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北部的博伊德縣,有一個距離南達科他州邊境僅8公里的偏遠小鎮——默諾威。這個小鎮是美國最小且最孤單的城鎮,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這里僅有一位居民,是美國唯一一座只有一人的建制三級行政區。
但其實,默諾威小鎮并不是一直只有一個人。
默諾威小鎮由捷克移民建立,20世紀30年代,小鎮上曾生活著上百人,到了2000年,鎮上便只剩下居民埃爾西和她的丈夫盧迪。而盧迪在2004年去世,這里便只剩下了孤零零的埃爾西。
在這個擁有美國最小司法管轄權的小鎮里,埃爾西同時兼任著小鎮的鎮長、會計和出納,經營著鎮上唯一的酒館和圖書館。作為唯一的住戶,埃爾西每年還會向小鎮交稅,以維持鎮上幾盞路燈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運行。
在距離默諾威小鎮數百米的路邊,樹立著一塊碩大無比的綠色指路牌,上面用英文寫著小鎮的名字——Monowi,以及一個大大的“1”。關于數字“1”,初來乍到的人都以為它表示這里距離小鎮還有1公里,但事實上,“1”指的是埃爾西——小鎮唯一的居民。
順著這條布滿灰塵、泥濘不堪的道路往前,兩旁除了隨風起伏的野草,只能看見幾幢零星散布、搖搖欲墜的房屋。曾經位于小鎮中央的教堂,如今野草叢生、空無一人,里面堆滿了廢舊輪胎。教堂外,停放著一輛刻滿了歲月痕跡、腐朽已久的谷物輸送機。
因為缺少人氣,小鎮上的其他建筑也慢慢被遺棄,逐漸破敗和倒塌,長滿了雜草。一眼望去,破舊的建筑讓小鎮更顯荒蕪和落魄。但在過去,這些建筑也曾被寄予厚望。
19世紀后半葉,許多懷揣美國夢的捷克移民,搭乘新興鐵路上的列車來到此地,他們給予這片原野極大的熱情,用一種花的名字——默諾威(美洲當地方言),來命名這個未來的家園。1902年,默諾威小鎮帶著大家的美好期許成立了。
經歷幾十年的繁衍生息,20世紀30年代,小鎮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當時,小鎮居民一度達到了150人,郵局、教堂、銀行、學校等基礎設施拔地而起,大家農耕而居,日落而息。
可惜好景不長,在小鎮本該走向輝煌的年代,巨型沙塵暴“黑色風暴”席卷了整個美國中部,大片肥沃的土地因此遭殃,農民們在木屋里祈禱卻無濟于事。雖然默諾威小鎮算不上直接受害者,但隨著之后鐵路改道和汽車工業的興起,這個依靠鐵路生根、農業發芽成長的小鎮,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滿足于現狀,選擇外出工作,只有那些見證了小鎮風雨,或本就是小鎮建立者的老人們留守下來。小鎮仿佛一個剛膨脹起來的氣球,還未脹大時就被泄了大半的氣,而后漸漸衰敗下去。
1960年3月,小鎮居民埃爾西的父親去世,默諾威教堂舉辦了最后一場葬禮,隨后荒廢至今,教堂只剩下建筑框架仍然挺立。鎮上的郵局和雜貨店也在而后的幾年里相繼關門。1974年,鎮上唯一的學校也因為沒有學生而永久關閉。到了1980年,小鎮上只剩下18位居民;1990年,小鎮居民不足兩位數;2000年便只剩下埃爾西和丈夫盧迪相依為命,他們共同經營著一間酒館;2004年后,盧迪去世,埃爾西成為了默諾威小鎮唯一的居民。
埃爾西成為了默諾威小鎮無可非議的鎮長,而她自己就可以完成競選鎮長的一系列流程。
流程嚴格按程序進行。即使沒有競爭對手,埃爾西每年也需要在鎮上唯一的商業場所——自己的酒館里張貼鎮長選舉的通告。接著,她會在通告時間內按時參與選舉,給自己投上一票,最后通過選票結果,公布由自己擔任小鎮新一年的鎮長。
埃爾西作為鎮長的唯一證明,是她擁有的“鎮長徽章”——一枚由隔壁鎮的警長為她制作的粉色徽章,上面標有默諾威小鎮的名字。當然,埃爾西從未擔心過鎮長職位旁落他人,畢竟除了她也沒有其他候選人了。
如今垂垂老矣的埃爾西,幾乎將一生都獻給了默諾威小鎮。埃爾西在小鎮郊外的農場長大,小學三年級時,她在默諾威學校唯一的教室里遇到了自己未來的丈夫盧迪。兩人兩小無猜,中學時,每天一起搭乘公車,去往距離小鎮最近的學校上學。
