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博覽會、展銷會等作為當今國際交流的重要方式,讓人們更加重視企業文化及產品的傳播與展示,展示設計從中獲得了新活力。但是,展會活動產生大量廢棄展具、空間使用率低、大量自然資源浪費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展示設計中運用模數化設計,可在滿足現代人個性化的需求的同時,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綠色環保理念。基于此,就模數化展示設計的研究概況、理論分析、應用實踐、案例分析等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當代模數化設計在展示空間中應用的優勢及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模數化;可移動空間;展示設計;綠色設計
一、模數化展示設計研究概況
(一)研究背景
19世紀開始,隨著科學、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開始頻繁地舉辦各種國際性展會活動來進行交流。從1851年水晶宮的萬國博覽會開始,展示設計已經有170余年的發展歷史。展示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多現代藝術設計流派的影響,如德國包豪斯學派、俄國構成派及荷蘭風格派等。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展示設計行業飛速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問題。如何通過設計來解決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是設計師們當下值得關注的問題。模數化設計以其組件標準化、材料可持續性、組件可回收性等優點,應用在眾多設計領域。在展示設計中運用模數化設計,可在滿足參展商希望低成本、高效率且個性化的需求的同時,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綠色環保理念。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內研究現狀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改革開放帶動經濟快速增長,近年來中國展示設計發展空前繁榮。雖然我國對模數化理論的研究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但這些年來中國曾經成功舉辦過各種大型博覽會,例如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博覽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2019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每一次展會的舉辦都讓中國的展示設計更上一層臺階,也使中國相關設計人員能在此過程中接觸到國外的優秀設計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模數化設計將會更多地運用在設計的各個領域中,與時代特征結合,為未來中國展示設計乃至中國經濟帶來更多的創新點,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峰值。
2.國外研究現狀
歐洲是現代會展行業的源頭,目前歐洲展示設計在國際展示設計行業中仍位于前列。德國是歐洲國家中實力較強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一號會展強國。
通過搜集資料可以發現,國外的多數設計作品中,主要從觀眾的體驗與感官入手對模數化設計進行研究,例如Martell基金會展廳。該項目的設計師為西班牙建筑師José Selgas和Lucìa Cano。Martell基金會展廳采用了國際前沿的高科技材質,整個波浪形的框架由可塑性強且性能穩定的金屬材料組成,再用高科技半透明材料覆蓋在金屬框架上。在陽光的照射下,展廳流光溢彩,仿佛一個巨大的泡泡,讓參觀者流連忘返。展館以其有機多變的外部輪廓融入自然中,看起來每個都很相似的波浪實際上都有微妙的變化和聯系。通過分析模數化設計案例可以發現,模數化設計的單元通常是相似的、重復的,但通過有序疊加的方法能夠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
二、模數化設計及其展示形式
(一)模數化設計
模數第一次在西方建筑史上出現,是運用在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柱式中標注柱子的底直徑與柱子的高度成倍數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1960年前后,西方建筑史上的三種建筑模數理論初步形成,它們分別是勒·柯布西耶模數、雷納級數及比米斯模數。
在19世紀中期,模數化設計首次應用在大型展示空間中。1851年英國倫敦水晶宮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為了能夠容納上百個國家送來的參展商品,設計師采用玻璃和金屬作為主要材料,運用模數化設計方法使用重復生產的標準預制單元構件。因使用模數化設計,大大縮短了整個空間搭建的工期。從此之后,模數化設計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逐漸應用開來。
(二)模數化設計的展示形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創造出了更多的方式來展示展品。模數化設計分為靜態展示及動態展示兩種形式。靜態展示是傳統展示空間中最基礎的表現形式,包含八通結構、大型框架結構、桁架網架結構、板面結構、雙層結構和模數化結構。展示設計已經從傳統的形式發展到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而開展的大型活動設計,動態展示形式的效果也日益突出。這一切與電腦、激光與全息投影技術、數碼音頻技術、新材料的普及與發展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簡而言之,設計師應該在適當的空間中根據最佳的展示形式展示技術解決方案,依據場景條件、展示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現代展示空間多半運用靜態、動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展示,這一變化也反映出科技的進步及“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普及。
傳統的展示空間中以實物、模型類等具象的東西為主要展示道具,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單單用眼睛來接收信息,因此在模數化展示空間中加入多媒體技術成為重要趨勢。模數化展示設計中的媒體展項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傳統媒體,比如照片、畫、景箱、模型都可以用模數化的組件來拼砌等。第二種是新媒體。新媒體是通過虛擬成像、圖像、裝置藝術和互動方式來表達主要內容。例如2015年米蘭世博會日本館中,構成作品《和諧》投影在擺滿了形似稻穗的屏幕的展示空間中,隨著人們的走動,投影會跟隨著變化營造出一種無限接近自然的空間感。設計師將觸摸顯示圖形與整個裝置結合,調動參觀者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展體驗。由于新媒體展項的可融合與可利用性較高,所以它們很容易與其他項目進行整合使用,同時,其內容承載余地也較大。第三種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比如投影系統可以在模數化景箱中應用,使用標準化、模數化零組件拼砌景箱,使之富有律動感。
