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的消費減排政策演進:2003—2021年

2023-06-12 16:51:16郭蕾趙益民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3年1期

郭蕾 趙益民

摘要 “雙碳”目標導向下,政策工具對于強化公民踐行綠色低碳行為、塑造環境公民身份至關重要。該研究旨在運用政策文獻量化方法,從政策文獻計量和政策內容量化兩種研究路徑出發,對2003—2021年中國消費減排政策的演進歷程進行回溯。在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繪制政策熱點網絡圖來展示國家層面消費減排政策體系全貌后,該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內容,提煉出消費減排政策的引導型、激勵型和約束型三種政策工具及對應的11項減排抓手,并據此構建適用領域-工具類型的二維分析框架探究不同時期消費減排政策演變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研究發現:① 2003—2021年國家層面政策的出臺數量和高效力政策呈同向變化且數量變化波動較大,居民消費減排的戰略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②“ 節約資源”位于政策網絡的中心,是當前整個消費減排政策體系的重要抓手。另外,借助模塊化聚類發現當前政策目標分為“能源節約踐行”“綠色消費培育”“生活方式轉變”“思想意識引導”4類及圍繞目標展開的具體政策工具網絡群,但政策網絡規模存在明顯差異,圍繞“綠色消費培育”目標的政策體系仍在建設中。③借助二維分析框架,對起步期、發展期、夯實期、深化期4個階段進行分析,發現不同階段政策焦點的轉變契合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的現實需要。但政策工具使用比例失衡、宣傳型工具比重大、政策減排目標過于集中的事實表明,今后,政府在鞏固深化期成果,完善現有政策體系的同時,應進一步強化制度供給,提升消費減排戰略地位,不斷保優補劣,將減排抓手由靶向聚焦向均衡化轉變,調整政策工具比重,平衡政策體系結構。

關鍵詞 消費減排政策;政策文本;內容量化;政策計量

中圖分類號 X-01;F7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23)01-0186-11 DOI:10. 12062/cpre. 20221006

在需求牽引供給的國內大循環背景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目標,國家已將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2021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進一步指出“在消費領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政策重心轉變的過程體現了從消費端減排的必要性,中國政府正逐步將減排工作聚焦到居民消費上來。而當前學界圍繞消費減排政策研究甚少,相關研究多基于質性方法對促進綠色低碳消費政策進行解讀,鮮有研究系統分析中國政府出臺消費減排政策聚焦點、相關政策工具特性、不同階段上政策主題變遷過程。但這些問題的解答對未來完善消費減排政策,總結與歸納中國式消費減排體系的發展軌跡至關重要。因此,該研究嘗試從政策文獻計量和政策內容量化兩種研究路徑出發,對國家層面消費減排政策進行量化研究,以在傳統政策“ 解讀”基礎上,為消費減排政策研究進行補充擴展。

1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隨著低碳經濟迅速發展,“綠色消費”“低碳消費”“可持續消費”等新型消費理念出現并吸引大量學者關注。目前,學界對相關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一致意見,莊貴陽[1]認為上述概念的差別主要是著眼點及政策語境的差異,而在實際中均是從居民消費端著手,以解決能源、環境和生態問題。因此,該研究從政策工具角度出發,將針對上述不同類型消費的政策統稱為消費減排政策,并挖掘其當前研究進展。

針對消費減排政策的討論,圍繞不同研究對象可將現有研究分為三類:①圍繞治理主體,探究政策工具對消費行為的作用機制及干預效果。其中,張遠[2]探究了價格機制對綠色消費的影響,申嫦娥等[3]利用問卷調查結合ABC 理論探究財稅政策對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宋妍等[4]比較了補貼和稅收兩種單一工具對個體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在單一政策討論的基礎上,王建明等[5]探討了控制、綠色產品認證、購置補貼、信息提示4種政策工具組合對消費者綠色消費偏好的影響;在工具影響機制上,張新寧等[6]構建工具-態度-綠色消費行為的傳導機制進行探究,朱迪[7]拓展了政策對可持續消費的促進機制,Yu?an等[8]利用不同中介因素探究政策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機制,陳凱[9]通過梳理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者的關系,探究信息干預影響企業決策進而影響消費者綠色行為的傳導機制。②圍繞消費者群體,探究綠色低碳消費行為受何種因素影響以完善現有政策。透過低碳消費對實現“雙碳”目標作用機制的研究[10]及綠色消費對技術進步倒逼機制[11]的研究,發現綠色低碳行為對于減排目標實現至關重要。在研究方法上,通過扎根理論、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研究個體心理意識[12]、社會參照規范[13]、行為實施成本[14]、低碳消費意愿[15-16]、環境價值觀[17]等個體因素對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從而從理論角度出發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干預路徑提供建議,并助推消費模式向綠色低碳升級。③圍繞國外減排政策,結合中國實際以完善政策體系。借鑒國際經驗能有效避免陷入經濟發展的高污染陷阱,促進GDP增長和環境污染脫鉤,如借鑒英國經驗推廣有引導作用的碳標簽[18]、德國經驗進一步細化產品認證標準[19]、國際組織提倡建立可持續消費的評價[20]等。

