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榕

本文主人公
1988年出生的唐應跟著奶奶長大,2001年,唐應隨父母來到東莞市大朗鎮。2006年,父親湊錢,給她和妹妹開了一家美發店。唐應洗剪燙染忙不停,雖然雙手裂開了口子,但很快樂。她每天不僅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還幫別人變得更美,很有成就感。
20 歲那年,唐應和同鄉賈浩相戀,雖然賈浩家庭條件困難,但她毅然選擇嫁給了愛情。賈浩在工廠做技術員,唐應又學習了美甲、紋繡,并在美發店附近開了一家美甲店。
漸漸地,他們的銀行卡上有了盈余,人也有了底氣。2012年,唐應生下女兒彤彤。通過幾年的不懈打拼,他們在老家應城買了房,購入了小轎車。
一晃到了2018年,彤彤上小學,需要來回接送。賈浩便辭去工作,在美甲店附近的夜市支起了炒粉攤。
唐應一有空,就去給丈夫打下手。大半年下來,他們發現,炒粉攤的收入比賈浩打工收入還低,雜事也不少,兩人累得夠嗆,還常常為此吵架。
一天,看著丈夫有氣無力地推著鍋具,唐應一陣心酸。貧賤夫妻百事哀,與其互相責備,不如全力奔跑。唐應收拾好心情,盡量多給丈夫搭把手。
從事餐飲業的人大多打扮樸素,但唐應的出現卻令眾人眼前一亮——再忙再累,出門前她一定會抽出十幾分鐘化妝,搭配時尚靚麗的服裝和高跟鞋。
2019年,唐應懷上二寶,誰料孩子早產,在ICU住了十幾天,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二寶8 個月大時反復高燒,被確診為高敏體質,需要現做特別的輔食,精心照料,提升免疫力。為了生計,賈浩建議將兒子送回老家母親處撫養。唐應雖不舍得,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母子分離,唐應的心被拉扯著。好在二寶在老家沒有再持續發燒,胃口也開始好轉。唐應和賈浩鉚足勁兒拼命干,盼著把日子過好些,早日接回兒子一家團圓。
2021年3月,炒粉攤熱鬧起來,客人排隊等餐,賈浩卻不緊不慢。唐應被催得團團轉,恨不得給賈浩開倍速。“快快快!客人催呢!”她仿佛在賈浩耳邊安了個循環播音器。
賈浩一把揭開口罩,滿滿一兜汗水瞬間傾瀉到垃圾桶里:“催什么催!你以為很簡單嗎?你行你來呀!”不就是大火之下顛勺炒,能有多難?唐應回到家就開始嘗試顛鍋炒粉。
大鐵鍋重2 公斤多,鐵勺重1 公斤多,大火爆炒,動作必須利索,稍一遲延,難聞的焦煳味便伴隨黑煙冒出。唐應嘗試了一會兒,只覺得手上的鍋、鏟越來越沉,仿若千斤重,整條手臂都在抖。
“原來炒粉這么累,你太辛苦了!”唐應有點內疚。賈浩接過鍋,憨厚一笑,說道:“有你這句話就夠了!”
又到火熱的夏季,室外溫度30 多攝氏度,爐灶前40 多攝氏度,賈浩還戴著口罩,整個人猶如在爐上炙烤。
渾身汗濕的賈浩肩上搭了條濕毛巾,額上一會兒就冒出豆大的汗珠,他不時地抓起毛巾抹一把汗。忙碌的唐應一眼瞥見老公濕透的背,十分心疼。
要是自己能獨當一面,在檔口支起雙頭爐灶,便可以多少為丈夫分擔一些。唐應仔細觀察賈浩和附近攤檔的掌勺師傅翻炒的手勢,認真琢磨,走路時雙手都在比畫。慢慢地,她找到了感覺,訂單不多時,她就替換丈夫掌勺。
2021年12月8日,女兒隨手錄了唐應炒粉的視頻,發到了短視頻平臺。視頻中,面容姣好的唐應戴著氣質款珍珠耳環、項鏈,身著草綠色短款外套,內搭黑色長裙,努力地顛鍋舞勺。
簡陋的檔口環境和其精致的打扮形成極大反差,翌日,有人來點炒粉,說是刷到她的視頻,慕名而來。
唐應樂了,扭頭跟丈夫說:“說不定互聯網能讓咱的炒粉攤生意紅火。”賈浩做了個鬼臉,說道:“你想多了。”但第二天,他們竟然接了個工廠的大單——每晚固定炒50 份,炒粉攤迎來史上巔峰。
此時,美甲美發生意疲軟,好在炒粉攤生意紅火。每天煙火里來去,唐應的皮膚日益粗糙,雙手貼滿創可貼,為客人做美甲時,她恨不得自己的手是隱形的。
有奔頭的生活再苦也甜。然而,意外的1 周“靜默”令炒粉生意一度停擺。在互聯網燃起的小火苗莫名熄滅了。
終于等到開市,熟客們陸續趕來。賈浩掌勺,唐應與客人寒暄,突然,賈浩大叫一聲,捂著手腕,鍋斜在一邊。唐應嚇得趕過去一把關掉爐子,攙扶賈浩坐下,賈浩緊皺著眉頭說:“我的左手好像不是自己的,根本使不上力!”
