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劇是中國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劇旋律婉轉、曲調優美、道白清晰,深受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地群眾的喜愛,尤其是一些流行唱段可謂家喻戶曉。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晉劇漸漸被邊緣化,晉劇劇團大大減少,晉劇受眾出現了斷層的情況,晉劇的傳播和推廣受到了阻礙。本文論述了新媒體時代晉劇傳播與推廣的意義,分析了新媒體時代晉劇傳播與推廣的難點,并提出了新媒體時代下晉劇傳播與推廣的對策。
新媒體時代晉劇傳播與推廣的意義
有利于戲曲文化的繁榮發展
中國戲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傳播與推廣晉劇,不僅是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也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晉劇是戲曲文化的一部分,晉劇的發展和傳播將直接推動戲曲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以晉劇表演中的服飾為例,戲曲里的服飾和鞋子被稱為行頭,是演員塑造角色的重要道具。晉劇的服飾和其他戲曲劇種的服飾都是一脈相承的,其服飾的布料多為紋布和緞,花紋多是龍紋、祥云、丹鳳,服裝式樣都是依照明清時期的樣式所制,這些服飾元素都是戲曲表演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近幾年來,國風文化的興起讓年輕人開始注意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晉劇的服飾作為傳統服飾的一種,通過新媒體手段對其加以推廣,有助于推動戲曲文化的發展。晉劇的發展和戲曲文化的發展繁榮息息相關,晉劇的傳播與推廣將直接為戲曲文化的發展弘揚提供新方法、打開新局面。
有利于地方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生活。當前,很多地方都在大力修建文化設施,像文化廣場、文化公園等等,建設這些文化設施需要深挖當地的特色文化,立足當地歷史,只有這樣,才能作為地方的一張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晉劇作為地方劇種,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將其融入地方文化設施的修建當中,既可以推動晉劇的傳播與推廣,也可以直接推動地方文化的繁榮,滿足當地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新媒體時代晉劇傳播與推廣的難點
文化多樣性的沖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多變化。不同于過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人們開始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去工作,可供人們休閑娛樂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而晉劇的鑒賞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電視、電影、歌劇、舞劇等文化形式也擠占了晉劇的發展空間,另外,外來文化也影響了晉劇的傳播。文化多樣性的沖擊,不利于晉劇的傳播與推廣。
晉劇相關從業人員的減少
晉劇日漸衰落的直接影響就是晉劇相關從業人員的減少。一方面,晉劇的創作者大大減少。晉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是融歌曲、音樂、舞蹈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所以晉劇對創作者的要求極高。晉劇的創作者不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歷史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音樂知識;不僅需要有高超的文字寫作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場面調度能力。另一方面,晉劇的演員大大減少。不同于當前的電視劇、電影演員,晉劇當中的武打戲較多,需要演員有高超的技藝,因此晉劇演員的培養周期長,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夠培養出一名合格的晉劇演員。除此之外,當前很多晉劇演員的收入和演出場次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由于晉劇的受眾越來越少,演出的場次安排自然也就越來越少,導致晉劇演員的收入微薄,不足以支撐日常生活所需,許多演員迫于經濟壓力便不再從事晉劇的演出,導致演員人數急劇減少,這也是晉劇傳播與推廣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新媒體傳播晉劇存在局限性
晉劇作為綜合性的表演藝術,需要在一方小小的舞臺上完成表演。這一方舞臺之上,每一個元素都具有象征意義,像舞臺上的桌椅道具、側面的伴奏班子、正面的演員等等,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才是一場完整的戲曲。借用新媒體技術來傳播晉劇時,攝影的鏡頭是依據導演的安排而定,很難兼顧到每一個觀眾的喜好,尤其一些特寫鏡頭可能只放大了演員的一部分動作,很難兼顧全身,這樣一來,晉劇演員表演的完整性就遭到了破壞,晉劇表演的藝術效果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也大打折扣,這不利于晉劇的傳播與推廣。另外,不同于電視、電影等圖像藝術,過去的晉劇表演講究演員和觀眾的良性互動,觀眾對演員的喝彩將直接關系到演員現場的發揮。一些側重講述歷史的晉劇往往會安排較多的武生戲,這些武生戲往往需要較高的技藝,所以在演員表演這些難度較高的武生戲的時候,觀眾多會喝彩,這些喝彩是對演員的肯定和鼓勵,會極大地提升演員的信心;相反,如果難度較高的武戲無人喝彩的話,那說明演員的技藝不夠精湛,這時演員也需要鞭策。所以,觀眾的反應也是晉劇演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新媒體時代,晉劇在通過熒屏呈現出來之后,往往都是錄制好經過剪裁的片段,觀眾的反應滯后于演出,這無形中讓晉劇的完整性大打折扣,對演員的演出效果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晉劇傳播與推廣的對策