在此過程中,政策內容本身的研究正引起學界重視,有學者結合質性研究,以“解讀”方式對消費減排政策進行探究[21-24]。同時,隨著大數據技術推廣及跨學科交叉研究興起,政策文獻內容的量化研究成為可能。黃萃等[25]認為政策量化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方向,且不同于傳統政策“解讀”,更具理性、標準化、可重復的特點[26]。李江等[27]論述了文獻計量方法在政策研究領域中的聯系與區別。目前,政策量化分析法已經在醫療[28]、教育[29]、財政[30]等領域廣泛運用,以分析府際關系[31]、政策變遷過程[32]等相關問題。

當前,政策量化方法在消費減排政策領域應用較少,按研究方法將其分為兩類:①政策內容量化上,羋凌云等[33]通過量化節能政策指標對政策的效果進行評估;陳凱等[34]基于政府消費-企業生產-消費者消費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理論,用內容量化法編碼分析全國各省市在“十三五”期間綠色消費政策文本,認為地方政府尚未構建多元政策體系;崔曉冬等[35]通過對國家出臺的綠色消費政策進行層次梳理,統計不同領域的政策工具數,來洞察綠色消費政策分布情況。②政策計量研究上,共詞分析、聚類分析、社會網絡分析法等工具被引入使用。廖中舉等[36]將選取的關鍵詞構建成共詞矩陣,結合聚類分析法對關鍵詞進行分階段研究,確定政策變遷過程;Yang等[37]同樣使用聚類分析法,在三階段中各選10個高頻詞以梳理政策焦點變遷過程,并引入社會網絡法分析政策執行部門間的相互關系。縱觀政策量化方法在消費減排政策的應用,發現量化研究多側重于綠色消費政策,研究政策變遷歷程的方法多是基于聚類分析法對篩選后的少量關鍵詞進行聚類或者基于詞頻法進行初步研判。

綜上,基于文獻梳理發現當前學界圍繞政策干預及其效果、消費者綠色消費行為、政策完善的研究已較為豐富,而針對消費減排政策的政策內容研究相對較少,除政策“解讀”方式外的量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隨著政策文獻量化方法在公共管理領域的運用,需要利用這一工具對現有政策進行科學梳理以進一步完善消費減排政策體系。當前文本量化在消費減排政策的研究存在研究方法單一、研究對象不聚焦、關鍵詞選擇較少等不足,難以真正挖掘政策量化的內部變遷過程,同時,鮮有研究全方位展現當下政策演進的內部關系。因此,該研究嘗試從政策文獻計量和政策內容量化兩種研究路徑出發,在整體政策聚焦點研究中,不再使用詞頻統計法對全貌進行描述,而是基于共詞矩陣引入社會網絡分析法構建政策熱點網絡,以突破聚類分析法對選詞數的限制,并進行可視化展現。在政策變遷的研究上,為更好展示政策全貌,充分結合質性和量化方法,在對政策文本進行編碼和全面梳理的過程中,總結提煉消費減排政策的三類政策工具,搭建起用于內容量化分析的二維分析框架,以細致挖掘政策內部的變遷過程。

2 研究方法與樣本選取

2. 1 研究方法

2. 1. 1 政策文獻計量

政策文獻計量是將文獻計量中詞頻分析、共詞分析、網絡分析等方法遷移至政策研究領域。其中,共詞指兩個相同關鍵詞在同一篇文本同時出現的次數[38],將關鍵詞組成矩陣的共詞矩陣可繪制社會網絡圖,用以可視化展示詞的“親疏關系”。

2. 1. 2 政策內容量化

政策內容量化是計算機輔助內容量化分析的產物[39],基于研究問題設定分析維度及各分析單元,并以此為標桿測量政策文獻中的特征變量,以發現文字背后所隱含的政策導向。

2. 2 樣本選取與預處理

按照“提煉研究相關特征,量化分析相關指標”的文本收集流程[40]著手數據處理工作。由于2003年是“低碳經濟”概念提出元年,此后引發了各界對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關注[1]。該研究選取2003—2021年為研究期,以__全國人大、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等為政策制定主體,收集國家層面消費減排相關的紅頭文件及法律法規。文本檢索來源包括:①國家政府網站、相關部門官網;②北大法寶數據庫;③《中國環境年鑒(2003—2020)》中《重要法律、法規、文件》項和《歷年環境保護大事件》項;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2008—2021)》等。通過逐篇通讀文本內容方式,保留2003 到2021年綠色消費、低碳消費、居民生活消費等相關政策共計207份,構建政策語料庫雛形。