“趕緊去醫院,這里有我呢!”生意不能斷,雖然擔心丈夫,但唐應只能讓他獨自去就醫。
被迫挑大梁的唐應硬著頭皮掌勺,手忙腳亂中,雞蛋糊了,蔥也黑了。老客戶大度,可生客卻不依不饒,有人刻薄地說道:“一個炒粉的,穿這么靚,想招蜂引蝶吧,炒得真難吃!”
唐應急忙道歉:“對不起,粉沒炒好,我給您免單。但女人愛美愛打扮,這沒有錯。”
客人面前,她不卑不亢,但還是不禁有些委屈。成也顏值,敗也顏值,回擊負面評價與揣測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炒粉技能,加強顛鍋練習。
賈浩被確診為腱鞘炎,要休養兩個星期。此后的日子,唐應頂替丈夫成了大廚,賈浩成了打下手的那個。
唐應將鍋內的粉拋出一道漂亮的弧線,鐵鏟像指揮棒一樣舞動著,她得意地朝丈夫挑起雙眉,說道:“咋樣,不比你差吧?”妻子顛鍋的樣子真好看,賈浩忍不住拿起手機錄視頻。
賈浩將這段視頻發到了短視頻平臺。誰料,視頻的點擊率瘋漲,網友的評論越來越多,“姐姐太美太颯了吧!”“愛美,愛自己,你太棒了!”“怎么辦,我感覺與她共情了,淚目!”
唐應火了!每天,她和丈夫還沒有出攤,就有人在排隊等候,指定要吃她做的炒粉。賈浩直嘆氣,“誰能想到,搶我飯碗的,是我的親老婆呢!”說罷,兩人相視哈哈大笑。
得益于一個客人的隨口稱謂,唐應將攤位名改為“炒粉姐”,并打上自己的人生信條——既然改變不了生活,那就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為了做出好吃又好看的炒粉,唐應苦練技藝,不斷調試火候與配方。她優雅地扔出雞蛋殼,像在拋保齡球,網友瘋狂點贊。
高人氣也帶來風言風語,有人造謠說,賈浩欠債幾百萬,唐應原是洗腳城的小妹,夫妻倆為還債,不得不擺拍、立人設。
唐應氣得吃不下飯,賈浩勸她別看評論。唐應不服氣地說:“開直播!既然說我是擺拍,那我就讓他們看看我的實力!”
唐應打扮時尚,眼神堅毅,行云流水般地給油,撒料,爆香,顛鍋,裝盤……煙火之中真實、堅韌、自在的美,打動了無數人。直播讓唐應的粉絲漲到百萬,點贊過千萬。
有一位生意破產的粉絲給唐應留言,感謝她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帶給他東山再起的希望;一名大學生說刷到炒粉姐的視頻,堅定了她考研的決心;還有一個有500 萬粉絲的大咖特意來唐應的炒粉攤前觀看她的直播,不禁對她豎起大拇指:“你真不愧是炒粉一姐!”
2022年10月,唐應沖上熱搜,炒粉攤迎來史無前例的高人氣。再三權衡之后,唐應忍痛關掉開了6年的美甲店,每天和丈夫一起炒粉至凌晨兩三點。
熬夜,勞累,高溫,唐應雙手生疼,幾次在睡夢中哭醒。她的手腕嚴重勞損,做了多次針灸復位。粉絲喊話要她保重身體,有企業送來油煙機,還有人出資幫他們更換了桌凳……
被雨淋過的人會替別人撐傘,忙碌之余,唐應也不忘參加公益,并拿出一部分收益,幫扶困境中的老人和留守兒童。
2022年末,唐應接到大朗毛織管委會的代言邀請,用這樣的方式回饋見證自己一路成長的城市,她很開心。家鄉也向她拋出橄欖枝,請她做公益宣傳。唐應再忙都會參加,賈浩全力支持,陪伴左右。
2023年1月初,有MCN 公司想以百萬巨資收購“炒粉姐”的賬號。唐應短暫地激動過后,還是有些不舍,因為這個賬號見證了她和丈夫風里來雨里去的歲月。賈浩斬釘截鐵地說:“我們都是實在人,自己實在地過,這賬號,不賣!”唐應的心頓時踏實了。
農歷新年,唐應一家四口在湖北孝感市應城團聚。春節后,一家人回到東莞。深知妻子難以割舍那份美的事業,賈浩提議,將美甲店再開起來,他們合理分配時間。
此前,夢想與生活他們只能割舍其一,現在他們終于有了選擇的權利,兩手都能抓。唐應笑出了眼淚,這個和自己走過多年的男人一直都懂她的心思。