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 丁家琪



今年是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100 周年,鄭州市是京漢鐵路大罷工的策源地之一,在這里孕育出了寶貴的二七精神。二七精神是二七紅色文化的核心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北疚年U述了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的現狀,并提出了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的策略。
二七精神概述
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斗, 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百年初心,歷久彌堅。1923 年2 月7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爭取工人階級的政治權利和成立總工會的自由,喊出了抗爭的口號,舉起了斗爭的大旗,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工人階級以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的大無畏氣概,展示了工人運動的力量,擴大了黨的影響力。2019 年4 月,京漢鐵路入選第二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鄭州市是京漢鐵路大罷工的策源地之一,在這里孕育出了中國工人階級斗爭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二七精神。二七精神不僅深深地融入鄭州這座城市之中,也成為鄭州的文化名片。二七精神的最初內涵是:千里同軌、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堅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頑強拼搏、勇為前鋒的斗爭精神,忠誠為民、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經歷血脈傳承,二七精神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堅定信仰、忠誠為民、敢于斗爭、勇于擔當。聽黨話、跟黨走是其核心內涵。它與“紅船精神”高度契合、一脈相承,和“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構筑起河南人的“精神脊梁”。二七精神閃耀著時代的光芒,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的重要性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既需要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也需要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傳承二七精神,回顧往事,凝視歷史,有利于從歷史的學習中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汲取智慧,獲得啟發,激發信仰。傳承二七精神,對于增強青少年的底氣、志氣,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堅定理想,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有利于教學效果最大化
傳承二七精神,既符合國家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又與當今時代青少年自身發展的需求相吻合。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尋求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的契合點,將二七精神教育融入教學中,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達到良性的互動,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有利于二七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將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有利于傳承二七精神,擴大二七精神的影響力,發揮二七精神的育人作用。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并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將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有利于青少年學習傳承二七精神,促進其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而有利于二七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七精神是對實踐經驗的提煉總結,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二七精神作為紅色文化的核心內容,對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二七精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紅色基因。新時期,開展傳承、弘揚二七精神的教育工作,對幫助青少年認識黨的革命歷史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激勵青少年錘煉優良道德品質的必然要求。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利于青少年堅定信仰,聽黨話、跟黨走,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對二七精神的了解和認知情況,分析二七精神傳承和育人功能融合的情況,筆者采取了調查問卷和訪談方式,共有578 人參與此次問卷和訪談。結合問卷及訪談結果,對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現狀進行了分析。在受訪者中,有431人表示知道二七精神,占總人數的74.57%。但是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能大致說出二七精神的具體內容,有64.19%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二七精神的認知程度一般??傮w來說,青少年學生對二七精神的了解程度一般,對其文化背景了解程度、相關活動參與度都有待提高。結合調查分析,目前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二七精神宣傳力度和在教育教學中的受重視度不夠
從此次調查和訪談可以看到,94.81%的學生認為學校應加強二七精神宣傳教育;38.06%的受訪者認為宣傳內容空泛,不貼近學生;38.75%的受訪者認為理論教育力度不夠??梢?,當前二七精神的宣傳力度和在教育教學中的受重視度不夠。從對關于二七精神相關研究成果的搜索中發現,1974年至今可以搜到的文獻71 篇,從2019 年開始對二七精神的研究呈現上升趨勢。從2019 年的2 篇上升到2021 年的19 篇,2022 年有9 篇;2023 年是第二個研究小高峰,可以搜到的文獻是18 篇。總體來說,對二七精神的研究并不多。從問卷結果和日常教學工作來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直接涉及二七精神、對二七精神的介紹講授以及教學案例運用的內容也比較少。
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缺乏實效性