內容量化研究需進一步對文本內容編碼形成文本單元(表1)。因政策并非通篇圍繞消費減排政策展開,為保證政策內容契合研究主題,確立相關性遴選原則,將內容重復、相關程度低的部分進行剔除[41],僅保留與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相關的內容和措施。如《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居民綠色低碳行動是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僅保留本條對應文本。

政策計量研究需將文本變為結構化向量,首先使用Python語言編寫程序,用jieba庫進行中文分詞并剔除停用詞,為避免專有名詞無法被有效劃分,自建包含“綠色消費、低碳產品認證、階梯電價”等62個詞的詞典,并將“節能”全部換為“節約能源”實現詞的合并,完成文本預處理工作。

3 中國消費減排政策體系的議題分布

基于文獻計量法,該研究使用政策關鍵詞作為社會網絡節點,根據共詞矩陣確定節點間的關系,以加權中心度為節點測度標準,繪制無向的政策熱點網絡圖,以對政策體系整體布局進行宏觀把握。

3. 1 基于發文部門劃分的政策數量演變

將國家層面頒布政策劃分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法律、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和各部門發布的規章制度兩部分,對政策時間變化趨勢初步了解。據圖1,從總體變化趨勢看,政策總量變化趨勢和法律及行政法規的變化趨勢一致,且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波動趨勢,體現政策的出臺是根據現實需要的調整過程。具體來看,政策出臺數分別于2013和2016年達到高峰,且對應年份各部門出臺部門規章數遠超過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和相關法律的數量,總體發文趨勢同政策力度高的部門保持一致性,體現出明顯的方針政策的導向作用,這是受政策力度同政策發布部門緊密相關的影響[33]。

3. 2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政策熱點

篩選出已清洗文本關鍵詞后,利用Gooseeker 構建165×165的共詞矩陣,結合社會網絡分析法,使用Gephi繪制政策熱點網絡(圖2)。繪制過程中,由節點度數大小決定其位置(越接近網絡中心,節點度值高、越重要),由共詞強度決定節點間的連線的粗細(線越粗表示這組關鍵詞相關度越高)。

從節點出發,“節約能源”“公眾”“宣傳教育”“綠色消費”“生活方式”等節點較大且位于網絡中心,成為網絡的“一級中心詞”。各節點度值較為接近(節點所連接邊的數量)依次為160、153、152、150及145,節點連接邊數差別小;而從加權度(所有邊的權重求和)看依次為3 800、3 340、2 702、2 144及2 444。因此,用參照加權度設置節點大小。

就政策聚焦點而言,“節約能源”在觀測期內始終是政策的核心導向(度值高、加權度值高),從該節點出發連接其余各節點的邊更粗,代表該詞同其余詞的共詞強度高。在模塊化分類上,基于Gephi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將政策熱點劃分為能源節約踐行(紅色)、綠色消費培育(藍色)、生活方式轉變(綠色)、思想意識引導(黃色),見圖2。

(1)圍繞“能源節約踐行”政策目標,通過鎖定消費者群體這一政策對象,使用豐富的政策工具引導消費行為。涉及民眾節約能源的政策靶向有“消費者”“汽車”“公共交通”“電、柴油、成品油、天然氣”等,圍繞這些靶向目標的具體政策工具選擇包括:①引導型工具的“能源標識、低碳產品認證、環境標志”等;②約束型工具有“燃油稅、懲罰性電價、階梯電價、所得稅”等;③激勵型工具中“財政補貼、消費信貸、以舊換新”等。可看到,紅色節點數量最多且詞間的共現頻次及網絡密度高,即圍繞節能減排目標產生了較強的政策聯動,表明國家針對消費端為實現減排目標,圍繞“能源節約”這一基本點進行了豐富的政策供給。

(2)圍繞“綠色消費培育”政策目標,現有政策圍繞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出發進行設計,分類后圍繞本目標的節點少于其他節點,政策體系圍繞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過程,注重產品回收利用、倡導垃圾分類等操作性要求,貼合當下垃圾分類、低碳可循環的理念,未來需豐富政策工具以進一步實現這一政策目標。

