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芳,張燕
譫妄是一種急性發作的復雜的神經精神疾病,被認為是急性腦衰竭、需要緊急醫療救治的一種疾患[1]。譫妄會導致大腦永久性損傷、機械通氣時間延長、病死率增加、住院日延長。有研究表明,在譫妄發生中,老年患者尤其是60 歲后每增加1 歲譫妄的發病風險增加2%[2]。機械通氣在臨床上已成為治療危重癥患者的重要支持手段,其中譫妄在機械通氣過程中時有發生,而老年患者譫妄的發生率則更高。如何防止老年患者機械通氣時發生譫妄,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Vincent 等[3]提出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化淺鎮靜策略(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eCASH)理念,注重早期干預、鎮痛優先、最少劑量鎮靜和關注人文關懷從而保證患者的舒適狀態,已在臨床中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將eCASH 理念應用于老年患者機械通氣中,觀察其預防譫妄的臨床效果。
選擇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急診科2018 年1 月至2021年7 月收治的90 例60 歲以上行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按1∶1 比例隨機分組,每組各45 例,分別為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行eCASH 理念護理的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性28 例,女性17 例,年齡為(76.65 ± 8.09)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s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評分14~22 分[(17.98 ± 3.24)分];試驗組男性30 例,女性15 例,年齡為(75.20 ± 6.61)歲,APACHE Ⅱ評分13~20 分[(17.03 ± 2.47)分]。2 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入住急診的患者,年齡60 歲以上,機械通氣時間≥24 h。排除標準為:嚴重腦血管疾病導致顱內壓升高者,進行神經阻滯治療者,有精神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史,機械通氣時間<24 h。
對照組采用常規處置及護理,由靜脈泵入阿片類鎮痛藥物,煩躁的患者可使用咪達唑侖、丙泊酚等藥物,使治療、護理順利進行。另給予口腔、會陰、給藥等常規護理,每2 h 為患者翻身拍背,定時為患者吸痰,濕化氣道,每班次運用中文版重癥監護疼痛觀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4]評估患者疼痛狀態,止痛的目標為0~3 分,當CPOT 評分≥3 分時,調整止痛藥物劑量。
試驗組實施eCASH 理念護理,成立eCASH 理念小組,由護士長作為組長。主管護師參與執行鎮靜、鎮痛,早期活動,以及約束、氣道及舒適管理工作,時間為4 周;護士長監督執行情況,并及時反饋及改進。
1.3.1 鎮靜鎮痛治療 根據eCASH 理念調整試驗組患者鎮靜鎮痛的劑量,優先鎮痛,靜脈微泵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鎮痛藥物。對于清醒、有定向力的患者,鼓勵其表達身體及內心的不適,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氣管插管患者采用CPOT 評分,評分包括面部表情、身體活動、肌張力及對機械通氣的順應性等4 個條目[5]。滴定式調節藥物劑量,使疼痛評分控制在1 分以下,實現患者基本無痛目標。如果CPOT≥3 分,表示疼痛明顯,應加大靜脈微泵的藥物劑量,緩解患者疼痛,使CPOT 評分維持在0 分水平。在無痛基礎上,使用右美托咪定、咪達唑侖、丙泊酚進行淺鎮靜,開始使用1 支,并反復評估患者鎮靜狀態,及時調整鎮靜藥物劑量,后改為半支維持,使患者保持安靜、舒適、合作狀態。對于清醒及有定向力的患者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
1.3.2 早期活動 在早期階段,指導清醒的患者進行踝泵運動,即患者仰臥,下肢伸直,大腿放松,腳尖緩慢上抬,當腳尖抬高到最大程度時,維持3~5 s,然后將腳尖輕輕向下彎曲到最大程度,維持3~5 s,再放松下肢。同時指導腳趾進行彎曲、旋前、背屈和外翻的環繞動作,整個過程4~6 s[6]。每日評估患者肌力情況,結合患者病情確定早期活動級別:在護士協助下從床上坐起、床旁座椅、床旁站立到獨立下床行走,共4 個運動級別[7],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患者能耐受且生命體征無明顯波動的前提下,逐漸提高活動級別。
1.3.3 約束管理 對于同時需要約束帶和約束手套的氣管插管患者,每班次應用約束決策輪及等級[8]的約束護理方法,評估約束的必要性,約束期間盡量保持約束肢體處于功能位。護士定期巡視,每2 h 釋放一次約束帶,并密切觀察患者肢體的血液循環,防止并發癥發生。動態評估受約束的患者,如果患者病情好轉,縮短評估時間,及時釋放約束帶。
1.3.4 氣道管理 對于經口氣管插管患者,每班次評估氣囊壓力,保證氣囊壓力維持在25~30 cmH2O。此外,將橡膠手套制成氣球,將其支撐在呼吸機管道的Y 形接頭下方,防止氣道黏膜被重力擠壓;在床邊用螺紋帶固定呼吸機管道,防止管道牽拉引起患者的不適。氣管插管患者每日需更換牙墊,每班次調整固定帶位置,觀察口腔黏膜及嘴唇皮膚情況,防止長時間壓迫導致口腔黏膜損傷。及時處理呼吸機報警,每天監測呼吸機運行狀態,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及鎮靜、鎮痛劑量,防止出現人機對抗等不良反應。
1.3.5 舒適管理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改進護理工作模式,更加注重將人文關懷理念應用于危重患者。在患者入住急診時,及時與家屬溝通,收集完善患者的各種病史,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睡眠史及心理情況等,熟悉患者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點,并做好交接班;每班次交接時,向患者介紹自己,注意非語言交流,保持微笑,并經常與患者握手,豎起大拇指稱贊和鼓勵患者的堅持;在任何操作前都要向患者及家屬反復解釋操作的目的,鼓勵清醒的患者用紙、筆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夜間降低各種監護儀器的報警聲音,護理操作應集中進行,及時關閉燈光,提醒患者戴耳塞、戴眼罩,促進患者睡眠,協助患者規律作息。
