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留剛 王飛


從建設一線班組視頻會商系統到完善一線監測系統,從安裝工情險情全天候監測感知預警系統到架設天眼巡河智能化平臺,從搭建工程實景三維模型到打造“一網通管”新鄉黃河智慧平臺……2022年以來,新鄉黃河河務局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堅持科技賦能,加大智慧黃河建設力度,在黃河保護治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條追求卓越、追求一流的頑強拼搏之路。
夯基
“確保全局網絡安全,我們要采取多種技術手段和方法措施,而不能只是簡單斷網處置。因為別人在攻擊我們的網絡前,不會提前通知我們,更不會給我們留下切斷網絡的準備時間……”這是新鄉黃河河務局主要負責人在2022 年網絡攻防演練中對信息中心提出的要求,也是該局黨組為確保網絡安全發出的“動員令”。
受人才、資金、技術等因素影響,多年來,基層單位網絡傳輸速度慢、安全系數低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全面夯實數字化治黃基礎,新鄉黃河河務局加大網絡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將市局互聯網出口擴容至2000M(兆),市局至封丘、長垣、原陽3縣局網絡帶寬提升至1000M (兆),并租用云快線1000M(兆)獨立互聯網進行機關內架設組網,整合了網絡機房、通信機房,建設了安全性高的無線局域網;升級改造市局機關2 套視頻會議系統,新增可移動云屏視頻會議設備1 套,提升了視頻會議保障能力;新增態勢感知探針系統,升級了網絡版殺毒軟件及防火墻,充分利用新一代智能防火墻對網絡異常攻擊開展監測、分析與處置,與網絡版防病毒軟件建立聯動防御機制,全面提升了計算機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新鄉黃河河務局將數字孿生黃河建設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強力推動平臺開發及網絡安全防護策略。一是成立了智慧平臺建設項目工作組和工作專班,組建5 個科技創新團隊,以數字孿生黃河建設驅動治黃信息化提檔升級。二是強化頂層設計,編制《科技與信息化建設工作發展五年規劃》,全面推進“五級四線”全覆蓋。三是梳理核心業務,將河南黃河河務局數字孿生黃河建設任務層層分解,將自動水位生成系統、班組視頻系統、智慧黃河系統等納入全局124 項重點督導內容,確保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全面夯實了科技治黃工作根基。
鑄芯
“治黃工作牽涉業務多、范圍廣,必須整合現有科技網絡資源,打造一個集多項業務于一體的具有‘一網通管功能的智慧化管理平臺?!边@是2022 年新鄉黃河河務局結合實際工作為智慧黃河建設工作提出的“一網通管”的目標?!耙痪W通管”旨在實現全局所有業務都能夠實現網絡化辦理,全局所有工程都能夠實現網絡化管理,這不僅需要將政務信息、智慧黨建、防汛抗旱、水行政執法、數字工管等多方面工作融為一體,還需要采集防汛抗旱、工程信息、人員信息、檔案信息等海量信息,并錄入數據庫,實現網絡查看,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功能強大、安全可靠的管理平臺,為全局治黃工作“鑄芯”。
新鄉黃河河務局秉承需求牽引原則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數字孿生黃河建設主要目標與任務、核心需求與應用、創新技術與方法、成果形成與應用、三級協作與協同等重點環節、重點事項進行探討研究,并專門參觀了新鄉市紅旗區智慧化管理系統和新鄉市移動、聯通、電信數據中心,加大與科研機構合作,完善“一網通管”相關模塊。
截至目前,新鄉黃河河務局“一網通管”平臺已初步建設了政務信息、智慧黨建、防汛抗旱、水行政執法、數字工管、黃河文化、數據中心、視頻應用、技能人才、引黃供水等16 個模塊近70 個子欄目,相關工程信息、防汛信息網上查看功能已基本實現,部分工作網絡辦公也已初步實現。
賦能
平臺有了,“芯”有了,該如何完善“末梢神經”,為新鄉治黃事業賦能加力呢?
新鄉黃河河務局完成了29 個一線班組的視頻會商系統建設,實現了一線控導班組視頻會議全覆蓋。該系統建設完成后,先后保障60 多次覆蓋一線班組的會議和相關培訓、防汛演習活動的開展,大大提升了溝通、管理和決策效率。
新鄉黃河河務局購置25 臺無人機,用于河勢查勘、查險報險、數據采集等,并舉辦了無人機培訓班,18 人考取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操作手合格證,有效保障了2023 年防汛演練和調水調沙期間河南黃河河務局兩次視頻會商,實現了無人機與視頻會商系統的無縫對接。
在周營上延9—12 號壩和周營1—3 號壩上安裝壩岸監測設備設施,在周營上延11 號壩和周營1號壩安裝高清攝像頭,壩岸監測系統通過水上、水下智能石頭感知預警,對人員危險行為、壩岸動態活動實現實時監測。對涉及防洪工程安全、危險涉河行為、浮橋安全等事件的預警信息通過河務通App 實時發布,降低了各種事故發生的概率。
在一線工程安裝10 處天眼巡河系統,配備了智能高清攝像頭,可對覆蓋范圍內設置自動巡檢,并加載人工智能算法,配合243 處監控設備,實現了重要地段、路口監控全覆蓋,能對闖入車輛、違法施工、人員落水、水位漫灘等進行識別及報警,為黃河防汛搶險提供了高精度、直觀動態的監測圖像。新建42 處電子圍欄,通過手機App 和電腦客戶端雙管理,實現定時喊話、實時廣播、應急廣播等功能。
著眼數字孿生黃河探索,新鄉黃河河務局搭建三官廟控導工程、雙井控導工程、蔣莊堤防工程、祥符朱引黃閘實景三維模型,分別建立了數字檔案,包含壩垛非汛期及主汛期防守責任人、歷史出險次數、搶險所用石料、現有備防石儲備情況等基礎數據,實現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賦能防辦、水資源、工程管理等核心業務。
在原陽雙井、毛庵,封丘曹崗和長垣大留寺、周營等控導工程,安裝高清夜視自記水尺,全天候監測黃河水位的變化,實現無人觀測、自動上傳數據及水位觀測資料共享。在調水調沙期間,先后監測上報水位40 組,運行正常,數據有效。
配備23 頂可視化智能帽,實現人工巡查全程記錄;470 人下載使用河務通App,實現了運行觀測、查險報險、執法巡查、水閘觀測、安全監管等主要治黃業務的手機客戶端信息化處理。
……
談及下一步打算,新鄉黃河河務局信息中心主任張春林介紹說,目前,該局數字孿生黃河建設還處在起步完善階段;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強芯”“賦能”力度,在整合現有網絡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一網通管”功能,強化數字孿生黃河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鄉黃河保護治理事業朝著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方向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