(3)圍繞“思想意識引導”目標,主要借助新聞媒體渠道實現對廣大公眾的引導,通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型社會建設”的理念,以實現居民端消費結構的調整,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4)圍繞“生活方式轉變”目標,基于共享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工具圍繞著生活方式轉變,全國節約能源宣傳周等活動弘揚新思想,共建美麗中國。本模塊,節點數量多,但節點較小,說明節點的聚類中心度相對較低,這與相關關鍵詞在政策中出現頻次低緊密相關,考慮到相關術語產生時間較晚,在整體政策中比重相對較低,這一現象也能得以說明,未來政策資源需進一步傾斜。

4 中國消費減排政策體系的發展軌跡

基于內容量化法,該研究首先確定工具類型-適用領域的二維分析框架,隨后結合不同階段劃分對政策演變過程進行研究,探究政策變遷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4. 1 消費減排政策二維分析框架

4. 1. 1 X維度:政策工具類型

起初對環境政策工具的分類是“命令-控制”型和“市場主導”型環境規制工具的“二分法”[ 42]。之后,將自愿型環境規制從市場型規制中抽離出來,形成“ 三分法”。目前,“二分法”和“三分法”是學界對環境政策工具所普遍接受的分類[43-44]。郭朝先[45]也將其生動地表述為“蘿卜”“大棒”和“說教”。消費減排政策從屬于環境政策,其劃分亦受三分法影響。曾凡銀[46]在節能減排政策劃分為包括財稅政策、價格政策等一般政策,特殊性政策及間接引導政策。崔曉冬等[35]將中國綠色消費政策劃分為經濟類和信息化類工具兩種,該研究通過提煉政策工具分類及其特征,將消費減排政策劃分為三類,見表2。

4. 1. 2 Y維度:居民消費領域劃分

《中國統計年鑒》中將居民消費支出項目分為8類,這8類消費已囊括中國居民消費支出,且8類消費對應產業的歸類研究已較為成熟,有助于為文本單元歸類提供參照。由此,選取8類消費支出為Y維度分析標準。同時,考慮到8類消費可同恩格斯對消費資料的三層次劃分相結合[47],將衣食住納入生存型消費,教育文娛、交通通信、醫療支出納入發展型消費,生活用品支出和其他支出納入享受型消費一列[48]。需說明的是,該研究出于普遍性考慮,分類時未考慮高級食物、高級衣物等消費需求升級的演進過程,僅將衣食住歸入人生存所必需的消費進行考量。綜上,結合X維度及Y維度最終形成二維分析框架,詳見圖3。

4. 2 消費減排政策變遷趨勢及特征

2003年恰逢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該研究以全面落實黨代會精神年份為時間節點,將研究周期劃分為4個階段:起步期(2003—2007年)、發展期(2008—2012年)、夯實期(2013—2017年)和深化期(2018—2021年)。

4. 2. 1 起步期(2003—2007年)

20世紀之初,中國人口總量不斷增加,能源需求量擴大,而受限資源數量有限、能源利用率低等狀況,產生了能源供需矛盾的問題。為解決這一矛盾,圍繞著以人為本,提出科學發展觀,倡導優生優育、節約資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表3可以看出:①引導型工具集中在能源領域,主要倡導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使用,大力發展低能耗的服務業,并推動構建環境認證管理體系。②約束型工具有曝光負面行為、出臺燃油稅等,國務院辦公廳于2007年出臺“限塑令”,限制居民塑料購物袋使用。③在激勵型政策上,《節約能源法》強調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在實質性利益補貼方面,舉措多圍繞“節能照明設備”推廣展開,并開啟表彰活動。

總之,第一階段作為起步階段,政策出臺初衷是圍繞著能源供需矛盾解決展開,尚未出現減少污染物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目標,多圍繞汽油和電等民用能源,并以宣傳類工具為主導。

4. 2. 2 發展期(2008—2012年)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2008年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并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同年,發改委成立應對氣候變化司。從會議精神到部門改革,黨和政府對環境問題愈發重視,這一階段相關政策數量直線上升。

從表4看出:①為引導循環經濟,利用引導型工具健全回收相關行業準則、完善廢棄物回收渠道,通過激勵型工具鼓勵以舊換新、收舊售新等。2008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倡導逐步使用價格政策,來引導公眾對能源的使用。②在汽車使用上,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數據,自2009至2011年,中國民用汽車擁有量年增速超過20%,2012年存量已超過1億輛。本階段逐步增加約束型工具使用,以引導公眾對汽車的使用,如“加征車輛購置稅、加速老舊汽車報廢、提高大排量汽車稅率、加速黃標車淘汰進程、實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等,并配合節能汽車購買定額補助的激勵型工具。③在能源使用上,引導型工具側重在原有能效標識的基礎上,組織建立低碳產品標準、標識、認證制度及管理辦法來引導綠色消費,并于2012年由17部門聯合印發《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在約束型工具上,通過“白熾燈淘汰五階段、懲罰性電價、階梯電價”等對居民用電逐步進行引導。