后來,盧迪入伍了,埃爾西也離開家鄉去往堪薩斯城,夢想著成為一名空姐。命運沒有辜負有情人,埃爾西19歲時嫁給了盧迪,兩人回到默諾威生活。盧迪將曾屬于埃爾西父親的舊酒館買下,重新整修了一番,1971年重新開業。經營酒館之余,盧迪和埃爾西還會窩在一起閱讀。推理小說、歷史小說,還有那些關于美國西部故事的書籍,都被兩人細細珍藏。






當時盧迪最大的夢想,便是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圖書館。但他始終沒能等到那一天——在他去世4個多月之后,鎮上圖書館才成立。圖書館成立之后,埃爾西滿懷深情地在門口訂上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盧迪的夢想成真了(2004 Rudys Dream Come True)”。痛失愛人的埃爾西,決定守候這個充滿自己和愛人回憶的地方,獨自一人,繼續經營小鎮上唯一的酒館。
作為目前小鎮唯一的居民,埃爾西不得不身兼數職——鎮長、文員、會計、圖書管理員、調酒師等等。她成功成為了一個讓人有些“羨慕”的存在,畢竟對于別人來說,終其一生都難以擁有這么特別的經歷了。
當然,身為鎮長,埃爾西也有自己需要處理的“公務”。美國聯邦法律規定,鎮長每年需要制定市政計劃,進行必要的文書工作,征集稅收以保證小鎮的正常運轉。于是,埃爾西每年都會從自己身上籌集500美元的稅收,以維持小鎮的公共設施(幾盞路燈和水管)處于工作狀態。同時,她還會進行必要的文書工作往來,以證明小鎮有人在,避免默諾威成為與外界斷絕關系的“鬼城”。
鎮長身份的埃爾西處理起公務十分有趣。當埃爾西的酒吧每年需要向政府申請煙酒執照時,政府會把執照寄給鎮長的秘書(埃爾西本人),然后秘書埃爾西會將執照交給會計埃爾西簽字確認,最后又將執照頒發給酒館老板埃爾西。
除了如此“忙碌”的埃爾西,游客平日里見到的,是獨自守在路邊一個白色建筑里的她,建筑外墻的油漆已經斑駁脫落,墻上標語熱情地寫著;“歡迎來到世界著名的默諾威酒館,這里有鎮上最冰鎮的啤酒!”
埃爾西一個人將自己和小鎮打理得很好,她會前往附近有著兩百多位居民的“大城市”采購,也會在工作完畢后一個人回家看看書,跟子女打打電話,看看肥皂劇等。
盡管一個人生活,但埃爾西也過得很有滋味。
盧迪去世后,默諾威小鎮人數從2變為1,成為了美國最孤獨的小鎮,而表面上擁有了一整個城鎮的埃爾西,也成為了最孤獨的居民。
但埃爾西的酒館從不孤獨。除了作為休息日的周一,其余時間,酒館都會在早上9點準時開門營業。
酒館有著許多常客,他們基本都生活在距離小鎮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大家與埃爾西相識多年,時常來探望埃爾西,看看她是否需要幫助。甚至還有人從300多公里外的地方過來,只為見見老朋友。客人們會在下雪的時候幫忙清掃停車場和路面,也會在酒館生意繁忙時自愿充當臨時的服務員。而埃爾西在客人光臨時,會在廚房里給大家制作漢堡和熱狗,將自己的感謝之意融入其中。






此外,這個特別的酒館里還有許多陌生人的痕跡:慕名而來的旅客、路過喝杯咖啡的司機……酒館白色的公告板上布滿了各種畢業通知、洗禮邀請、節日賀卡等。每周日晚,酒館里舉辦的紙牌游戲也會吸引許多人參與。
埃爾西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這里總是人來人往”。圖書館門口的地球儀和默諾威酒館中四本厚厚的留言簿都可以證明。
地球儀上有一些圖釘的痕跡,那是來自不同國度和地方的人們“到此一游”的見證,但由于圖釘實在難以插進地球儀里,需要借助錘子等工具,所以之后的游客會選擇在留言簿里留下姓名。
其實,如今的埃爾西除開兩個孩子,還擁有5個孫子,2個曾孫,最近的家人住在距離小鎮100多公里的地方。可她始終不愿意離開默諾威,她已經接待了來自美國47個州、全球超過40個國家的游客。可以說,她在世界上最“孤獨”的角落里,等著被世界發現。
(編輯 陳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