生對平臺的使用不熟練,只了解部分的功能,沒有充分地利用在線課程的資源。
第四,學校制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運行機制。學校成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小組,出臺相應的政策,提供技術服務團隊,提供專項經費,鼓勵教師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并在教學中進行使用。
參考文獻:
[1] 孫瑩. 精品課衍變對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啟示[J].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51-53.
[2] 溫銀萍.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方案探索[J]. 職業技術,2017(4):55-57.
[3] 俞國紅. 基于CRP平臺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J]. 軟件工程,2016(8):24-26.
[4] 王胤豐,閆強. 基于UTAUT模型的學生MOOC學習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96-103.
[5] 黃會群.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在線開放課程使用影響因素研究[J].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10):121-124.
[6] 楊根福. MOOC用戶持續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016(2):100-110.
[7]? GUO PHILIP J, KIM J, R UBIN R. 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J]. ACM Learning at Scale, 2014(2):3-11.
[8] 譚園園,等. 在線開放課程評價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3):142-143.
[9] 蔣志輝,等. 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者滿意度研究:發展、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向[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3):34-43.
[10] 向婧. 在線學習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探討[J]. 教育觀察,2020(2):70-72.
[11] 馬秀麟,等. 數據分析方法及應用[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250-258.
[12] 單福彬. 基于灰色層次分析法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能力評價研究[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