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辰 杜華健 汪冰

受美國銀行危機和OPEC+減產影響,年初以來油價呈現“兩跌一漲”走勢。
今年年初以來油價寬幅震蕩運行,大致走勢可歸納為“兩跌一漲”。“兩跌”主要是對美國銀行業危機的反應,“一漲”則是受OPEC+減產利好影響。短期內,市場聚焦于金融側潛在危機不利于國際油價上行;中期看,駕駛季臨近國內外需求均有復蘇向好跡象,疊加5月OPEC+減產實施,供需緊平衡下油價繼續下探空間有限。
呈收斂三角震蕩運行
年初至3月中旬,市場處于供給、需求等因素分歧階段,多空博弈膠著難以選擇運行方向。需求側看,歐美經濟衰退預期濃郁,而中國需求抬頭向好。1月美、歐制造業PMI均連續7個月低于榮枯線,世界銀行更是預計2023年美國經濟增速將降至0.5%,比之前的預測低1.9%。經濟衰退預期抑制需求恢復,美國成品油消費量在經歷圣誕假期高峰后連續多周呈現下降趨勢,2月美國油品特別是汽油消費量顯著低于過去5年均值水平。而年初國內度過疫情高峰后,居民道路出行強度快速回升,并略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國內航空出行也較快復蘇,2月末國內航班的執飛數量恢復至2019年的94%。一季度全球需求總體呈現“東升西降”格局。
與此同時,市場預期俄羅斯成品油禁運制裁實施后將壓減供應增量。2月5日起,歐美對俄成品油制裁實施。與原油不同,擁有成品油進口豁免權的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對俄成品油的進口量較小,2022年不足2萬桶/日。由于轉運船只缺口、目標市場有限、煉油利潤高企等因素,市場判斷成品油制裁將比原油制裁產生更大影響,致使俄油產量出現較大降幅。實際上,截至4月俄成品油已明顯轉向土耳其、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量降幅有限,也為后期的油價下行奠定了基礎。
總體而言,此階段市場在歐美需求低迷與中國需求向好間徘徊,同時期待在俄成品油禁運后能夠縮減供應,油價呈收斂三角震蕩狀態,在80美元/桶上方波動。
恐慌情緒造成油價大跌
2022年后,美聯儲快速加息導致銀行存款大量流出,同時銀行資產端多為長久期的美債和MBS(住房抵押債券),難以及時出售以補充流動性。
此外,銀行支付存款需要的利率高于此前購買的長期債券利率,短期拆解成本的大幅上行也給其經營帶來極大壓力。在期限錯配和利率倒掛雙重影響下,美國中小銀行流動性持續趨緊。為收回流動性,硅谷銀行出售了約210億美元的資產,并產生了稅后18億美元的虧損,同時宣布進行新一輪籌資,其本意是為了改善自身流動性及資產負債狀況,但市場擔心該行的借短買長策略在高利率環境下無法持續,虧損可能繼續增多,同時由于很多科技公司的存款并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紛紛取款發生擠兌,最終引發市場恐慌,硅谷銀行隨之倒閉。以該行破產為起點,市場開始審視美聯儲大幅度、快節奏加息而造成的銀行業危機,恐慌情緒導致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布倫特價格迅速跌至72美元/桶左右,累計跌幅超過10%。
OPEC+減產保價推動油價上漲
2022年的高油價使得中東產油國獲利頗豐,也更加堅定了其維持油價高位的決心。硅谷銀行破產后油價持續下跌,在未等到美國收儲后,OPEC+決定減產以推升價格。4月2日,以沙特為首的8個OPEC+成員國發布自愿減產聲明,合計減產規模超過160萬桶/日,并從5月起執行至2023年年底。
與2022年10月減產的200萬桶/日不同,此次減產的基準是2023年2月的實際產量,而非產量配額,其實際效力或更加明顯。考慮到市場對俄羅斯所聲明的50萬桶/日減產已有預期,在其余各國均能履約的情況下帶來的減產規模將達到115萬桶/日,實際減產效果有可能超過去年的減產協議,并使基本面從供需緊平衡轉向供不應求。減產前,由于需求穩步恢復、非OPEC+國家產量增長,預計全年降庫30萬桶/日,市場總體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減產后,下半年降庫幅度或達到150萬桶/日,市場顯著進入供不應求狀態。受此影響,布倫特油價大幅上漲超5美元/桶,并持續上漲至87美元/桶附近。
油價回吐此前漲幅
今年4月末,第一共和銀行股價驟跌后破產,銀行業危機卷土重來,疊加美聯儲5月繼續加息25BP,對宏觀層面的擔憂再度主導市場情緒。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1.1%,顯著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6%;而3月美國CPI同比上漲5%,其中核心CPI環比上漲0.4%,整體通脹仍處較高水平,市場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加劇。
利率倒掛下破產銀行接踵而至,進一步強化了經濟衰退預期。第一共和銀行成為兩個月以來倒閉的第三家銀行,也是歷史上倒閉的第二大銀行。雖然該行已被摩根大通收購,短期兌付風險暫時消退,但5月美聯儲繼續加息25個基點,使得利率倒掛問題持續并加劇,近期三家銀行或仍是冰山一角,如果不能盡快改變利率結構倒掛的問題,銀行業危機仍將繼續存在。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情緒加劇,成為近期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油價遠期仍較樂觀
回顧年初以來的油價走勢,寬幅震蕩、兩跌一漲是主要特點。但展望下半年形勢,應仍持積極態度。
需求方面,“東升西降”向“東升西穩”轉變。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向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高于海外機構4%的普遍預期。在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二季度經濟增速更有望達到7%以上。從居民出行強度來看,五一假期國內迎來“報復性”出行,全國旅游出行合計2.74億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有效拉動需求增長。此外,歐美傳統駕駛季即將到來,美國需求近期也回歸至5年均值水平附近,在中國持續發力、西方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全球石油需求將繼續沖擊歷史新高。
供給方面,5月起OPEC+部分成員國將開始執行減產計劃,而以美國為首的非OPEC+國家剩余產能有限,難以彌補OPEC+的減產缺口。根據IEA預測,三季度起全球石油市場或產生190萬桶/日供應短缺,將對油價形成顯著托底作用。
總體而言,隨著中國穩經濟政策發力、歐美駕駛季來臨,OPEC+進入減產執行期、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及金融側均有望進一步轉強。在美國銀行業危機受控情況下,對后期國際油價仍持樂觀態度。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