三、展示空間中的模數化設計應用
(一)模數化展具應用
在展示空間中,參觀者最能直接體驗和感覺到的就是展示道具了,它構建起整個展示空間的框架及整體風格。發展至今,展示道具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主要分為展示商品的展具、互動類展具及具有說明性的展具。在傳統的展示設計中,展示道具由于種種原因通常只使用一次,當展會結束時,大量廢棄展具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模數化設計的展示道具可以根據參展商對展示空間的個性化要求進行設計,并且選擇環保、可回收再利用且輕便、好運輸的材料在工廠進行量化生產,這樣生產出來的模數化展示道具可以在場地直接進行簡單組裝。使用模數化展示道具可以大大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并且降低整個展示空間的建設成本,減少人工勞力,且當展會結束時,這些展具可另作他用。
(二)模數化展品陳列方式
在展示空間中想要凸顯主題特色及企業文化,除了展具的設計和選擇,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合適的展品陳列方式。展品的陳列方式要以參展品牌內容為核心,在深入了解品牌特性后,分析消費者心理再選擇合適的陳列方式。大致可以把陳列方式分為目標陳列方式、特寫陳列方式、場景陳列方式和開放陳列方式。在選擇合適的陳列方式之后,還要根據空間場地進行設計。
在2018波蘭國際家具展上,波蘭建筑工作室Mode:Lina為Customform設計的展位(圖1),就充分運用了場景陳列的方法。為呼應家具展覽的主題,設計師用貨箱作為每個展示模塊的背景,將作為展示用的家具樣品垂直固定在墻壁上,參觀者仿佛從俯視角度看著一個正在打包的箱子。這種模數化的陳列方式讓參觀者感受到品牌內涵的同時又不失樂趣,并且裝卸方便,能夠節省時間和成本。
(三)模數化展示設計應用材料
1.基礎材料
材料是所有設計的基礎條件。在進行模數化展示空間設計時,設計師首先要根據每個展示空間不同的主題、不同的空間大小,選擇最適合的材料進行空間的構建和裝飾。模數化展示設計中所應用的材料大致可以分為構筑材料、媒體和道具的面飾材料、膠粘與漆飾材料及發光裝飾材料四種。
構筑材料是整個模數化展示空間結構搭建的骨架,主要的材料有鋁合金、不銹鋼、復合塑料等。媒體和道具的面飾材料的作用是裝飾整個展示空間表面,以達到藝術效果。面飾材料主要包括釉面磚、天然石材、織物、木板、玻璃及涂料等。膠粘與漆飾材料的作用是粘合裝飾材料。展示空間中的發光裝飾材料包括光導纖維、反光電化鋁膠紙、塑膠質霓虹管及閃光粉等。
2.新型材料
熱塑性復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強度高、設計自由度大、力學性能好、絕緣性好、安全性高、可回收等特點,是一種新型材料。熱塑性復合材料可通過高溫加熱之后倒入特制模具中變成任何形狀,并且物理性質比較穩定,在多次使用之后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此外,因其產品特性,熱塑性復合材料的制作周期也非常短,可以大大縮短制作周期。目前來看,熱塑性復合材料可以代替金屬和木材進行模數化展示空間的搭建。熱塑性復合材料是新時代科技發展的產物。隨著熱塑性復合材料研究的不斷深入,它的特質被不斷改良,未來熱塑性復合材料將會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設計領域中。
對于模數化展示空間設計中應用的材料,首先根據其物理特性和成本因素進行選擇,反映出人類對基本材料的要求;其次,還應該根據不同材料的視覺特征和精神特征來使用,這反映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材料是實現空間設計創意的基礎,要通過使用新材料來體現創造力,并通過創造力使新材料發揮其價值。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軸建筑世博軸(圖2)就采用了環保熱塑復合材料。它由六個極富視覺沖擊力的倒錐形組成,整個建筑呈現出一種蓬勃生長的狀態。世博軸是罕見的巨型索膜結構建筑,為了保證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及建造工期,采用了PTFE這種新型的建筑材料。PTFE材料因其可變性強、耐化學腐蝕性強、可多次使用、制作周期短等特點,有效減少了建筑及展示行業的建造成本。
四、模數化設計應用案例
早在宋代,李誡就在《營造法式》一書中總結出了符合當時社會條件以及建造水準的古代模數制。模數化的建筑設計方法,在當時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情況下,對于工匠們來說是非常理想的設計方法。
直到今天,在進行大型建筑和展館建設的過程中,模數化設計依然是很多設計師的首要選擇。例如,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就運用了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斗拱造型作為整個中國館的外形。斗拱結構可以說是我國最早應用模數化的結構。整個中國館以木材質為主,由基礎單元構件進行榫卯穿插來均勻屋頂的重量,使房屋更加安全并且富有美感。斗拱既是中國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結構形式,同樣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它表達出了中國古典文化想要傳達的精神內涵。在斗拱下方,由四根巨柱支撐整個結構,呈現出類似夏商周時期“鼎”的形狀,傳達出大國崛起的氣勢。
五、結語
當今世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在享受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高科技便捷生活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通過搜集資料,筆者了解到模數化設計的內容及它的應用,并認識到從古至今,模數化設計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助力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大大地減少人工、時間成本,是一種值得被推廣的設計方法。希望在未來,模數化設計會應用在更多的設計領域中,在幫助人們更加高效率地完成設計的同時,助力可持續發展,為保護地球環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佐藤達生.圖說西方建筑簡史[M].計麗屏,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2]李誡.營造法式[M].方木魚,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
[3]許永順,季路德,胡學增.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辦方場館展示形式和展示技術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4]王亞明,程宏,艾昕,等.展示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李香凝,魯迅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室內空間設計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