第二階段政策數量直線上升,政策覆蓋領域逐步擴大,圍繞著民用汽車存量擴大的現狀,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汽車耗能進行管控。同時圍繞循環經濟發展,積極完善相關行業準則及回收渠道。

4. 2. 3 夯實期(2013—2017年)

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同時,隨著擴大需求政策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上日程,通過生活需要帶動生產活動調整。

由表5可以看出:①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廣綠色消費和低碳消費以倒逼綠色生產。在引導型工具上,自2013年起的“全國低碳日”,將節能減排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教育、文化教育、職業教育體系之中,并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宣傳教育主題活動,促進公眾知行合一。另外,商務部在2016年牽頭聯合出臺《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首次從政策層面明確界定關于綠色消費的具體概念和行為準則,并完善了衣著領域的消費減排政策。②隨“互聯網+”推進,政策一方面依托電商平臺信息集合優勢,有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加速“二手車”等二手產品流通。同時,圍繞共享經濟,扶持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產業發展,有效解決通勤“最后一公里”難題。③在政策適用領域上,居住、交通和生活領域延續上一階段的政策熱度,為滿足公眾的居住需求,結合北方居民冬季取暖,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的現實問題,不斷改善居住條件以解決相關的能源使用難題,并將焦點逐步轉向餐飲、旅游等服務行業,如減少一次性用品供給,推進綠色旅游產業發展。

這一階段,在智能設備普及、互聯網連通萬物背景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注重生產和生活的協同作用,大力發展綠色消費、低碳消費。此階段約束型和激勵型工具逐步形成體系,適用領域由交通為主導轉移到居民居住和日常生活支出領域。

4. 2. 4 深化期(2018—2021年)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構成要素,把美麗中國列入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使污染防治成為三大攻堅戰的攻克關卡。同時,在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組建形成生態環境部。進入深化期,政策不斷深化前三階段積累政策成果并圍繞新主題完善政策體系。由表6可以看出:減排靶點為污染控制與溫室氣體減排協同控制,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詳細介紹了“碳達峰”的十大行動,其中綠色低碳全民行動赫然在列,藍天保衛戰作為污染防治的攻克重點亦是亟須解決的難題。在引導型政策上,不斷弘揚生態文明觀,發揮生態文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支柱作用。此外,出臺《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加強生態文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強對公眾有關全球變暖的宣傳,滿足公眾對生態文化產品的需要,提升公眾全球氣候變化意識。

另一方面是圍繞前三階段的主題進行深化:①節約能源前期政策相較完善,居住方面能源相關的新出臺的約束型及激勵型政策不斷減少。②在推進循環經濟上,善相關行業準則及回收渠道。

4. 2. 3 夯實期(2013—2017年)

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同時,隨著擴大需求政策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上日程,通過生活需要帶動生產活動調整。

由表5可以看出:①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廣綠色消費和低碳消費以倒逼綠色生產。在引導型工具上,自2013年起的“全國低碳日”,將節能減排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教育、文化教育、職業教育體系之中,并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宣傳教育主題活動,促進公眾知行合一。另外,商務部在2016年牽頭聯合出臺《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首次從政策層面明確界定關于綠色消費的具體概念和行為準則,并完善了衣著領域的消費減排政策。②隨“互聯網+”推進,政策一方面依托電商平臺信息集合優勢,有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加速“二手車”等二手產品流通。同時,圍繞共享經濟,扶持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產業發展,有效解決通勤“最后一公里”難題。③在政策適用領域上,居住、交通和生活領域延續上一階段的政策熱度,為滿足公眾的居住需求,結合北方居民冬季取暖,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的現實問題,不斷改善居住條件以解決相關的能源使用難題,并將焦點逐步轉向餐飲、旅游等服務行業,如減少一次性用品供給,推進綠色旅游產業發展。這一階段,在智能設備普及、互聯網連通萬物背景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注重生產和生活的協同作用,大力發展綠色消費、低碳消費。此階段約束型和激勵型工具逐步形成體系,適用領域由交通為主導轉移到居民居住和日常生活支出領域。

4. 2. 4 深化期(2018—2021年)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構成要素,把美麗中國列入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使污染防治成為三大攻堅戰的攻克關卡。同時,在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組建形成生態環境部。進入深化期,政策不斷深化前三階段積累政策成果并圍繞新主題完善政策體系。