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助力晉劇傳播與推廣
晉劇是傳統藝術,新媒體是新興產物,想要讓二者更好地融合,就必須充分發揚各自的優勢。近些年來,經過新媒體行業和晉劇行業專家學者的團結合作,晉劇的傳播與發展逐漸打開了新的局面。實踐證明,想要讓晉劇在新時代繼續發光發熱,就要借助新媒體技術,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建立晉劇網站來推動晉劇的傳播與推廣。網站是現代人獲取信息、分享愛好的重要集聚地,建立晉劇網站可以更好地集聚愛好晉劇的群眾,也可以為大眾了解晉劇提供一個窗口。2012 年,王嘉戲劇工作室推動建立了山西戲劇網,這個網站設立了13 個板塊,其主要板塊就是“晉劇資訊”,每天定時推送關于晉劇的相關新聞,成為受眾了解晉劇演出的重要窗口。山西戲劇網的建立,給不了解晉劇的年輕觀眾提供了一個科普途徑,擴大了晉劇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注意到晉劇這一地方劇種,無形中增加了晉劇的受眾。
第二,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的互動,助力晉劇的傳播與推廣。在當前社會,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聚集了大量的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就是潛在的晉劇受眾。目前,很多晉劇名家都在微博上申請了個人賬號,通過分享自己的精彩演出片段和個人生活吸引了大量粉絲,這些粉絲的加入壯大了晉劇的受眾群體。在微博上,粉絲可以直接和晉劇名家進行交流,這種演員和觀眾直接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加深觀眾對晉劇的理解,另一方面則可以讓演員查缺補漏,精進技藝,促進了晉劇的發展。除了微博,微信也是晉劇傳播與推廣的主要方式。相對于戲劇網站來說,微信平臺是一個更為大眾的平臺,瀏覽微信平臺公眾號的推文是很多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傳播力是推廣晉劇的有效手段。
第三,通過視頻影像技術推動晉劇的傳播與推廣。對晉劇影像的留存可以追溯到1995 年。在1995 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制作發行了電影《打金枝》,這是晉劇歷史上的首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之后,電影制片廠一連上映了好幾部晉劇電影,這些電影的制作與上映是晉劇和新媒體技術融合的有效嘗試,也是晉劇傳播的有效方式。雖然晉劇電影會破壞晉劇演出的完整性,但對晉劇進行影像化處理可以留存必要的晉劇演出資料,也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晉劇演出。近些年來,晉劇和大熒幕的結合已經很普遍,特別是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之下。晉劇的第一部動畫在2020年問世,這部動畫首次將晉劇表演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是新媒體技術助力晉劇傳播與推廣的有力證明。
創新新媒體思維助力晉劇傳播與推廣
第一,運用現代思維推動晉劇的傳播與推廣。想要讓晉劇擁有更多的受眾,就必須了解當代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之前晉劇創作的主題多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之類,這些主題有著深厚的時代烙印,已不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所以,晉劇創作要樹立現代思維,要充分了解時代發展,了解大眾喜好。在新媒體時代,熱播影視劇是了解年輕人愛好的一個窗口,我們可以對熱播影視劇的題材故事進行總結,向熱播影視劇取材,這樣才能夠推出更符合年輕人愛好的晉劇。例如,在《紅高粱》電視劇和電影都反響不錯的時候,一批晉劇從業者勇于革新, 通過對其進行再編再改,推出了晉劇《紅高粱》。憑借《紅高粱》本身的觀眾基礎,該晉劇一經推出,便收獲了不錯的反響,這也為晉劇改編熱門小說、電視劇打下了堅實基礎。除了題材上的現代思維,在劇情結構上也需要樹立現代思維。過去的晉劇劇本劇情大多簡單,劇本結構單一,對現代的年輕觀眾來說缺乏新鮮感。晉劇的創作者要擯棄過去的常規劇本結構,在劇情設計上設置沖突,從單線結構變為多線結構來吸引觀眾,這樣會增強晉劇的劇情文學性和時代性,也能夠讓晉劇更受年輕人青睞。另外,還可以引進現代的經營模式, 樹立現代經營理念,改變過去被動經營的情況,主動開發晉劇市場,利用多個新媒體平臺去推廣普及晉??;也可以通過銷售晉劇相關的周邊產品來獲得更多資金,逐步完善延長晉劇的產業鏈,讓晉劇更好地融入市場經濟體制當中。
第二,運用科技思維推動晉劇的傳播與推廣。新媒體時代,想要推動晉劇的傳播與推廣,就要樹立科技思維,將科技運用到晉劇舞臺之上。例如,晉劇的表演舞臺上,可以設立電子屏顯示字幕,讓年輕觀眾可以通過字幕的輔助聽得懂晉??;晉劇的背景設置上,也可以通過LED 屏幕來進行輔助,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在場景切換時,可以使用VR 技術或者3D 全息投影技術來進行切換,讓觀眾充分領會晉劇的時代感;在晉劇表演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燈光的變換、追光燈的設計等讓觀眾能夠沉浸式地看劇。在晉劇傳播與推廣的過程中,要敢于突破常規,利用科技手段來增強舞臺效果,渲染舞臺氛圍,強化美學效果,讓傳統藝術更好地與科技相融合,讓傳統藝術煥發新的生機。
總之,新媒體時代,晉劇想要獲得更好的傳播與推廣,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大力創新,一方面,可以通過使用新媒體技術來助力晉劇的傳播與推廣,為晉劇贏得更多的受眾,擴大晉劇的傳播范圍,提高晉劇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樹立現代思維和科技思維,讓晉劇的演出形式更新穎、更具時代性。只有這樣,才能扭轉晉劇被逐漸邊緣化的局面,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