(1)比較2 組患者譫妄發生人數、持續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2)比較2 組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情況及轉歸情況;(3)比較2 組患者護理舒適度,采用Kolcaba 舒適量表評估2 組患者舒適度,該量表分為生理、心理、精神及社會和環境領域4 個維度,共28 個問題,每個問題按照1 分(非常不同意)至4 分(非常同意)等不同等級評分,評分越高表示舒適度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3[9]。
本研究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和Fisher’s 精確概率法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譫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試驗組譫妄持續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2 組患者PaO2、PaC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轉回普通病房35 例,死亡1 例;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轉回普通病房25 例,死亡8 例。試驗組患者轉歸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PaO2、PaO2及轉歸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護理舒適度中的4 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試驗組與照組患者護理舒適度比較(分,± s)

表3 試驗組與照組患者護理舒適度比較(分,± s)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45 45生理領域38.43 ± 5.79 32.43 ± 5.41 5.079<0.001心理領域27.81 ± 4.49 21.27 ± 4.22 7.120<0.001精神領域16.39 ± 3.76 12.22 ± 3.08 5.755<0.001社會和環境領域16.09 ± 3.81 12.31 ± 3.04 5.202<0.001總分94.81 ± 14.24 75.86 ± 11.27 6.999<0.001
年齡是機械通氣中發生譫妄的一個高危因素[10],集中表現為急性改變的精神狀態、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和意識水平下降。創傷應激、陌生環境、醫療護理環境、藥物等都是急診譫妄的危險因素[11],譫妄同樣會延長患者機械通氣和住院時間、增加病死率等[12]。如何預防譫妄的發生,始終是急診醫療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難題[13]。
eCASH 理念護理可以降低急診老年患者機械通氣的譫妄發生率,縮短譫妄持續時間。首先,通過對急診機械通氣老年患者這一高危群體進行早期識別、干預,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eCASH 策略,從根源上降低譫妄的發生率。其次,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基于eCASH 理念護理,消除患者對急診治療和環境的抵觸心理。針對急診的嘈雜環境、鎮靜鎮痛藥物應用不規范、自身焦慮與恐懼等誘發譫妄的危險因素[14-15],針對性地優先鎮痛與最小化應用鎮靜藥物,并把人文關懷融入其中,降低急診譫妄的發生率和縮短譫妄持續時間[16]。再次,護理人員通過監測呼吸機運行狀態,根據病情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并根據患者的意識狀態,調整鎮靜、鎮痛劑量,降低譫妄發生率及縮短譫妄持續時間。
急診患者大多病情重,治療時間長,需要機械通氣,為保證治療效果,會使用鎮靜鎮痛藥物治療,但由于缺乏規范的鎮靜鎮痛評估流程[17],加上老年患者由于溝通能力和認知水平下降,護士害怕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的發生,通常患者稍有躁動,就會增加鎮靜藥物的劑量,從而抑制呼吸,增強對呼吸機的依賴,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基于eCASH 理念的舒適化淺鎮靜方案,護士得到很大程度的賦權,可早期鎮痛,在無痛基礎上,使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進行淺鎮靜,并不斷評估患者鎮靜狀態,及時調節藥物用量,減少對呼吸機的依賴[18]。此外,在機械通氣基礎上,實施eCASH理念護理,使患者保持個體化睡眠習慣,減少不良刺激,加強溝通交流、早期活動、情感支持等人文關懷,鍛煉患者呼吸功能,減少對呼吸機的依賴,有助于患者早期脫機拔管及轉入普通病房,從而縮短住院時間。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也越來越注重人文關懷[19-20]。在人文關懷方面,及時解答患者問題,強調舒適性,夜間及時關閉燈光,給患者樹立晝夜分明的時間觀念,保證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身心舒適,提高護理舒適度,以及予以患者氣道護理及舒適護理,減少氣道受壓及口腔黏膜損傷,提高舒適度。試驗組患者通過實施eCASH 理念護理,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建立正常的睡眠周期,由醫護人員和家屬共同創造的良好治療和護理環境,有利于患者情緒穩定。試驗組患者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精神領域及社會和環境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減少患者的負性情緒,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患者機械通氣,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化淺鎮靜策略,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可使譫妄的發生率和持續時間明顯減少,有助于降低對呼吸機的依賴,早日脫機拔管,同時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病死率,提高護理舒適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醫患和諧,值得臨床借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