由表6可以看出:減排靶點為污染控制與溫室氣體減排協同控制,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詳細介紹了“碳達峰”的十大行動,其中綠色低碳全民行動赫然在列,藍天保衛戰作為污染防治的攻克重點亦是亟須解決的難題。在引導型政策上,不斷弘揚生態文明觀,發揮生態文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支柱作用。此外,出臺《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加強生態文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強對公眾有關全球變暖的宣傳,滿足公眾對生態文化產品的需要,提升公眾全球氣候變化意識。

另一方面是圍繞前三階段的主題進行深化:①節約能源前期政策相較完善,居住方面能源相關的新出臺的約束型及激勵型政策不斷減少。②在推進循環經濟上,__主要靠對居民的宣傳性引導,而強制性的行政干預和介入較少。從消費減排政策的領域緯度看,政策目標有明顯的階段性演變,政策適用領域從生存型消費逐步轉到享受型消費政策,在第一階段上主要集中在生存型消費,該類政策適用的占比接近一半(47%);第二階段逐步發生適用領域轉移,在發展型消費占比為41%;第三階段過渡到發展、享受型消費領域的工具數比例并重,分別為34%和35%;第四階段主要集中在享受型消費42%。從二維框架整體看,針對整體適用領域,政策工具選用整體較為平衡,圍繞發展型消費為主的工具略高,分別為生存型(125%)、發展型(145%)、享受型(130%);針對各適用領域,發現工具已涵蓋各適用領域,但工具運用比例失衡,依次為:引導型工具(181%)、激勵型工具(123%)、約束型工具(96%)。約束型工具占比較低,表現出引導為主、懲罰約束為輔的政策制定偏好,體現出背后政府介入程度的差異。

5 結論與政策建議

依托2003—2021年國家部門聯合出臺的207份消費減排政策,綜合質性和量化的研究優勢,從政策計量分析和政策內容量化兩種研究路徑出發,借助共詞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內容分析法,對當前政策出臺的整體架構和政策演變過程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結論。

(1)2003—2021年政策出臺的數量和高效力政策呈同向變化且數量變化波動較大,波動峰值多出現在黨的重要會議節點或五年計劃開端,體現較強的政策導向性和戰略布局。

(2)政策文獻計量研究中,借助政策熱點網絡洞悉整個政策架構,發現“節約資源”位于政策網絡中心是整個消費減排政策體系的重要抓手。同時,借助模塊化聚類,將現有政策劃分為“能源節約踐行”“綠色消費培育”“生活方式轉變”“思想意識引導”4個政策目標,及圍繞目標展開的具體政策工具網絡群。

(3)政策內容量化研究中,消費減排政策經過近20年的修改和完善,已構建了涵蓋多個領域的均衡完備的指導性政策體系,經歷了起步期、發展期、夯實期、深化期4個階段,各階段的治理主題具備一定的延續性及延續創新。通過梳理消費減排政策總結出引導型、激勵型和約束型三類政策工具,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工具類型-適用領域的二維分析框架,對不同階段的編碼數據進行劃撥,發現政策聚焦點從“以人為本,科學可持續發展”到“聚焦能源,助力循環經濟發展”再到“數字共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后是“雙碳引領,減污降碳協同推進”,政策主題的轉變同現實生活中消費結構升級及技術革新推動人們生活方式調整的現實情況相契合。

基于上述結論,未來政府在消費減排政策方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強化制度供給,提升消費減排戰略地位。當前,消費端節能減排已被納入國家環境治理體系之中,但是當前政策體系的減排成效有限,居民消費碳排放仍呈上升趨勢,壓實消費者減排責任刻不容緩[49]。因此,要提升消費減排戰略地位,發揮國家整體規劃的導向作用,緊緊圍繞消費端,設置方向明確、權責清晰的減排目標,為各職能部門政策出臺指明方向。

(2)保優補劣,將減排抓手由靶向聚焦向均衡化轉變。該研究通過對政策熱點網絡進行模塊化劃分發現,圍繞“能源節約踐行”目標的政策網絡規模大,政策工具群已漸趨完善,而圍繞“綠色消費培育”目標的政策網絡規模小。從消費端出發,實現節能減排需要從4個政策子目標出發協同發力,以保證消費減排目標的順利達成。因此,需平衡政策注意力,合理劃分不同政策目標下,執行層面政策工具的種類和數量。注重高效政策工具在不同領域間的遷移,在確保政策內部連貫性的基礎上,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如歸納總結達成“能源節約踐行”目標的各種政策工具,將其遷移推廣到余下領域,以打好政策“組合拳”。