在對“是否在教學中學習和了解到二七精神的相關內容”問題的調查中,有64.19%的受訪者認為在教學中只能學習和了解到部分二七精神的相關內容,66.44%的人認為學校在二七精神宣傳教育中理論與實踐沒有很好地結合,60.38% 的受訪者認為實踐教育力度不夠,38.75%的受訪者認為理論教育程度不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學單位在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中缺乏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重形式忽視內容,對二七精神教育重視度不高,使得二七精神育人功能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缺乏創新性
二七精神的宣傳多采用一些傳統的形式,其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都比較有限。在對文獻的檢索中,搜索到的主題和德育直接相關的內容比較少,缺少對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方面的探討研究。大多數情況下,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的模式比較單一,形式不新穎,沒有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新技術的作用,在融合方式上也沒有設置和采取有針對性的、符合青少年年齡段特點的形式;并且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多采用理論教育的形式,使得二七精神的影響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沒有充分調動青少年自主學習二七精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七精神傳承與育人功能融合對策
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文化氛圍
精神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活動載體,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傳承二七精神,可以利用二七紀念館、二七歷史文物等物質載體,擴大二七精神的影響力;可以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假日期間可開設“二七知識課堂”,接納大中小學生進入二七紀念館現場聽課,將參觀、體驗與授課融為一體,讓青少年了解二七精神,共同追憶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深入學習崇高的革命精神,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展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二七精神宣講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拍攝專題片,制作畫報、叢書、網絡視聽節目,開展黨史文物展覽、革命活動主題展等,大力宣傳二七精神,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從調查結果看,66.96%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參加過與二七精神相關的活動,受訪者表示有機會很愿意參加二七精神宣傳活動。在調查中,82.18%的受訪者愿意積極參加宣傳活動,15.06%的受訪者表示有同伴一起或者參加者多的話自己也愿意參加。因此,各地區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專題化、大眾化、多樣化宣講團到校內外解讀二七精神;或利用學校廣播平臺等將二七精神宣講進校園,讓學生對二七精神聽得進、學得懂。
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做好課堂融入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活動,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傳道、授業、解惑等方式來傳遞文化,影響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師是教育的主角之一,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調查中,85.64%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教育是學習二七精神等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作為專業課老師,要有創新的意識和責任感,運用多種形式將二七精神等紅色文化融入課堂,在講課過程中進行嵌入式講解,在課堂上傳播二七精神,發揮二七精神在育人中的作用,通過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中,傳承和弘揚二七精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依據教材,又要走出教材。知識的講授要有針對性,要有對象感。教師要做到六個要: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了解學生,對課程用心,對學生用情,讓學生有獲得感。教師要用最樸實的方式,深入挖掘二七精神的內涵和時代價值,引導青少年在追尋身邊的紅色印記中感悟初心,勇擔時代使命,汲取奮斗力量。另外,加強實踐教育力度,讓青少年將二七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學活動中,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走出課堂,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強化現場實踐教學,知史明志,講好中原故事,把二七精神與校園活動、實踐活動相結合。
發揮網絡媒體傳播作用,創新融合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凸顯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作用。教育作為支撐引領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抓手,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上要不斷創新,才能夠培養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人才。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文化的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傳承與發展。積極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優勢,運用現代新技術,充分利用、開發新媒體的傳播形式,通過公眾號、短視頻、微課、直播等形式,去重新發現、重新演繹紅色文化,創新性地傳承弘揚二七精神。讓紅色文化不僅存于歷史記憶里,也能活躍在屏幕上,活躍在新時代年輕人的眼前和心間。調查發現,網絡媒體在受訪者了解二七精神等紅色文化的途徑中占到了74.22%。因此,傳承二七精神要發揮好網絡媒體作用,創新融合模式。
綜上所述,二七精神是二七紅色文化的核心內容。銘記歷史,弘揚二七精神,傳承紅色文化,能夠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二七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特定時期的突出表現。我們要以愛國主義情懷強化歷史責任,以民族氣節滋養浩然正氣。立足自身文化優勢和資源,銘記歷史,傳承和發展二七精神,發揮其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二七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人挺起精神脊梁,克服艱難險阻。站在新的起點上,在黨中央堅強、正確、有力的領導下,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實干筑基,以奮斗開路,踔厲奮發,不斷攀登,以更加奮發昂揚精神面貌勇毅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作者單位中原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