(3)調整政策工具比重,平衡政策體系結構。當前引導、激勵、約束型工具使用比例分別為45. 25:30. 75:24,明顯看出各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存在明顯差異。雖然社會可參照規范對于規范消費者個體行為的重要作用[14],引導型的工具的使用必不可少。但是政策目標主體的消費者在踐行低碳行為時的復雜性,使用包含補貼、減稅等市場化色彩的成分的激勵型工具,有利于消費者群體提升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積極性。同時,約束型工具雖具備運動式治理模式的不可持續性特點,但是相對公正嚴謹,適當使用有利于政策目標的如期達成。綜上,建議在使用引導型工具的基礎上,增加激勵型工具的使用,根據目標規劃路線圖的實際需要適當使用約束型政策工具。

(4)落實深化期成果,完善現有政策體系。消費減排政策經過4個階段的探索,已形成覆蓋各消費領域的政策體系。由于消費減排政策不單是減污降碳,還應遵循消費模式的轉變,政策工具應當反映時代變遷特點。當前,進入深化期,政策制定主體圍繞循環經濟、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等經濟新形態,結合大數據、云技術等新手段,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政策,反映出明顯的時代特征。而在對政策編碼過程中發現,現有政策工具仍有進一步完善空間。比如“碳普惠”是作為消費減排行之有效的制__度,應盡快落實綠色消費積分制、低碳生活計算器等減排機制實施細節,健全其配套措施,打造全國碳普惠數字平臺;宣教工作應更注重實際,增加宣傳效果的考核評估,并圍繞“雙碳”目標實現,突出提升全民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相關教育;盡快統一各環境標識、低碳標識,為公眾在選擇低碳消費時提高有效的窗口指導;出臺各行業回收利用標準,形成涵蓋生產者、使用者和消費者等多方協同的回收利用體系。

參考文獻

[1] 莊貴陽. 低碳消費的概念辨識及政策框架[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2):47-53.

[2] 張遠. 運用價格機制促進綠色消費的政策研究:基于對北京市實踐的思考[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6):14-15,40.

[3] 申嫦娥,田悅,魏榮桓,等. 財稅政策對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的影響:基于北京市居民抽樣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J]. 稅務研究,2016(2):98-104.

[4] 宋妍,李振冉,張明. 異質性視角下促進綠色產品消費的補貼與征稅政策比較[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8):59-65.

[5] 王建明,趙婧. 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監管政策的選擇偏好和政策組合效果模擬[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1,31(12):104-115.

[6] 張新寧,王敏達,包景嶺. 政策工具視角下的公眾綠色消費行為影響機制研究[J]. 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2,41(6):111-117.

[7] 朱迪. 我國可持續消費的政策機制:歷史和社會學的分析維度[J]. 廣東社會科學,2016(3):213-222.

[8] YUAN T T,GUAN Q T,BO X.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govern?ment pro?environment policy leading effects on multi?level factorsthat influences on People s 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ur[J]. IOP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0,576:012016.

[9] 陳凱. 信息干預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分析[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0,11(S1):126-131,161.

[10] 薄凡,莊貴陽.“雙碳”目標下低碳消費的作用機制和推進政策[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1):70-82.

[11] 國合會“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社會治理專題政策研究”課題組,任勇.“十四五”推動綠色消費和生活方式的政策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2020,12(5):5-10.

[12] AWUNI J A,DU J 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n Chinese cities:green purchasing intentions of young adul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consumption values[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6,24(2):124-135.

[13] 王建明,賀愛忠. 消費者低碳消費行為的心理歸因和政策干預路徑:一個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J]. 南開管理評論,2011,14(4):80-89,99.

[14] 王建明,王俊豪. 公眾低碳消費模式的影響因素模型與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論的一個探索性研究[J]. 管理世界,2011(4):58-68.

[15] 石洪景.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城市居民低碳消費意愿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5):25-35.

[16] 李創,邵瑩. 綠色消費情境下如何提高意向與行為的一致性:基于調節效應的實證檢驗[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0,34(8):19-26.

[17] 王世進,周慧穎. 環境價值觀影響生態消費行為:基于中介變量的實證檢驗[J]. 軟科學,2019,33(10):50-57.

[18] 俞海山. 論低碳消費促進手段的“鉆石模型”:基于功效和機理的分析[J]. 浙江學刊,2015(5):166-171.

[19] 楊曉燕,賀姣佼. 德國的可持續消費政策及其調整[J]. 消費經濟,2015,31(1):41-45.

[20] 李霞,彭寧,周曄. 國際可持續消費實踐與政策啟示[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5):46-50.

[21] 馬維晨,鄧徐. 我國綠色消費的政策措施研究[J]. 環境保護,2017,45(6):56-59.

[22] 彭妍妍,藺昊欣. 我國綠色消費政策概況[J]. 標準科學,2016(S1):111-116.

[23] 趙雯硯,楊建新. 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視角的中國綠色消費政策體系初探[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S2):95-98.

[24] 李思楠,盛韻穎,陳凱. 中國綠色消費政策變遷歷程和演進邏輯:基于多個政策文本的扎根理論研究[J]. 資源開發與市場,2022,38(4):413-419.

[25] 黃萃,任弢,張劍. 政策文獻量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方向[J]. 公共管理學報,2015,12(2):129-137,158.

[26] 黃萃. 政策文獻量化研究[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3-6.

[27] 李江,劉源浩,黃萃,等. 用文獻計量研究重塑政策文本數據分析:政策文獻計量的起源、遷移與方法創新[J]. 公共管理學報,2015,12(2):138-144,159.

[28] 何振宇,白枚,朱慶華. 2013—2017年我國養老政策量化研究[J]. 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9,9(1):21-29.

[29] 李春林,鄧寒怡. 中+H,國省域“雙一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45-151.

[30] 李響,殷林森. 財稅金融政策如何驅動科技創新發展:基于上海1979—2020 年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J]. 中國科技論壇,2022(2):32-40.

[31] 黃萃,任弢,李江,等. 責任與利益:基于政策文獻量化分析的中國科技創新政策府際合作關系演進研究[J]. 管理世界,2015(12):68-81.

[32] 王長松,何雨,楊矞. 中國文化產業政策演進研究(2002—2016)[J]. 南京社會科學,2018(7):133-142.

[33] 羋凌云,楊潔. 中國居民生活節能引導政策的效力與效果評估:基于中國1996—2015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資源科學,2017,39(4):651-663.

[34] 陳凱,李思楠. 基于政策工具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消費政策文本分析[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1):96-110,112.

[35] 崔曉冬,劉清芝,周才華,等. 中國綠色消費的政策和實踐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2020,12(1):58-65.

[36] 廖中舉,項禹榕. 中國綠色消費政策變遷及演進趨勢:基于1994—2018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 商業經濟研究,2020(14):58-61.

[37] YANG M H,CHEN H,LONG R Y,et al. Overview,evolution and thematic analysis of China s green consumption policies: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policy texts[J]. Sustainability,2020,12(20):8411.

[38] CALLON M, COURTIAL J P, TURNER W A, et al. From trans?lations to problematic networks: an introduction to co?word analy?sis[J].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1983, 22(2): 191-235.

[39] 邱均平,鄒菲. 國外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概況及進展[J]. 圖書情報知識,2003(6):6-8.

[40] 朱雪忠,胡鍇. 中國技術市場的政策過程、政策工具與設計理念[J]. 中國軟科學,2020(4):1-16.

[41] 姜雅婷,柴國榮. 安全生產問責制度的發展脈絡與演進邏輯:基于169份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2001—2015)[J]. 中國行政管理,2017(5):126-133.

[42] ATKINSON S E,LEWIS D H. 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air quality control strateg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74,1(3):237-250.

[43] 王紅梅,王振杰. 環境治理政策工具比較和選擇:以北京PM2. 5治理為例[J]. 中國行政管理,2016(8):126-131.

[44] 安巖,顧佰和,王毅,等.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政策進展、問題與對策[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1,17(2):184-194.

[45] 郭朝先. 我國環境管制發展的新趨勢[J]. 經濟研究參考,2007(27):30-35.

[46] 曾凡銀. 中國節能減排政策:理論框架與實踐分析[J]. 財貿經濟,2010(7):110-115.

[47] 李治國. 試論消費資料的三大類的劃分標準[J]. 江漢論壇,1987(10):46-48,45.

[48] 崔盼盼,趙媛,張麗君,等. 基于不同需求層次的中國城鎮居民消費隱含碳排放時空演變機制[J]. 生態學報,2020,40(4):1424-1435.

[49] 莊貴陽. 碳中和目標引領下的消費責任與政策建議[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14):62-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一二区|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色综合五月|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第八页| 尤物国产在线| 色综合综合网|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91在线|中文|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欧美h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在线看国产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干中文字幕|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91在线|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一级全黄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911亚洲精品|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91精品网站| 亚洲三级成人|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精品自拍|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一级毛片网| 欧美色伊人|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99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亚洲毛片在线看|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久久77777|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国产一级裸网站| 日本a∨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网|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天天色综网| 久久五月视频| 精品91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91精品综合| 黄色福利在线| 国产99视频在线|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